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摄政大明 > 第八十三章 .君与臣

摄政大明 第八十三章 .君与臣

作者:虫豸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25:15 来源:笔趣阁

第八十三章.君与臣.

回赵府的路上,坐在马车之中,赵俊臣若有所思。《shuyaya》/ 《shuyaya》广告 全文字

这场聚宴,商议之间,诸多结论,都会或多或少的在日后影响朝野大势。

但既然已经定计,赵俊臣也就不会再想太多,只要照着计划按部就班就是。

赵俊臣此时所思虑的,却是聚宴结束后,周尚景私下与他说的一番话。

或者说,那是一番忠告。

………

当时,聚德饭庄外,在周尚景的示意下,黄有容与沈常茂虽然疑惑,但还是知趣的先行离去了。

而周尚景则坐到了轿中,掀开轿帘,与恭候在一旁的赵俊臣说话。

“今日聚宴,本是为了商议在陛下南巡期间,究竟由谁来留京辅政,但终究没能商议出个结论。”周尚景轻轻叹息一声,轻声慢语道:“不过,俊臣你虽有了两不相帮的打算,但心中怕早已是有了决定了吧?”

赵俊臣似乎听不懂一般,问道:“晚辈愚钝,不知首辅大人您何出此言?”

周尚景一笑,说道:“俊臣既然心中清楚,又何必装着不明白?眼下形势明白,这留京辅政的人选,老夫更看好沈常茂,而俊臣则更支持黄有容一些,可是如此?否则今日聚宴,俊臣你又何必暗助黄有容?”

听周尚景此言,赵俊臣不由沉默。

确实,赵俊臣在聚宴上的小动作,或许能瞒过沈常茂与黄有容两人一时,却绝对瞒不过老奸巨猾的周尚景。

前文已是说过,对于留京辅政的选择,沈常茂与黄有容各有优势,以沈常茂的性子作风,更容易压制太子一党,而以黄有容的风格为人,则更擅长稳定朝野局势。

但因为赵俊臣的提议,太子一党中的干将能臣,大都被选入了伴驾南巡的名单,留守京城的力量也随之大幅衰弱,如此一来,即使是性子阴柔的黄有容,也有了压制太子的底气与能力,这相当于削弱了沈常茂的优势。

这么做后,虽然无法决定什么,但至少,如此一来,周尚景对沈常茂的支持,不会再像原先那般坚定了。

而这点小手段小心机,自然逃不过周尚景的眼睛。

所以,在沉默片刻后,赵俊臣叹息一声,说道:“首辅大人目光如炬,晚辈的这些小动作,在首辅大人面前当真是无所遁形。确实,对晚辈而言,这留京辅政的人选,不管是黄阁老还是沈阁老,都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以晚辈想来,陛下定是支持黄阁老的,晚辈如今还无法违背陛下的意愿,所以将来也只能支持黄阁老留京辅政,但沈阁老有首辅大人您的暗中支持,与首辅大人作对,晚辈实在是没把握,也实在是不愿意,所以也只能暗中使些小动作,动摇首辅大人您对沈阁老的支持了。”

说话间,赵俊臣向着轿中的周尚景微微躬身行礼,口中说道:“晚辈班门弄斧了,还请首辅大人恕罪。 /《shuyaya》/ 《shuyaya》广告 全文字”

周尚景轻轻摆手,道:“恕罪什么的倒不用,老夫自有自己的计划,这计划之中,留京辅政的究竟是沈常茂,还是黄有容,其实影响不大,只是由沈常茂留京辅政的话,老夫的计划实施起来更加方便一些罢了,但换成黄有容的话,却也没什么影响。”

对周尚景口中的“计划”,赵俊臣颇感兴趣,却知趣的没有追问,只是继续听着周尚景说话。

周尚景却在重复着赵俊臣之前的话语,神色之间似笑非笑:“俊臣你之前所言颇为有趣,‘如今还无法违背陛下的意愿’……‘如今’吗?”

顿了顿后,周尚景话锋一转,突然问道:“俊臣你可知道,老夫为何能拥有如今之权势?”

赵俊臣神色一动,似乎想到了什么,但口中却说着冠冕堂皇的理由:“自然是首辅大人您辅政有道,睿智如海,又得陛下看重了。”

周尚景却摇头失笑,说道:“俊臣你呀,在你口中,就从来都听不到一句实在话,不过老夫倒可以把实话告诉你,老夫之所以能走到今天这一步,是因为老夫所代表的不仅仅只是老夫自己,更还代表着我大明朝的群臣百官。”

赵俊臣沉默,若有所思,却没有说话,只是继续倾听。

对于赵俊臣的沉默,周尚景并不在意,只是带着些许恍惚,似乎是在回忆,悠悠说道:“老夫当年是因为拥护当今陛下登基,陛下也投桃李报,所以才得以入阁,圣宠之隆,不下于俊臣今日。然而入阁之后,老夫却发现自己屡屡遭受朝中群臣有意无意的疏远制防,俊臣你以为这是为何?”

赵俊臣依旧沉默。

周尚景却自问自答,接着说道:“这是因为,老夫在那个时候,还是陛下的人,而老夫的所作所为,皆是代表着陛下的意思。所以遭到百官抵制,自是必然。”

见赵俊臣神色微动,周尚景微微一笑,又说道:“君权,臣权,两者自出现以来,就是相互争斗彼此对立,天下权益就这么多,君王多一分,群臣则少一分。君御臣,臣忠君,这般宣扬,也只是光鲜外表罢了。我大明朝数百年来,君臣之间的相争相斗,贯穿前后,至始至终,就从未停歇过。当初太祖废弃宰相一职,是太祖为了削弱臣权;其后内阁崛起,是群臣的反制手段;再其后,内廷二十四衙门势大,宦官耀武扬威,是皇帝为了制衡内阁而做出的应对;现如今内廷二十四衙门势弱,内阁权大,正是臣权再起的表现。”

赵俊臣思虑片刻后,面露钦佩之色,点头道:“首辅大人看的明白。”

周尚景点了点头,悠悠说道:“待老夫看清楚这一点后,遍查史书,却发现自古以来,历朝历代,所有能留名史册的臣子,无论是贤臣还是奸臣,其获权得势的方法,不外乎只是两种,或是代表君权,为君王做事,并在帝王的支持下权倾朝野;或是代表臣权,统领百官,与帝王争权夺益,并在百官的拥护下位极人臣。只是,前者的下场大都不堪,刘瑾、魏忠贤这些宦官,严嵩、温体仁这些奸臣,何尝不是君权之代表?其所作所为,又何尝不是帝王之意?但他们的下场又是何等的不堪?原因为何,俊臣你想必也心中清楚。”

赵俊臣问道:“所以,首辅大人您就选择了第二条路?”

周尚景依旧点头,看似昏黄的老眼静静的看着赵俊臣,说道:“若是先皇还在,老夫应该会选第一条路,但既然是当今陛下在位,老夫就只能选择第二条路,因为老夫不想成为另一个秦桧严嵩,总要为子孙后代和身后名声考虑。第二条路虽然难走些,也凶险些,但总归是个选择。”

说到这里,周尚景突然老脸一笑,又说道:“现如今,老夫也算是得到了回报,陛下并不喜欢老夫,甚至因为当初老夫的立场转变,心中还有些怨恨老夫也说不定,这些年来老夫势大,为了对付老夫,更是明里暗里使了不知多少手段,但从无一次能够成功,为何?无他,老夫代表着百官权益,能得百官回护,即使是老夫的那些政敌,也不希望老夫倒台,没了老夫这颗参天大树,陛下下一个目标是就是他们,如此一来,即使是陛下,也不能随意违背百官意愿,否则这天下就要乱了。”

听周尚景这么说,赵俊臣叹息道:“首辅大人智深如海,远见卓著,晚辈佩服。”

周尚景却缓缓摇头,抬目与赵俊臣对视,缓缓说道:“老夫的选择,毕竟只是老夫的选择,老夫今日之所以说这些,却是为了俊臣你。”

赵俊臣面色一凝,似乎想到了什么,轻轻叹息了一声。

见赵俊臣如此,周尚景竟是也跟着叹息了一声:“其实今日这场聚宴,老夫原本是不赞成俊臣你参加的,俊臣你因为陛下宠信而得势,无论如何,也只能依据陛下的意愿而行事,而老夫、沈阁老、还有黄阁老,却是臣权之代表,这些年来的所作所为,有意无意间,皆是为了朝中百官谋利,与俊臣你的所作所为,却是南辕北辙。”

赵俊臣点头承认间,周尚景又说道:“俊臣你如今的所思所虑,其实已是与老夫等人没什么太大的区别,为己谋利的同时,亦在为朝中百官谋利,但俊臣你说根道底,终究是陛下的人,所作所为,总是身不由主,这般矛盾,也正是俊臣你如今最大的隐患。”

赵俊臣神色一正,面现谦恭之色,躬身道:“还请首辅大人指点。”

“指点谈不上。”周尚景与赵俊臣说了这么多话,似乎有了些疲惫之意,言语之中,也有了些结束的意思:“俊臣你如今其实也如老夫当年一般,随着权势渐长,已是快到了抉择之时。今后的一些决策,若是偏向陛下,则朝中群臣利益受损,会被百官敌对,但会有陛下压着;偏向百官,则陛下利益受损,引起陛下不满,但也有百官回护。然而再像现在这般左右摇摆,脚踏两船,已是不再可能,只会被双方一同抛弃,最终众叛亲离。”

说到这里,周尚景神色间的疲惫愈加明显,抬头对着赵俊臣一笑,说道:“老夫累了,今日就不陪俊臣你说话了,但这些事情,俊臣你也该考虑清楚。”

说话间,周尚景合上了轿帘,在赵俊臣的恭送下,坐着轿子离开了聚德饭庄,仅剩下赵俊臣站在那里若有所思。

………

“君权?臣权?”

靠坐在马车之中,回想着之前这番谈话,赵俊臣眉头紧皱,喃喃自语。

正如周尚景所说,对于这个问题,赵俊臣如今正在左右摇摆,明面上一直都是德庆皇帝的亲信,似乎事事都以德庆皇帝的态度为准,但暗中却一直在向周尚景学习,处心积虑的想要成为像周尚景那般不受帝王随意拿捏的权臣。

但随着赵俊臣权势渐长,渐渐有了影响朝廷政策的能力,一举一动都会影响无数人的利益,再这般左右摇摆,却不再合适。

简单举例,德庆皇帝一直都在想办法削弱内阁的影响力,在那种时候,赵俊臣是赞成还是反对?

若是赞成,百官敌对,甚至赵俊臣门下的那些官员,也会心生不满;若是反对,德庆皇帝就会觉得赵俊臣背叛了自己,视赵俊臣为敌寇。

“左右为难啊。”

赵俊臣摇头苦笑。

当初周尚景因为德庆皇帝在位,看透了德庆皇帝本质的他,选择了以臣权为自身根基,因为他不想成为下一个秦桧严嵩。而如今赵俊臣正是依靠德庆皇帝得势,却也开始为德庆皇帝背起了黑锅,渐渐有了成为下一个秦桧严嵩的趋势。

再考虑到太子朱和堉的立场,以及德庆皇帝的风格,或者,如今的赵俊臣,更像后世的和珅?

总之,在赵俊臣看来,以君权为自身根基,可以说虽可以嚣张一时,但注定不会拥有好下场。

但是,以臣权为自身根基,赵俊臣却也有着诸般先天不足。

先不说如今的臣权代表是周尚景,赵俊臣根本没有能力取得代之,也不说赵俊臣如今的权势全是依靠德庆皇帝得到,一旦离开了德庆皇帝,赵俊臣可以说什么都不是,单说以德庆皇帝的帝王心术,赵俊臣又如何能在他的眼皮子底下转变立场根基?

“当年的周尚景,怕是也有过相同的烦恼吧?只是当初德庆皇帝刚刚登基,帝王心术,城府手段尚未像如今这般成熟,周尚景小心应对下,也能勉强做到面面俱到,待德庆皇帝发觉时,已是为时已晚,只是以如今德庆皇帝的手段能耐,又如何能容忍我成为第二个周尚景?”

想到这里,赵俊臣却愈加的矛盾了。

“若是德庆皇帝不在了,同时也不是朱和堉继位登基,那还好说……若是德庆皇帝不在了……若是德庆皇帝不在了……”

心中突然冒出的想法,却是把赵俊臣自己吓了一跳。

摇了摇头,赵俊臣喃喃自语道:“现在还离不开他,又没什么准备,德庆皇帝还必须要在,不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