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摄政大明 > 第九百五十二章.暗流

摄政大明 第九百五十二章.暗流

作者:虫豸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11-15 15:03:21 来源:笔趣阁

……

……

与此同时,赵俊臣正在自己的办公房间处理灾民安置的问题。

依照赵俊臣的计划,他这次将会把自己各地的产业与田地进行一次整合,设法收纳八万名灾民,其中绝大多数灾民将会成为赵俊臣的佃户、被安置到各地田庄之中,另外还会挑选一部分拥有一技之长、或是性格伶俐的灾民,补充到赵俊臣的各项产业之中。

即使是赵俊臣名下的产业极多,这段时间以来又通过“聚宝商行”的名义,暗中购置了大批军田与荒地,但想要同时安置这些多百姓,也是一件很有压力的事情。

所以,这项计划正式展开之后,赵俊臣也就再次忙碌了起来,却是再次忘记了自己对章德承的屡次承诺。

“这段时间以来,我先后从各大军镇的镇守总兵那里购置了二千五百顷荒废田产,又从各地巡抚手里购置了五千余倾尚未开垦的荒地,再加上汪家被抄之后的五百顷私田……我在陕甘与山西境内总计是拥有三千余倾田地、五千余倾荒地!

各大军镇的逃兵现象极为严重,皆是拥有大量闲置田地,正因为缺少人手耕种而逐渐荒废,各省境内尚未开垦的荒地也是价值不高,再加上这些督抚与总兵皆是有求于我,倒也没有花费太多银子……

但根据户部的历年统计,西北各省的平均亩产粮食仅有三百二十斤,再考虑到朝廷的春秋两税,以及各种意料之外的天灾**……想要养活一名百姓,至少是需要两亩田地、又或者是五亩荒地……

也就是说,这些土地看起来数量不少,但也只够养活三万五千名百姓,相较于西北各地的灾民总数,却也是车水杯薪,即使是再加上宣府军镇的那些土地,也是聊胜于无……唉,这一次也只能是尽力而为了,能救下多少百姓就救下多少百姓吧!”

想到这里,赵俊臣的眉头不由紧皱。

他虽然是耗费了无数的心力,但遇到接连不断的天灾、无边无际的灾民,却也只能是尽力而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剩下的事情也只能是束手无策、放任自流了。

人力终有穷,天道终有定——这两天以来,赵俊臣已经不知道多少次这般感慨了。

而就在赵俊臣暗暗计算之际,许庆彦则是推门而入。

进入房间之后,许庆彦禀报道:“少爷,刚刚收到了消息,张诚已是从西安府城附近的难民营之中,带走了四万余名灾民,如今他正在引导这些百姓赶去宣府方向安置。”

听到许庆彦的禀报之后,赵俊臣的表情稍稍有些放松。

宣府军镇位于直隶北部,与京城中枢的距离最近,赵俊臣对于这处军镇的渗透时间最长、渗透力度也是最大,为了控制宣府军镇的经济命脉,赵俊臣早就把它的家底给彻底掏空了!

时至今日,宣府军镇名下的大部分田产,都已是落入了“聚宝商行”的手中,加起来足有三千五百倾,乃是赵俊臣所控制的规模最大的田产。

与此同时,西安城附近的那处难民营,也是陕甘境内规模最大的难民营,只要是解决了这处难民营的灾民安置问题,整个陕甘境内的赈济压力都会大为缓解。

所以,赵俊臣就想要把这处难民营的灾民们全部安置到宣府附近,并且是让张诚带着大批人手亲自操作此事。

如今,听到这件事情的进展不错,赵俊臣自然是心中松了一口气。

赵俊臣点了点头后,向许庆彦吩咐道:“派人去催促一下,让张诚一定要赶在今年秋种结束之前安置好所有百姓,并且是尽快组织百姓们开始耕种,耕具与种子我都已经让人安排妥当了,百姓们的居住问题可以稍缓一段时间,但绝不能延误了今年的秋种时机,否则今后一整年都没有收成,咱们可没有能力白白供养数万百姓这么长时间。”

许庆彦是守财奴的性子,想到了百姓们耽误了秋种之后赵俊臣的诸般损失,不由是一阵头大,表情也是前所未有的严肃,点头道:“我这就派人催促张诚,一定要让他明白这件事情的时间紧迫。”

说完,许庆彦就要转身离开。

然而,刚刚走到房间门口,许庆彦似乎又临时想到了什么事情,再次向赵俊臣禀报道:“对了,刚刚还收到了一项消息,说是梁辅臣的信使终于赶到了花马池营,如今正在向梁辅臣禀报消息,应该是已经知道了朝廷的封赏与安排。”

赵俊臣不由一笑,说道:“我对同济庙的投入这么大,如今也是成果丰硕,这件事也算是他们再立一功了……如今大局已定,梁辅臣已是耽误了最佳时机,就算是让他收到这些消息也是无碍了。”

实际上,梁辅臣的信使之所以是半路上发生了意外、耽误了好几天的时间,也是因为赵俊臣的事先安排。

同济庙乃是赵俊臣手中的情报机构,也利用传教手段渗透庙堂各大势力,而梁辅臣身为内阁阁老、“帝党”重臣,自然是同济庙的重点目标。

然而,梁辅臣拥有很强的人格魅力,他的心腹亲信皆是死心塌地、忠心耿耿,短时间内绝无可能让他们背叛梁辅臣,若是收买手段太过仓促的话,说不定还会暴露同济庙与赵俊臣的关系。

但方茹接手了同济庙的事情之后,同济庙的办事能力也是大为增涨,可谓是无孔不入,即使是短时间内不能收买控制梁辅臣的那些亲信与心腹,但想要收买一部分梁府仆从,却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这一次,也正是同济庙所收买的一名梁府马夫发挥了作用。

早在离京之前,赵俊臣就推测一旦是陕甘局势发生变化,朝廷就一定会让梁辅臣赶到花马池营接手一切事宜。

所以,赵俊臣就提前叮嘱了方茹,表示一旦是朝廷局势发生了较大变化的话,梁府一定会派出可靠信使赶去花马池营向梁辅臣禀报消息,这个时候只需要梁府马夫稍稍动些手脚,给梁辅臣的信使安排一匹有身体隐患的坐骑,再考虑到花马池营与京城中枢之间的道路状况,这名信使十有**就会在半路上出现意外,梁辅臣也就不能及时收到消息,也就让赵俊臣得到了可以操作的时间差。

前几天,赵俊臣收到了方茹传来的消息之后,却又迟迟没有见到梁辅臣的信使赶到花马池营,就知道自己的这项安排一定是奏效了。

此时,听到赵俊臣的说法之后,许庆彦也是有些笑意,道:“这个信使也是倒霉,原本以为他最多也就耽搁一两天时间,没想到他一口气耽搁了三四天时间,也难怪梁辅臣会后知后觉了。”

说完,许庆彦的表情再次恢复了严肃,急匆匆的转身离开了。

对于许庆彦而言,目前没有什么事情要比催促百姓们尽快秋种更加重要了。

若是百姓们耽误了今年的秋种,赵俊臣就必须要花费好几十万两银子白白养活他们一整年,这种事情对于许庆彦而言简直就是一场噩梦。

见到许庆彦的这般表现,赵俊臣轻轻摇头,然后就再次埋头处理灾民安置的事情了。

*

就在梁辅臣焦急等待着张道真与李洪二人查明真相的时候,他们二人也没有让梁辅臣失望。

这一天的晚上,张道真与李洪二人终于是寻到了一项至关重要的关键证据。

根据线报,张道真与李洪二人赶到了陕西东部的延川县,寻到了一名叫做王茂的商贾。

这个王茂表面上是延川县的一名寻常商贾,实际上则是与当初绑架梁辅臣的“黑虎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本身就是黑虎军首领王老虎乃是远亲,“黑虎军”的诸般劫掠所得,也是由他来负责销赃之事。

王茂并不是一个有骨气之辈,当他被张道真与李洪二人抓住之后,顿时是吓破了胆子,还不等严刑拷打,就把所有情报尽数招供了出来。

延川县衙门的邢堂之内,王茂被绑在一根柱子上,他的面前则是摆放着各种刑具。

张道真与李洪二人,则是面无表情的听着王茂的供词。

自从看到眼前的这些刑具之后,王茂就一直是面色煞白,表情惊慌至极,磕磕巴巴的说道:“……当时,小人正好是赶去了‘黑虎军’的据点汤南山,与王老虎商议销赃分成的事情,期间有喽啰向王老虎禀报,称是一名贵公子装扮的青年男子求见王老虎,有一件大买卖要与王老虎合作,王老虎与小人只是相互利用的关系,彼此间也谈不上信任,得到禀报之后就把小人支开了……

但小人离开之际,那名贵公子正好是被人领着去见王老虎,小人远远看了一眼,也就记下了此人的容貌……小人原本并未留意,只以为是豪族少爷与人结仇,所以就想要收买王老虎为他报复仇人,谁曾想这件事情竟是与当朝阁老有关系……”

说到这里,王茂却是哭喊了起来:“所以,两位大人明鉴,这件事情确实与小人无关啊!小人就算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跟着‘黑虎军’那群流寇绑架当朝阁老啊!”

听到王茂的招供之后,张道真与李洪二人皆是眼睛一亮。

然后,张道真表情严肃的追问道:“你所说的那名贵公子打扮的青年男子,可是身高五尺左右,身材适中,双唇略薄,鼻梁有些塌,左眼比右眼略大一些,右眉角处还有一颗褐痣?

张道真的这般描述,皆是许庆彦的相貌特点。

听到张道真的询问之后,王茂连连点头道:“正是这般模样!正是这般模样!当时小人还有些奇怪,觉得他的相貌不像是陕甘人士,反倒是有些像苏杭出身的少爷。”

张道真与李洪二人相互对视一眼,皆是看到了对方表情间的兴奋之意!

若是可以证明“黑虎军”绑架梁辅臣之前曾与许庆彦有过接触,赵俊臣就再也无法摘脱干系了!

思考片刻之后,张道真再次转头看向王茂,语气稍稍温和了一些,缓缓说道:“王茂,你也随我们前往花马池营!到了那里之后,我们会为你安排机会,让你暗中观察指认一个人,确认他是否就是你所见到的那名青年男子!这件事若是办成了,就是大功一件,我们也会留你一条性命!否则……就凭你与‘黑虎军’的关系,必然是难逃一死!”

见自己还有活命的机会,王茂眼前一亮,顿时是连连点头,说道:“小人不敢怠慢,一定会用心观察、认真指认!”

张道真满意的点了点头,转身向众人沉声下令道:“派人准备车马,我们要尽快赶到花马池营,向梁阁老禀报此事,并且是安排王茂暗中指认许庆彦!”

张道真与李洪二人皆是梁辅臣的心腹幕僚,办事之际一向是雷厉风行。

随着张道真的下达命令,他们连夜离开了延川县,向着花马池营的方向赶去。

一路急行之下,他们终于在两天时间之后抵达了花马池营。

而就在张道真与李洪二人带着王茂抵达花马池营的那一天,赵俊臣针对蒙古右翼的计划,也终于是开始了第一步。

*

这一天,宁夏军镇与河套平原的交界处,一队边军将士将二十万石粮草运到了此处。

在那里,齐格木已是领着五千余名鄂尔多斯骑兵等候多时了。

在明朝,一石大约是相当于一百斤,二十万石就相当于两千万斤粮草,仅是运载所需的马车就需要数千辆,护送粮食的队伍也有三千余人。

但这么多明朝军队出现在河套平原,鄂尔多斯部落却没有任何防范之意,见到这么多的粮草运到自己面前,所有人皆是喜笑开颜。

“齐格木头领,依照赵大人与你的约定,这二十万石粮草已经尽数运到这里了,你要不要清点一下?”

当所有粮草尽数堆放在一起之后,王英策马来到齐格木的身边,表情和善的开口问道。

……

28/30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