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摄政大明 > 第1179章.赵俊臣总是食言而肥

摄政大明 第1179章.赵俊臣总是食言而肥

作者:虫豸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7-11 01:57:26 来源:笔趣阁

……

……

很快的,一名禁军百户领着几位村民来到了赵俊臣的坐轿前。

几位村民看到赵俊臣身穿绯袍玉带,端坐在蓝呢银顶的八抬大轿之中,周围则是刀甲明亮的层层将士护卫,他们还是第一次见到这般排场,顿时就被吓得不知所措。

那名禁军百户则是特意摆出一副精明干练的模样,单膝跪地、扬声禀报道:“卑职禁军百户姜泉,奉阁老之命前往村中调查,现已查明具体情况,向阁老复命!

还望阁老得知,此处村落名叫胡家庄,并没有受到山贼马匪的劫掠,无论是村外悬吊的尸体,还是村内传来的哭嚎声,反而是与辽东边军的逼迫行径有关!村内的火光也是因为村民们点燃篝火连夜商议的缘故。”

说话间,姜泉的表情间满是兴奋与狂热,好似是把这次向赵俊臣当面禀报的事情,视为是自己的人生荣耀。

这般情况并不奇怪,因为赵俊臣的刻意安排,随他前来辽东地区的五百禁军将士,皆是曾经参与过陕甘三边的战事,不仅都算是赵俊臣的军中旧部,也都亲历了赵俊臣的赫赫战功,所以这批禁军将士皆是对赵俊臣崇拜至极,甚至还有许多狂热之辈。

像是这个姜泉,曾经只是一个禁军小旗,但他在陕甘三边先后跟随赵俊臣参加了小川河大战、渭水大捷等等战事,还曾亲眼见证过“赵俊臣”在小川河战场上白马银枪、三进三出的武勇英姿,从那以后就把赵俊臣视为人生偶像,而他本人也因为陕甘三边的军功被晋升为百户之职。

赵俊臣自然是知晓姜泉的经历,但也顾不上叙旧,只是表情严肃的追问道:“姜泉,我记得你,也算是本阁的旧部了……究竟是怎么回事?说一下具体情况”

听到赵俊臣把自己称作旧部,姜泉的表情愈发兴奋了起来。

但对于赵俊臣的追问,姜泉的反应却有些犹豫,最终则是转头看向身边几位村民,吩咐道:“你们不是想要申冤吗?这位大人乃是朝廷中枢的赵阁老,想必你们也曾听说过赵阁臣在陕甘三边的赫赫战绩,乃是朝中数一数二的大英雄、大青天!你们把胡家庄的情况向赵阁臣详细解释一遍,赵阁臣接下来自有裁定!”

听到姜泉的吩咐,村民们立刻就跪成一片,纷纷哭嚎了起来。

很显然,他们确实是蒙受了极大的冤屈,若非是走投无路,这些老实巴交的村民必然是不敢这般放肆。

村民们一边是哭嚎不断,一边是纷纷向赵俊臣讲诉起了胡家庄的情况。

“青天大老爷啊!您一定要为我们作主啊!否则我们就真没活路了!胡家庄都是一群贫困百姓,哪里凑得出五百石粮食!”

“我家闺女,才十四岁,还没嫁人啊!就这样被那些当兵的给掠走了!您可一定要救救她!”

“他们硬要说我们胡家庄与前段时间的那场民乱有关!冤枉啊!冤枉啊!我们胡家庄百姓一向老实本分,哪里敢参与民乱之事!”

“大人啊,您看那些悬吊的尸体,那里面就有老朽的儿子!老朽的儿子啊!就因为忍不住出声解释了几句,然后就被边军杀了,还把尸体悬挂在村外……老朽的好儿子啊,老朽就这一个儿子,一向是孝顺老实,边军们却硬说他是乱民,不仅杀了他,还要吊尸示众、以儆效尤,如今别说是白发人送黑发人了,老朽就连收尸也不敢啊!”

这般哭喊申冤之际,任谁都能看出村民们的绝望与愤满,甚至还有一位死了儿子的老丈因为内心激愤一度昏死了过去。

但村民们的哭诉过于杂沓,赵俊臣耐心听了好半天,才终于是听明白了大概情况。

原来,就在今天下午申时左右,有一队辽东边军突然来到胡家庄,宣称是他们收到情报,认为胡家庄的村民与前段时间辽东防区境内的一场民乱有关,随后就开始勒索胡家庄的村民,要求胡家庄必须要在三天时间之内拿出五百石粮草作为“助军粮”以证清白,否则胡家庄的所有百姓都要以乱民之罪论处。

胡家庄根本凑不出五百石粮食,然后就有几人忍不住出声争辩了几句,结果那些辽东边军竟是二话不说,直接杀死了所有争辩的村民,然后就栽赃这些村民皆是暴民,还把他们的尸体悬吊在村外以示警告,而其余村民害怕边军们的进一步报复,就连收尸都不敢,只能眼睁睁看着族人的尸体曝于村外。

到了最后,边军们眼看村民们实在拿不出粮食,于是就掳走了胡家庄的所有年轻女子,说是胡家庄百姓什么时候能交出粮食,什么时候才会放归这些女子回家。

等到这些边军们离开之后,胡家庄的村民们实在没办法,只好是点燃篝火连夜商议对策,这也是赵俊臣看到村内泛着火光、又能听到哭嚎与怒吼声的原因。

明白了胡家庄百姓的悲惨境遇之后,赵俊臣自然是心中大怒!

辽东边军的这般行径,简直就是丧心病狂,哪里还像是保家卫民的朝廷将士?

性质之恶劣,就连寻常马匪山贼也不如!

一时间,因为心中怒意,赵俊臣险些就要站出来为胡家庄的百姓们主持公道!

但只是“险些”而已!

*

这段时间以来,辽东军镇屡屡向朝廷呈送奏疏,今天说是境内发生了民乱,明天说是建州女真出兵挑衅,但朝廷的衮衮诸公心中都明白,无论是辽东百姓的暴动,还是建州女真的挑衅,十有**都是辽东军镇的虚构编造!

只是因为朝廷中枢一直都想要削减辽东军镇的军资耗费,辽东军镇为了抵抗朝廷中枢的决策,所以才会无中生有、编造事故,让朝廷中枢不敢对辽东镇轻举妄动。

然而,还有一件事情,朝廷中枢的衮衮诸公们皆是有意无意的忽略了,没有任何人愿意多想,更没有任何人愿意提出来。

那就是,为了应付朝廷中枢的调查,辽东军镇必须要拿出确凿证据,用以证明百姓暴动、边防冲突等等事情的真实性!

所以,每当是辽东军镇在奏疏之中提一句“建州女真出兵挑衅”,说不定就会有一批无辜的辽东百姓被他们杀良冒功!

所以,每当是辽东军镇在奏疏之中提一句“防区内有乱民暴动”,那也同样要挑选一批无辜百姓作为乱民惩处!

那些奏疏之中,随意几个字,往往都意味着无数百姓的家破人亡!

朝廷的衮衮诸公都不是蠢货,否则他们也爬不到现在这般地位,对于下面的蝇营狗苟皆是心知肚明,但没有任何人敢揭穿这件事情!

就像是一个装满屎尿的马桶,你若是没有掀开盖子、也没有用棍子搅动,臭味也不会特别刺鼻,就可以把事情一直掩盖下去、无视掉马桶的存在,所有人都能装作无事发生。

但若是掀开了马桶盖子、再用棍子搅动,那就必然是臭味熏天,再也无法忽略马桶的存在,马桶的问题就必须要解决。

但,究竟由谁来解决?谁有能力解决?又有谁愿意出手解决?

至少,赵俊臣一直以来都是不愿意的,周尚景也同样不愿意,朱和坚更是不会愿意……或许朱和堉愿意出手,但任何人都不敢让他负责此事。

所有人都讨厌搅屎棍。

于是,衮衮诸公都在装糊涂。

而赵俊臣一直以来也都是其中一员。

但这一刻,因为德庆皇帝的调虎离山,赵俊臣被迫离开了朝廷中枢,亲自来到了辽东镇这个马桶近前,马桶里的臭味就算是想要假装闻不到也不行了。

*

但赵俊臣不愧是赵俊臣,哪怕是马桶的臭味差点把他给熏死,他还是可以捏着鼻子硬是表示臭味根本不存在。

经过了最初的心中震怒之后,赵俊臣终究还是冷静了下来。

胡家庄百姓的境遇固然是极为悲惨,赵俊臣也确实是愤恨于辽东边军的滔天恶行,但赵俊臣这个时候必须要“顾全大局”,绝不能就因为心中的怜惜与震怒就与辽东镇发生冲突!

毕竟,赵俊臣早就想好了,自己这次来到辽东巡察只是走过场罢了,无论遇到任何事情都要尽量敷衍过去,绝不能耽搁时间!

朝廷中枢那边正值多事之秋,方茹的产期也是近在眼前,他若是与辽东镇撕破脸皮,必然会耽搁大量时间,然后就会影响到赵俊臣的全盘考量。

更何况,辽东镇的情况与当初的陕甘三边截然不同,赵俊臣当初奔赴陕甘三边之前,就已经做好了万全准备,也有信心可以掌控大局,而且陕甘三边的将领们皆是拥兵自重、谁也不服谁,经常是明争暗斗、相互拖后腿,所以赵俊臣也有机会逐个击破。

但这一次,赵俊臣前来辽东镇之前,并没有任何准备,甚至都没有一个与辽东镇撕破脸皮的预案,辽东镇内部也要比陕甘三边团结得多,所以赵俊臣一旦是与辽东镇翻脸,几乎是没有任何胜算!

而且,辽东镇的将领们不仅是团结排外,而且还是胆大妄为、尾大不掉,这些年来不明不白的死在辽东境内的监军、钦差,总数已是不下于十人,赵俊臣若是与辽东镇发生冲突,说不定也会死得莫名其妙。

所以,若是抛掉“正义”、“良心”、“底线”这些无用之物,无论从任何方面考虑,赵俊臣都不应该就为了胡家庄的百姓而与辽东镇发生冲突。

当然,赵俊臣心底也明白,胡家庄的情况绝对不会是一个孤例,但赵俊臣还是一如既往的假装自己完全没有想到这一点。

最终,好不容易等到胡家庄百姓的哭诉暂时告一段落之后,赵俊臣先是稍稍沉默了片刻,然后则是面无表情的缓缓说道:“各位百姓不必担心,关于这件事情,本阁一定会向辽东镇质询,若是所有事情皆是不假,本阁一定会为你们主持公道……至少,本阁会为你们澄清乱民之罪,也会帮着你们把被掳走的妻女给尽数索要回来!”

赵俊臣并没有说谎,他终究是朝廷中枢的阁老,无论是澄清胡家庄百姓的乱民之罪,还是为胡家庄百姓索要被掳走的妻女,只要他愿意开口说出来,辽东镇必然会卖给赵俊臣一个面子。

但赵俊臣的承诺也就到此为止了,他并不能惩办那些作恶的辽东边军,也无法为胡家庄以外的辽东百姓主持公道,更不能阻止辽东镇边军今后再次作恶,否则他与辽东镇的冲突必然就会发生。

听到赵俊臣的这般承诺之后,一部分村民顿时是面现欢喜之色,还以为自己果然是遇到了一位青天大老爷。

这部分村民,大多是没有被辽东边军随意杀死族人,也没有被辽东边军强行掳走妻女,所以他们所期望的“主持公道”,原本就只是息事宁人罢了。

但另一部分村民这个时候则是表情绝望,看向赵俊臣的眼神也是充满了仇恨,就好似看到了一只面目丑恶的伥鬼!

这部分村民,大多是有亲人死于辽东边军的构害,又或者有妻女被强行掳走,所以他们所期望的“主持公道”,却不仅仅是息事宁人这般简单,而是报仇雪恨、严惩恶徒,所以他们也就能听出赵俊臣话语中的敷衍之意。

一向是自信从容的赵俊臣,这个时候竟是不敢与这些底层百姓对视,说了几句承诺之后,就立刻放下了轿帘、挡住了村民们的目光,然后轻声吩咐道:“时间不早了,进村休息吧……

我记得这里乃是义州城的防区,主持防务之人乃是辽东镇西路参将黄申明,今日发生在胡家庄的事情只怕也与黄申明有关系,进村稍稍休息之后,就安排几位将士作为信使赶去义州城与黄申明相见,向他说清楚我的意思,让他认真考虑胡家庄的事情,绝不能让无辜百姓蒙受冤屈……

还有,吩咐下去,所有人进村之后都不可以骚扰百姓,借用房间之际也要多给百姓们一些银子作为补偿……”

赵俊臣吩咐之际,语气还算平静,但许庆彦与赵大力二人长期跟在赵俊臣的身边,却是敏锐察觉到赵俊臣此时正在强行按耐着某种情绪,皆是不敢怠慢,连忙就答应了下来。

随后,赵俊臣就在胡家庄百姓的复杂目光注视之下,缓缓进入了胡家庄内过夜。

*

这一夜,赵俊臣再次食言了,他没心情与许庆彦、赵大人二人饮酒致歉,很早就睡下了。

然而,大概是胡家庄的条件过于简陋,哪怕赵俊臣挑选了一间最好的屋子下榻,这一夜也依然是睡得不安稳,只觉得房间里到处都是刺鼻臭味,就连自己也变得臭不可闻。

就这样似睡似醒之间,赵俊臣好不容易挨到了天色微亮。

然后,赵俊臣很快就起床穿衣梳洗,迫不及待的想要离开胡家庄。

然而,当赵俊臣唤来许庆彦,表示应该尽快离开这里的时候,许庆彦的表情竟是有些微妙,竟是提出了反对意见,道:“少爷,咱们还是吃过早饭之后再走吧,稍稍耽误一会时间不碍事的。”

不仅是许庆彦极为了解赵俊臣,赵俊臣也同样了解许庆彦,见到许庆彦这般表现之后,当即就察觉到了什么,立刻皱眉问道:“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

许庆彦的表情愈发尴尬,但在赵俊臣的逼视之下,最终还是低声答道:“胡家庄村外……出了些意外状况。”

*

半柱香时间之后,赵俊臣已是亲自来到了胡家庄外。

胡家庄的村口处有几颗大树,昨晚就是因为树上所悬吊的六具尸体,让赵俊臣等人察觉到了胡家庄的异常状况。

但等到今天早晨,树上所悬吊的尸体数量,已经变成了十五具!

原来,就在昨晚深夜,有九位村民一同选择来到这里上吊自尽!

其中有几人,赵俊臣昨晚还曾见过。

有一位死了儿子、哭诉之际一度昏死的老丈;

有一位未婚妻被边军掳走、不断扇自己巴掌、怒斥自己没用的青年汉子;

还有一位老妇,昨天晚上向赵俊臣哭诉申冤之际说话颠三倒四、毫无逻辑,当时一度让赵俊臣烦不胜烦,但她磕头之际却是砰砰作响、同样让赵俊臣印象深刻。

这些人,全都上吊自尽了。

因为,赵俊臣的“主持公道”,在他们眼里根本就不算是公道;赵俊臣的敷衍态度,更是把他们推入了绝望深渊。

赵俊臣是朝中阁老,是他们根本无法想象的大人物,若是连赵俊臣都不敢追究辽东边军的罪行,他们这些底层百姓自然是更没机会,只能眼睁睁看着那些杀子夺妻的可恨边军继续作恶、耀武扬威。

这样的世界过于可怕,所以他们宁愿去死!

或许,自尽之后,自己的生命能唤醒赵俊臣的一线良心;

再不济,自己的尸体也可以稍稍恶心赵俊臣一瞬间。

也许,还能化为恶鬼报仇也说不定。

除此之外,他们别无选择。

因为这是他们唯一能做到的事情,也是他们唯一能指望的可能。

负手站在树下,看着密密麻麻悬吊在树上的十五具尸体,赵俊臣的表情阴晴不定,良久不语。

许庆彦站在赵俊臣的身边,突然回想起了自己当初不堪回首的海上经历,那场暴风雨正在酝酿之际的平静。

于是,许庆彦小心翼翼的说道:“少爷,别担心,我立刻就让人收拾这些尸体,绝不让这些尸体让少爷碍眼,然后咱们就能马上离开这里了。”

然而,许庆彦所预期的暴风雨并未来临。

赵俊臣只是闭着眼睛深吸了一口气,然后缓缓呼出。

随后,赵俊臣缓步返回村内,边走边说道:“不走了,咱们这段时间就留在此地!向外传出消息,就说我来到胡家庄之后,因为胡家庄的那些尸体受到惊吓,然后就生了重病无法行动!

再派人去附近村落打探情况,看看类似于胡家庄的情况还有多少!

再有,把我的那些书籍寻来,我要再翻一遍……这一次,我要试验一下自己的阳谋手段!”

赵俊臣原本已是决定尽量不与辽东镇发生冲突,尽量敷衍、能忍则忍,尽早返回京城。

但这一次,他显然又要食言了。

也许将来会后悔,但至少现在还没有。

……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