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摄政大明 > 第九百四十六章.海事的构想

摄政大明 第九百四十六章.海事的构想

作者:虫豸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7-11 01:57:26 来源:笔趣阁

……

……

后世评价郑芝龙与郑成功父子,大都会说他们是抗清名将、收复台湾的英雄、延续明朝的忠臣……郑成功甚至还被南明皇帝赐封了国姓、被称为“国姓爷”!

但实际上,在最开始的时候,郑芝龙本质上只是一名海盗罢了。

当然,郑芝龙并不是一般的海盗,他可谓是这个时代东南沿海地区、包括台湾及日本等地的第一大海盗!

与此同时,他也是东亚与东南亚地区最大的海商兼军事集团首领,垄断了这些地区绝大多数的海洋贸易!

甚至于,他还有“世界史上的第一船王”之称,这般称号足以说明郑芝龙的实力与影响力!

在明朝海禁与世界海权勃兴的时代背景之下,郑芝龙以民间之力组建水师,周旋于东洋与西洋势力之间,还在泉州金门岛的料罗湾海战中成功击败了西方海上势力,让汉人重新夺回了海上主导权,绝对是大航海时代东亚海域举足轻重的大人物!

郑芝龙年仅二十岁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了举世闻名的大海盗,随着他的实力越来越大、影响力越来越强,他还在台湾地区组建了政权,不仅是拥有一支实力强大的私人海军为自己保驾护航,更还效仿明朝在台湾设官建置,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割据政权。

到了崇祯皇帝登基之后,年仅二十三岁的郑芝龙率领麾下海军大举进攻泉州,数战数捷、大破明朝福建舰队,一时间燕京震动!

那个时候,明朝正值内忧外患之际,崇祯皇帝无力剿灭郑芝龙,于是就转而招安。

最终,郑芝龙接受了明廷的招抚,官至都督同知、福建总兵。

这个时候,郑芝龙的麾下已是拥有三万海军、上千海船,实力之雄厚,让人触目惊心。

在赵俊臣所熟知的那段历史中,因为清军入关的缘故,郑芝龙被困在北京城之中,虽是表态归降于清朝,但最终依然是难逃一死——这也是郑芝龙之子郑成功极力抗清的重要原因之一。

很大程度上,后世郑成功的诸般成就,正是缘于郑芝龙留给他的家底极为丰厚的缘故。

但在这个历史时空之中,因为崇祯皇帝的能力更强、而且小冰河时期延后的关系,明朝勉强延续了下来,清军依然是龟缩在山海关之北,所以郑芝龙也就没有死在清朝之手,他依然是东亚海域的霸王级别人物。

甚至于,后世郑成功彻底收复台湾、驱逐荷兰人的功绩,也落在了郑芝龙的头上。

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在赵俊臣所熟知的那段历史之中,郑芝龙被清朝杀害之前,就已经占领了台湾的大部分地区,台湾境内的汉人移民数量也占据了绝对多数,距离彻底控制台湾只是差了几步之遥罢了。

也正因为郑芝龙收复台湾的功绩,他还被崇祯皇帝封为了安南伯!

这个爵位是可以世袭的,却要比赵俊臣即将要受封的“不世新成伯”值钱得多。

但通过郑芝龙在两段不同历史中的表现,就大致可以展现出他的性格为人了。

这是一个强人,也是一位枭雄,而且他割据一方,对明朝并不是那么忠心。

实际上,即使是被明朝诏安之后,郑芝龙也一直是处于听调不听宣的状态,明朝并没有能力节制郑芝龙麾下的庞大海军,等到郑芝龙收复了台湾之后,台湾的百姓也是只知郑芝龙而不知朝廷,台湾地区的官员任命全凭郑芝龙的一言而决!

也正是因为这般缘故,李勋才会说朝廷对于郑芝龙的态度是“防大于用”,可谓是忌惮极深。

然而,郑芝龙麾下的那支船队与海军,在这个时代究竟代表着怎样的意义,赵俊臣心中最是清楚不过了。

明朝想要撑过今后的小冰河时期,甚至是重新站在世界之巅,这股势力绝对是意义重大。

如今,见到李勋与郑芝龙有些联系之后,赵俊臣自然是有些心动,想要趁机与郑芝龙搭上关系,为他今后的某些计划做铺垫。

当然,赵俊臣并没有妄想自己可以控制郑芝龙。

要知道,郑芝龙虽然也兼任着福建总兵之职,但他与陕甘三边的总兵们却是截然不同,说是天差地远也不为过。

郑芝龙垄断了东亚与东南亚的海洋贸易之后,绝对是日进斗金,甚至很有可能是明朝首富之人,他这些年来割据台湾,只是名义上臣服于明朝,即使是德庆皇帝也不会被他放在眼里,就更别说是赵俊臣了。

不论是权力压制,还是银钱收买,对于郑芝龙而言皆是行不通。

所以,赵俊臣与郑芝龙搭上关系之后,只是为了平等合作而已!

至少,赵俊臣目前是这样打算的。

此时,见赵俊臣的情绪突然出现了变化,李勋不由一愣。

他不知道赵俊臣为何会这般在意安南伯郑芝龙这个海盗出身的封疆大吏。

要知道,寻常官员听到郑芝龙的名字之后,都是一副谈虎变色的样子,可谓是唯恐避之不及,生怕会沾上关系、受到朝廷中枢的防范与敌视。

但赵俊臣却是似乎对郑芝龙很感兴趣。

愣了片刻之后,李勋答道“赵大人,下官所说正是福建巡抚同知、福建总兵、安南伯郑芝龙。”

赵俊臣换了一副笑眯眯的亲切模样,问道“哦?李巡抚刚才说自己与郑芝龙有些关系,却不知是怎样的关系?”

李勋心中愈加奇怪,但见到事情似乎有所转机之后,还是老实答道“下官是福建泉州人,有一位远方亲戚名叫李旦,按辈分来讲,下官还要称他一声叔祖父!下官的这位叔祖父乃是郑芝龙的义父,郑芝龙的海上势力也算是继承于李旦,并且是发扬光大、青出于蓝了。

下官十九岁的时候入京赶考,原本只是姑且一试,没想到侥幸考中了同进士的功名,位列于杏榜之末,下官收到消息之后,又是高兴又是沮丧,高兴是自己杏榜有名,沮丧是觉得自己考早了,应该再寒窗苦读几年、设法考取更好的功名,杏榜末位的同进士实在是太低了,必然会影响到下官的未来仕途!

但也是时来运转,那个时候,郑芝龙接受朝廷招安还没几年,身上依然保持着海贼作派,与朝廷中枢多有冲突,甚至有传言说郑芝龙想要自封为王,先皇为了稳住郑芝龙,就派了重臣杨嗣昌前去安抚,下官因为与郑芝龙的义父李旦有些远亲关系,也就被杨阁老点了名字,加入到了队伍之中。

等到下官跟着杨阁老见到了郑芝龙之后,郑芝龙因为义父李旦的关系,对待下官颇是亲善,再加上杨阁老的刻意安抚,一场风波也就化于无形了,而下官也是因为这般缘故,得到了杨阁老的举荐,很快就晋升成为了地方知府之位,起点要比同科们高了许多!若非如此的话,以下官的出身,是绝无可能晋升成为封疆大吏的。”

听完了李勋的解释之后,赵俊臣的心中有些失望,只觉得李勋与郑芝龙的关系有些远了。

但赵俊臣还是问道“哦?没想到还有这层缘故!却不知李巡抚这些年来与郑芝龙可还有保持联系?”

李勋犹豫了片刻,但还是咬牙说道“下官能有今日的地位,也算是借了郑芝龙的东风,再加上下官当初跟随杨阁老见到郑芝龙的时候,曾是称呼郑芝龙为叔父,所以这些年来倒也保持着联系,但因为朝廷对郑芝龙防范极深的缘故,下官也不敢与他联系太过紧密,也就是每年送去一些土特产罢了。”

赵俊臣若有所思,问道“郑芝龙……今年多大年纪了?身体可还好?”

李勋暗暗计算了一下之后,答道“安南伯也称得上是当世少有的高寿了,世人都说人到六十古来稀,但安南伯如今已是临近八十高寿了,身体勉强还能撑着,只是有些耳背,并且是精力不济,很早之前就把手里的诸般事宜交给儿孙们处理了,但他的威望极高,只要是他表达了明确态度,福建以及附近海域皆是没人敢违抗。”

赵俊臣点了点头,同时也是心中急转,考虑着自己今后应该如何与郑芝龙相处。

大约一盏茶时间之后,赵俊臣的心中终于是有了决定。

然后,在李勋忐忑不安的注视下,赵俊臣笑眯眯的说道“李巡抚的事情,未必是没有转机,你毕竟是代人受过,就算是朝廷问罪,也不应该是牵连族人才对……这件事情,我会帮你说项的,就算是最终保不住你,也至少可以保住你的族人。”

听到赵俊臣的承诺,李勋不由是又喜又悲。

喜是因为赵俊臣终于是愿意出手相助,按照赵俊臣的说法,他至少可以保住李家族人的性命。

悲是因为……看赵俊臣的态度,他自己的性命十有是不能保全了。

李勋活了六十二岁,但依然觉得自己还没活够。

但事已至此,这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

于是,李勋起身拱手道“多谢赵大人,一切就拜托赵大人了!”

赵俊臣点了点头后,意味深长的说道“我应该很快就会返回京城了,等我路过山西的时候,会与李巡抚的族人们见上一面,若是其中有可用人才的话,我不仅会保住他们的性命,更还会送给他们一份前程,足以保证你们李家世代无忧了!”

……

23/30

第二更。

另,如今正值严审期间,上传新章节之后,后台会有详细检查,很长时间都无法显示更新,所以这段时间的更新规律会有些不稳定,大家见谅。

顺便一提,也正是因为起点严查的关系,虫子并不会过多描述郑成功,而是把郑芝龙给搬了出来——郑芝龙的经历更有传奇性,但名气反而很小,所以不会引来麻烦。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