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摄政大明 > 第552章.各有图谋,谁是渔翁?(上)

摄政大明 第552章.各有图谋,谁是渔翁?(上)

作者:虫豸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25:15 来源:笔趣阁

……

……

德庆皇帝毕竟是至高无上的天子,威势极重,见到他大雷霆之后,原本争吵声不断的皇极殿很快就安静了下来。一小说 > <<﹤≤﹤≦≤

只见德庆皇帝大声怒斥之后,声音反倒是低沉了下来,只是眼中的怒火更炽,冷声说道:“你们是朝廷大臣,不是市井间的泼妇匹夫!这里是皇极殿,不是街头边的茶馆戏院!像你们这般吵成一团、歇斯底里,毫无城府风度,只知道一味攻讦,成何体统?!朕要你们何用?!又如何敢指望你们代朕牧民、辅佐朕治理天下!?”

德庆皇帝的声音不大,但压迫力十足,几位争吵最凶的官员,在德庆皇帝的怒斥之下皆是胆战心惊、垂头缩脑,再也没有之前的气势。

不过,德庆皇帝虽然是通过一顿怒斥控制住了场面,但德庆皇帝心中很清楚,局面只是暂时得到控制而已,毕竟朝中各大派系已是彻底撕破了脸面,相互间的敌意十足,除非有某一方彻底认输,否则这场冲突绝不会轻易结束,德庆皇帝就算是可以强行压制一时,效果也绝不可能持续长久,种种矛盾只会隐藏起来,等到将来某一刻迎来更加激烈的爆。

于是,此时的德庆皇帝,表面上是一副怒不可遏的模样,接连斥责百官,也确实吓住了一些朝廷大员,但德庆皇帝的内心依然冷静,只是极思索着眼前局面的解决之策。

然而,如今的局面之复杂、各大派系的矛盾之深,已是毫不逊色于崇祯时期东林党与阉党之间的相互攻伐,想要解决这般复杂局面,智慧、手段、时机缺一不可,又岂是德庆皇帝仓促间就可以处理的?

德庆皇帝一时间想不到解决之策,

心中不由懊恼,只觉得自己之前一味的静观其变实在是失策至极,竟是任由这场混乱扩大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懊恼之余,德庆皇帝又恶狠狠的瞪视了隐藏在百官中的赵俊臣一眼。

今日早朝上,赵俊臣至始至终都是低调至极,甚至连一句话都没说过,但以德庆皇帝的智慧眼光,自然看得清楚,眼前的复杂局势全都是源自于赵俊臣的推波助澜,说赵俊臣乃是今日局势的幕后黑手也不为过!

也正因为如此,赵俊臣如今的低调伪装,落在德庆皇帝眼中就显得愈加可恨了。

因为一时间没有想到解决各派矛盾冲突的有效办法,所以德庆皇帝暗暗思索之余,依然是怒斥不停,这一方面是为了争取更长的考虑时间,寻找扭转局势的机会,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进一步打压群臣的气焰。

只见德庆皇帝继续怒斥道:“尔等身为朝廷大臣,朕重用你们、给你么恩俸禄、授予你们权柄,乃是为了辅佐朕治理天下,绝不是为了让你们结党营私、相互攻讦!你们今日的种种表现,究竟是为了什么原因,难道以为朕真的看不出来吗?!你们这般明目张胆,还有没有将朕放在眼里?!”

说完,德庆皇帝转头看向了位于百官前列几位核心重臣,又说道:“沈常茂何在!?周尚景何在?!程远道何在?!……赵俊臣何在?!”

随着德庆皇帝的言,沈常茂、周尚景、程远道三位阁老外加赵俊臣纷纷出列,皆是垂躬身答道:“老臣在(臣在)!”

德庆皇帝再次瞪视了四人一眼之后,终于将心中的怒火泄到四人头上,讥讽道:“哦?原来你们四位都在啊!朕原本还以为你们四人今日告假没有上朝呢!但你们既然就在这里,刚才百官们激烈争吵的时候,你们四人身为朝中重臣,为何是不一言、没有阻止!?若是只想要冷眼旁观、隔岸观火,事不关己就高高挂起,朕又要你们何用?朕还不如请几尊泥塑雕像摆在这里,至少泥塑雕像绝不会给朕添乱!”

眼见德庆皇帝少有的同时斥责了几大党派的领头人,朝中百官更加是胆战心惊,以为德庆皇帝了真火,只害怕德庆皇帝斥责了几位核心重臣之后,就会将矛头转向自己。

与此同时,百官见到德庆皇帝在怒斥的时候,竟是将赵俊臣与三位阁老摆放在同一位置,又纷纷感到意外,这意味着德庆皇帝正式认可了赵俊臣的权势与影响力,已是将赵俊臣与几位阁老摆放在同一高度了。

另一边,面对德庆皇帝的斥责,四位重臣的表现各有不同,程远道诚惶诚恐,沈常茂隐隐有些委屈,周尚景神色古井无波,似乎另有想法,而赵俊臣依然是低调至极,让人看不出任何的心思变化。

不过,听到德庆皇帝的斥责之后,四人皆是下跪请罪,表现出了应有的谦卑之意。

而德庆皇帝见到四人的表现之后,又看到百官们皆是一副噤若寒蝉的模样,眼中终于是闪过了一丝满意之色。

在德庆皇帝看来,百官们的表现证明了自己的威严依然足以震慑朝野,这点让德庆皇帝的心情舒畅了一些。

不过,德庆皇帝的怒斥虽然吓住了百官,但他对于今日的局面,一时间依然没有想到解决办法,于是德庆皇帝再次怒斥了百官几句之后,就表现出了一副厌倦心灰的模样,打算直接离开皇极殿,就这样将百官晾在这里,趁势结束早朝,进一步表明自己的愤怒姿态之余,也可以进一步争取解决问题的时间。

然而,德庆皇帝刚刚从龙椅上站起来身来,转身就要离开皇极殿的时候,某位至始至终都低调无比的人突然出列言了。

若说这段时间以来朝中最低调的人,绝不是周尚景、也不是赵俊臣,而是太子朱和堉。

在德庆皇帝南巡期间,太子朱和堉捅了商税的大乱子,等到德庆皇帝回京之后,又再次与德庆皇帝生了观点冲突,所以德庆皇帝这段时间以来一直不爱搭理朱和堉。

另一边,朱和堉接受了赵山才的建议,为了减少百官们的敌意,这段时间以来一直是少有行动,每日早朝都几乎没有言,只是偶尔会暗示“太子党”众人支持德庆皇帝的立场,以此来缓和父子二人的矛盾。

但就在这个时候,太子朱和堉却是突然出列言了。

只见太子朱和堉出列之后,扬声说道:“父皇,儿臣有话要讲!”

听到太子朱和堉的言之后,德庆皇帝离开皇极殿的脚步并没有任何停顿。

在德庆皇帝看来,太子朱和堉一向是性格莽撞,说话办事也很少会考虑后果,今日“太子党”面对混乱局势的时候,不仅没有阻止,反倒是添油加火唯恐天下不乱,这样的大局眼光更是让德庆皇帝心中不满。

所以,德庆皇帝虽然听到了朱和堉的言,但德庆皇帝压根没有听完的意思,在德庆皇帝看来,太子朱和堉根本不可能有什么好建议,这个时候不添乱就算是不错了。

然而,太子朱和堉接下来的一番话,却是让德庆皇帝大吃一惊!对太子朱和堉的看法也瞬间扭转了不少。

事实上,太子朱和堉的一番言,不仅是顿时间止住了德庆皇帝的脚步,百官们也皆是心中震惊不已,就像是一颗巨石投入了平静湖面,引起了轩然大波。

哪怕是深沉如周尚景、低调如赵俊臣,听到太子朱和堉的言之后,也纷纷是面色大变,只觉得庙堂局势的展次乎了他们二人的预料。

见德庆皇帝离开的脚步完全没有停止之后,太子朱和堉不等德庆皇帝询问,就急声说道:“父皇,近几日的早朝局势,可谓是混乱之际,百官们相互攻讦、寸步不让,若是长此以往,今后朝廷只会陷入争斗泥泞之中,再也难以脱身,这样一来,不仅朝廷的声誉会受到损失,朝中大事与诸般政务也会耽搁,说是天下大乱也不为过!”

说到这里,太子朱和堉的声音稍稍一顿,然后用更加宏亮的声音说道:“儿臣认为,今日百官相互争吵之余,某些大臣的说法也有些道理,近些日子以来的种种风波,大都是源自于内阁的空位,这个空缺让百官们皆是眼红,欲得之而后快,在廷推之余,自然会有无数争斗与混乱!若是想要结束这些争斗与混乱,最好的办法就是尽早确定内阁的人选!然而,用廷推之法决定内阁人选,百官们各有想法,相互间谁也说服不了谁,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还会激矛盾与冲突,今日早朝的情况就是明证,所以儿臣认为,内阁人选已是不适合再用廷推之法决定了,还望父皇乾坤独断,改廷推为特简,绕过百官的想法各异,由父皇您亲自任命!”

随着太子朱和堉的话声落下,德庆皇帝眼中突然闪过了一丝异色,原本即将要离开皇极殿的脚步,也顿时停了下来,转身目光炯炯的打量着太子朱和堉。

与此同时,百官则是哗然。

前文已是讲过,u看书 )内阁人选的决定,总共有两种方式,一种称为“廷推”,乃是明朝九卿与都察院共同决定人选;另一种称为“特简”,则是皇帝直接任命内阁人选。

原本,在内阁成立之初,“特简”是决定内阁人选的主要方式,但随着内阁权势越来越大,皇权受到了限制,“特简”的方式已是越来越少见了,反倒是“廷推”成为了主流,也成为了明朝君臣之间的默契。

而如今,太子朱和堉的这番建议,就是打破了君臣之间的默契,将内阁人选的决定权交由皇帝决定,这无疑会很大程度上增强皇权的影响力……

所以,德庆皇帝自然是大感兴趣,而百官们则是大为震惊!

于是,这场早朝还要继续进行下去。

只是,因为太子朱和堉突然提出的建议,这场早朝的主题,则是从各大派系的冲突,悄然间变成了皇权与臣权之间的矛盾!

……

……(未完待续。)flagexs-->( 就爱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