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摄政大明 > 第1364章.奔赴兴州

摄政大明 第1364章.奔赴兴州

作者:虫豸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11-15 15:03:21 来源:笔趣阁

……

……

看到吴三桂递过来的兴州情报,赵俊臣不由是面现笑意。

但这一次,赵俊臣的脸上笑意并无任何虚假,乃是发自真心。

赵俊臣无疑是一个大贼,想要窃国的那种,正所谓“贼不走空”,明明是进入了山海关境内、明明是亲自见过了吴三桂、明明是及时发现了吴家的罪行与破绽,最终却捞不到任何好处,反而还要受迫无偿给吴家擦屁股……对于赵俊臣而言,这种事情实在是太难受了。

而现在,虽然还无法亲手惩治吴家之罪行,但也从吴三桂这里取得了兴州境内的情报,赵俊臣终于是舒服了。

客观而言,赵俊臣并不算亏,甚至可以说是大赚,因为兴州民变对于赵俊臣目前而言就是头等大事、当务之急,不仅是关系着农务改革之存废,也关系着庙堂格局之走向。

兴州与山海关相距不远,中间只隔着一个安州,乃是蓟镇防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吴家自然是布置着大量眼线,尤其是兴州境内爆发民变之后,更是一定会密切关注、收集详细情报,甚至还会包括许多不为人知的内幕真相,在赵俊臣眼里自然是意义重大。

尤其是考虑到兴州民变之事幕后真相复杂,极有可能是涉及到了赵俊臣与“周党”之间的明争暗斗,吴三桂向赵俊臣提供情报之际,还需要冒着得罪“周党”的风险,所以也算是不乏诚意了。

想到这里,赵俊臣满意点头,抬手接过了这沓情报,低头仔细翻看。

*

大约一炷香时间之后,赵俊臣终于是看完了这些情报,不由是面现惊喜之色。

吴家所搜集的兴州情报,要比赵俊臣的预想之中更为详尽与深入。

拥有了这些情报之后,赵俊臣就增添了好几分把握,可以彻底推翻朝野各方对于兴州民变的定性。

于是,赵俊臣抬头向吴三桂致谢道:“多谢前辈所提供的情报,晚辈受益匪浅,还请前辈放心就是,晚辈也一定会落实自己的承诺,亲自现身说法、向流民们澄清误会、以确保吴家之声誉不坠。”

吴三桂深深看了赵俊臣一眼,缓缓道:“目前滞留于山海关境内的上千流民之中,大部分人皆是来自于兴州境内,老朽把他们全部交给赵阁臣,由赵阁臣亲自带领他们返回兴州故土,想来以赵阁臣的聪慧与手段,一定会寻到这些流民的最佳用处。”

赵俊臣笑道:“对于晚辈而言,这些流民确实是大有用处,前辈您愿意把兴州流民全部交给晚辈带走,自然是最好不过……但据晚辈所知,山海关境内的流民之中,还有少数人来自于辽东境内,晚辈也希望吴家可以妥善安置他们,就算是山海关无力收留,也至少要把他们送回辽东才行。”

吴三桂轻轻点头,答应道:“赵阁臣放心就是,山海关一向是地小物薄,无力收留更多流民,但也不会故意刁难他们,将会把他们妥善送返辽东故土,老朽会亲自盯着此事,赵阁臣也可以留下人手监视进展。”

顿了顿后,吴三桂又提出了一项额外条件:“不过,兴州民变之事,幕后真相极为复杂,涉及层面之深、牵扯范围之广,即使是老朽看了也不由是暗暗心惊……我吴家虽然名义上兼管着蓟辽两地,但实际上势力范围仅限于山海关附近,所以不愿参与此事,也不敢参与此事,这潭水实在是太深了……所以,还望赵阁臣千万不要向外宣扬,老朽曾经向你提供情报的事情。”

赵俊臣连连点头,再次承诺道:“这是自然,晚辈绝对不会恩将仇报、向外宣扬此事!”

吴三桂再次深深看了一眼赵俊臣的年轻脸庞,表情间满是羡慕,叹息道:“就像是赵阁臣一般,老朽在年轻时候,也曾是信心满满,天不怕地不怕,觉得自己还有大把时光可以挥霍,所以任何事情都可以逐步去做,任何志向都可以逐步实现,总以为自己有能力掌控这世上的一切事物,无论是自己的命运、还是家族的命运……

但人老之后,百事皆哀,时日越来越少,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是越来越少,更不清楚自己老死之后,这世局变化将会转向何方,愈发是敬畏天命,胆气也是愈发不足,早就丢失了曾经的不知天高地厚……

而赵阁臣如今已是位极人臣,却依然是这般年轻,虽说前景还有叵测之处,但也拥有充足的胆魄、锐气、与时间,有机会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让老朽好生羡慕!好生羡慕!还望赵阁臣可以好好把握这段时间,千万不要踏错一步……”

这一番话,似是激励,又似是警示。

说到这里,吴三桂的面色与语气皆是显出疲态,缓缓起身道:“接下来,老朽会让山海关副总兵庞大海随着赵阁臣做事,只要是山海关的能力范围之内,就一定会全力满足阁臣的要求,但现在……老朽年迈体衰、精力不济,需要尽快休息,就不陪着赵阁臣继续谈话了。”

说完,吴三桂就在赵俊臣的起身相送之下,被人搀扶着转身离开了总督府大堂,向着后院方向走去。

看着吴三桂的离去背影,赵俊臣心中有些诧异。

他原本还以为,随着双方有来有往、相互退让,接下来还有机会洽谈一些更深层次的合作,却没想到吴三桂竟然就这样直接离开了,完全没有深谈合作的意思。

但很快,赵俊臣就想明白了吴三桂的想法。

就像是曾经的赵俊臣一样,吴家的基本盘乃是德庆皇帝的信任,需要优先考虑德庆皇帝的反应,所以吴三桂绝对不愿意与赵俊臣公开牵扯太深。

若是从前,吴三桂或许还会设法利用赵俊臣一番,但经过今天这场接触之后,吴三桂已经彻底看清了赵俊臣不愿吃亏、不甘人下的强势性格,认为赵俊臣将来必定是要闯出大乱子的,也就彻底绝了利用赵俊臣的念头,愈发是避之不及了。

对于吴三桂而言,把兴州境内的详细情报转交于赵俊臣,就已经是极限了,也只是为了化解赵俊臣的敌意、相互结个善缘罢了。

想明白了这一点之后,赵俊臣不由是心中不屑,只觉得吴三桂虽然是历史上的着名枭雄人物,但相较于周尚景却是差远了。

周尚景也知道自己寿数将尽,但他并不似吴三桂一般瞻前顾后、丧失锐气,反而是想要赶在自己完全退场之前,奋起余力大干一场,以彻底消除自己眼中的所有隐患。

这两人都是老狐狸,但他们迟暮之际的不同表现,却是高下立判。

但下一刻,赵俊臣又不由是自嘲一笑。

这是因为,周尚景的老骥伏枥,对赵俊臣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

毕竟,在周尚景的心目之中,大概率也把赵俊臣归于“隐患”之列了,否则就绝对不会发生兴州民变这种事情。

思绪变换之际,赵俊臣扭身看向山海关副总兵庞大海,道:“本阁刚才与吴前辈的谈话,你也听到了,这位世平公子的头颅就不必割下来了,也不必送与本阁带回京城,就依照吴家规矩把他安葬入土吧……

还有,本阁行程紧张,希望庞副总兵可以尽快安排本阁与那些受到囚禁的流民们相见,本阁向流民们澄清真相之后,就会带着他们赶往兴州境内。”

*

在赵俊臣的要求下,在山海关境内受到拘押的一千两百余名流民,很快就被尽数释放解救了。

而赵俊臣身处于山海关境内,自然是不敢随意毁约、言而无信,所以当他与流民们相见之后,也很快就开始为吴家辩解澄清,信誓旦旦的表示山海关守军近期以来的所作所为,并不是想要拘禁他们,只是安置他们的时候手段“稍稍”粗暴了一些,所谓“贩卖百姓”的谣言完全是无稽之谈。

至于今天稍早时候,山海关守军把一部分流民强行押进海船之内想要运往别处的做法,也只是因为山海关并无余力长期供养流民,所以就想把流民们送往富裕之地进行安置罢了,绝对不是要把流民们卖为贱籍、私娼、与世仆。

这个时代的寻常百姓,皆是把自己摆在极低位置,需求与**皆是不高,只要还能活着就好,也总是盲信于所谓的“大人物”,还会因为一些蝇头小利就彻底出卖自己的一切。

所以,当他们听到赵俊臣这位大人物的现身说法之后,思及自己确实没有承受多少损失,吴家也归还了他们被抢走的一部分家当,甚至还每人皆是补偿了半两银子,所以这些流民很快就不再计较自己的遭遇了,反而是纷纷表达了感激之意,说自己有幸遇到了“青天大老爷”。

赵俊臣降尊纡贵、亲自与他们说话,无疑是一位青天,而山海关吴家送给了他们每人半两银子,就更是青天了。

*

赵俊臣确实是行程紧迫,所以他落实了自己的承诺、维护了吴家的清誉之后,就不再继续耽搁时间,连夜从流民之中筛选出了那些出身于兴州境内的百姓,总计有一千人刚刚出头,又稍稍休整了一个晚上之后,等到第二天天色刚亮,就率着麾下护卫与兴州流民,继续向西而行。

不过,增加了上千流民的拖累,大幅降低了赵俊臣的行程速度,足足是耗了一整天时间才离开了山海关的辖区,进入了山海关与兴州之间的安州境内。

安州乃是蓟镇防区,安州守军见到赵俊臣现身之后,自然是不敢怠慢,连忙是向上传报。

所以不出意外的话,继在山海关境内见过了吴三桂之后,当赵俊臣赶至兴州之际,还会与另外一位举足轻重的大人物相见,也就是德庆皇帝的铁杆心腹、与梁辅臣齐名的蓟镇总兵张肃!

而赵俊臣发现自己的行程速度受到流民们的拖累之后,也知道自己急也没用,索性就耐下心来、趁机与兴州流民们频频进行接触。

对于赵俊臣而言,这批流民有大用处,只要赵俊臣抓住机会、妥善使用,就可以迅速转移焦点与矛盾,一举扭转兴州境内的舆情。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赵俊臣想办法鼓动流民们的情绪、引导流民们的怨愤。

至于赵俊臣的具体手段,也非常简单。

后世有一位伟人曾经说过——“阶级斗争,一抓就灵”!

……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