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摄政大明 > 第二十章.造势与作秀(中)二合一章节

摄政大明 第二十章.造势与作秀(中)二合一章节

作者:虫豸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5:57 来源:笔趣阁

第二十章造势与作秀(中)二合一章节

“且慢”

听到赵俊臣的声音,刘长安不由一愣,不明白赵俊臣为何会阻止自己,连忙劝道:“大人,这张琦成破坏祭祀,随意诋毁朝廷官员,罪大恶极,必须惩戒,否则无法明正纲纪啊”

赵俊臣隐蔽的瞪了刘长安一眼后,缓缓说道:“本官为人做事,一向正大光明,事无不可为人知,这张琦成固然有罪,但他竟然当面质疑本官,那么本官亦要与他辩上一辩,给他一个说话的机会。”

注意到赵俊臣眼神中的警告,刘长安犹豫了一下后,最终依然还是遵循了赵俊臣的吩咐,让衙役们放开了张琦成。

而那张琦成,不仅在衙役们抓捕他的时候一脸的无畏,待衙役们放开他后,更是一副早料到如此的表情,也不多说话,只是继续用挑衅的眼神与赵俊臣对峙着。

反倒是张琦成周围的那些书生,渐渐的都是有了些不安的神色,但依旧聚在张琦成的周围,以示支持。

很显然,赵俊臣虽有心转变自己的贪官形象,但即使欺骗的了普通百姓,却也骗不过这些“不出屋即知天下事”的读书人。

待衙役们放开了张琦成,赵俊臣问道:“你刚才说这里有贪官惺惺作态,蒙蔽百姓,说的可是本官?”

“正是你赵俊臣”张琦成面带恨意,一字一顿的说道:“你赵俊臣的贪污受贿,陷害忠良,所作所为,天下皆知这些年来你担任户部侍郎之职,欺上瞒下,前后贪了国库多少银两,以为没人知道吗?其他不说,光是你在京中的那处府邸,占地多达百亩,如今依然还在大肆扩建,前后投了多少银子?就光凭你的那点俸禄,养的起吗?前文渊阁大学士李文宣前辈,因为此事参了你一本,你就在陛下面前屡进谗言,百般诋毁。可怜那李老先生,本是士林魁首,清誉满天下,最后竟是因为莫须有的大不敬之罪而活活冤死在狱中这件事情,士林中谁人不知?你莫以为在这里惺惺作态,就能黑白颠倒,我张琦成可不上你的当”

听到张琦成的这些话后,祭台周围,百姓们皆是议论纷纷,这张琦成在潞安府境内颇有名气,听张琦成这么评价赵俊臣,百姓们心中刚刚形成的“赵俊臣是个好官”的观念,不由皆是动摇。

………

张琦成说的这些事情,如今已是李代桃僵的赵俊臣并不清楚,不过听张琦成这么说了之后,赵俊臣反而更安心了。

无他,张琦成没有证据,既然如此,那就怨不得赵俊臣要颠倒黑白了。

另一边,张琦成说话之间已是更加的慷慨激昂,竟是从袖中拿出一篇文章,大声说道:“这是我为你赵俊臣总结的八大罪,每一条皆是罪无可赦的死罪今日我就要当着百姓的面,将它们一一读出,让百姓们看清你的真面目”

然而,张琦成刚刚打开手中文章,还没来得及读出,赵俊臣已是扬声阻止道:“打住打住,本官给了你说话的机会,如今你说了这么多,是不是也该本官说几句了?”

张琦成仰头看着依然站在祭台上的赵俊臣,冷笑道:“怎么,你怕了?”

赵俊臣肃声说道:“本官身正不怕影子斜,又有什么可怕的?本官只是想问你,你刚才说本官是贪官,是奸臣,贪污受贿,诬陷忠良,又为本官总结了八大罪,这些所有,可有任何一件是你亲眼所见?或者手中有证据的?”

听到赵俊臣的话后,张琦成不由一愣。

他一介书生,不过是秀才功名,又哪里能掌握赵俊臣的罪证?

只不过,因为张琦成的父亲张轩曾是吏部侍郎,在官场中有不少故交。在张轩病死后,这些故交对张琦成颇为照顾,也让张琦成得知了不少关于赵俊臣的事情,所以,虽然没有证据,但对于“赵俊臣是个大贪官”的观点,张琦成一直是深信不疑的。

事实上,被赵俊臣诬陷入狱的那位文渊阁大学士李文宣,就是张琦成的父辈故交之一,这些年来张琦成颇受其恩惠,而这,也是张琦成会如此怨恨赵俊臣的原因。

但这些理由,却无法明说,所以张琦成只能答道:“我身为一介布衣,又哪里去找证据?而你赵俊臣的所作所为,世人谁不知晓?又哪里需要我亲眼所见?这天下百姓,难道还能都误会了你不成?”

赵俊臣冷笑道:“即使是圣上富有天下,要定人罪名,也需要证据,到了你张琦成这里,证据竟变得可有可无了。”

见张琦成语塞,赵俊臣继续说道:“不过,你既然如此说,那就是说你给本官扣的这些罪名,全都是人云亦云,听人传言的了?”

张琦成又是语塞,不知该如何回击,只觉得这一切与他想象中大不相同。

原在张琦成的设想中,只要他站出来质问赵俊臣,再把那“八大罪”一读,赵俊臣或是会被他的“正气”所威慑,草草了事;或是恼羞成怒,将他定罪押入牢中。而无论是哪一种,都能让张琦成在百姓面前揭穿赵俊臣的真面目。

但张琦成却没想到,赵俊臣身为朝廷大员,竟是在这里与他兴致勃勃的辩论起来,而且口才颇为了得,连连语中要害。

说到底,张琦成之前的种种设想,不过都是书生之见罢了。

另一边,见张琦成继续语塞,赵俊臣则乘胜追击,说道:“既然你只是听人传言才认定本官是贪官,那么本官问你,你是听何人所说?哦?不想说?那本官再问你,那传言之人,他又可曾亲眼见过本官贪污受贿、诬陷忠良?还是说,那传言之人也是在人云亦云?”

见张琦成依旧不知该如何回答,神色羞怒且尴尬,已是被赵俊臣的接连质问给逼到了死角,赵俊臣哼了一声,又问道:“本官见你是个读书人,可知三人成虎的故事?《孔子家语·在厄第二十》篇,又讲的是什么?”

听赵俊臣这么说,张琦成已是知道了赵俊臣想说什么,张了张口,想反驳些什么,最终还是沉默不语。

赵俊臣却冷笑道:“本官见你敢当面质问本官,本以为你是个人物,虽然莽撞冒失,但也不失胆色,却没想到你不仅毫无主见,只懂得人云亦云,如今更是连圣人之言都没有读通刘知府何在?”

刘长安连忙回复道“下官在”

赵俊臣说道:“向这位张琦成,还有周围百姓,讲解一下《孔子家语·在厄第二十》篇。用白话,省的大家听不明白。”

“谨遵大人之命。”刘长安领命之后,转身向着张琦成看去,见那张琦成神色变幻不定,只觉得心中无比畅快,从前这张琦成依仗着父辈余荫,屡屡与他为难,没想到竟也有今天

清了清嗓子,刘长安扬声说道:“当年孔圣人与众弟子被围困于陈、蔡之地,缺衣少粮,饥饿难耐,好不容易,子贡从外面换了少许米回来,交给颜回,让他为大家煮粥。颜回煮粥期间,正好孔圣人路过,见那颜回竟在偷吃,不由生气,就前去质问颜回,而经过颜回解释,孔圣人才知道,原来颜回并非偷吃,而是有灰尘落入粥中,颜回怕孔子会吃坏肚子,又不想浪费粮食,才先吃掉的,得知实情后,孔圣人不由感叹,连亲眼所见到得事情,都有可能是错的,更何况是道听途说呢?”

讲解完之后,刘长安笑吟吟的看着张琦成,问道:“张秀才,这《孔子家语·在厄第二十》中所讲的道理,你可明白了?”

另一边,张道全突然长身而起,对着祭台下的百姓和张琦成说道:“百姓们,大家切莫被这张琦成所蒙蔽,这些日子以来,钦差大人为潞安府上下做的事情,我都是看在眼里的,朝廷拨下来的赈灾粮款,总价十数万两,钦差大人一文未动,全都交给了潞安府衙,不仅如此,钦差大人见潞安府人多,担心赈灾粮款不够,这些日子以来更是到处奔走,为我们潞安府百姓筹措赈灾钱粮,钦差大人代天子巡视,多尊贵的身份?为了百姓安生,竟是不惜到处低头求人而今日,为了带领大家灭蝗,更是在天地见证下,愿以一己之力承担天罚这样的官,会是贪官吗?”

张道全虽然不过是个神棍,但在潞安府的声望却比张琦成高多了,随着他表明态度,百姓们终于信了,并在张道全的带领下,向着赵俊臣欢呼起来。

“赵大人好官啊”

另一边,郭麟祥等晋商,竟也凑趣跟着喊了一声。

赵俊臣看了张道全一眼,微微点头以表示赞赏。而注意到赵俊臣的动作,张道全心中暗喜,知道自己押注押对了

……。

而此时的张琦成,却要多难受有多难受,与百姓不同,他虽然没有证据,但通过各方渠道,却是十分清楚赵俊臣根底的,如今见赵俊臣如此愚弄欺骗百姓,自是气愤难当,而周围百姓看向他的怪异眼神,更是让他很不舒服。

甚至于,连身边那些一贯与他交好的同窗学子,此时看向他的眼神,也多了一些怀疑。

经此一事,至少在潞安府内,他张琦成“莽撞冒失,没有主见,只知道人云亦云,连圣人之言都没有读通”的评语,已经算是落定了。

看着周围百姓们正对着赵俊臣欢呼,百官、商人、乡绅们不知何时已被赵俊臣控制,对赵俊臣惟命是从,而赵俊臣却冷静的站在祭台之上,没有任何表示,只是默默的看着这一切,张琦成突然觉得恐怖。

“这个赵俊臣,为人卑劣,又有如此手段,大明江山,迟早会祸害在他的手中”

这就是张琦成此时心中最真切的想法。

这般想着,赵俊臣没有恼羞成怒,但张琦成反而恼羞成怒了,指着赵俊臣大声叱喝道:“赵俊臣,你这个贪官奸臣你以为瞒得了一地之百姓,就能瞒的了天下百姓吗?你以为瞒得了一时,就能瞒得住一世吗?赵俊臣你的真实嘴脸,迟早会****的”

他的声音如此之大,竟是压下了周围百姓的欢呼声,传入了赵俊臣的耳中。

赵俊臣看了张琦成一眼,对着祭台下的百姓喊道:“大家静一静”

当祭台周围终于安静了下来后,赵俊臣扬声说道:“百姓们,本官知道,这些年来,因为有人恶意诽谤本官,本官在民间的传闻并不好,但俗话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本官如今就站在这里,大家可以借着这次机会,看看本官究竟是清官还是贪官,此次潞安府虽然蝗灾泛滥,大家颗粒无收,但本官保证,绝不会让任何一位百姓吃不上饭,饿死街头,否则,不用其他人诋毁,本官就承认自己是个贪官”

对百姓而言,灾荒年代,没有是比“吃得上饭”还要更大的实惠了,所以在听到赵俊臣的保证后,百姓们欢呼声更大了,隐隐间,有“青天”的呼声此起彼伏。

这个时代,清官的门槛极低,只要你能让百姓活得下去,那你就是青天大老爷

看着百姓们的反应,赵俊臣满意的点了点头,他知道,他那满天下的狼藉名声,从今天起,至少在潞安府境内,就要彻底扭转了。而以潞安府为基点,天下百姓们对他的看法,也会慢慢改善,赵俊臣的目的,总算是初步达到了。

不过,满意归满意,赵俊臣此刻的心情却并不开心,因为他并不喜欢愚弄百姓这种事情,但为了扭转自己如今的不利形势,赵俊臣却又不得不这么做——他如今的名声太差了,如果再不扭转,就当真“不杀不得以慰天下”了。

满意、愧疚、无奈,或者还带着一丝得意,赵俊臣如今的心绪,颇为复杂。

另一边,刘长安见大势已定,心中佩服之余,连忙向赵俊臣问道:“大人,这张琦成破坏祭祀,污蔑朝廷官员,罪大恶极,您说该如何处置?”

赵俊臣沉吟片刻,待百姓们再次安静下来后,对着张琦成说道:“张琦成,你今日诋毁朝廷官员,又破坏祭祀仪式,按理说,本官再怎么责罚你也不为过但本官念你只是受人蛊惑,本身并无恶意,尚情有可原,也不严惩,只夺去你的秀才功名,你可服气?”

对于这个张琦成,赵俊臣其实并不讨厌,甚至欣赏为多,不管哪个时代,像他这样有正气、有勇气的人都不多。至少,赵俊臣扪心自问,如果把他与张琦成的位置互换,此时的赵俊臣恐怕就要“穷则独善其身”了。

只是,张琦成毕竟对赵俊臣怀有敌意,所以略施惩戒还是必须的,

事实上,赵俊臣之所以要夺了张琦成的功名,绝了他日后的为官之路,甚至还有为张琦成日后考虑的缘故。

这个张琦成虽然心怀正气,也不缺勇气,但他的正气和勇气,却往往以莽撞冒失的形式来表现,这样的人,进入了官场,定然会被官场中的那些老狐狸玩弄于鼓掌而犹不自知——就好像赵俊臣今日利用他一般。

既然如此,还不如早早的绝了他为官之路,让他安心在潞安府当个教书先生为好。

官场之凶险,犹胜战场,像张琦成这种人,最好还是不要去参合。

本以为张琦成对于这般惩罚会激烈反对,但出乎赵俊臣意料的是,这张琦成先是茫然的看了看周围的百姓,又愣愣的看了赵俊臣良久后,竟是恢复了平静。

“你既然已经这么说了,我再反对又有何用?”张琦成先是缓缓说了这么一句之后,又大声冲着赵俊臣问道:“既然大人你如此宽宏大量,不知前些日子那些袭击大人的那些无辜百姓,大人又准备如何处置?”

刘长安听到张琦成不仅得寸进尺,更是在这个时候还不忘暗中讥讽赵俊臣——袭击大人的无辜百姓,既然百姓无辜,那不就是赵俊臣活该挨石头砸吗?——就准备大声斥责。

然而,还未开口,就被赵俊臣摆手拦下了。

只听赵俊臣冲着祭台下的百姓大声说道:“前些日子,有百姓掷石袭击本官,按大明律,轻则杖三十,重则当斩,但本官知晓,他们只是受人误导,所以也无意于严惩,虽说把他们关入了牢中,却从没有虐待他们,关于这一点,待他们日后出狱,大家可以亲自询问他们。本准备把他们在牢中关上一段时间,让他们明白朝廷法纪不可违的道理,但如今灭蝗,正是用人之际,本官决定将他们提前放出来,让他们将功折罪,如果他们在灭蝗期间表现良好,本官就决不再追究他们的罪责”

随着赵俊臣话声落下,百姓之间欢呼声再起。

看到这般情景,张琦成明白,这次民意之战自己败了,而且败得很惨。

叹息一声,再次深深的看了一眼正在祭坛上接受百姓欢呼的赵俊臣后,将怨恨藏到心底深处,张琦成没有再说什么,只是转身离开了。

背影萧索落寞。

“祭天结束,为了安生,为了来年,灭蝗”

赵俊臣并没有注意张琦成的背影,只是对着百姓们大声宣布道。

………

当赵俊臣走下祭台后,许庆彦连忙端着一碗水来到了赵俊臣面前,口中说道:“少爷,辛苦了。”

赵俊臣点了点头,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接过水碗并一饮而尽。

祭台之上,为了让更多百姓听清楚自己的话,赵俊臣一直在扯着嗓子喊话,如今正是口干舌燥喉咙痛。

许庆彦却嘲讽道:“那个张琦成,竟然敢挑衅少爷,当真是自不量力”

赵俊臣却摇了摇头,说道:“也不能这么说,今天这张琦成出现的正合适,我在民间百姓心中,贪官形象流传已久,猛的转变这般印象,百姓们必然生疑,而有了这番辩论,百姓们才会认定我之前是被人污蔑诋毁,也才能接受我如今的转变啊。”

许庆彦笑道:“大人高见”

赵俊臣继续说道:“不过,我们也必须要在士林中找一些人为我们说话了,否则再怎么做,终究是治标不治本,天下民意终究还是掌握在那些读书人和清流的手中。所以从今往后,我们不仅要改变百姓心中的印象,更要改变读书人心中的印象,否则,终究是事倍功半。今日如若不是我,有这张琦成一闹,所有准备,就功亏一篑了。”

许庆彦连连点头,说道:“我听人说,那个张琦成仗着父辈余荫,一直肆无忌惮,也就是少爷,才能把他治的服服帖帖了。”

赵俊臣笑着摇了摇头,说道:“别拍马屁了,我们走吧。”

许庆彦不由一愣,问道:“去哪?”

“做戏做全套,在这个事情,自然是和百姓们一同去扑杀蝗虫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