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摄政大明 > 第1084章.驯化之术

摄政大明 第1084章.驯化之术

作者:虫豸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5:57 来源:笔趣阁

……

……

若是按照后世的常用词汇来评价的话,李传文乃是一个“职业素养极佳”的幕僚与师爷,总是尽心尽力的完成赵俊臣所交代的任务,屏弃一切杂念与立场,也从来都不会随意评论自家幕主的功过是非。

这般情况下,能让李传文忍不住说出赵俊臣“用心之深、设计之恨,当真是让人难以评价”这般描述,本身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简而言之,李传文看过了赵俊臣的密信之后,即使是以他这样职业素养极佳的幕僚,也很是难以认同赵俊臣这一次的计划。

赵俊臣这一次的计划与想法,其实很简单,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那就是“彻底驯化太子朱和堉”!

赵俊臣当初选择与朱和堉结盟联手,很重要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朱和堉当时身边缺少可靠的幕僚与智者,清流们也与他渐行渐远——也就是说,在那个时候,没有人能为朱和堉出谋划策,也没有人能向朱和堉施加影响力、干涉朱和堉的判断。

这当然是赵俊臣趁虚而入的大好机会!

在赵俊臣想来,只要自己把握良机、操作得当,就会成为朱和堉今后唯一可以依靠的智者与参谋,他的意见将会很大程度上决定朱和堉的想法与判断——简而言之,朱和堉将会成为赵俊臣的傀儡!

别看朱和堉一向是性格固执,只要他心中拿定主意之后,就总是摆出一副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架势,但其实朱和堉也不是一味固执,他的固执只是表现于——每当他心中拿定主意之后,就总是难以及时转变念头,然后才会一头撞上南墙。

实际上,在朱和堉做出决定之前,他也是很乐于“从善如流”的,只要能赶在朱和堉心中拿定主意之前,抢先把自己的想法成功灌输于他,那么朱和堉就会成为你最坚定的支持者与执行者。

从某方面而言,若是抛开朱和堉脑子里那些忠信仁义之类的务虚思想,甚至可以认为他毫无个人主见!

关于这一点,只看朱和堉当初对于肖温阮、赵山才等人的强烈依赖就明白了,若是朱和堉当真是一味的固执,他就根本不会听从肖温阮、赵山才、以及七皇子朱和坚等人的各种建议,但实际上朱和堉很是看重他们的意见,也会坚定执行他们的意见,就是因为这些人往往能赶在朱和堉心中拿定主意之前,抢先说服朱和堉接受他们的建议。

而赵俊臣当初选择与朱和堉联手结盟,也正是想要扮演这样的角色,由他为朱和堉出谋划策、指明方向,朱和堉则是为他冲锋陷阵、吸引火力——这就叫合作无间。

也正是因为这般考虑,当赵俊臣发现朱和堉在洛阳调查藩宗罪行期间,竟是无视了自己当初的劝诫,不仅没有按部就班、公事公办,反而是罗列了诸多重罪、大肆弹劾众位藩宗之后,赵俊臣的心里就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

朱和堉竟然也会自己拿主意了?

这怎么能行?!

一旦是朱和堉今后习惯了独自思索、制定计划,赵俊臣还如何能把自己的想法灌输给他?

若是赵俊臣不能把自己的想法灌输给朱和堉,进而让朱和堉成为自己想法的执行者与支持者,那么赵俊臣选择与朱和堉联手合作还有何意义?

其实,朱和堉这次的擅自行动,从结果而言无疑是极为成功的,也产生了很积极的正面效果,他这段时间大肆弹劾藩宗的做法,就是想要让自己扮演恶人角色,然后再让德庆皇帝出面安抚藩宗、扮演好人角色!

到了最后,不仅能让藩宗势力受到重创、减轻朝廷负担,还能让德庆皇帝收获人望,这般牺牲自己成全德庆皇帝的做法,无疑是让德庆皇帝极为满意,德庆皇帝对他的看法也因此而大为改善。

若是朱和堉的这次尝试失败了,赵俊臣只会乐见其成,也会积极主动的出手、为朱和堉收拾烂摊子。

但很可惜,朱和堉这一次的擅自行动,竟是收获了巨大的成功,赵俊臣反倒是心中产生了危机感,生怕朱和堉会尝到独自思索的甜头,逐渐变成习惯、最终形成了个人主见。

所以,在赵俊臣的眼里,朱和堉这种独自思考、擅自行事的错误习惯,必须要及时纠正、彻底掐灭!

只有从善如流的朱和堉,才是好的朱和堉!

这也是赵俊臣急忙安排李传文与肖文轩二人赶来洛阳城“辅佐”朱和堉的真正原因!

赵俊臣写给朱和堉的那封密信之中,依然是秉持着曾经的谨慎立场,反复劝诫朱和堉,接下来这段时间一定要少做少错、见好就收,德庆皇帝如今已经扭转了对于朱和堉的看法,但储君废立之事已是箭在弦上、无法改变,这般情况下朱和堉已经成功实现了目标,完全没必须去做更多的事情,只需要静静等候东山再起的时机就好了,若是再次闹出大动静,只会产生更多变数,对于朱和堉本人而言也未必有利。

然后,就在赵俊臣交给李传文的第二封密信之中,赵俊臣首先就把自己对朱和堉的劝诫内容尽数告诉了李传文,然后就向李传文详细解释了自己的真实计划,那就是——如果太子朱和堉愿意听从赵俊臣的劝诫,那也就罢了,李传文也要尽心尽力的辅佐于他,但若是太子朱和堉这一次依然是选择违背赵俊臣的劝诫、想要擅自行动,那么李传文就必须要暗中使绊子,全力破坏朱和堉的计划,要让朱和堉狠狠栽个跟头、尝尽苦头!

“若是太子擅自行动,则无需考虑他所制定的计划成功机会究竟是大是小、亦无需考虑这项计划于国于民究竟有害或是有利,必须要彻底破坏、让他自食其果。”

这就是赵俊臣写在密信之中的原话。

在这封密信的最后,赵俊臣还特意给李传文讲诉了古时养象之人的养象之术,那就是趁着小象尚未成年的时候,把它绑在木桩之上,小象不愿受到束缚,自然是全力挣脱,但彼时小象的力量尚弱,根本无法拔动木桩,反复尝试多次之后也就放弃了,再等到小象逐渐变成大象之后,力量已是极大,可以轻易拔起木桩挣脱束缚,但自幼养成的思维惯性,却会让它认为自己永远也无法拔动木桩,所以就连尝试也不会尝试了,当养象人把它绑在木桩附近,它也会安分守己的呆在原地。

赵俊臣刻意向李传文讲诉这个故事,用意自然是不言而喻。

许多时候,人类未必就能比大象更聪明,也未必就会比大象更坚定,关于这一点,赵俊臣与李传文二人皆是心知肚明。

只要是朱和堉今后尝试独自思索、擅自行动之后总是遭遇失败,而且每次失败之后都会尝到苦果,那么人类趋利避害的生物本能,就会让朱和堉在潜意识里对于独自思索这种事情产生恐惧,进而是促使他在无意识间放弃独自思索,最终他也就只能选择依赖赵俊臣的建议了。

事实上,朱和堉前段时间擅自行动所收获的成功,在赵俊臣的眼里也只是暂时的,因为他已经成功引发了七皇子朱和坚的忌惮与杀心,迟早都会自食其果,赵俊臣也已经制定好了计划,打算等到七皇子朱和坚忍不住出手之际,趁机好好教育一下朱和堉。

总而言之,对于“驯化朱和堉”这件事情,赵俊臣很有耐心,态度也极为坚定。

*

“怪不得这封密信必须要等我见过太子殿下之后才能拆看,原来是为了防止太子他从我身上看出破绽……

这般计划的用心之深、设计之毒,即使是老夫多年来见惯了大风大浪,执行之际也难免会心中不安,若是事先知晓了这项计划,与太子交涉之际也难以保持平静,太子殿下这段时间以来成长了很多,说不定就会让他看出些什么……

还有,肖文轩年纪太轻、城府不足,所以这个计划也同样不能让他知晓……嘿!赵阁臣还真是把所有因素都算计进去了……”

读完了赵俊臣的密信之中,李传文稍稍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选择举起火烛把这封密信点燃烧毁。

看着这封密信逐渐烧成灰烬,火光闪烁之下,李传文的表情也显得阴暗不定,忍不住的喃喃自语。

“不过……赵阁臣竟是想要驯化一位储君、一个未来的皇帝,当真是千年未有之大不敬……尤其是这位太子殿下还是出了名的固执坚定……当真是好大的气魄……但想一想赵阁臣平日里的那些只言片语,就明白他对于皇权并没有多少发自内心的敬畏……他能想出这般计划,倒也并不奇怪……

只不过,太子殿下今天与老夫相见之际,可谓是礼贤下士,他的想法也确实很有机会成功,老夫原本已经决定要尽力助他成事……但如今看了赵阁臣的这封密信……实在是让人左右为难……”

喃喃自语之间,李传文走到自己的房间床头缓缓坐下,就这样沉默了良久。

按理说,以李传文的职业素养,这个时候就应该抛弃一切杂念,全心全意为赵俊臣做事才对,但赵俊臣的这项计划对于这个时代的读书人而言,实在是惊世骇俗,赵俊臣有胆子驯化一位储君,但李传文却没有这样的胆魄,必须要下定极大的决心才行。

就这样,在床头静坐了一刻钟时间之后,李传文的年纪也不小了,终于是扛不住心神疲惫,逐渐躺到了床上,眼帘也逐渐闭上,终于是睡下了。

“罢了罢了!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这是老夫进入师爷这一行当之后就一直遵循的原则,如今既然是为赵阁臣做事,就只能全心全意促成他的计划了……”

“更何况,赵阁臣的这项计划无声无息,未必就会让人察觉,若是老夫当真能协助赵阁臣驯化一位储君,对家族后人也有大益处,就当是老死之前的放手一搏吧……”

“太子殿下,对不住了……”

临睡之际,这样的诸般念头在李传文的脑海中不断闪过。

只不过,做出这般决定,对于李传文而言并不轻松。

所以,这天晚上,李传文一直都没能睡安稳。

*

这一天晚上,不仅是李传文没有睡安稳,河南巡抚张博真也同样没有睡安稳。

实际上,张博真原本已经睡下了,却又突然被府中仆从唤醒,称是京城那边送来了一封密信。

这段时间,风云变幻之下,在京城与洛阳之间,密信往来当真是不少。

听到仆从的禀报之后,张博真立刻就清醒了过来。

这个时候已是深夜亥时三刻,洛阳城的城门也早已经关闭了,按理说就算是信使赶到洛阳城外,也根本无法把信件送入城内,这般情况下还能把密信送到张博真的面前,只能说明这封密信的来历非同小可,密信内容也是极为紧急。

于是,张博真不敢怠慢,连忙起床洗脸稍稍清醒一下,然后就表情慎重的拆开密信查看。

张博真拆开密信之后,立刻就发现了密信上的一处暗记,不由是表情更为凝重。

既然是密信,自然是不会留名,相互通信之际大多是依靠暗记来确认身份。

张博真看过暗记之后,立刻就明白这封密信的主人究竟是何方神圣了。

其实也并不能算是出乎意料,写这封密信的人,正是他的朝中靠山,当朝首辅周尚景!

……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