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北宋振兴攻略 > 第七百五十八章 喊老师来了的班长

北宋振兴攻略 第七百五十八章 喊老师来了的班长

作者:吾谁与归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18:41 来源:笔趣阁

“今天医庐一个从御医院跟过来的医者,去赵承佑的府上,给他的八房的妾室接生,偶然间听到的。”王善面色不善的说道,他打一开始也不信,赵承佑会疯到这个地步。

但是,他仔细询问了那名医者,才确认了,的确如此。

杨幺锤了一下桌子愤怒的说道:“干这种事,就不怕他生孩子没……”

他的话没说完,直接被王善打断:“应该是错不了,今天有些粮商集中在了赵承佑的府上,赵承佑应该是盘算清楚了鄂州府到底有多少余粮。”

“他们府中丫鬟说的这事,权当是有这会儿事,小心点无错。”

宗泽点头:“杨幺,你带人去鄂州仓,务必确保粮仓的安全,若是失火,拿你是问!”

“得令!”杨幺站的板正,虎虎生威的离开了房间。

“你好好养病,我去粮仓看看。”宗泽还是不放心的说道。

王善拉住了宗泽,说道:“宗少卿,你七十了,哪怕是身子骨健朗,也没有这个熬法,回府上就歇了吧。”

“杨幺也不是个糊涂虫,知道粮仓轻重。”

即使套着一层玻璃,王善还是透过鹰嘴兜鍪看到了宗泽眼中的血丝,他劝着宗泽。

当初在河北路的时候,王善是怎么样把自己裹挟的七十万人最后解散,全部交给宗泽?

就是因为王善信他。

宗泽满脸笑意的说道:“也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杨幺嘛,交给他了。”

宗泽虽然嘴上这么说,但是他的车驾还是往粮仓去了。

而赵桓在汴京,收到了数份让他非常堵的札子,赵承佑在鄂州放火烧粮仓,并非个案。

“反了天了!”赵桓让手中的札子扔到了御案之上,他终于明白了自己对孟太后的担心,并不是无的放矢。

这个老虔婆,就这样从庐山归京,大刺刺的直接和自己正面硬刚,原来是真的有所依仗。

整个荆湖两路、江南两路、两浙路的常平仓都出了事。

江山社稷,土地,粮食,是绕不开的话题,赵桓从来没想到孟太后做的这么绝!

“这几处现在都是失盗,过几天就是失火了。”赵桓看着手中的札子,深深的吸了一口气。

札子里是各州府上书,常平仓失盗,还未到失火的地步。

不管什么时候,什么朝代,什么势力,都会有叛徒。

哪怕是自己的亲卫军,亲从官们中,也有被收买之人,赵桓对此早有认知。

同样,孟太后手里握着大半个大宋江山的知府、知州、知县事,也不是铁板一块,所有人都忠心耿耿。

比如这赵桓饶了一次的苏州知府,就是孟太后的人。

失火这件事,就是由苏州知府上书言明。

孟太后从庐山走的时候,就已经往各地发了信件,倘若她在汴京有变,就把大宋这潭水搅得更浑。

赵桓将那本札子捡了起来,忽然笑出了声。

“塘口过来的倭国商船,那三千万两银料,是不是也被扣了?”赵桓笑着摇头问道。

赵英点头说道:“圣上英明。”

“这个时候,还说朕英明呢!”赵桓差点被赵英给气到。

赵英赶忙解释道:“被扣住了,船被卡在了扬州的码头上动不得。臣正在和扬州知府说这是内帑办事,扬州知府还没回信。”

“看来这次,孟太后是要朕看看这天下到底是谁的天下呀。”赵桓拿着手中的札子拍着,眼神中透着思索。

他也很想知道,这天下,到底是谁的天下。

“赵英,颁道圣旨给各州府,就说天干物燥,小心火烛。”赵桓忽然张口说道。

他要看看,这天下到底是谁的天下。

“就这八个字?”赵英疑惑的问道。

赵桓点头说道:“就这个八个字,朕要看看,到底是朕的铡刀锋利,还是他们的脖子硬!”

陆宰是中书舍人,带着这道官家用了大玺的圣旨,找到了李纲,让李纲用印,然后通传天下。

李纲接到圣旨之后,已然了解了官家的内心想法,忿忿的骂道:“一帮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蠢货!”

“侍郎中,把官家自登基以来的处斩的花名册找来,去内帑跑一趟,问赵都知,把官家这四年来的封赏明细拿来,和这份圣旨一起发下去。”

内帑的封赏明细,自然是大宋军卒们的斩首钱,五十贯一个人头,明码标价,想必这笔明细发下去,这帮知府知州知县事就懂了。

李纲之所以骂他们蠢,就是因为他们都是井底之蛙!

官家是以仁善通传天下,可是李纲可是切实知道官家的心狠手辣。

真的把官家惹急了,难办的是他李纲。

大宋这官员缺额,一下子空出来大半!走关系找门路的人,还不把他的家门槛给踏破?

到底是皇帝的刀快,还是这群出身士大夫的文臣们的脖子硬呢?这个问题,结果显而易见。

当夹杂着私货的圣旨通传各州、府、知县事之后,读书读魔怔的大宋朝臣们,这才品出了几分官家性情来,也接收到了来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太宰,非常明确的信号。

大宋皇帝要杀人了!

大宋的读书人不知凡几,死了几百个知县事、知府、知州,连个水花都看不到。

就眼下大宋,很多位子,都有三四个人排着队在等着。

上京路、辽东路、高丽找不到人去做官,那是这群文臣们习惯了大宋的风花雪月,不愿意去这些贫寒之地罢了。

“李太宰呀,朕说你什么好。”赵桓得知李纲将自己解读圣旨的【笔记】借给了同僚们的时候,也是无奈的摇头。

这让赵桓想到了以前上初中的时候,喊“老师来了”的班长。

“臣是太宰,百官之首。臣不护着他们,他们都得给官家剁了。远离朝堂,他们品不出来圣意来,臣帮他们品出来。”李纲也是无奈。

这批知县事、知府、知州大多数都是大观年间的进士第,最后一批科举出产的官员,蠢是蠢了点,但还算能用。

官家明年还能打仗,不能误了伐金大事。

赵桓拿起了一沓札子,说道:“这几封侦破常平仓失盗案的札子,送到福宁宫,给太皇太后看看。”

“告诉她,这天下,归根到底还是朕的天下。”

这群知府知州知县事,收到圣旨之后,常平仓失盗案最快的速度侦破,并且如数补齐,甚至还多了不少义捐的粮食和财货。

赵桓对官僚这种见风使舵墙头草、哄着不走打着跑的秉性,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钱和命比起来,看来还是命更重要一些,孟太后的确能带他们发财,但是赵桓能要了他们的命。

“内帑四年支出了近四千万贯的赏钱呀,朕这杀孽重呀。”赵桓也是头一次看账本,才知道四年光赏钱就发了四千万贯。

“在臣看来,不算重。”李纲也是第一次看账本,着实被吓了一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