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摄政大明 > 第一百二十六章.肖温阮的遗嘱

摄政大明 第一百二十六章.肖温阮的遗嘱

作者:虫豸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7-11 01:57:26 来源:笔趣阁

接下来事情,正如吕纯孝和李成儒所猜想的那般,太子一党的麻烦,才刚刚开始。

难民们离开了都察院衙门后,又先后去了大理寺与刑部,后面自然是跟着一大帮子看热闹的京中百姓。

然而,无论是大理寺还是刑部,接到这群难民们的状纸后,也不知是敬畏太子权势,还是得到过有心人的叮嘱,表现竟是还不如都察院,尽皆是极尽推诿之能事,丝毫没有受理的意思。

一时间,běijīng城虽大,又有衙门无数,但这些难民却还真找不到说理的地方了,于是,失望愤怒之下,一众难民之中,有当街哭喊的,有当众喊冤的,有骂世道不公的,事情也因此而越闹越大,在京城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然后,在一些“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下,这般消息更是传播的极快,不过半rì时间,京城中的官场民间,就已是为此而闹得沸沸扬扬。

世间的传言,总有一个特xìng,那就是会越传越夸张。

所以,没过多久,这般消息在传播之间,就已是被修改的面目全非,什么“都察院为了庇护太子竟是当街殴打难民”、什么“太子亲赴大理寺与刑部威胁朝廷官员不许受理案件”、什么“太子借南巡筹备之事贪下了数十位两白银”,等等等等。

诸般传言,林林总总无数,却又说的有鼻子有眼,让人不得不信。

本来,太子朱和堉这些年来在朝中清流们的大力宣传下。在民间的声望本是极好——“等到太子继位之后,大明朝就能迎来中兴盛世,老百姓们也能过上好rì子”——这般想法念头。这些年来早已是深入人心。

然而,随着流言的传播范围越来越广,影响越来越大,许多传播流言的人又都是信誓旦旦好似亲眼所见,民间百姓们又最容易被“人云亦云”所左右,原本坚定的念头,竟也是不由的开始慢慢动摇了。心中纷纷想到:“难不成,太子根本就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好?仅仅只是善于伪装蒙蔽百姓而已?”

这般念头一旦产生,就好似一颗种子。在百姓心中萌根发芽,然后快速成长起来。

到了后来,竟有不少中立百姓也加入了传播流言的行列,言语之间。信誓旦旦。好似亲眼所见。

而这,也就是周尚景、黄有容、沈常茂以及赵俊臣四人,最想要达到的目的了。

要知道,太子朱和堉在朝中受到几大势力一同敌视,明明已是举步维艰,但他的储君之位,却又一直非常稳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并非是德庆皇帝的暗中庇护,也不是太子一党的极力支持。而是太子朱和堉本身在朝野间的贤明形象!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般贤明形象,太子朱和堉在朝野间才会拥有极高的声望,也才会有越来越多的朝野清流愿意拥护于他,以至于德庆皇帝将来即使真的有了更换太子的心思,考虑到朝野之间的影响,怕也不敢轻易动手。

而如今的这般情况,如今的这般流言,对太子朱和堉而言,却不啻是釜底抽薪,经此一事,不论最终结果如何,太子朱和堉的根基,必然会受到极大的打击!

没有了贤明声望的朱和堉,对付起来,无疑要容易多了。

~~~~~~~~~~~~~~~~~~~~~~~~~~~~~~~~~~~~

另一边,对于事情的发展,赵俊臣作为“有心人”中的一位,虽然没有亲自参与,却一直都在冷眼旁观。

在赵俊臣的命令下,西厂的档头番子们,更是紧紧的盯着京中一切风吹草动,旦有变化,就会第一时间通知赵俊臣。

到了傍晚时候,又有一名西厂档头来到赵府,向赵俊臣汇报消息。

在赵府书房之中,将西厂打探到的情况汇报之后,这名档头又补充道:“厂督大人,这波难民怕只是开头罢了,咱们西厂还得到消息,另有湖广、江浙、甚至南直隶的难民,前后数量不下百人,如今正纷纷向着京城赶来,目的恐怕与这波山东难民相似,皆是来京告状的。”

“哦?”赵俊臣一边品茶,一边漫不经意的问道:“他们大概会什么时候来京?”

西厂档头回答道:“根据这些难民的脚程来估算,最迟也就是这三五rì之内了。”

赵俊臣放下手中茶盏,笑道:“这倒是热闹。如此一来,事情怕是会越闹越大了。”

沉吟片刻后,赵俊臣向西厂档头问道:“这京中传播的种种流言蜚语,如今可已是人尽皆知了?”

西厂档头连连点头,说道:“厂督大人,卑职觉得这件事情怕是没那么简单,定是有人在浑水摸鱼,否则不至于仅仅不到一天时间,流言就传遍了整个京城,如今关于太子的种种流言,京中百姓即使不是人尽皆知,怕也是十有仈jiǔ都知道了。”

赵俊臣叹息一声,说道:“可惜啊,这流言一旦扩散起来,怕就没那么容易平息了,可怜太子好不容易才积攒起来的好名声,就要因此而毁于一旦了。”

太子朱和堉敌视赵俊臣的消息,朝野之间人尽皆知,这个西厂档头自然也是清楚,此时见赵俊臣为太子惋惜,不由奇怪,但也不敢多说什么,只是态度恭敬的站在一旁,等待赵俊臣接下来的命令。

赵俊臣叹息了片刻后,却是话锋一转,向西厂档头下令道:“传我厂督令,西厂上下从即刻起倾巢而出,联合锦衣卫和顺天府衙门,一同巡视京城,若是遇到传播流言之人,绝不姑息,全部抓起来严加审问!务必要尽全力限制流言传播、平息影响!”

听到赵俊臣的命令,那西厂档头不由一愣。但还是连忙答应,然后在赵俊臣的示意下退去了。

当西厂档头退去之后,书房中只剩下了赵俊臣和许庆彦两人。

许庆彦却是不解。忍不住向赵俊臣询问道:“少爷为何竟是下了这般命令?让西厂联合锦衣卫与顺天府限制流言传播,这不是在帮太子擦屁股嘛!要我说,咱们没有推波助澜就算是好的了,如今看热闹就好,又何必帮着太子做事?”

赵俊臣悠悠一笑,说道:“你啊,就是读书太少。难道没听说过‘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句话吗?流言这回事,越是想堵住就反而越会猛烈,我这番动作。明面上是帮太子,实际上却是在添柴加火,这是其一;再说,太子的贤明形象。在民间早已是深入人心。若仅仅只是一些流言,怕也无法伤其根本,但若是我下令厂卫限制流言传播,抓捕传播流言之人,在许多百姓看来,却是心虚的表现,反而会更信三分,这是其二;而如今流言正盛。接下来因为传播流言而被抓捕的百姓,想来必是不少。由此而引发的民怨,最后亦是会集中在太子身上,这是其三。”

听到赵俊臣的解释后,许庆彦眼睛一亮,冲着赵俊臣竖起了大拇指,说道:“妙啊!原来如此,明面上是在帮助太子,实际上却是一箭三雕,让太子更加狼狈!还是少爷聪明!”

顿了顿后,赵俊臣接着说道:“实际上,我的目的还不仅仅只是如此。如今我统领西厂,西厂是什么?说跟到底,就是陛下的爪牙,自然要顺着陛下心意办事,这个时候,也必须要有所动作,如此才能体现我对陛下的忠心。更何况,我与太子的恩怨人尽皆知,这个时候为太子做点事情,也能减轻陛下对我的怀疑。”

说到这里,赵俊臣轻轻一叹,又补充道:“何明灭门案才刚刚结束,如今又出了这么一档子事,陛下他必然会怀疑有人在针对太子,而我如今还离不开陛下支持,自然要有所动作,尽量撇清自己。”

许庆彦连连点头,亦是抱怨道:“是啊,何明灭门案来的突然,将咱们的计划全打乱了。”

赵俊臣的事情,许庆彦大都知道,也明白如今针对太子的布局,赵俊臣正是策划者之一,由此也更加担心德庆皇帝会怀疑到赵俊臣身上。

突然,许庆彦似乎想到了什么,却是神情一紧,问道:“少爷,要我看,针对太子的种种流言蜚语,竟是传播的如此猛烈,必然是周尚景、黄有容、沈常茂他们三个在暗中推波助澜,如今你让西厂番子到处抓捕传播流言的人,一旦抓住了周尚景他们的人,将周尚景他们三个暴露出来,岂不是也有可能会牵连到咱们?”

赵俊臣一笑,说道:“别以为只有咱们是聪明人,那三位阁老历经宦海多年,可都是老狐狸,又哪会被轻易的抓住把柄?想要制造流言,只要在最开始牵个头就行了,接下来自有闲人去传播,又怎会需要一直参与亲力亲为?如今流言已经传遍京城,他们安排的人早就撤去了,又哪里能抓得到?不必担心!”

说话间,赵俊臣抬头看了一眼窗外,只见rì头西沉,天sè昏黄,时间已是傍晚。

“看样子,现在午门还没关。”赵俊臣站起身来,先是伸了一个懒腰,然后说道:“庆彦,随我进宫一趟,事情发展到如今这般地步,也该让陛下知道消息了。”

~~~~~~~~~~~~~~~~~~~~~~~~~~~~~~~~~~

就在赵俊臣前往紫禁城的时候,太子太师肖温阮的府中,却正是乱作一团。

原来,那群难民离开都察院衙门后不久,吕纯孝与李成儒明白麻烦来了,一时间却又商议不出应对之策,于是就想到了太子太师肖温阮。

在他们看来,肖温阮经验丰富,又是太子一党的顶梁柱,必能想到应对之策。

所以吕纯孝和李成儒连忙前往肖温阮的府中拜见。

见到肖温阮后,两人把事情经过一说,即使肖温阮经历风雨无数。且一向老成持重,也是不由大惊。

肖温阮马上就想到了这件事会给太子带来怎样的影响!

所以,肖温阮不敢怠慢。先是让吕纯孝派人把那群难民接到都察院,让都察院受理难民们上告的案子,把形势控制在自己手中,然后又派人四处留意京中形势,尽可能的平息影响。

然而,肖温阮虽然也算是应对有素,奈何却是事事不顺。都察院的人虽然找到了那群难民,但难民们在有心人的鼓惑下,却已是深信了都察院衙门与太子朱和堉“狼狈为jiān”。对于都察院的邀请,竟是极不合作。

而都察院的人无奈之下,只好“强请”,结果在难民们的反抗之下。没能成功不说。反而为“都察院当街殴打难民”的流言添加了证据。

肖温阮虽然派人留意京中形势,尽可能的平息影响,奈何流言来的太过猛烈,又如何是可以轻易平息的?反而是越平息越猛烈了。

这般事事不顺,好似自己的所有打算,都早已是被对手预测在先,不仅没能改善情况,反而被利用了。即使以肖温阮的能耐,也不由的手忙脚乱。

只是。肖温阮本身年岁已老,jīng力早已是不济,这般关键时刻,更是力不从心,没过多久,就已是脑袋昏沉无法思虑清楚,无奈之下,却是让人取来金丹服用。

肖温阮其实早在两个月前就从“老君观”求来了金丹,只是肖温阮深知,金丹一物损人肌理,有害无益,从本质上说它是毒物也不为过,虽有外盛提神之效,但更多的还是透支jīng力,乃至于透支生命!

所以,虽然以防万一而求来了金丹,但肖温阮却也不敢轻易食用,只是一直存着。

但如今情况紧急,事事被动,应对之间肖温阮只觉得力不从心jīng力不济,却再也顾不得其他,只好借用金丹之力了,期望能挺过这一难关。

然而,肖温阮却不知道,如今的这般情况,周尚景早有预料,自己从“老君观”中求来的金丹,更已是被周尚景派人调包了。

所以,肖温阮如今服用的金丹,却是周尚景加了料的金丹,自然不会迎来好结果。

却说肖温阮服下金丹后,刚开始还是jīng神奕奕,头脑前所未有的清晰,然而还不到半盏茶的时间,却是突然鼻窍流血,然后就这么昏了过去!

~~~~~~~~~~~~~~~~~~~~~~~~~~~~~~~~~~~~~

当太子朱和堉赶来肖府的时候,御医们已经为肖温阮检查了身体,正在神sè严肃的商量对策。

“怎么回事?肖师傅他身体如何了?”

太子来到太医身前,尽力的平复着心中情绪,向太医沉声询问道。

之前,何明被害后,朱和堉虽然激愤,但其实并不是十分伤感难过,毕竟他与何明虽然有师徒之实,他自己也是一个尊师重道的人,然而他毕竟不喜欢何明的风格做法,感情不深。

但肖温阮却是不同,可以说,太子朱和堉如今的一切,学识、品格、为人,尽皆是从肖温阮处学来,朱和堉对肖温阮的感情,更是深厚无比,此时见到肖温阮病倒,太子朱和堉虽然强自镇定的,但心中慌乱紧张,却不是寻常人可以理解的。

见到太子询问,御医们不敢怠慢,为首的一名御医连忙回答道:“回太子殿下,从脉象上看,肖大人是急火攻心,加上本身已是年老体衰,又服用金丹透支了jīng力,所以才会病倒。”

太子朱和堉眉头一皱,神sè严肃的追问道:“情况严重吗?”。

御医们相互对视一眼后,神sè或是紧张或是黯然,却没人回答朱和堉的询问。

见御医们的反应,太子心中一沉,隐隐有了些不好的念头,却又不甘心,终于露出了些许焦急情绪,追问道:“本太子在问你们话呢!事到如今,又有什么是本太子经受不起的!快回答我,肖师傅他病情严重吗?”。

御医们又是相互对视一眼后,最终还是由那名为首的御医回答道:“太子殿下,臣等已是尽力了,只是肖大人如今的情况实在麻烦,因为才刚刚服下金丹透支了jīng力的缘故,连用药都需要十分谨慎,奈何肖大人如今正值关键时刻,又非猛药而不可挽回……”

说到这里,御医叹息了一声,却是不知该如何说下去。

见太子的神sè愈加的急切,另一名御医终于说出了结论,低声道:“还望太子殿下您能做好准备,肖大人……臣等虽会尽力一试,但十有仈jiǔ,怕是很难挽回了。”

听到这般结论,太子身体一震,然后面带怒容,低声喝道:“怎么可能!你们平rì里不是自称国手无双吗?怎么连肖师傅的病都治不好!你们怎么当御医的!”

太子平rì里待下和善,却是少有这般发怒。

而御医们见太子发怒,自是连忙跪下请罪。

就在太子发怒的时候,肖温阮的房间,突然传来了一声低呼。

“肖大人醒来了!”

~~~~~~~~~~~~~~~~~~~~~~~~~~~~~~~~~~~

ps:身体不适,好像有些中暑了,脑子昏昏沉沉的,更新迟了,还请大家见谅!恩,五千字章节奉上。(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