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摄政大明 > 第1502章.一网打尽(九)

摄政大明 第1502章.一网打尽(九)

作者:虫豸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4-03-12 13:00:07 来源:笔趣阁

……

……

杨有梁,南京境内的一位普通佃户,大约是知天命的年纪,身材佝偻枯瘦、面容苍老风霜、皮肤黝黑粗糙,就是寻常老农的模样形象。

不过,皇庄势力选择杨有梁作为己方出场辩论代表之一,也是有原因的。

杨有梁并不是南京本地人士,而是出生于京津地区,自幼就让一名说书先生收为儿徒,学了一身说唱讲古的本事,可谓是口才极佳,在三十岁之前一直跟着师父游走于江湖,靠着游走于各家酒楼说书谋生。

但这个时代,说书人地位不高,被视为下九流,除非是名气极大,否则也赚不到多少钱,而杨有梁三十岁时追随师父前来南京闯荡谋生,却没想到他的师父因为水土不服很快就感染重病撒手人寰,把杨有梁一个人孤零零留在了南京。

不过,杨有梁当时也算是运气不错,偶遇了一位寡妇,两人很快就看对了眼,这个寡妇继承了亡夫在南京郊外的几十亩良田与一座农宅,可以让漂泊半生的杨有梁拥有一份安稳生活,而杨有梁的能说会道也讨取了这位寡妇的欢心,所以两人没过多久就结为了夫妇、搭伙过日子。

从那以后,杨有梁本人也彻底告别了江湖说书的漂泊生活,专注于耕作田产,从说书先生变成了一名农夫,虽然务农活计非常幸苦,但也远强于从前的流浪江湖。

然而,杨有梁的安稳生活并没有持续太久。

在这个时代,寡妇改嫁原本就是一项极为敏感的话题,再加上杨有梁夫妇没有经过明媒正娶的程序就直接生活在一起,杨有梁又是下九流出身,还有入赘之嫌,这一系列情况皆是引来了大量的流言蜚语,让杨有梁夫妇饱受乡里乡亲的白眼与冷落,很快就受到了孤立。

受到同乡的排挤孤立,同样是这个时代的禁忌之一,因为封建时期的农户们唯有同乡抱团、紧紧依靠宗族势力,才稍有机会抵抗缙绅豪族的欺压掠夺。

而杨有梁夫妇受到同乡宗亲的排挤孤立之后,很快就变成了任人欺辱的软柿子,他们的田产也很快就被同乡缙绅王家给盯上了。

再然后,就是一些司空见惯的事情了。

在王家的巧取豪夺之下,仅仅是略施小计,没有耗费多少力气,杨有梁夫妇就失去了全部田产,从自耕农沦为佃户长工,从此只能靠着给各家地主打工谋生。

但缙绅王家巧夺走了杨有梁夫妇的田产之后,很快又盯上了杨有梁夫妇的那座农宅房产。

这一次,杨有梁再也无法忍受,于是就咬牙横心,转而投靠了附近皇庄,从缙绅佃户变成了皇庄佃户,在皇庄势力的庇护之下总算是保住了自己仅剩的房产。

皇庄势力选择杨有梁作为出场辩论代表之一,就是看中了杨有梁身上的两处特点,其一是杨有梁失去田产的经历可以揭穿缙绅势力的伪善,让缙绅势力无法占据道德制高点,其二是杨有梁曾经作为说书人的经历让他能说会道、颇有口才,不似寻常农户一般老实胆怯、笨嘴拙舌。

所以,这场公开辩论刚一开始,皇庄势力就派出杨有梁率先下场,也打了缙绅势力一个措手不及。

“各位大人,小民冤呐!小民冤呐……”

哭喊几声吸引了所有人注意力之后,杨有梁就当众讲起了自己当年失去田产的详细经历。

“……王家之人巧取豪夺,当他们收购小民辛苦耕种的粮食之际,以各种理由拖欠了小民卖粮的银钱,说是要等三个月后才可以结清尾款!

但下一季耕种眼看就要开始,小民还需要购买种子、维持衣食,无奈之下只好向高利贷借了一笔银子,谁曾想这家高利贷也是王家产业,这件事情至始至终都是王家所设下的陷阱!

等到三个月后,王家虽然把拖欠的银子还给了小民,但小民却是骇然发现,自己欠下高利贷的银子竟然数目更多,无论如何也堵不住这个窟窿,欠高利贷的银子则是在利滚利之下不断剧增,小民使劲浑身解数还是无力回天,仅仅是两年时间,小民的田产就被王家夺走了,而且王家还想要进一步夺走小民的房宅……

幸好是附近皇庄及时出手搭救、收留庇护了小民夫妻,若不是江管庄的仗义相助,小民夫妻就只能沦为流民、彻底变成王家奴仆了……”

说到这里,杨有梁转身跪下,看向皇庄势力的另一位辩论代表、管庄太监江大魏,不断磕头、大声唤道:“江管庄,您就是小民夫妻的再生父母、救命恩公!小民夫妻永世不敢忘记您的恩情!”

肉麻吹捧了江大魏之后,杨有梁再次转身,怒目看向缙绅势力的辩论代表之一、王家家主王佳禾,大声骂道:“王佳禾,你就是一个斯文败类、衣冠禽兽!在你们王家的欺压之下,有多少人流离失所、家破人亡?也有脸站出来指责皇庄与‘民’争利?与哪个‘民’争利?是不是只有你们缙绅豪族才有资格算作‘民’,而我们这些寻常农户就只能算作家畜猪狗?”

随着杨有梁的当众控诉,王佳禾保养极佳的一张胖脸面色铁青、难看至极。

像是杨有梁这种小人物,王佳禾压根就不认识,杨有梁夫妇的那点田产也完全不值得他亲自惦记谋夺。

但王家在南京境内势力极大,这个家族的特点就是“极善生养”,可谓是儿孙满堂,虽然没有涌现几个出类拔萃的人物,但有大量子弟遍布于朝野各界,又有大量女儿孙女与各大势力联姻,被外界称作“蜘蛛王”,意为善于结网之意;

也正因为王家族人众多,所以南京境内、乃至于整个江南地区境内,几乎所有乡县皆有王家分支的存在,王家产业也是遍布江浙各地,随着王家势力的不断扩张,像是杨有梁夫妇的这般经历,在王家各支族人的巧取豪夺之下也是频频出现,可谓是毫无新鲜之处。

所以,王佳禾虽然不认识杨有梁,但他心中清楚,杨有梁的指控大概率不是假的,这般手段确实是王家的做事风格,而且皇庄势力也绝对不敢在这种场合当众诬告王家。

只是大庭广众之下,又关乎王家声誉,王佳禾自然是绝对不能承认,哪怕是已经猜到了皇庄势力必然已经提前准备好了确凿证据,也依然是坚决否认。

于是,王佳禾霍然起身,抬手指着杨有梁大声骂道:“贱民无耻!我王家乃是书香士族,一向是声誉极佳,哪年没有赈济百姓?哪年没有修桥补路?江南百姓有多少人受过我王家恩泽?又岂容你平白污蔑?”

杨有梁虽然能说会道,但终究就是一介平民,天然敬畏权贵,当王佳禾不顾身份的亲自下场与他对峙之后,杨有梁不由是身体一缩,表情间也闪过了一丝畏惧,再也不敢当众喝骂。

但皇庄势力显然是准备充分,早就料到了这一点,看到杨有梁讷讷不敢言之后,管庄太监江大魏已是迅速起身,接话道:“哦?王家主认为杨有梁诬陷了王家?那要不要咱家现在就把相关人证物证皆是搬出来,让大伙评评理啊?”

闻言之后,王佳禾表情一滞,却是完全不敢搭话,因为他已经看明白了皇庄势力必然是准备充分,只要他这个时候敢搭话,江大魏就一定会搬出各种确凿的人证物证,让王家彻底名誉扫地!

而就在王佳禾进退两难、另外几位缙绅势力的辩论代表也皆是猝不及防之际,竟然是七皇子朱和坚主动站了出来,为缙绅势力化解了这场窘境。

只见朱和坚皱眉起身,看向皇庄势力的几位代表,严肃警告道:“江大魏,还有这位杨老丈,我必须提醒你们,这里是辩论之地,并不是衙门公堂!杨老丈的冤屈经历,我也深表同情,但你若是想要喊冤,就应该前往南京官府报案,我也一定会全力为你主持公道,但你不应该站在这里当众叫骂!

这场公开辩论,乃是为了辨明皇庄之存在究竟是否合理,朝廷是否应该裁撤江南境内的各处皇庄,以及缙绅势力与各大皇庄的种种冲突,究竟是否属于藐视皇权的大不敬之罪!除此之外的无关之事,并不适合在这里当众申述!”

朱和坚的这般表态,不仅是化解了缙绅势力的窘态,也让所有人皆是惊讶不已,没想到朱和坚在主持辩论期间不仅没有偏袒皇庄势力,反而还刻意的维护了缙绅势力的脸面。

一时间,缙绅势力对于朱和坚的看法也大有改观。

事实上,朱和坚之所以站出来维护缙绅势力,并不是因为他支持缙绅势力的立场,而是因为杨有梁的出场任务已经结束了。

皇庄的存在,乃是明朝皇帝所设立的皇家私田,又是由一向风评不佳的内廷太监负责经营,所以在朝野各界人士的心中,这种现象自然是极不合理,乃是皇帝与民争利、内廷太监欺压贤良的直接表现,而缙绅势力与皇庄势力的各种冲突,更是缙绅势力不畏强权、维护公理的正义之举!

这种观念,在旁观见证的南京各界贤达心中普遍存在,也就让皇庄势力与缙绅势力在公开辩论之际天然处于弱势。

所以,朱和坚就寻到了杨有梁这样一个人物,让他成为皇庄势力的辩论代表之一,当这场公开辩论正式开始之后,更是让杨有梁率先出场、先声夺人,当众揭开了缙绅势力的伪善面具、把缙绅势力一脚踹下了道德高地。

简而言之,朱和坚虽然没有办法改善皇庄势力的形象,但他却可以直接丑化缙绅势力的形象,同样能让双方势力在舆情方面受到相对的公平对待。

不过,杨有梁这枚棋子,只能用以先声夺人,却不能用以趁胜追击,否则缙绅势力一旦回过神来,必然也会针锋相对、当众揭发皇庄势力的种种恶行。

缙绅势力固然是欺压百姓、巧取豪夺,但皇庄势力在这方面也不干净,双方半斤八两、大哥不说二哥。

若是缙绅势力也开始频频揭发皇庄势力的各种恶行,局势就会逐渐失控,皇庄的风评就要进一步受损,裁撤皇庄的朝野呼声就将是越来越高。

所以,朱和坚自然是见好就收,利用杨有梁丑化了缙绅势力的形象之后,就立即站出来维护辩论现场秩序,表示双方辩论之际不应该相互告状指控打官司,看似是维护了缙绅势力的颜面,实际上则是杜绝了缙绅势力使用相同手段的回击。

但朱和坚的这般考量,缙绅势力的几位辩论代表皆是后知后觉,他们虽然都是“当代大儒”,但也欠缺了几分急智,反而误以为朱和坚是在维护他们,唯有宋家嫡孙宋继诚隐隐察觉到了朱和坚的真实想法,但他资历太浅,又想起了周尚景的某些叮嘱,所以就选择了按兵不动、冷眼旁观,任由朱和坚的算计得逞!

另一边,管庄太监江大魏听到朱和坚的严肃警告之后,再看到周围众多观众的气氛已经因为杨有梁的当众控诉而有所改变,终于是不情不愿的坐回位置,还把杨有梁也召回身边。

但落座之余,江大魏依然是忍不住趁机讥讽道:“哼!你们缙绅总是指控我们皇庄争夺佃户,却不知佃户们之所以纷纷投奔皇庄,就是因为你们缙绅欺压太甚、让佃户们失去了活路,我们皇庄收留佃户乃是体察圣心、怜爱百姓,而你们缙绅因此而敌视我们皇庄,就是因为我们皇庄的存在,让你们无法肆无忌惮的欺压百姓罢了!”

随着江大魏的公开讥讽,这场辩论看似是终于回到了正轨。

江大魏的话声刚落,缙绅势力的另一位辩论代表、赣北白家的族学家老白存寿已经怒而起身,大声反驳道:“一派胡言!你们皇庄收留佃户,明明是损耗民力之举!佃户们之所以不断投靠皇庄,也只是因为他们挂靠于皇庄名下,就可以不必向朝廷缴纳税赋罢了!但这种情况一旦是长期持续下去,于江山大不利、于百姓亦是大不利!圣人有云……”

随后,白存寿就开始引经据典,滔滔不绝的讲起了儒家圣人之言,总结起来还是皇家不应与民争利、朝廷与缙绅共治天下、皇权不下乡那一套说词。

不过,白存寿的这一番言论,却是让旁观众人皆是频频点头,认为白存寿不愧是当代大儒,论据翔实、大有道理。

然而,皇庄势力深知己方的辩经能力远远不如缙绅势力,这个时候自然不会搭理白存寿的引经据典、各种圣人有云,依然是不按常理出牌。

江大魏作为皇庄势力的辩论代表之一,他的任务也很明确,就是负责争锋相对、与缙绅势力撕破脸皮。

待白存寿的滔滔不绝终于告一段落之后,江大魏就再次起身,冷笑道:“哦?白家老说佃户们投靠皇庄,只是为了逃避朝廷税赋?那……你们缙绅势力必然是向朝廷如实缴纳税赋了?”

随后,在江大魏的示意之下,皇庄势力的另一位辩论代表、南京镇守太监府之中主管账目的幕僚郭嗣宗也站了出来。

……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