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北宋振兴攻略 > 第七百八十八章 拆别人的东墙补自己的西墙

陈子美来到京城献上了祥瑞,正积极联系岭南,动用他的海贸关系,想要将岭南狼毒芋多弄点到汴京,供给御医院研究。

他还在联系上下游的时候,突然被闯进门的汴京衙役们给吓坏了,没过多久就被转到了邢狱之中。

宋世卿是一个极为铁面无私之人,哪怕是赵官家已经准了他的札子,并且给了当年阿云案以补偿。

但是宋世卿依旧没有给大宋皇帝任何一点脸面,拒绝了皇帝的诏书。

赵桓在得知陈子美入狱之后,觉得刑狱那地方的条件不大好,想要将陈子美转监到大理寺,宋世卿拒绝了这个提议。

而审刑院和大理寺卿又开始为陈子美案展开了广泛的讨论。

常朝上再次变得跟菜市场一样热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审刑院、慎刑司、大理寺一脉坚定的认为陈子美罪责难逃,人证物证具在,国法无情,认定其有罪。

而吏部侍郎和工部侍郎,这一次却出奇的站在了审刑院的一方,认为刑部处理无差。

而商部和户部联合在了一起,认定此事存在诬告之嫌疑,仅凭借着鄂州安济坊掌柜的一人说辞,不能定罪,尤其是在缺少任何书面证据的情况下。

“怎么?给陈子美洗脱了罪名,不能重判甚至不判的话,他们背后的人岂不是也要逃脱罪责?难道说这次的被抓的人中,有你们要包庇之人吗?”宋世卿嗤笑着说道。

“官家,此案疑点重重,臣以为可以等宗少卿审问清楚再做决定。”

“商贾固然重利,甚至为了利润不择手段,但是我陈家商路四通八达,贩几个人丁,不比往克烈部送等重的茶叶更赚钱,或者从倭国拉等重的银料更赚钱。”

“我陈家站着就能把钱赚了,何必贪赃枉法祸国殃民?”商部的贰官是陈冲站出来说道。

他并没有什么避讳的意图,甚至直接了当的说明,他们陈家,压根看不上这点钱。

财大气粗四个字就写在陈冲的脸上。

赵桓被陈冲的模样给逗乐了,他们父子俩换换角色,更好一些,庙堂之上,陈冲还是有点愣头青的样子。

赵桓坐直了身子说道:“行了,但凡是有个事,你们都能吵吵起来,陈子美死不死难道还要举手表决不成?整的大宋朝堂跟菜市场一样。”

“战疫和战争等同,都是涉及到了大宋的江山社稷之稳固。”

“宗少卿,在前方如火如荼的战疫,你们在后方不生法子,比赵英还不如,好歹赵英还给朕出了个主意,让汴京皇城司的亲从官前往鄂州,负责审案的亲从官去审案,你们呢?滚滚公卿!”

“散了吧,李太宰和宋少卿、李侍郎留下,其他人走吧。”

“退朝!”赵英阴阳顿挫的声音在文德殿响起,赵桓揉着肿胀的脑门。

他其实非常能够理解陈子美眼下的心情。

根据赵桓的估计,陈子美这家伙,根本不可能看得上人牙子买卖,也不可能下达那样的指令。

从占城拉等重的占城良种,都比贩丁赚钱的多。

而且陈子美也不止一次两次,想要把陈家打包送给内帑了,上次高丽与国帑争利的举动,也证明了陈子美怕了。

他手里的钱很多,多到他自己都怕的地步。

就跟猪圈的猪不愿意成为最壮最肥的那一个一样,生怕被官家给拉出去补贴国用。

陈子美的心情肯定非常糟糕,就如同赵桓看着自己手下的这群人,为了各自的小九九,在朝堂上如同泼妇骂街一样无聊。

赵桓揉着略微有些爆抖的太阳穴,说道:“李太宰,严令塘口市舶司注意倭国鼠疫,倘若在两浙路肆虐,借他项上人头以平民愤。”

“倘若闹到了要朕写罪己诏的地步,让他自己看着办。”

李纲俯首说道:“是,已经三令五申,十二道金字牌急诏,令塘口严加防范,倭国船舶已经限制通航,而从倭国归国的大宋商贩,下了船都会被隔离开来。已经有了措施。”

“做的不错,治瘟还是得靠隔离呀。”赵桓点头说道,塘口的市舶司可以考虑给他升升官了。

“倭国的鸟羽王至今没有发来求救的札子,他是觉得傍上了金国,鼠疫不会闹腾是咋地?愁人呀。”赵桓揉着太阳穴说道。

“额,官家为何关心倭国之事,只要各大码头,市舶司严加防范,倭国鼠疫肆虐,也传不到我大宋来。”李弥逊疑惑的问道。

赵桓嗤笑了一声,李纲为什么是宰执?而你李弥逊虚长几岁,还是个侍郎?

李纲撇了一眼李弥逊,连解释的兴趣都没有,像极了班里学神对待学渣的态度。

李弥逊一脸糊涂的看着官家,眼神中充斥着求助。

“李侍郎,你是户部官僚,这事你还不明白?…算了,朕还是给你解释一下吧。”赵桓抿了一口热茶说道:“大宋钱荒之事,想必李侍郎,也有所耳闻。”

李弥逊木然的点头,这和他的俸禄息息相关之事,他当然清楚,官家将发放俸禄从铁钱变成银元的时候,李弥逊还高呼万岁了。

毕竟银元更值钱,市面上一贯三百五十文,换不到一枚银元。

“随着大宋银元的锻造和大宋钱庄的不断推动,大宋的钱荒得到了大规模的缓解,为了挽回朝堂的名誉,现在的银元钞,不敢多发任何一枚,想必李侍郎也清楚。”赵桓笑着说道。

“是。”李弥逊赶忙说道。

他当然清楚了!

银元和银元钱引到底怎么变成硬通货?为何如此有价值?

还不是官家强制不得超发的缘故?

大宋人信大宋皇帝的金口玉言,大宋皇帝也一直执行着当初的诏命。

这是以大宋皇帝的信誉背书的大宋银元。

“两浙两江的出海商船都要去占城、倭国、高丽、南洋,甚至更远的地方也会去。大宋海商,用瓷器、茶叶、丝绸、纸张等等在南洋换的良种、香料、宝石等物,在倭国换成银料。”

“所以倭国其实已经成为了我大宋重要的贸易伙伴,和稳定钱荒的工具,它若是瘫痪了不能稳定产出银料,我大宋恐有钱荒之虞。倘若倭国鼠疫传到了占城和南洋,我大宋方兴未艾的海贸发展势必受阻。”赵桓笑着说道。

李弥逊可是新上任的户部侍郎,这关系理不清楚,光知道收税,那可不大行。

李弥逊这才点头,说道:“救倭国,不等同于救大宋,但是等同于挽回大宋的商贸之盛?”

“是也不是,这次江南水患、荆湖水疫、辽东战事,这么多窟窿,总得找个地方填补呀。倭国,在朕看来就不错。”赵桓笑着说道。

李纲眼神一亮,脸上笑意愈盛。

拆东墙补西墙,是大宋常有的操作,常常后患无穷。

但是现在拆别人家的墙,就显得极为合理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