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摄政大明 > 第1411章.虚情假意

摄政大明 第1411章.虚情假意

作者:虫豸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11-15 15:03:21 来源:笔趣阁

……

……

闻言之后,朱和坚目光一闪:“哦?周首辅是如何评价晚辈的?”

王保仁也不隐瞒,当即就把周尚景此前对于朱和坚的所有评价详细转述了一遍。

说到“翻脸无情”、“城府深沉”、“阴毒狠辣”、“偏激妄为”等等词汇之际,更是加重了语气。

转述之际,王保仁的态度看似随意,但他的双目紧紧盯着朱和坚的表情,不放过一丝一毫的表化。

闻言之后,朱和坚自然是表情大变,既有些震惊、又有些委屈、更还有些愤怒。

“周首辅竟然是这样看待晚辈的?仅是凭借一些捕风捉影、经不起推敲的事情,就对晚辈如此恶意揣测……着实是令人不忿!晚辈的清誉,岂能是随意任人抹黑?不行!晚辈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呈报于父皇!就算他是周首辅,晚辈也要弹劾他!”

说完,朱和坚已是霍然起身,快步走向书桌位置,就想要书写奏疏弹劾周尚景,似乎是身正不怕影子斜,完全不在乎德庆皇帝会受到周尚景的影响而猜忌自己。

实际上,朱和坚也确实不担心这件事情会引起德庆皇帝的猜忌。

首先是朱和坚一向做事谨慎,且又不留余地,即便是周尚景也没有寻到任何确凿证据,仅仅凭着一些揣测之言完全不足以说服德庆皇帝;其次是德庆皇帝原本就不会完全信任周尚景的说辞,周尚景从前误导欺瞒德庆皇帝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最后则是因为,即便是德庆皇帝心中生疑,也只会安排东、西二厂进行调查验证,而朱和坚则是有信心暗中操纵东、西二厂的调查结果。

至于德庆皇帝秘密重建的大内行厂,实力底蕴皆是远远不足,目前还不足以威胁到朱和坚。

而最重要的是,朱和坚相信……王保仁一定会阻止自己弹劾周尚景。

另一边,王保仁并没有从朱和坚的表情变化上看出任何破绽,再看到朱和坚的反应激烈之后,也果然是出言劝阻。

“还望七皇子殿下慎行!你若是就这样直接弹劾周尚景,是绝无可能影响他一丝一毫的,反而是让老夫坐蜡了!”

说话间,王保仁起身来到书桌旁,出手合上了朱和坚刚才已经打开的空白奏疏。

随后,王保仁态度亲近的拍了拍朱和坚的肩膀,劝道:“毕竟,周尚景与老夫之间的这场谈话,并没有第三人旁听作证,你就算是以此弹劾周尚景,周尚景只要是拒不承认,就任谁也拿他没办法,反而是要引起各种不必要的麻烦!不仅是周尚景一定会倒打一耙,指责老夫挑拨生事,而且陛下说不定也要受到周尚景这般言论的影响,毕竟你也知道,陛下的性情……实在是过于谨慎了一些。”

受到王保仁的阻止之后,朱和坚的表情挣扎,但最终还是顺坡下驴、见好就收,愤愤掷笔道:“难道就任由周尚景随意污蔑抹黑晚辈吗?”

王保仁摇头笑道:“清者自清,你若是问心无愧,又何必在意这一点污蔑?当你站在万众瞩目之地,就一定会受到各方的针对与算计,也一定会受到各种小人的泼脏水,这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你迟早都需要习惯。”

朱和坚叹息一声,却依然是愤愤不平。

王保仁并不会因为朱和坚的逼真表演就轻易相信朱和坚的清白无辜——周尚景为了顺利欺瞒王保仁,也是耗费心思使用了真真假假、虚实变换的手段——但王保仁也不在乎朱和坚究竟是否清白无辜。

相较于周尚景,王保仁是一个更为纯粹的权力动物,只要朱和坚可以帮助他实现夙愿、位极人臣,哪怕是发现朱和坚实际上并不是老朱家的血脉,他也会假装完全不知道真相。

看到朱和坚的愤慨不甘之后,王保仁则是再次配合,劝道:“更何况,周尚景已是命不久矣,殿下又与一个将死之人计较作甚?”

朱和坚目光深处再次闪过一缕精光,问道:“依您的看法,周首辅当真已是病入膏肓了?”

王保仁点了点头:“十有**!有些迹象是绝不可能作假的!老夫与周尚景相见之际,他首先是利用补药强撑身体状态、假装自己并无大碍,但很快就露出了马脚,不仅是身体亏虚、双眼无光,更还渗出了涔涔虚汗……老夫也略懂医术,至少可以分辨清楚热汗与虚汗的区别,以药物手段虽然可以伪造流汗现象,但只会是热汗,而不是虚汗。”

闻言之后,朱和坚稍稍安心,他现在已是迫不及待的想要看到周尚景死于胃疾之际的痛苦模样了。

王保仁则是再次话归正题,道:“现在咱们已经知道,周尚景之所以是故意设局刁难殿下,就是因为他误会了殿下的真实秉性,明明就是捕风捉影、空穴来风,却自以为是大公无私、图谋长远……当真是令人嗤笑!

但人总是越来越固执,周尚景老而不死是为贼,就更加是固执至极了,咱们自然是难以扭转他的心中偏见……所以,面对周尚景所布置的这处陷阱,殿下终究还是要想办法闯过去,唯有闯过这道难关,殿下未来才可以顺利坐稳储位。”

关于周尚景对朱和坚的种种揣测,王保仁皆是评价为捕风捉影,显然是刻意向朱和坚示好。

但与此同时,王保仁又故意误用了“空穴来风”一词。

“空穴来风”这个成语,原本是用以比喻消息传言并不是完全没有根据的意思,但总有人学问不精,从字面意思错误理解这个成语,还以为这个成语是指消息传言毫无根据之意。

以王保仁的学问才识,自然是不可能错误理解这个成语,所以他就是故意误用此词,暗示自己也在暗中怀疑朱和坚的真实秉性,但他依然会支持朱和坚……前提是朱和坚给予自己足够多的好处与承诺。

朱和坚当然是听懂了王保仁的暗示,也假装自己完全没有察觉到王保仁的错误用词,反而是面现感激,道:“王太师您没有受到周尚景的挑拨离间,依然愿意信任晚辈,自然是最好不过!正所谓‘日久见人心’,王太师您将来还会与晚辈长久相伴,自然有机会明白晚辈的真正秉性!

待周尚景这个老贼病死之后,内阁首辅的位置就会空悬,以晚辈的看法,在满朝百官之中,也唯有王太师您这样老成谋国的柱石之臣才有能力稳定朝局,所以晚辈返回京城之后,一定会全力向父皇举荐王太师,不仅是让王太师再次入阁辅政,还要推举王太师成为内阁辅臣之首!”

朱和坚向王保仁承诺了两件事情,一是“长久相伴”,二是“内阁首辅”。

但王保仁并不相信这些无法立即兑现的承诺,只是转身返回自己的位置坐下,漫不经心的点头笑道:“若是可以与七皇子长久相伴,也可以为朝廷江山出一份力,老夫自然是求之不得。”

说完,王保仁就开始自顾自的斟茶轻饮了。

很显然,王保仁就是不见兔子不撒鹰,除非是朱和坚愿意拿出某些可以立即兑现的好处,否则王保仁就不会进一步出手支持朱和坚,也不会向朱和坚展示自己的底牌。

而王保仁究竟是想要哪些好处,刚才已经讲得很明白了,就是想让他们二人彻底坐实师生关系,彻底绑定两人之间的利益。

朱和坚原本是想等到王保仁展示底牌与能力之后,再对王保仁承诺拜师之事的。

但现在局势已经很清楚了,周尚景已经明说了自己已经布置好了一处陷阱,就等着朱和坚主动跳进去,而且还想要争取王保仁的支持与配合,王保仁则是立场暧昧、待价而沽,若是朱和坚不能尽快把王保仁拉拢到自己这一边,反而是让周尚景拉拢了王保仁,那朱和坚就更无把握顺利渡过眼前难关了。

想到这里,朱和坚目光深处闪过了一丝羞怒,只觉得这些老狐狸没一个好东西。

但他依然是当机立断,迅速有了决定。

只见朱和坚低头从书桌上翻出了一封奏疏,又快步走到王保仁的面前、把这封奏疏奉到了王保仁面前,请示道:“其实,这封奏疏,晚辈早就已经准备好了,也一直想要呈送朝廷中枢交由父皇圣断,但因为这封奏疏的内容与王太师有关系,就想要征询王太师的意见,而最近这些天一直都没有机会与王太师相见详谈,所以才耽搁到了现在……还请王太师审阅指教。”

看到朱和坚早就已经准备好了这封奏疏,王保仁目光一闪,很快就接过奏疏打开翻阅。

这封奏疏的内容,乃是朱和坚呈请德庆皇帝,表示自己近年来贪玩分心,学问上几乎是毫无建树,又仰慕王保仁的学识与人品,从王保仁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所以希望德庆皇帝可以允许自己长期追随王保仁学习儒家经义,让王保仁为自己传道授业解惑,还暗示自己一旦是接任储位之后,就会在朝会上当众向王保仁行拜师之礼。

看到这些内容之后,王保仁不由是笑了。

只要德庆皇帝同意了这份奏疏,王保仁就可以真正成为朱和坚的授业恩师——至少在世人眼中是如此。

王保仁现在也是太子太师,名义上也是储君太子的老师,但也只是一个名义罢了,绝不会有任何人把他真正视为是储君太子的授业老师。

就以明初为例,朱元璋的太子是朱标,太子太师是当时的文臣之首李善长,而朱标实际上的授业恩师则是宋濂。

等到李善长与宋濂二人皆是因为胡惟庸案而受到牵连之后,朱标可以坐视李善长被株连九族,甚至还可以亲自主持抓捕审问之事,完全没有任何顾忌,但他却一定要力保宋濂,即便是与朱元璋争锋相对、爆发冲突也是在所不惜。

这般区别,就是因为李善长只是名义上的老师,与朱标没有任何恩义感情,所以朱标就算是袖手旁观、落井下石,也没有任何人会指责他,但宋濂则是实际上的老师,真正传授了朱标学问,所以朱标就必须是全力搭救,若是不救宋濂,他的人望就会毁于一旦。

而现在,有了这封奏疏之后,王保仁就可以彻底落实自己与朱和坚的师生关系,双方利益就会彻底绑定在一起。

看到王保仁面现微笑之后,朱和坚轻声问道:“王太师您看这封奏疏是否合适?若是合适,晚辈现在就派人把它送往朝廷中枢,交由父皇过目。”

王保仁略带矜持的点了点头,道:“唉,相较于周尚景、李和、程远道他们几人,老夫的学问实际上是略有不如的……让老夫从今往后为殿下传道授业解惑,实在是深感压力啊。”

朱和坚连忙道:“哪里的话,您与另外几位阁老只是专精之处不同罢了,又岂能说是学问不及他们?晚辈可以追随王太师学习,乃是毕生之荣幸!”

王保仁微微一笑,再次点头道:“既然如此,就把这封奏疏送往京城中枢吧,待七皇子殿下正式接任储位之后,咱们二人就可以正式公开师生关系了。”

表态之际,王保仁已经在心中编造完成了好几个故事,内容皆是他与朱和坚之间的师生感情有多么深厚,以及他对朱和坚的敦敦教诲、让朱和坚有多么受益匪浅等等。

在王保仁的暗中推动之下,这些故事很快就会传遍民间、成为世人津津乐道的佳话。

这样一来,在天下人眼中,王保仁与朱和坚就将会彻底绑定,若是将来朱和坚敢与王保仁翻脸,就一定会声望尽丧、风评尽毁。

朱和坚并没有立刻察觉到王保仁的这些小心思,但他同样是毫不在乎,只是立刻就改换了称呼,道:“既然老师您也觉得这份奏疏不必修改,那学生现在就把它送往京城。”

说完,朱和坚就再次召来了心腹近卫郭守忠,当着王保仁面前直接向郭守忠传令,让郭守忠立刻寻人连夜把自己的拜师奏疏送往朝廷中枢。

待郭守忠领命离开之后,王保仁与朱和坚相处之际,气氛已是愈发亲近了许多。

而一直等到这个时候,王保仁才终于是心满意足,也终于是愿意推心置腹的为朱和坚出谋划策、指点迷津,顺便是向朱和坚展现了自己的一部分底牌。

*

“殿下,你不必站着,坐在老夫身边,咱们仔细商议一下后续对策!周尚景已经向老夫公开表示,要专门布局针对于你,他的布局可不好对付,咱们必须要慎重对付才行。”

见王保仁终于要出手协助自己,朱和坚也终于是稍稍化解了心中不满之意,点头之后就恭敬坐在一旁,请教道:“还请老师赐教!”

王保仁深深打量了朱和坚一眼之后,缓缓道:“当年何明担任太子太师之际,却不只是一个虚职,乃是真正传授过太子学问的,听说殿下你从前也随在太子身边,向何明学习过一段时间?”

朱和坚叹息一声,先是点了点头,然后又摇了摇头:“何太师当年专注于教导太子三哥,而学生不是储君,自然是不受重视,一旦是传授紧要内容之际,他就会故意支开学生,所以学生并没有继承何太师多少真传,仅是偶尔旁听了只言片语,自行推演领悟……

仔细想想也是可笑,学生明明是把何太师所擅长的帝王心术学问奉若圭臬,但何太师却是对学生不屑一顾,而何太师虽然是对太子三哥寄以厚望,但太子三哥偏偏是对何太师的那套学问嗤之以鼻,吵着闹着要求父皇为他换一位老师。”

王保仁摇了摇头,道:“难怪!若是殿下你学到了何明三五成真传,这段时间就不该是这般的进退失据了!你从幕后走到台前时间太短,不仅是还不习惯自己受到万众瞩目,也不懂得上位者站在明处主持大局之际的具体对策,行事手段只适合于暗处施展,用于明处之后自然就要事与愿违了!”

……

今天只有一更。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