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摄政大明 > 第1105章.朕不高兴(二)

摄政大明 第1105章.朕不高兴(二)

作者:虫豸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11-15 15:03:21 来源:笔趣阁

……

……

若是抛开这段让赵俊臣忍不住有些出戏的开场白,张老先生所讲得这篇故事依然是极为精彩,虽然不是酣畅淋漓、让人热血沸腾,却也是耐人寻味、令人百感交集。

这篇故事,自然是根据礼部郎中宋焕成前段时间当众饿晕于礼部衙门的事情进行改编。

一篇故事若是想要吸引人,就必须既要有明确主题,也要有剧情冲突,既要有受欢迎的主角、也要有遭人厌的反派。

在张老先生的这篇故事之中,故事主题很明确,就是“朝廷俸禄太低,让清官们皆是活不下去”;

剧情冲突也很容易设计,那就是把宋焕成的清廉作风与他的穷困生活进行对比,让听众们感受到其中的强烈反差。

主角的设计也不需要花费太多心思,就是礼部郎中宋焕成,此人的经历与形象也皆是现成的,对于普通百姓而言也很讨喜。

但对于反派的选择,则必须要额外多花一些心思了。

毕竟,德庆皇帝如今就坐在下面听着,你绝不能把宋焕成的悲惨经历归咎于朝廷政策、把朝廷与皇帝设为反派,更不能直接抛出“朝廷官员俸禄太低全是因为明朝历代皇帝性子吝啬”、“朝廷的低俸政策就是在变相鼓励百官贪污受贿”这类观点。

若是这样做的话,德庆皇帝必然是要勃然大怒,然后就是一个“妄议朝政”、“诽谤朝廷”的罪行。

所以,在这篇故事之中,德庆皇帝与朝廷高层必须得是正面形象,朝廷官员俸禄太低也是迫不得已的情况,故事里的反派只能选择一个不怕遭到报复、而且还能激起所有听众同仇敌忾的利益团体。

最终,经过精心挑选之后,在张老先生的这篇故事之中,反派变成了民间的奸商团体!

在张老先生的讲诉之中,德庆皇帝的形象依然是伟大光辉的,每天都为了天下百姓操碎了心;朝廷高层的形象也是正义高尚的,绝大多数都是勤政爱民的好官;至于寻常百姓,当然也都是善良可爱的,更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

而所有的过错,则全是民间的那些奸商造成的!

朝廷官员的俸禄为何会低?全是因为奸商们偷税漏税,所以才造成了朝廷财政的周转困难,而且朝廷国库的绝大多数银子还需要用来养军保民、维护水利道路等等,留给百官发俸的银子自然是少之又少。

在德庆皇帝的英明领导之下,绝大多数的朝廷百官都是清廉爱民的,但为何还会出现寥寥少数的害群之马?那都是因为奸商们主动行贿、引人堕落!

百姓们的生活为何不大如意?那自然也是因为奸商们哄抬物价、囤积居奇!

简而言之,这一切都是那些奸商的错!若是没有这些奸商,朝廷财政就会宽裕、清官就不会贫困潦倒、贪官污吏就会绝迹、百姓生活也会富足!

就是在这样的设定之下,张老先生娓娓讲诉起了今天的故事。

故事根据宋焕成的真实经历改编,无论是宋焕成的清廉作风、还是宋焕成的穷困生活,在故事之中皆是没有任何虚假,只是为了让故事更加引人入胜,增加了民间奸商行贿宋焕成失败之后愤而报复、宋焕成与民间奸商斗智斗勇的情节,故事结局则是宋焕成经过一番波折之后成功挫败了奸商们的构害阴谋,还受到了朝廷嘉奖。

这位张老先生不愧是京城境内最好的评书人,讲诉之际细节极为翔实,把朝廷官员的每月俸禄与日常必要开支皆是详细列举了出来,在他的娓娓道来之下,可谓是代入感极强,茶馆内的听众一时间皆是感同身受,只觉得他们若是处在宋焕成的位置上,仅凭朝廷的微薄俸禄只怕也会活不下去。

尤其是这篇故事的结局,更是耐人寻味,看似是宋焕成挫败了奸商们的构害,但奸商们依然是一掷千金、锦衣玉食,宋焕成的生活却依然是穷困窘迫、为了每日三餐而愁苦,更是让众位听众扼腕叹息、百感交集。

*

就这样,因为这篇故事并非是快意恩仇的情节,当张老先生讲书结束之后,茶馆内的众位茶客也并没有拍手交好,反而是气氛有些沉重,所有人皆是摇头叹息,纷纷感慨世道不公、好人没好报。

而德庆皇帝此时则是面无表情,隐隐有些不快。

德庆皇帝无疑是一个聪明人,所以他自然是听得出来,这篇故事表面上是以民间奸商为反派,朝廷高层皆是以正面形象出现,但实际上则是暗指朝廷官员俸禄太低了,让庙堂里的清廉官员皆是难以生存,隐隐有些指责之意。

这样一篇故事,自然是让德庆皇帝心头不爽。

若是往常时候,以德庆皇帝刻薄寡恩的性情,他绝不会检讨朝廷官俸政策的不足之处,只会恼怒这篇故事的意有所指、让自己难堪,他也绝不会认真考虑如何解决朝廷官俸太低的问题,只会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但今天的情况则是有些不同。

经过“同济庙”一行之后,受到仙缘之说的影响,德庆皇帝只觉得此时正有仙人关注着自己的一举一动,做事之际竟是破天荒的多了几分顾忌,不敢太过肆意;再加上张老先生的这篇故事表面上让人挑不出任何毛病,所以也就强行按下了心中的不快之意,并没有立刻做出表态,只是沉默不语。

眼见到德庆皇帝不说话,赵俊臣自然也是沉默喝茶,摆出一副自己没有任何立场的样子。

然而,与他们同桌的“霍叔”二人却是话多之辈,随着张老先生的讲书结束之后,很快就与周围茶客一般开始了讨论。

“霍叔”率先感叹道:“张老先生今天的这篇故事,却是与从前的酣畅快意截然不同,虽是耐人寻味,但总觉得憋屈得很……

像是宋郎中这样的大清官,就只能穷困潦倒、每天吃糠,反倒是那些贪官奸商们锦衣玉食,当真是好人没好报,朝廷俸禄太低对于贪官们自然是无所谓,但对于清官们而言实在是太委屈了,这不是逼着人变坏嘛,也难怪贪官总是屡禁不绝!”

一番感慨之后,“霍叔”又转头看向那名与他结伴的年轻读书人,道:“小何啊,要我说你还不如与我一同做生意呢!你看你每天都憋在家里苦读圣贤书,期望考取功名,但就别说你已经两次落榜了,就算是今后中举了又能怎样?要不就会像是张老先生所讲的那位宋郎中一般穷困窘迫,要不就只能与贪官们同流合污、遭人唾骂……还不如与我一同做生意,虽然是赚得幸苦钱,但至少衣食无忧、坦坦荡荡!”

听到“霍叔”的这一番话,德庆皇帝忍不住轻哼一声。

那“小何”则是苦笑道:“霍叔,你又开始说歪理了,经商终究只是下品,读书才是正途!你自己年轻时候读书没成就,就看不得别人走正路了?就你那点小本生意又能有什么大成就,你这些话敢与我爹说吗?

更何况,朝廷今后未必就不会提升官俸,我听一位同窗说过,自从户部衙门整顿商税创建‘联合船行’之后,朝廷财政已经大为改善,若说从前朝廷官俸低微是因为国库银子不够,如今国库银子宽裕了,总不能继续委屈百官了吧?”

“霍叔”却是不以为然,嗤道:“咱们朝廷已经好几十年没有提升官俸了,若要提早就提了,你也别指望这般好事!”

说到这里,“霍叔”竟是转头看向德庆皇帝,问道:“这位先生,你说对不对?”

德庆皇帝依然是面无表情,似乎是不想回答,但眼看着同桌几人皆是盯着自己等待回答,终于是轻哼一声后缓缓答道:“这种事情,向来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哪怕这般简单?上位者做出决策,必须要思虑周全、考虑长远,绝不能感情用事!

朝廷财政改善之后,看似是有余力提升官员俸禄,但朝廷官员数量何其之多?给京官提升俸禄之后,地方官员要不要提升俸禄?官员提升俸禄之后,吏役要不要提升薪酬?文官提升俸禄之后,武官呢?若是武官也要提俸,那军户要不要提饷?若是只给一部分提俸,那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庙堂局势就要动荡!但若是所有人都要提俸,所需银粮又是何等惊人,户部就算是有天大的能耐,又岂能承担这般压力?”

说到后面,德庆皇帝完全没有理会“霍叔”与“小何”二人听到自己这番言论之后的目瞪口呆,已是转头看向赵俊臣,皱眉问道:“礼部郎中宋焕成……此人我也听说过,但也是今天才知道他曾是饿昏于礼部衙门的事情……这件事情在庙堂之中可有造成什么影响?”

很显然,以德庆皇帝的吝啬性子,他完全不愿意提及百官提升俸禄的事情,对于“朝廷官员贪污受贿全是因为俸禄太低的缘故”这般观点更是嗤之以鼻。

不过,德庆皇帝的政治嗅觉向来是极为敏锐,却不得不考虑这件事情所造成的朝野影响,所以才有了这般询问。

听到德庆皇帝的询问,一直沉默不语的赵俊臣终于是缓缓开口,道:“伯父,据我所知,宋焕成的事情本身所造成的影响并不大,只是……”

“只是什么?”德庆皇帝眉头一皱,追问道。

赵俊臣轻叹一声,道:“只是时机太不凑巧了。”

……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