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摄政大明 > 第四百四十八章.大朝议(八)

摄政大明 第四百四十八章.大朝议(八)

作者:虫豸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7-11 01:57:26 来源:笔趣阁

天才壹秒記住『shuyaya qu 】绝不能因为些许挫折就畏难而退,若是错过了这次机会,我朝商税的现状将会是愈加恶劣、再难扭转,所以。臣认为商税整顿之事应该继续进行。”

德庆皇帝并不知道,赵俊臣对于商税整顿的事情已是蓄谋已久、准备万全,即使是因此而引起了百官们的敌视,但赵俊臣最终所得到的东西也只会更多!

所以,听到赵俊臣的回答之后,德庆皇帝只是满意的点了点头。又转头向百官问道:“众位爱卿对此事又有何看法?”

*****

却说,在赵俊臣表明了立场之后,皇极殿内的气氛顿时发生了变化,百官们的神色皆是专注了起来,不似之前一般漫不经心。

僵持良久之后,今天大朝议的正题终于是出现了。

然后,随着德庆皇帝的话声落下,自然而然的,赵俊臣的表态马上就受到了反驳。

首先站出来反驳赵俊臣立场的人,却是新任内阁首辅沈常茂。

在沈常茂眼中,这次商税整顿的事情也同样是他的一次大好机会,只要他能够明确表现出反对的态度,那么哪怕是他的反对意见最终以失败为告终,但也同样可以收获大部分朝廷官员的好感与支持,这样一来,沈常茂的声望与影响力自然是可以大幅提升,他的内阁首辅的位置也可以因此而稳固不少。

虽然,沈常茂也知道商税整顿的必要性,但为了自己的利益,沈常茂却是站在了完全相反的立场上。

只见沈常茂出列道:“陛下,关于赵尚书的想法,老臣不敢赞同!商税的事情,老臣也有所听闻!据老臣所知,因为整顿商税所带来的朝野局势混乱,绝对要比赵尚书所描述的情况更加严重许多!自从朝廷推行了商税整顿政策之后,至今不过月余时间,不仅没有收获任何成效,反倒是严重阻碍了各地的货物流通,导致民间物价大涨,让百姓们怨声载道,也大量减少了地方衙门的商税收入,使得地方官员们举步维艰,若是长此以往,朝廷就会彻底失去对朝野局势的掌控力!由此可见,商税整顿的事情,可谓是未见其利、先见其害,所以,老臣认为,朝廷应该暂停商税整顿的政策,在找到正确合适的方法之前,切不可轻易尝试!”

随着沈常茂的话声落下,顿时就得到了大量的支持。

毕竟,沈常茂的发言维护了绝大多数官员的利益。

“陛下,臣赞同沈首辅的提议,商税之事,最是敏感复杂,若是没有充足的准备,绝不能轻易触碰,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陛下,沈首辅的提议,可谓是老成谋国之言。商税整顿的诸般政策,如今已是举步维艰、难以持续,无论官员还是百姓,皆是秉持着反对态度。此乃民意,绝不可轻易违背,还望陛下明鉴!”

“陛下,因为商税整顿的诸般政策,朝野局势如今已是到了失控的边缘。臣认为如今朝廷应该以稳定局势为重,必须断然中止商税整顿的种种措施,否则后果将会再难收拾!”

“陛下,赵尚书的提议,只是书生之见,完全忽略了时局之艰难,绝不可行……”

“陛下……”

随着沈常茂的出声反对,竟是一呼百应,皇极殿内顿时是风起云涌,马上就有大量的官员站出来支持沈常茂的意见。

毕竟。有了内阁首辅的带头反对,众官员们也不必担心什么了。

不过,因为德庆皇帝的态度,百官们在反对商税整顿的同时,皆是小心翼翼的避开了太子朱和堉的因素。

另一边,百官们的纷纷支持,也让沈常茂的眼中闪过了一丝得意,知道自己做对了选择,经此一事之后,一定会有许多官员将沈常茂视为利益代言人。这样一来,沈常茂的声望也能够提升许多。

不过,赵俊臣坚持整顿商税的立场,也同样拥有许多支持者。

讽刺的是。首先站出来支持赵俊臣观点的人,竟是赵俊臣的政敌太子朱和堉。

这也是理所当然的,毕竟整顿商税的事情从一开始就是太子朱和堉强自推行的,如今他见到百官们皆是反对,并且还将朝野局势混乱的过错全部归咎于商税整顿,太子朱和堉自然是怒不可遏。

于是。太子朱和堉马上出列,表态道:“父皇,儿臣认为,朝廷整顿商税的初衷是好的,毕竟此事一旦成功,国库收入每年都可以增加上千万两银子,可谓是功在千秋!朝廷所推行的政策也没有什么问题,只是下面的官员阳奉阴违、暗中阻挠,造成朝廷的政令不畅,所以才引发了朝野局势的混乱!只要朝廷加强对地方的监察力度,严惩违背政令的官员,让商税整顿的各项政策顺利执行,相信朝野的混乱局面很快就能够得到控制,商税整顿也很快就会收到成效!”

随着太子朱和堉的表态,“太子党”成员们亦是纷纷出列表态支持。

与此同时,“赵党”官员们自然也不愿意看到赵俊臣成为众矢之的,却也同样是纷纷发言、为赵俊臣摇旗呐喊。

一时间,“赵党”与“******”之间竟是相互支援、配合默契。

由此可见,在官场之上,立场往往是最靠不住的东西,唯有利益才是永恒的。

“太子党”对“赵党”的敌视态度,可谓是世人皆知,但如今为了自身的利益,却也同样是心甘情愿的与“赵党”达成了临时结盟了。

然后,与往常的任何争议一般,持有不同立场的官员们展开了辩论、争斗与攻讦,并且用最激烈的态度反驳对方的观点,皇极殿内的形势也再次发生了混乱。

这一次,赵俊臣与太子朱和堉所面对的反对声音太强烈,却是渐渐的处于下风。

于是,德庆皇帝不得不再次出手控制局面!

随着德庆皇帝的严厉斥喝,百官们的争论终于是稍稍平息了一些。

然后,德庆皇帝的目光却是略过了太子朱和堉,再次来到了赵俊臣身上,又问道:“赵爱卿,关于百官们的反对意见,你也是听到了!你身为户部尚书,对商税之事最为了解,所以朕还是想听听你的意见,你对于百官们的反驳,可有什么看法?”

其实,德庆皇帝对于商税整顿的事情也同样是秉持着支持态度,但他并没有透漏自己的立场,只是再次征询赵俊臣的意见。

德庆皇帝的这般做法,也是颇有深意——那就是通过赵俊臣的屡屡表态,让赵俊臣代替太子朱和堉成为商税改革的领头人物,转移百官们的关注方向,这样一来,百官们也会渐渐忽略掉太子朱和堉的因素,将商税整顿的怨气转移到赵俊臣的身上。

简单的说,太子朱和堉强自推行商税整顿的事情,得罪了太多的相关势力,也引发了太大的麻烦,想要转移百官们的怒火,仅仅依靠黄有容这一只替罪羊是不够的,所以德庆皇帝又加上了赵俊臣。

另一边,对于德庆皇帝的态度,赵俊臣也是早有预料,但并没有进行反抗,只是表情平静的回答道:“陛下,刚才沈首辅曾说过,在找到正确合适的方法之前,商税整顿之事切不可轻易尝试,臣深以为然,臣也同样认为,商税整顿之所以会引起朝野局势的混乱,乃是因为整顿商税的策略方法同样存在纰漏!正如诸位大人所讲的那样,商税之事,最是敏感复杂,需要谨慎处理,从这方面而言,臣与众位同僚的观点完全一致。”

顿了顿后,赵俊臣话锋一转,又说道:“不过,即使是朝廷所推行的政策有问题,但不代表着朝廷就不应该整顿商税!毕竟,商税的混乱现状让朝廷每年都会损失数千万两白银的国库收入,情况恶劣至极,绝不能视而不见!反过来讲,若是朝廷能够找到合适恰当的可行之策,也就代表着商税整顿的势在必行!”

听到赵俊臣的话语之后,沈常茂则是再次出列,质疑道:“难不成,赵大人你已是找到可行之策?”

与此同时,沈常茂却是暗暗下定决心,接下来不管赵俊臣提出怎样的方法,他都要想办法找出漏洞、进行驳斥。

毕竟,无论如何时候,想办法解决问题并不容易,但挑毛病却很轻松。

然而,赵俊臣却是摇头道:“我固然是想到了一些方法,但这些方法在实际执行之前,却也不敢保证这些方法就是正确的可行之策。但若是不尝试的话,又如何知道这些方法就一定无效?”

沈常茂冷笑道:“尝试?说得轻松!若是再像是之前一般引发了朝野局势的混乱、甚至是加重了朝野局势的混乱,却又该如何?朝廷需要付出多少精力才能够重新稳定局势?这里面的责任,又岂只是‘尝试’二字就可以推脱的?”

面对沈常茂的质疑,赵俊臣的表情依然淡定,缓缓说道:“沈首辅所说有理,所以晚辈也不敢全面的推行自己所想到的方法,而是建议朝廷先进行试点,以此来试验这些方法的可行性。”

这一次,不待沈常茂开口质疑,德庆皇帝已是问道:“哦?试点?什么意思?”

赵俊臣解释道:“回陛下,臣所谓的试点,就是在朝廷全面推行某项政策之前,先在一处或几处试行,进行探索、验证、以及示范,并且取得经验,找出政策的不足之处进行修改,若是试点之后证明这项政策可行的话,再以点扩面、全面推广;反之,若是证明这项政策不可行的话,所造成的混乱也不会波及太广,朝廷也完全可以控制。”

在后世,所谓的“试点工程”、“试验田”、“试点区”,可谓是到处都是。

但在这个时代,所谓的“试点”还是一种十分新鲜的概念,却也让德庆皇帝产生了兴趣。

毕竟,德庆皇帝一向是稳字当先,虽然他如今已是下定决心要改变商税现状了,但也不愿意看到商税整顿造成太大的混乱,此外,赵俊臣在理财方面虽然是一把好手,但赵俊臣究竟能不能成功的整顿商税现状,如今也依然是个未知之数。

所以,赵俊臣的试点提议,也让德庆皇帝颇是欣赏。

于是,德庆皇帝问道:“原来如此,这般提议倒是不错,只不过你准备在何处来进行试点?你所想到的方法,又具体是什么?”

……

ps:恩,六千字大章节!

另,今天还会有至少两更!

以上。

……(未完待续。)xh:194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