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北宋振兴攻略 > 第七百六十五章 恐有蝗灾!

北宋振兴攻略 第七百六十五章 恐有蝗灾!

作者:吾谁与归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18:41 来源:笔趣阁

钦天监的少监可不是吃干饭的,大宋的历法极为先进,仅仅北宋一百六十余年的时间里,前前后后经过了八次的修改!

如此频繁的修改历法,都是为了历法的准确性,这与大宋的农桑有很大的关系,大宋有很多的人,亿兆人口,需要极多的粮食才能养育,但是大宋的领土,又是整个封建王朝最小的一个朝代。

所以,为了准确的计算农时,就必须要精心修改历法,让节气准确。

而面前这位钦天监的少监,名叫姚舜辅,乃是大宋有名的天文学家,长期从事恒星观测,两次担任大宋历法的主编,其历法通行时间也是最长年限,在整个大宋朝高达二十一年,通行其主修的历法。

赵桓看着已经年迈的姚舜辅,疑惑的问道:“今冬大旱的话,有什么需要姚少监亲自前来?”

姚舜辅已经将近七十岁,和宗泽的年岁相当,若非重中之重的事,他不会轻易来到庙堂,虽然挂着少监之名,但是早已不在负责具体事务。

眼下他的来访,仅仅是为了说明大旱吗?

“大旱少雪,土地干涸,必有蝗灾。官家。”姚舜辅叹气的说道。

赵桓瞬间站了起来,蝗灾,在古代就是泼天的大事!不是庄子里养两只鸡,养点鹅就能解决的问题。

蝗灾稍起势,就是万万计!

上亿只蝗虫铺天盖地而来,得养多少鸡才能防止蝗灾?

忽悠人食用蝗虫,也不能解决问题,这节肢动物食用,都需要大量的食用油去烹饪,蝗灾最可怕的是其恐怖的食量!

蝗灾起,遮天蔽日,顷刻之间,地上所有的绿色都会消失的无影无踪!没有植物油,如何烹饪?

难道要生吃蝗虫不可?

当然也不是没有,百姓自发组织的捕捉蝗虫之事,并非没有,而且并不远,在唐德宗时期。

【贞元元年,夏蝗,东自海,西尽河陇,蔽天,旬日不息。所至草木及畜毛靡有孑遗,饿殍枕道。】

【秋,关辅大蝗,田稼食尽,百姓饥,捕蝗为食。】

但是蝗虫依旧肆虐不宜,饥荒遍地,易子而食。

不仅仅有百姓生吃蝗虫之事,连皇帝都未曾幸免。

当时李世民登基第二年,汉中等地爆发大规模蝗灾,而建成旧党和李渊旧部,还没有被李世民清算。

在那样一个时间点里,李世民喝骂蝗虫:“民以谷为命而汝食之,宁食吾之肺肠!”

左右侍从当然要劝说皇帝做这样的事,急切的拦住了他言:“恶物或成疾。”

但是李世民最后还是将蝗虫吞到了肚子里。

不管是为了收拢人心的装模作样,还是因为真的心系天下黎明苍生,李世民生吃掉了蝗虫,并且督促各州府官员整治蝗灾,最终才没有酿成惨祸。

若是蝗灾那么好对付,李世民还用生吃虫子吗?

赵桓一想到要吃蝗虫就一阵恶寒,自己难道也要生吃那东西不成?

恶物成疾!

“官家莫慌。”姚舜辅看着官家的样子,就知道官家不是何不食肉糜、不知蝗灾的重要性。

姚舜辅的脸上露出了欣慰,大宋的蝗灾或多或少,年年都有,每三五年都会出现一次大的蝗灾,小心防范,未必会酿成大祸。

“官家自唐以来,对蝗灾的防范,都有固定的章程,臣来到文德殿,就是提醒官家罢了,防止出现鄂州之害。”姚舜辅历经三帝,太上皇最是无能,年年蝗灾,年年无法整治。

姚舜辅掏出了一个鸟笼,说道:“还有一事,官家请看,此乃西域传来的一种鸟,名曰苍鸾,可日食蝗虫百余只,若是这种苍鸾能够在我到大宋境内常年安家,这蝗灾,自然可以消弭。”

“日食百余只?”赵桓盯着那只头顶和背上都是漆黑,身上却是粉红色的鸟,这怎么看怎么像是八哥,怎么就成了苍鸾?

苍鸾不是传说中的神兽吗?赵桓仔细品了半天,终于懂了姚舜辅的意思,这是……祥瑞!

【粉红椋鸟:飞羽、尾羽为亮黑色,背部及腹部粉红色,故称粉红椋鸟。虹膜黑色,嘴粉褐色,脚粉褐色。以蝗虫为食,每日捕食蝗虫120-180只,食量极大,生物灭蝗的主力军。】

“真的可以日食百只,那自然是值得大肆放养!朕这就给赵鼎写封札子,令其在西域搜寻这种鸟。”赵桓看着系统提供的资料心中大定。

这玩意儿,才靠谱呀!

赵鼎作为上京路的经略使,西域商贩要经过镇州,给西域的行商们说明大宋需要这种鸟类,他们自然会前往捕捉。

“臣还写了一封《治蝗疏》,总结了治蝗的一些手段和方法,主要从预防和蝗灾发生之后如何处理写的,还请官家过目。”姚舜辅掏出了一本札子。

赵桓看了半天,才明白了为何姚舜辅在拿出札子之前,先要把神兽拿出来,献祥瑞了。

这本札子,很花钱。

首先预防的手段,首推的就是兴修水利,蝗虫卵的生存宜旱不宜潮湿,只要水渠较多,就可以改善当地的生态。田地里就不会有那么多的蝗虫卵活下来。

这是一笔大的开支,不会比赵桓修路的花费要小。

而且还要养这个姚舜辅起名的苍鸾鸟,这也是一笔不菲的开支。

幸亏赵桓打宗亲的板子,把宗亲的给养砍了一大半,否则国帑很难说有这种开支。

赵桓批了这预防之策,兴修水利,防患于未然,还能够泽被后世,为何不做?

这第二策,还是花钱。

按照钦天监对历代蝗灾的始发地和实地考察,得到的信息,找到了几个蝗虫的产卵之地。

如幽涿以南、长淮以北、青兖以西、梁宋以东、黄河两套等诸郡之地,都是蝗虫卵集中所在,重点整治这些地方,植树造林可有效防止蝗虫。

赵桓看到这里,也不由的苦笑,只要涉及到环境之事,不论工作,其实绕来绕去,都饶到了植树造林之上。

整治黄河如此,防风沙也是如此,治理蝗虫也是如此。

“准了。”赵桓同意了这道札子,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