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北宋振兴攻略 > 第八百三十一章 前车之师

北宋振兴攻略 第八百三十一章 前车之师

作者:吾谁与归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18:41 来源:笔趣阁

“可是她是蛮夷!”赵桓终于将这句话说出了口,安娜的通过简直让赵桓三观尽毁!

大宋什么时候容得蛮夷入宫?

这对大宋的价值观是个挑战!倘若朝臣们知道了此事,那必然是玩出撞柱死谏的把戏!这对那些潜在的敌人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攻击借口!

“百害而无一利。”赵桓摇头伸手将安娜这个人名划去,作为皇帝,他拥有一票否决权。

赵英收起了厚重的札子说道:“官家不乐意划去就是,李宫正说官家和安娜长公主交谈甚欢,就让臣留意照拂,臣也是废了很大的劲,才说服了那些老宫宦们放行,官家既然不乐意,划掉也无所谓。”

赵英说话间,将画轴放在了官家身前,这些入选之女,由图画院所画,官家自然要审查一遍。

赵桓翻动着这些宫人的画卷和详细的札子介绍,忽然抬头问道:“这事不该是尚宫局做的吗?为何拿到朕这里来?李宫正呢?为什么不送到那里?”

赵桓忙到了一半,才反应过来,这活不归自己管才对!

“李宫正带着孩子们玩呢,就让臣送到了官家这里。”赵英笑着说道:“李宫正说,反正官家还要看公文就一道送来了。”

赵桓点了点头,笑着说道:“怨气很大。”

其实今天大年三十,赵桓按理说也该休息,朱琏昨晚就差人打了招呼,今天想看药发木偶,李清照也说今天招了艺人进宫,有傀儡戏,结果赵桓出现在了文德殿上。

赵桓摇了摇头,他心里装着的事,不在文德殿等着,他心慌。

“这个女人,是粟特人?”赵桓将手中的画卷展开看了半天,又看了看石察诗这个名字,他终于又发现了一个异族。

“官家不乐意就把她的名字划掉。”赵英继续乐呵呵的说道。

赵桓疑惑的问道:“为什么会有粟特人?”

赵英依旧是那副笑容,说道:“阿尔斯兰王子的妹妹,阿尔斯兰送到京中,就等着官家选秀女,等了会很久了。前唐时候,唐宫有纳粟特人的先例,是为了维持西域之境的安宁,粟特人还有被封为妃嫔的例子。”

“这个女人,也是李宫正交待的。”

赵桓仔细琢磨了许久,才说道:“你去唤李宫正过来,朕有话要问她。”

他终于察觉到了不对劲,若只是一个安娜长公主,赵桓也就罢了,毕竟这个女人近乎执着的寻找着约瑟王。

但是为何又出现了一个粟特公主出来?石康,阿尔斯兰的妹妹,火寻国,或者说花拉子模国的公主。

赵桓继续翻动着札子上的名字,终于发现了一个曹支耳的名字,照着名录,赵桓打开画卷,是个典型的地中海人特征的女子,高鼻梁、窄长形面部、长头型,身材与宋人略有差异,大概就是胸围更加膨胀一些。

塞尔柱帝国公国公主,确切的说是东喀喇汗国阿赫马德的长女。

“官家寻我?”李清照牵着赵臣夫的手走进了文德殿,笑着问道。

赵桓拿着三个画卷问道:“这三个人是你让赵英安排通过的吗?”

李清照示意赵臣夫出去玩,笑着说道:“大秦公主,火寻国公主,塞尔柱帝国汗国公主,是臣妾让人安排的。”

“是前段时间李太宰跟臣妾聊大宋商贸的事,臣妾才临时起意,其实臣妾还照拂过大食国的公主,可是大食国的公主长得有点差了,肤黑了些,就没通过老宫宦们的挑选。”

“为何?”赵桓笑着坐在了李清照的旁边问道。

赵英在李清照进殿的时候,迅速的搬了张椅子,还上了个小茶几,准备了两盘果仁,端了两盏清茶。

赵桓终于体验了一把什么叫做县官不如现管,赵英伺候的卖力程度,超过了平日。

李清照的尚宫局在规制上是和内侍省平级,但是赵英必然要听李清照的话。

李清照靠在椅背上,略微有些慵懒的说道:“臣妾还在商部的时候,李太宰有一次说到了大同府和云中路的商路税收,说大宋朝以往都是将商货交给契丹人或者西夏人,就再无牵挂了,但是随着商路通行,才知道获利如此之丰!”

“仅大同府的商税今年就收了三千万大宋银元,等于津口和塘口两个市舶司的总收入。”

赵桓当然研究过今年国帑在接连用兵和灾害下税收增长的原因,他也知道大同府的税收情况,也知道克烈部送来的一万头羊,在大同府病死了一千只的事实。

李清照笑着说道:“臣妾就琢磨着,大宋也没有这方面通商的经验,尤其是官家有志于西域之时,臣妾觉得很有必要了解下前唐的各种政策,好制定商部接下来的规划。”

“唐朝之盛起于隋时,盛于贞观,耀世于开元,臣妾就琢磨了很多商道的政策,也都定好了章程,官家都在燕京或者来州批过红,后来臣妾就发现了相比较唐制,大宋宫廷的一些制度,委实有些小家子气了。”

“比如纳宫人和宫妃这一块,举个例子,前唐就有一个妃子是粟特人,曹野那姬是前唐玄宗的宠妃,寿安公主也是这名粟特人所生。”

“官家之志乃是远迈盛唐,若是做不得前唐那般开放和包容,定是完不成这个目标。”

赵桓琢磨了很久,才摇头说道:“安史之乱就是当初的昭武九姓所行之事,朕以为不可全取唐制之开放政策,不妥。”

赵桓虽然已经知道了安史之乱本质是开元年间府兵制的衰败,导致了地方军头做大,实质是一场地方军队的叛乱行为,但是他依然觉得和当初的李隆基极度信任李林甫和安禄山有极大的关系。

李清照笑着摇摇头,将手中的剥好的瓜子放在了官家手中,说道:“官家听说了韩昉的遭遇了吗?其实眼下大宋百姓对汉儿归宋,已经有了蔑视之举,臣妾以为不是什么好事。”

“官家到现在让曹贤妃在宫里,不就是图打了西夏以后,好管理一些吗?官家再想想,这事也不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