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摄政大明 > 第四百二十一章.聪明人的烦恼

摄政大明 第四百二十一章.聪明人的烦恼

作者:虫豸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11-15 15:03:21 来源:笔趣阁

……

……

沈常茂吞并“黄党”的计划之所以会开局不利,原因就在于沈常茂的胃口实在是太大了,竟是意欲一口气将少傅张诚、礼部尚书林维与大学士霍正源三人全部拉拢到自己门下。

然而,想要拉拢一个人容易,想要同时拉拢三个人则非常困难,人心不齐、相互顾虑,沈常茂的计划自然是以失败为告终了。

其实,沈常茂若是姿态放低一些,将三人分别约出来密谈,效果就会大为不同,即使是张诚、林维这样的黄有容铁杆支持者,恐怕也会认真考虑沈常茂的提议,更别说霍正源之流了。

可惜,沈常茂成为了内阁首辅之后,野心变大了,胃口也变大了,却有些急于求成了。

另一边,作为太子朱和堉整顿商税这件事的幕后推手,黄有容的倒台失势也早就在赵俊臣的意料之中——在黄有容即将倒台之际,赵俊臣自然也打算分一杯羹、趁机瓜分黄有容的势力范围。

不过,赵俊臣只是区区一位尚书罢了,不像是沈常茂一般乃是内阁首辅,自然没有那么大的野心与胃口。

依照赵俊臣的计划,在黄有容的三位干将之中,他只会拉拢大学士霍正源一人!

大学士霍正源,乃是阁老黄有容的心腹、智胆、与首席谋士,但在“黄党”官员之中,他的地位只能排到第四位,除了黄有容之外,不论是少傅张诚,又或是礼部尚书林维,地位皆要比他更高一些。

虽然,霍正源的心智、手段、城府等等均是要比张诚与林维更胜一筹,但林维乃是黄有容的亲家,张诚则是黄有容的同窗、同乡、同科,这两人与黄有容的关系更加亲近,在“黄党”之中。霍正源的地位自然是边缘化了一些。

不过,霍正源信奉着“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原则,一向不喜欢出风头,只要自己的利益能够得到保证。霍正源并不会斤斤计较这些事情。

但实际上,在“黄党”之中,霍正源的重要性却是仅次于黄有容,这不仅仅只是因为霍正源的谋略才能,也是因为霍正源为人低调、性格温和。一向是与人为善,不似林维、张诚一般高傲难处,所以霍正源在“黄党”官员之中威望甚高、人缘极好。

也就是说,赵俊臣只要能拉拢到霍正源,那么就会有相当多的“黄党”官员愿意跟随霍正源投靠到赵俊臣门下。如此一来,赵俊臣蚕食“黄党”的计划,也就会事半功倍。

此外,霍正源本身的才智、手段与心性,也是赵俊臣十分看重的。

所以,对于霍正源。赵俊臣已是势在必得——前段时间,赵俊臣与霍正源一同前往淮安查访淮安知府李欣的冤案,之后又借着这件案子卖给了霍正源一个人情,让他讨了德庆皇帝的欢心,这就是为了拉拢霍正源,为如今的收买做铺垫。

相比较沈常茂的临时起意,赵俊臣已是谋划多时了!

*

却说,德庆皇帝宣布了返京的旨意之后,赵俊臣与礼部官员们忙碌筹备了整整一天时间,终于是将一切都准备妥当了。

到了第二天早晨的辰时三刻。南巡船队准时离开了苏州,驶北而去。

因为太子朱和堉捅了商税的大篓子,与南巡时的悠然态度不同,德庆皇帝需要尽快的赶回京城稳定局势。所以南巡船队的回京行程也十分紧促,一路上不会有任何的耽搁。

南巡的时候,从常州到苏州,南巡船队一路上足足用了近两天的时间。

但返程的时候,情况则是截然不同,南巡船队自从起航之后就一直是满速航行。离开苏州之后,当天傍晚就已是到达了常州境内。

来到常州之后,德庆皇帝并不打算停留,只是稍歇一晚之后,就要继续北上返京。

而就在这一天晚上,赵俊臣秘密约见了霍正源。

*

另一边,霍正源得知了黄有容的危机之后,就与林维、张诚二人不断商讨着扭转局势的方法。

可惜,黄有容的倒台,已是大势所趋,不论三人如何商议,皆是无法找到一个可行的办法。

对此,林维与张诚二人即是感到焦急、又是感到绝望。

至于霍正源,心中的想法则要更多一些。

与林维、张诚二人不一样,霍正源与黄有容的关系没那么紧密,也没那么忠心,从某方面而言,霍正源与黄有容的关系也并非是从属,更像是合作——霍正源向黄有容付出自己的才智与能力,而黄有容则为霍正源争取利益与地位,双方互助互利,仅此而已。

如果黄有容依然还是阁老的话,那么霍正源也愿意继续效忠于黄有容,但黄有容的倒台既然已是不可逆转的事情了,那么霍正源的脑中自然是浮现了“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良禽择木而栖”之类的想法。

毕竟,霍正源与黄有容的关系一般,并不需要为黄有容陪葬。

只是,霍正源虽然产生了更换门庭的想法,但自己究竟应该投靠哪一家势力,霍正源却依然拿不定主意。

霍正源是一位聪明人,眼光十分透彻,对于将来的道路选择,也十分谨慎。

如今在庙堂之中,既有影响力又有实力的派系,只不过有五家罢了——分别是前任首辅周尚景的“周党”、现任首辅沈常茂的“沈党”、户部尚书赵俊臣的“赵党”、太子朱和堉的“******”、以及德庆皇帝的“帝党”。

对于霍正源而言,最好的选择无疑是投靠德庆皇帝、成为“帝党”的一员——可惜,霍正源既不是勋贵家族出身,也没有拍马屁的弄臣本事,再加上他的“黄党”背景,即使他投靠了德庆皇帝,也注定不会受到德庆皇帝的看重,只能渐渐的边缘化,霍正源对此自然是不大愿意。

太子朱和堉乃是储君、是未来的皇帝,投靠太子朱和堉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惜的是,霍正源虽然不是什么大贪官,但也并非是严于律己的清流,以太子朱和堉的秉性,未必能够接受他,而霍正源本身也受不了太子朱和堉的那些“清规戒律”。

沈常茂乃是当今内阁首辅,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也透漏了拉拢霍正源的意图,只是霍正源却不大愿意投靠沈常茂,原因无他——沈常茂的性格太刚愎了,注定与霍正源合不来。此外,沈常茂如今身为内阁首辅,固然是春风得意,但沈常茂的本事根本配不上他如今的地位,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栽跟头,这反而是一个危险因素,霍正源却不愿意站在危墙之下。

周尚景屹立庙堂数十年,手段高明、眼光长远、心智深沉,即使是德庆皇帝也轻易奈何不了他,乃是霍正源最敬畏的人物,从某方面而言,投靠周尚景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惜,在霍正源的眼中,周尚景也属于“危墙”之列——周尚景太老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退出庙堂,此外,德庆皇帝也太憎恨周尚景了,被皇帝时常惦记着绝不是一件好事。

如此一来,霍正源就只剩下了一个选择,那就是投靠赵俊臣。

然而,在霍正源眼中,投靠赵俊臣乃是最下等的选择,原因很寻常——赵俊臣的资历太轻、根基太浅、地位不足、名声太差,还是太子朱和堉的眼中钉!

虽然,经过前段时间的相处,霍正源对于赵俊臣的印象不错,也认可赵俊臣的眼光、手段、心智,甚至还因为赵俊臣而讨了德庆皇帝的欢心,但这些并不足以影响霍正源的选择。

这样一来,经过诸多分析之后,霍正源发现自己的选择看似很多,但实际上这些选择竟是没有一个适合自己的,不由有些苦恼,只觉得有时候分析得太透彻也并非是一件好事。

而就在霍正源苦恼不已的时候,突然有下人向他禀报,称是赵俊臣秘密约他到常州的“钓鹤楼”相见。

听到禀报之后,霍正源微微一愣,又思索了片刻之后,霍正源起身道:“说起来,前段时间我还欠了赵大人一个人情,却也不能拒人于千里之外,既然如此,那就不妨见见他吧。”

……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