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摄政大明 > 第九百一十九章.班师回营

摄政大明 第九百一十九章.班师回营

作者:虫豸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5:57 来源:笔趣阁

……

……

各地督抚与总兵们收到了赵俊臣的召集令之后,纷纷是即刻收拾行装赶向了花马池营,不敢有丝毫怠慢与耽搁。

其中,陕西巡抚章晟德这段时间以来一直是留在长安府坐镇,与花马池营距离最近,却是抢在赵俊臣返回花马池营之前就率先抵达了这里。

当赵俊臣率领大军返回花马池营的时候,章晟德更是提前收到了消息,一大早就率领着花马池营内所有文武官员们出城十里相迎,再加上众位官员的随从与部下,负责维持秩序的官兵,另还有章晟德特意寻来的锣鼓队、舞狮队,迎接队伍总计有好几千人,场面颇为浩大。

但相较于赵俊臣班师回营时的壮观雄伟之气势,这点场面也就不算什么了。

当初赵俊臣率军离开花马池营的时候,只带走了战兵新军、禁军援兵、以及部分花马池营的本部兵马,总计有四万余将士,但如今他返回花马池营的时候,麾下军队除了当初带走的各部兵马之外,更还加入了固原边军、甘肃边军、以及渭水决战期间赶来支援的各路杂军。

这段时间以来,赵俊臣的麾下各部兵马固然是损伤惨重,但加入了各路生力军之后,兵力反而是增加了近一倍,足有高达**万兵马之多。

可以说,陕甘三边境内的可战之兵,如今已是尽数汇聚到了赵俊臣的麾下!

正所谓“人上一千,无边无沿,人上一万,彻地连天”,如今赵俊臣的麾下兵马总计有近十万之巨,场面之壮观浩大也就可想而知了。

当大军出现在章晟德等人的视野尽头的时候,所有人都只觉得一股排山倒海的威势扑面而来,浩荡无尽的兵力,千军万马的奔行,一时间竟是让人产生了地动山摇、天地变色之错觉。

迎接队伍之中,像是陕西巡抚章晟德乃是权高位重的封疆大吏,像是花马池营代总兵郑余乃是经验丰富的军中老人,像是锦衣卫百户洪高功出身于勋贵世家也是见多识广之辈,但即使是他们也是人生中首次见到这般盛况。

最重要的是,这支军队的将士们大都是经历了多场血战,他们的形象气质更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个个皆是意气焕发、慷慨激昂,即使是一路急行军从渭水南岸赶到了花马池营,也依然是斗志昂扬、队列不散,不见有丝毫颓态。

见到这支雄赳赳、气昂昂的威武之师,出迎众人一时间只觉得不敢相信。

这还是他们所熟悉的那些一战即溃的嬴弱边军吗?不过是一个月未见,怎么就有了这般天翻地覆的变化?难道只是几场胜仗就当真是可以彻底改变一支军队的气质不成?

与此同时,还有许多心思机敏之人想到了更多的事情。

随着蒙古联军于渭水南岸被赵俊臣率军一举全歼,今年的火筛入寇已是告一段落,按理说各镇军队这个时候也就应该尽快返回各自军镇了,但为何赵俊臣如今不仅没有命令各军返回驻地,反而是把他们全部带到了花马池营?

难道,赵俊臣今后还会有什么大动作不成?

一时间,负责迎接的众位文武官员心思各异,心情或喜或忧。

不待他们多想,大军已经渐渐靠近,花马池营的众位文武官员在章晟德、洪高功、郑余三人的带领下也纷纷是迎了上去。

*

很快的,赵俊臣的八抬轿子已是出现在了众位官员的面前。

当初赵俊臣率兵出征的时候,为了表示决心却是乘坐着一尊棺木与大军同行,但如今赵俊臣返回花马池营的时候则是乘坐在一顶严严实实的八抬轿子里面,轻易不会露面。

倒也不是赵俊臣刻意摆谱,只是他的身体经过长期操劳之后早已经濒临极限,如今还没有生出大病全是凭着一股意志力强自撑着,自然是再也没有力气乘马而行,也扛不住路上风寒,再加上陕甘境内的路况颠簸,乘坐马车的话只会更加受罪,所以赵俊臣也只好是乘坐轿子了。

见到赵俊臣的轿子之后,章晟德连忙是向着后方打了一个手势,顿时间锣鼓齐鸣、鞭声喧天,左右两旁更还有民间艺人舞狮舞龙助兴,可谓是一片欢腾景象。

在这般热闹环境之中,众位官员在章晟德、洪高功、郑余的带领下纷纷是向着赵俊臣的坐轿行了大礼,齐声说道:“卑职(下官)等人恭迎钦差大人班师回营!恭贺钦差大人于渭水一战全歼敌寇、立下百年未有之赫赫战功!钦差大人之丰功伟绩,必将是扬名天下、青史留名!”

他们显然是特意排练过,声音颇是整齐响亮。

听到众人的恭贺之声后,赵俊臣抬手掀开了轿子的侧帘,露出了一张苍白面孔,冲着众人点头道:“本钦差这些日子身体不大好,见不得风寒,所以就不下轿子与各位见面了,还请各位见谅。”

听到赵俊臣的这般说法,再看到赵俊臣的苍白脸色,众位官员自然是不敢提出质疑,只是纷纷赞颂赵俊臣劳苦功高、鞠躬尽瘁,可谓是人臣之典范云云,却是不放过任何讨好赵俊臣的机会。

说实话,自从渭水决战之后,这些话语赵俊臣早就听腻了,不论是军中众位文武,还是行军路上所途径遇到的各地官员,每个人见到赵俊臣之后都会滔滔不绝的讲一大堆恭贺话,赵俊臣每天都要听上好几遍,早已经是烦不胜烦。

但赵俊臣即使是再不耐烦,也必须要保持面部笑容继续听下去,还必须要表现出一副自己很高兴的模样。

毕竟,到了赵俊臣如今这般地位,一举一动都会影响深远,这个时候哪怕是稍微表现出一丝不耐烦就会引来无数猜想,讨好官员若是得不到回应也会心生惶恐、担心自己是不是哪里得罪了赵俊臣而不自知,许多官员原本是有心要投向赵俊臣的门下,见到赵俊臣反应冷淡之后也会转变想法。

这个时候也同样如此,赵俊臣早已是迫不及待想要返回花马池营进行休息了,但依然是不能打断众位官员滔滔不绝的恭贺与讨好,只等到众人的话语稍稍告一段落之后,赵俊臣才有机会缓缓说道:“各位同僚,本钦差这些日子率领着八万余将士行军赶路,这可不是一件容易事,这一路上需要操心的地方太多,如今实在是有些疲乏了,有什么话咱们还是进入花马池营再谈吧。”

听到赵俊臣的说法,众位官员也是知趣之辈,自然是不敢再有纠缠,很快就让开了道路,带领着赵俊臣的麾下大军进入了花马池营。

*

花马池营乃是陕甘三边境内规模最大的军事营堡,但想要同时安排八万余军队入驻其中也是一件难事,许多军队最终也只能在花马池营周围寻找地方驻扎,想要把各路军队全部安置妥当可谓是一件棘手难题。

所以等到各军驻扎完毕之后,时间却已经是傍晚时分了。

趁着各位官员安排军队驻扎之际,赵俊臣回到了三边总督府内稍稍歇息了一下,总算是恢复了些许精神,又得知各军驻扎之事已经全部安排妥当之后,赵俊臣就命人招来了章晟德、洪高功、郑余等人问话。

很快的,章晟德、洪高功、郑余三人已是纷纷赶到了赵俊臣的面前。

在赵俊臣率领大军迎战蒙古联军期间,这三人也分别被赵俊臣安排了不同任务。

其中,章晟德主要是负责赈济灾情与逃荒百姓的事情,洪高功则是负责查抄汪家及其朋党的事情,至于郑余身为花马池营代总兵自然是负责花马池营的防务安排。

赵俊臣见到了这三人之后,首先向郑余询问了花马池营这段时间以来的种种变化,却是并没有发生什么大事,诸多琐碎小事也轮不到赵俊臣来操心。

郑余向赵俊臣禀报情况之际,表情间满是失落——当初赵俊臣安排他留在驻地负责花马池营防务的时候,郑余认为明军与蒙古联军的战事只怕是败多胜少,只觉得自己不必参战实在是逃过了一场劫难,但如今见到明军迎来了一场百年未有的大捷之后,才知道自己错过了一场军功与富贵,自然是后悔不已,痛恨自己当初为何没有勇敢一些主动请战。

赵俊臣自然是不会理会郑余的后悔与失落,只是又把目光转向了章晟德,问道:“章巡抚,这段时间以来陕西境内的灾情赈济之事进展如何了?百姓们可有尽数收到朝廷发放的赈灾粮草?民心可还安定?还有,前段时间被各地督抚们所羁押的各地逃荒百姓,如今又是什么情况?”

询问之际,赵俊臣的表情颇为严肃。

如今随着蒙古联军的全灭,陕甘三边的战事已经告一段落,出兵收复河套平原的事情也并非赵俊臣一己之力就能办成的,还需要等到朝廷中枢的明确答复与大量支援,所以陕甘灾情也就重新成为了赵俊臣最关注的事情。

尤其是那些前段时间被各地官府所羁押的逃荒百姓,人数高达近十万,因为战事的缘故至今也未能返乡,这批难民聚集在一起,整日里不仅是无所事事、更还是人心慌乱,稍有不慎就会引发一场民变,却是让赵俊臣心中时有担忧,也是最为关切。

当初,赵俊臣对外宣称这批逃荒百姓尽数被送到了阶州城附近,却只是一个为了吸引蒙古联军强攻阶州城的虚假消息,实际上这批逃荒百姓这段时间一直是滞留在长安府城附近,交由章晟德负责安置。

听到赵俊臣的询问之后,章晟德也是面色严肃,沉声答道:“启禀钦差大人,朝廷的赈灾粮草暂时还算充足,各地灾区的百姓们皆已经领到了一份口粮这份口粮虽然不多,但也能让他们在今后一个月内每天喝上一顿稀粥度日…与此同时,在官府的号召与带动之下,各地乡绅也纷纷开办了粥棚,每天都能赈济许多百姓,各方协力之下至少不会让灾民们饿死路边,百姓们在这般情况下倒也算是民心稳定,并未有生出什么大乱子。”

回答之际,章晟德却也不敢完全下保票,只是说“灾民不会饿死”而已。

不过,赵俊臣对于章晟德的这般回答却已经是非常满意了。

在这个时代,哪怕是太平盛世年间,能做到百姓无人饿死也算得上是一件政绩了,像是如今这般连年天灾,想要保证灾民们每日最低限度口粮更是一件难比登天的事情,章晟德敢说出“百姓不会饿死”的表态,却也说明他这段时间算是用心了。

见到赵俊臣的表情变化之后,章晟德心中稍稍松了一口气,又说道:“只是,陕西的灾民实在是数量太多,朝廷送来的赈灾粮草虽然也不算少,但也无法填饱几十万张肚皮,依照目前的情况来看,陕西的粮食最多也只能再坚持三四个月时间,到时候只怕是又要向朝廷索要赈灾粮食了。”

赵俊臣叹息一声,点头道:“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赈灾粮草再多也总是不够用,几万石粮食对于无数灾民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罢了……但后续赈灾粮草的事情你也不必担心,我很快就会返回京城了,朝廷也正在征收今年的秋税,到时候总能想办法为你们周转一些,至少也要保证百姓们能够渡过今年寒冬。”

顿了顿后,赵俊臣似乎又想到了什么,却是提醒道:“对了,朝廷如今正在进行的农务改革之事,乃是由我亲自提议、亲自主持,这件事情对于陕甘而言尤为重要,若是陕甘各地可以尽快按照朝廷的指导进行农业改革,种植上大量的地薯与玉米等作物,今后就算是再次遇到灾情也不会像是如今这般窘迫,这些作物不仅是产粮极高,而且非常耐寒耐旱,最是适合陕甘的土地种植,你身为陕西巡抚今后一定要重视此事!”

说到这里,赵俊臣的眉头微微皱起,说道:“依我来看,各地近年来的天灾不断绝非偶然,咱们必须要早做准备才行,不能总是只知道向朝廷伸手要粮,否则,朝廷就算是有再多的粮草积蓄,只怕也撑不了几年。”

章晟德连忙点头答应道:“下官明白了,既然农务整改乃是钦差大人您亲自主持的事情,就必然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下官一定会敦促辖区内的所有地方官员用心操办!”

说完,章晟德也同样皱起了眉头,又说道:“钦差大人,赈灾之事倒也还算顺利,但那些被各地官府所羁押的逃荒百姓,处理之际却是让人实在是有些为难。”

“哦?有何为难之处?”赵俊臣连忙问道。

章晟德答道:“前段时间,各地官府总计是抓捕羁押了各地逃荒百姓总计九万两千余人,钦差大人您把这批难民交给下官负责之后,下官原本是想要把他们遣返原籍,交由各地官府负责,但那些逃荒百姓愿意返回原籍的只是极少数,绝大多数人或是只想要留在难民营里等候朝廷赈济,又或者是只想要涌向直隶与南方继续逃荒,却是无论如何也不愿意返回原籍,下官稍是使用了一些强制手段,就险些引发了一场民变,于是就再也不敢有什么动作了,如今只是让他们留在难民营里,每隔几日就会送去一批粮草供养着!”

说到这里,章晟德疑惑摇头道:“世人都说故土难离,下官原本以为这些逃荒百姓会很乐意返回原籍才对……”

说完,章晟德轻叹一声,表情间满是为难。

赵俊臣却是面现冷笑,道:“章巡抚是当真不知道逃荒百姓们的想法?就算是不知道逃荒百姓们的想法,难道还不明白那些地方官员的秉性?在这些百姓们逃荒离开故土之后,他们留在家乡的田宅与家产恐怕是早就被各地官府联合地方乡绅趁机侵占了,就算是把他们遣返原籍,但他们失去了土地与家产之后,又要靠什么谋生?还不是要继续等死?”

听到赵俊臣的说法,章晟德的脸上满是尴尬,却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接话。

赵俊臣并没有继续刁难章晟德,只是轻轻一叹之后,又说道:“不过,就算是他们的田产家宅没有被人侵占,返回原籍之后只怕是也难以供养自己,朝廷的赈济粮草就算是如数发放也只能让他们半死不活而已……陕甘各地的土地原本就有些贫瘠,经过了连年天灾之后就更是难以供养土地上的百姓们了,若是从前十亩地就可以供养一户百姓的话,如今只怕是需要三十亩地才行……除非是本官的农业整改计划能够进展顺利,否则这般状况怕是很难改变,也是远水不解近渴……”

见赵俊臣也是这般为难,章晟德不由是有些焦急,说道:“但也不能任由这些逃荒百姓继续滞留啊,陕西还有本土难民需要赈济,原本就有些力不从心了,若是再继续供养这批难民,只怕是粮草就更加不够用了……更何况,这么多百姓整日里无所事事聚集在难民营里,只怕是迟早都会生出大乱子。”

赵俊臣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章巡抚所说这些情况,我也是心中有数,自然也不会把烂摊子全部丢给你来处理……这样吧,章巡抚你返回长安府城之后,就再去难民营里统计一下,看看究竟有多少人不愿意返回原籍!那些愿意返回原籍故土的,你就尽快安排他们离开难民营,至于那些不愿意返回原籍故土的百姓……本官返回京城的时候自然会设法安置他们。”

听到赵俊臣的说法之后,章晟德满脸都是不可置信。

西北督抚们当初为了向蒙古联军乞和,就私自羁押了各地的逃荒百姓,想要用这批逃荒百姓与朝廷送来的赈灾粮草送给蒙古联军、以乞求蒙古联军的暂时退兵,但这项计划被赵俊臣阻止之后,这批逃荒百姓就变成了一个难以解决的烂摊子,既不能让他们原地解散从此不管,但出手管理之际稍有不慎就是一场天大麻烦。

所以,章晟德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赵俊臣竟然愿意亲自接手这个大麻烦、烂摊子。

难道赵俊臣就不怕会引火烧身?

稍稍犹豫了一下,章晟德还以为赵俊臣尚未发现这件事的棘手之处,却是问道:“钦差大人您打算是如何处置这批难民?总不能继续供养着他们吧?”

赵俊臣似乎是早就有了想法,缓缓答道:“这些逃荒百姓不愿意返回原籍故土,乃是因为他们已经失去了田地与家宅的缘故,就算是没有失去田地与家宅,曾经的那些土地也已经无法养活他们了……既然如此的话,那本钦差就给予他们足够的田地家宅也就行了!”

听到赵俊臣的回答,章晟德愈加是目瞪口呆。

赵俊臣的这般回答自然是无懈可击,逃荒百姓们只要是拥有了足以养活自己的土地,自然是不会再生乱子,所有麻烦都会迎刃而解,这般道理章晟德也同样很清楚。

但问题是章晟德无法想象赵俊臣要从哪里去寻找足以供养近十万百姓的土地。

“钦差大人你要从哪里寻到足以安置近十万百姓的土地?这可不是一批小数目!”章晟德忍不住再次问道。

对于章晟德的疑惑,赵俊臣却是笑而不答。

实际上,明朝的土地兼并状况极为严重,穷苦百姓们就连立锥之地都没有,但实际上明朝境内可用之地依然不少,只不过这些土地全部集中到了各地王府与乡绅手中。

尤其是明朝的那些王爷们,每一位都拥有上万倾的良田,偏偏又仗着皇家子弟的身份从来都不向朝廷缴纳税赋,并且他们为了追逐利益也很少用这些土地耕种粮食,大都是种植一些利润更高的棉花、花卉、水果等作物,每年还领着朝廷大笔钱粮作为供养与俸禄,可以说明朝国库如今的缺粮窘状,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些皇室蛀虫。

但赵俊臣很清楚,德庆皇帝对于这般状况已经非常不满了,当初“八王船行”的事情更是进一步强化了德庆皇帝的决心,等到朝廷出兵收复河套的战事告一段落之后,德庆皇帝的威望也会大为高涨,到时候必然会出手对付这些“贤王”!

这也是赵俊臣想要出兵收复河套的动机之一,唯有让德庆皇帝拥有了收复河套的荣光,他才可以拥有足够的威望去铲除一批明朝皇室。

赵俊臣也同样很清楚,随着“小冰河时期”的逐步到来,明朝已经完全无力继续供养这批蛀虫了,反倒是出手除掉这批蛀虫之后,明朝这颗垂死老树才会有重新焕发生机的可能,顺利渡过“小冰河时期”的成功可能性也会增强许多。

所以,就算是德庆皇帝到时候不能下定决心,赵俊臣也一定会想办法让德庆皇帝下定决心。

等到德庆皇帝出手铲除了一批皇室蛀虫之后,到时候自然会有大批土地空闲出来,供养百姓的压力也会降低不少。

当然,想要实现这个想法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但就算是没有从皇室蛀虫手中解放一批土地,赵俊臣也同样有办法安置这批逃荒百姓。

在明朝时期,各地军镇为了供养军队,也同样都是大地主,但因为逃兵太多的缘故,各地军镇的土地也纷纷是闲置了下来,受到各地军官所侵占。

然而,各地军官侵占了军户们的土地之后,一旦是有了调动换了驻地,却也不能带走这些田产,多年来的巧取豪夺也就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只会便宜了下一任军官,所以在赵俊臣的运作之下,“聚宝商行”如今已经从各地军镇的军官手中收购了大量的闲置土地,数量足是高达万倾之多。

从某方面而言,赵俊臣如今也是一位不逊于各地皇室蛀虫的大地主了。

等到德庆皇帝出手铲除一批皇室贤王之后,赵俊臣还会拥有更多的土地,到时候还能接手更多的百姓。

也正是有着这般底气,所以赵俊臣才愿意接手这批逃荒难民,因为赵俊臣拥有足够的土地安置他们。

除此之外,赵俊臣手里也有非常多足以谋生的工作,不论是联合船行的运行,还是川盐开发的进展,又或者是今后涉及了北方车马行与黄河水运的商税整改,也都需要大量人手。

所以,赵俊臣并不担心这批逃荒百姓会成为自己无法解决的烂摊子。

不过,关于这些事情,赵俊臣并不会向章晟德详细解释,否则就会向他暴露太多的事情。

所以,赵俊臣并没有回答章晟德的询问,只是闪过了一丝高深莫测的笑意,然后转头向着洪高功问道:“查抄汪家家产、抓捕汪家朋党的事情,如今处理的如何了?”

与花马池营代总兵郑余一样,洪高功这段时间同样没有参与到明军与蒙古联军的战事,所以也就没有分到太多的军功,但洪高功此时却是没有丝毫的遗憾之色。

无他,汪家乃是陕甘首富豪族,查抄汪家家产的任务自然是油水十足,再加上汪家的一众朋党也皆是富贵之辈,所以洪高功与他麾下的锦衣卫们这段时间可谓是捞得钵满盆满,即使是没有分到军功也完全不觉得遗憾。

这般情况,也是赵俊臣所默许的。

德庆皇帝安排这批锦衣卫跟在自己身边,名义上是保护,实际上则是监视,赵俊臣安排他们这段时间负责查抄汪家之事,一方面是为了把他们从自己身边调走,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趁机喂饱他们,若是一点好处也不给他们的话,他们返回京城之后必然会向德庆皇帝说自己坏话,到时候又是一场不大不小的麻烦。

尤其是这个洪高功,他叔父洪锦乃是锦衣卫的最高长官,在京城里的勋贵世家也算是人脉广阔,即使是赵俊臣也不愿意轻易得罪,反倒是不如趁机结下一个善缘。

此时,听到赵俊臣的询问之后,洪高功却是满脸的兴奋,当即是答道:“启禀钦差大人,卑职这段时间查抄汪家的家产,并且是缉拿汪家的各地朋党,抓捕了汪家族人三百一十七人,另还有汪家朋党三十七家,其中包括顺元知府李禾德、宁夏军镇千户张大元等人,总计有七百三十一人被抓捕入狱……在卑职的查抄之下,从汪家及其朋党家中总计抄到了白银一百三十五万,黄金六万七千两,田产四千余倾,另还有大量的贵重珠宝古董正在点算之中……”

说完,洪高功就把一份名单与一本账目用双手递给了赵俊臣。

与此同时,洪高功向着赵俊臣不断打着眼色示意,暗示自己另还隐瞒了一些事情,需要与赵俊臣私下里密谈。

……

原本是想要双更,但写起来发现自己收不住笔,所以今天只有一章。

不过,本章有八千字,相当于许多书的三章内容了,大家就权当是二合一章节吧。

不出意外的话,明天也会是二合一大章节,字数还会更多。

其实,虫子很喜欢写作,这让虫子感到很充实,所以有时间就会写,虫子这几年更新缓慢并不是因为懒,主要是因为没时间,也不想仓促间写一些连自己都不满意的内容糊弄大家。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