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摄政大明 > 第1015章.入阁辅政初体验(二)

摄政大明 第1015章.入阁辅政初体验(二)

作者:虫豸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25:15 来源:笔趣阁

……

……

年龄与资历真的很重要。

赵俊臣的功勋与势力都不算差,与各派系明争暗斗之际也很少会落入下风,但依然是会引来这些老臣的轻视与敌意,他们总是会下意识的认为赵俊臣的所有成绩皆是缘于侥幸。

周尚景则是不同,他的资历威望就摆在这里,沈常茂、程远道等人这些年也被他敲打服气了,哪怕是周尚景这段时间以来一直是态度低调、少有建树,但依然是没有任何人敢公开质疑他的态度。

所以,随着周尚景的开口表态,沈常茂与程远道二人稍稍一愣之后,就皆是闭上了嘴巴,然后就带着一种愤愤不满的表情直接转身而去了。

另一位“周党”出身的阁老李和与周尚景的默契极佳,他看了周尚景一眼之后,见周尚景并没有及时回应,就已经知道了周尚景的态度,于是他冲着赵俊臣点头一笑之后,就悠悠然的走远了。

等到所有不相干的阁老纷纷走开之后,周尚景的表情满是慈和,缓缓说道:“咱们两人慢些走,边走边说吧。”

赵俊臣的态度依然恭顺,点头答应一声之后,就搀着周尚景的胳膊,远远缀在几位阁老的身后,向着文华殿的位置走去。

周尚景似乎很满意赵俊臣的态度,态度也愈发和蔼,慢声细语的说道:“你的那张拜贴,老夫已经收到了,但老夫的年纪已是老迈,精力愈发不济,每天在文华殿处理完毕朝廷政务之后,回到府里也就再无心力顾及别的事情,所以你也就不要去老夫府里拜访了,有什么事情还是趁着老夫现在尚有精力,就在这里谈吧……而且,若是咱们二人接触太紧密了,陛下他也会胡思乱想,这可不是一件好事。”

“晚辈明白,周阁老也快告老致仕了,这个时候自然是不希望再次引起陛下的忌惮。”赵俊臣轻笑回应之间,也暗示自己已经猜到了周尚景这段时间以来诸般做法的真正原因。

见周尚景只是不动神色,赵俊臣则是继续说道:“晚辈想要拜访周前辈,主要还是为了漕运的事情!若是晚辈没猜错的话,这一次的漕运堵塞,就是周前辈您的手笔吧?

晚辈问过了,今年的漕运堵塞很是蹊跷,时机不早不晚,所有漕船皆是被堵在济宁以南,原因是河岸崩塌,大量泥沙恰好是堵住了河道最窄处,然后就造成了河道水量下降,大量漕船搁浅……现任的济宁知府,就是您的门人苏鹏,对吧?

还有就是,户部衙门之所以是拿不出足够的银子疏通河道,也全是因为工部与漕运衙门狮子大开口的缘故,工部尚书陈东祥这段时间被工部左侍郎叶尚宏给架空了,这个叶尚宏乃是您的学生,漕运总督张克爽更是前辈的孙亲家……前辈您一向是以大局为重,过往也绝不会在朝廷最困难的时候刻意刁难户部,所以工部与漕运衙门这一次的狮子大开口,也全是因为前辈您的示意,就是想要把晚辈给逼出来,是否如此?”

周尚景老脸上的表情终于是有了一些变化,充满了激赏之态,点头道:“俊臣你果然聪慧,老夫的这些小手段,竟是被你一眼拆穿了,当真是后生可畏啊!唉,每次见到俊臣,老夫总是会心生庆幸,幸好是俊臣你晚生了几十年,否则老夫也没有今日了……老夫年轻的时候,可要比俊臣你差远了。”

“前辈过奖了,晚辈可不敢接受!前辈您的这般小手段,就马上把晚辈从幕后赶到台前,断绝了晚辈作壁上观的想法,也全盘打乱了晚辈的今后计划,甚至还逼着陛下与朝廷各派系达成了共识,让晚辈的势力范围从今往后只能困于财政之一隅……晚辈可不敢与前辈相提并论!”

这一次,周尚景又是笑着点头坦然承认,缓缓说道:“也确实是一些小手段,但这世间诸事总是变幻莫测,只要是时机合适,一些不上台面的小手段也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反倒是那些看起来惊天动地的大手笔,最终往往会是功败垂成、适得其反。”

周尚景的暗示与教诲,赵俊臣自然也听的明白。

赵俊臣前段时间在陕甘三边主持军政的时候,想要插手兵权的意图确实是明显了一些,这般情况不仅是引起了德庆皇帝的猜忌,也会引起周尚景的疑心。

周尚景是一个真正老成谋国的柱石之臣,他固然会为自己与朋党牟取利益,但也会全力维持朝野局势的稳定,所以他见到赵俊臣隐约间已经有了掀桌子的可能之后,就马上出手引导了朝堂局势,让赵俊臣的权势扩张陷入了明显的瓶颈。

于是,赵俊臣的眼神波动之间,态度也是愈发恭谨,道:“这是自然,晚辈今后必当是以前辈为榜样……不过,让晚辈心中不解的是,前辈您为何要急着把晚辈逼出来?就让晚辈躲在府里告病不出,对前辈似乎也没有任何坏处吧?”

周尚景沉默了片刻,突然叹息一声,说道:“近一年来,老夫的身体情况愈发不堪,这段时间也只是强行撑着而已!就像是俊臣你所说的那样,距离老夫告老致仕的日子已经不远了,所以俊臣你肯定是认为,老夫为了自己可以拥有一个善终,就一直鼓动俊臣你出风头、扩权势,让陛下把注意力从老夫这里转移到俊臣你身上,对不对?”

赵俊臣沉默不语,并没有直接回答,但也是默认了周尚景的说法。

周尚景也没打算从赵俊臣这里得到回应,很快就继续说道:“以俊臣的眼光智慧,老夫这个时候也不瞒你,否则就是做丑了!确实,到了老夫这个年纪,最盼望的事情,一是老死之际的善终、二是家族的富贵延续,但老夫的心里面若是只有这些事情,那也坐不到今天的位置了!

对于老夫而言,百年之后的青史评价也很重要,老夫为了这个朝廷投入了一辈子的心血,虽然是称不上中兴之臣,但也辛苦维持了朝野局势的大体稳定,自然是不忍心看到朝廷今后会逐渐走向衰落与失控……”

说到这里,周尚景的语气多了一丝严肃,轻声总结道:“所以,有一些事情,老夫必须要赶在自己彻底撑不住之前彻底解决,清除掉庙堂里的某些隐患,让这个朝廷可以顺顺当当的延续下去,否则老夫的一生心血岂不是就要付诸于流水?”

周尚景的话声很轻,赵俊臣的表情也依然平静。

但听到周尚景的这一番话,赵俊臣的心里却是波涛汹涌。

自从赵俊臣来到这个世界之后,周尚景就一直是刻意保持着低调无为的态度,从来都是因势利导、顺水推舟,固然是从来没有吃过亏,但也从来没有过任何大动干戈的举动。

但如今看周尚景的这番表态,他显然是打算有所作为了!

可以想象的是,以周尚景这几十年以来所积蓄的政治能量,当他一旦是开始行动之后,就必然是一个惊人大手笔!

有趣的是,周尚景刚刚还劝告赵俊臣不要有大动作,但他自己却是按耐不住了。

赵俊臣好不容易才恢复了平静,赞叹道:“周阁老的胸怀与志向,当真是让晚辈出乎意料。”

周尚景嘿嘿一笑,说道:“这其实也是因为俊臣你的缘故,还记得你我二人上一次的谈话吗?若不是你的提醒,老夫只怕还不能发现朝廷的粮食隐患,只会以为这些年的天灾都是偶然而已,但经过俊臣的提醒之后,老夫也私下里详细调查了一番,发现朝廷各地的降雨确实是每年愈少,各种灾患也是每年愈多,这种趋势已经延续了好几年,史书中也有类似记载,只怕不是巧合,然后老夫又调查了各地的粮食收成,愈发是触目惊心,只觉得坐立不安……

这般时候,下任的新君人选就很重要了,若是一个知人善用、怜惜百姓的明君,倒还可以撑过去,但若是遇到了一个心狠手辣、多疑善变的皇帝,大明朝只怕是就很难渡过难关了!但偏偏,又是俊臣你向老夫暗示了七皇子另有真面目的事情……”

赵俊臣眼神一闪,追问道:“这么说,前辈您已经暗中调查过七皇子了?”

周尚景不答反问道:“俊臣你认为,如今的这位太子殿下,是什么时候开始注定要被陛下废黜的?”

赵俊臣微微一愣,却是他从来一直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

此时,听到周尚景的询问之后,赵俊臣满脸认真的沉思了片刻,然后说道:“可是……从上任的太子太师何明惨遭灭门而始?”

周尚景再一次的面带赞赏,点头道:“正是如此!太子太师有着引导储君太子之职责,对于太子而言,这个人选极为重要!最开始的时候,太子太师的人选是肖温阮,这个人一向是老成持重,太子殿下在他的教导之下就算是偶尔有些鲁莽,但也从未有过大错,肖温阮老死之后,又举荐了何明成为太子太师,这个何明就更为厉害了,最是精擅于帝王心术,若是太子殿下有了他的辅佐,那就必然是高枕无忧了……但可惜,何明赴任京城的路上,竟是惨遭土匪灭门,这件事情表面上是结案了,但真正的幕后真凶却是一直没有寻到!”

赵俊臣接口道:“所以,前辈认为,灭门何明一家的幕后真凶,必然是不希望太子殿下顺利继位,所以就暗中调查了?”

周尚景再次点头,叹息道:“何明与老夫大多数时候都是敌非友,但也是惺惺相惜,得知他的死讯之后,老夫就一直派人暗中调查,但所有线索皆是中断了,也就没有任何结果,但老夫当初得到了俊臣的提醒之后,就把何明的灭门案与七皇子联系在了一起,又从这个方向再一次开始调查,倒也发现了一些迹象……这些迹象并不能证明七皇子就是幕后真凶,但足以让老夫心生猜忌了!若是七皇子当真是一个狠辣阴沉、多疑善变的性子,就绝不能把江山托付于他,老夫不敢冒这个风险!”

听到周尚景的这般说法,赵俊臣的内心隐隐有些兴奋。

周尚景的这般说法,是不是意味着他与周尚景二人有了携手合作、共同对付七皇子朱和坚的可能?若是有些周尚景的协助,赵俊臣今后对付七皇子朱和坚的时候可就要轻松得多了。

当然,若是周尚景已经有了对付七皇子朱和坚的详尽计划,赵俊臣也愿意当一个负责协助的次要角色。

然而,还不等赵俊臣开口试探,周尚景似乎已经提前猜到了赵俊臣的想法。

周尚景看似昏花的老眼看向赵俊臣,隐隐间却是暗藏着前所未有的锐利:“这件事情,老夫一个人就可以办好!俊臣你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

见到周尚景的这般态度,赵俊臣突然明白了过来。

在周尚景的眼里,七皇子朱和坚固然是一个影响庙堂未来局势的不稳定因素……但赵俊臣也同样是一个影响庙堂未来局势的不稳定因素。

周尚景今日的诸般表态,实际上就是在暗示与警告赵俊臣,让赵俊臣今后专心于改善朝廷财政的任务,不要过多插手别的事情。

否则,周尚景出手清除不稳定因素的时候,说不定就会把赵俊臣包含进去!

这也是周尚景自始至终的态度,赵俊臣如今的权势扩张瓶颈,原本就是周尚景一手促成的。

想到这里,赵俊臣眼神微微一闪,但下一瞬间已是垂首道:“既然如此,一切交给前辈,晚辈自然是放心的很。”

“还有太子殿下的事情,老夫知道你与太子已经联手了,也不打算过多干涉,因为老夫还不确定太子的变化与成长究竟是好是坏,也不确定陛下他究竟能容忍你到什么时候,但老夫的态度还是刚才那样……你与太子今后可以小打小闹,但大动干戈则就不必了!”

“明白!”

赵俊臣点头之际,表情已经恢复了平静。

见到赵俊臣的恭顺与坦然,周尚景反倒是花白眉头轻轻一皱。

*

就这样,看似态度坦然的谈话之间,赵俊臣已是搀扶着周尚景走到了文华殿的门前。

周尚景抬头看了一眼文华殿的招牌,突然又是摇头失笑,说道:“老了,真是老了,也是愈发健忘了,这场谈话谈到现在,竟是忘记了起因……你给我送来拜贴,是为了漕运的事情,对吧?你当初在朝会上向陛下与百官保证过,要在一个月内就让首批漕运钱粮抵达京城,想要办成这种事情,就必须要使用非常手段,但漕运一事可谓是干系重大,你担心会引来漕运衙门与十余万漕工的反弹,所以就想要寻求老夫的协助,对不对?没关系,这件事你可以大胆去办,若是没出事情还好,若是出了事情……那就更好了!”

没出事情还好,出了事情那就更好?

听到周尚景的这般表态,赵俊臣不由一愣,一时间竟是没有反应过来。

但下一瞬间,赵俊臣联想到了某些大家都已经习以为常的事情,却是突然恍然了!

然后,赵俊臣也是愈发钦佩与敬畏周尚景的手段高明!

周尚景刻意营造这场漕运危机,绝不仅仅是为了给他与门下官员捞一笔银子,也绝不仅仅是为了把赵俊臣提前逼到幕前——最重要的是,他还想要趁着这次机会,一举扳倒现任的内阁首辅沈常茂!

当真是一箭三雕!

周尚景欲行大事,就首先要恢复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首辅之位!这样一来,他今后做事之际才会是愈加方便!

所以,沈常茂的存在也就显得有些碍眼了!

而且,周尚景也明说了,他很在乎自己百年之后的青史评价,如今朝廷即将要收复河套,今后必须要投入大量资源稳固北疆的统治,赵俊臣的诸项改革也正是要见成果的时候,这些事情皆是离不开当朝首辅的支持,一旦办成之后,也会让当朝首辅在青史之中记上浓重一笔!

然而,沈常茂的能力不足以担当大任,许多时候说不定还会坏事,也不应该把这些功绩算在他的头上,所以周尚景就要从他那里取回首辅之权位!

对于周尚景而言,这并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情。

就像他自己所说一般,只需要一点小手段而已。

想到这里,赵俊臣认真点头,道:“既然如此,晚辈自然是大胆去办!事实上,就在现在这个时候,户部尚书李成儒已经向陛下告了假、亲自赶往济宁府了!只需三五天之内,朝廷就会收到消息!”

周尚景微微一笑,缓缓道:“那老夫就静候佳音了!”

说话间,赵俊臣与周尚景已是迈步进入了文华殿内。

*

因为德庆皇帝的刻意手段,作为庙堂核心之处,文华殿显得有些破败,正殿也是极为狭小,宽长只有三丈左右,仅能容下七八个书案与椅子。

这个地方,就是阁老们平日里的办公场所。

空间的狭小拥挤,却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阁老们相互间商议事情、传阅奏疏很方便。

文华殿内除了几位阁老之外,还有七八名中书舍人、三五名翰林、以及数量不等的典籍官、检讨官负责协助,林立总总加起来总计也只有二十余名成员。

正殿的左右两旁,还有十余间单独房间,有些是属于阁老们的单独房间,阁老们平常时候不需要聚在一起商议政务的时候,就会前往他们的个人房间养神与思索,另一些房间则是中书舍人与翰林们的办公场所。

全国大大小小的奏章,都是交由通政使司汇总,然后再交给司礼监呈报皇帝过目,最后则是交到内阁,由几位阁老商议着草拟出一个具体意见,再由司礼监把意见呈报皇上批准,最后则是六科负责校对与下发、由六部与地方衙门负责具体执行。

见到周尚景与赵俊臣的出现,一位中书舍人连忙是迎了上来。

这位中书舍人的态度异常恭谨,向着周尚景行礼问安之后,又向赵俊臣请示道:“下官徐程,见过赵阁臣!自从陛下他册封您为殿阁大学士之后,下官等人就已经为赵阁臣安排好了办公房间与正殿的文案桌椅,还望赵阁臣您稍是看一下,若是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下官会尽快为赵阁臣解决。”

赵俊臣问道:“其余几位阁老目前正在殿内议事?”

徐程连连点头,道:“辽东那边又送来了奏疏,似乎是有些事态紧迫,阁老们正在商议着办法。”

赵俊臣与周尚景相互对视一眼之后,赵俊臣说道:“既然如此,我还是先去正殿与诸位阁老商议正事吧,事后再去看房间布置。”

说完,赵俊臣抬手一引,让周尚景走在前面,他则是跟在周尚景的身后,两人鱼贯进入了文渊阁的正殿之内。

刚刚进入正殿,赵俊臣就听到了程远道与李和二人的争辩声音。

只见程远道表情激动的说道:“建州女真向朝廷主动请降,这件事情的重要意义,你我等人皆是心知肚明,必然是建州女真见到朝廷大军一举击溃了蒙古联军之后心生敬畏,所以才会上表主动请降,正是表明了朝廷天威之赫赫,一旦传扬出去也可以振奋民心士气,又如何可以无视不理?”

李和则是连连摇头道:“近百年以来,这建州女真主动请降的事情又何止一次?但每次都是降了反、反了降,朝廷也是烦不胜烦,辽东军镇的防务也是不敢减少丝毫,朝野也都习惯了这种事情,又岂会因为建州女真的再次请降就振奋士气?更何况,建州女真每次请降,就会伸手向朝廷索要钱粮好处,这一次更是狮子大开口,朝廷又岂能再被欺骗?”

程远道拍了桌案,大声道:“李和,你糊涂啊!朝廷在同一年内,先是收复河套、后又招降女真,这简直就是万国来朝的幸事,足以在青史之中浓墨记载一笔!更何况,若是就这样拒绝了建州女真,若是让他们恼羞成怒的话,岂不是战事再起?朝廷如今的主要任务还是收复河套,又岂能两边开战?”

李和依然是连连摇头:“据我所知,建州女真这几年同样是天灾不断,境内兵民饿死无数,这次的主动请降,就是表示他们已经撑不住了,所以才会向朝廷索要这般多数量的钱粮,这个时候就应该进一步困死建州女真,又岂能给他们喘息之机?程阁老太多虑了,建州女真未必还有能力掀起战端!”

另一边,沈常茂则是面无表情的听着程远道与李和二人的激烈争论,抬眼见到赵俊臣与周尚景进入正殿之后,先是冲着他们点头示意,心中却是泛起了一丝怪异之感,只觉得赵俊臣与周尚景二人看向他的目光有些奇怪。

然后,就见到周尚景直接走到沈常茂的旁边位置坐下,沈常茂则是把几份奏疏递给了周尚景翻阅。

与此同时,赵俊臣也寻了一个最下边的空位坐下,表情认真的倾听着几位阁老的谈话。

似乎是建州女真向朝廷主动请降了,但究竟要不要接受建州女真的降表,程远道与李和二人的意见则是截然相反。

就在赵俊臣若有所思之际,周尚景已经看完了手里的几份奏疏,又顺手把这几份奏疏传递给了赵俊臣翻阅。

赵俊臣伸手接过奏疏之际,却见到周尚景的花白眉毛已是拧成一团,

……

看了大英帝国的决策,发现我的赵俊臣真是一个心慈手软的大善人啊!

还群体免疫……抗体最多也只能持续半年好吧!

我严重怀疑新冠病毒在英国已经发生变异,从肺炎变成了脑炎。

槽点太多,都不知该怎么说了。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