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北宋振兴攻略 > 第六百七十章 大宋走入了新的良性循环

辽阳之战已经结束,辽阳已经尽入大宋之手。

还有一些未曾逃脱的金国余孽,不过多数都是小股部队,构不成威胁。

最主要的就是大宋不打治安战,任何不愿意归顺的汉儿、契丹人、渤海人都会变成金人京观的一部分。

陪着他们昔日的主人一起埋在地下。

这是当初种师道定下的方略,赵桓也不打算改变这种战略。

饶恕了金人,谁来让河东路、云中路、燕京路的百姓们闭上死不瞑目的双眼呢?

谁来平复捷胜军、永定军、河间军、山海军、燕京军那些军卒心中的怒火?

赵桓不打算做那个人,所以,老老实实的执行方略就是。

打下了辽阳自然要加官进爵,这是毫无疑问,以岳飞在此次攻略辽东郡过程中的功勋,足够建节了。

拿下了临潢、坤仪州、兴中、锦州和辽阳,全盘支撑整个辽东郡的战略,如果这都不建节,那他手下那些大将,也没办法升官。

岳飞笑意浮现在脸上,建节是极为荣誉之事,在大宋建节之后,就可以自称将门了。

虽然大宋的节度使,不像大唐节度使那么多的权力,甚至统兵按照法理只有一万,还有名无实。

但是月俸四百贯可是实打实的,而且还是正二品和太尉等同的位阶。

岳飞犹豫了下问道:“会不会太年轻了?容易遭人置喙。”

他今年才二十七岁,的确是年轻了些,韩世忠这次功勋之后,也只是一个上将军,建节唯有岳飞一人。

而韩世忠已经四十岁了。

赵桓看着岳飞笑着说道:“我觉得有资格建节的人,只会建立更多的功勋,来建节,没资格建节的人,你也不必要理会。”

岳飞仔细品了品这句话,一脸笑意盎然。

辽阳城全面占领之后,清理方略正式执行起来,而凤凰山上,也多了无数个京观。

金人的尸体都被堆在一起,封土掩埋。而每一个京观都有十丈高左右。

京观的作用,就是来威慑敌人,这大老远就能看到的封土,告诉了敌寇,再侵扰劫掠大宋的下场。

赵桓挨个巡视了京观,这些尸体堆在一起,很容易出现瘟疫。

显然大宋军队已经不是第一次干这种事了,封土封的极为严实,倒是没有瘟疫之害。

京观都堆的极为规整,手熟尔。

“官家,完颜宗望回到了会宁府,第一时间写来了国书,国书在这里。”赵英将一封国书递给了赵桓。

赵桓上次把金国的使者杀了,算是彻底绝了金人想要议和的念想。

“哈哈!”赵桓看完札子狂笑起来,说道:“完颜宗望说他想和朕和谈,在辽河北岸见一面。说要以辽河为界限,世代为兄弟,永不兴刀兵。”

“他这是在羞辱朕吗!”赵桓将札子递给赵英归类。

赵英闭着眼琢磨了下,说道:“若是说借着赵构那句臣构言,今日来画疆的话来羞辱官家,我想应该不是。”

完颜宗望把赵构那封【臣构言】的札子,公诸于天下,当时是完颜宗望以为大宋皇帝和赵构兄弟齐心联手用的计谋!

只是后来事实证明,大宋皇帝的确是和九皇子赵构闹翻了,并且大打出手,到最后到了不死不休的场面,以大宋皇帝全面胜利而结束。

赵桓手指敲着桌子说道:“这完颜宗望提了一个朕完全不能拒绝会盟条件,不管和谈结果与否,他都会把杜充送到辽阳来。”

“他知道朕恨其切骨,所以才会有这个条件。”

“官家,臣以为还是不去为妙,安知完颜宗望是否有诈。”赵英一听这个也是赶忙说道。

自己这个官家是个闲不住的人,这要是答应了完颜宗望,真的去会盟,真的出了什么乱子,就是无法收场的局面。

赵桓笑着摇了摇头说道:“朕不去,朕又不是傻子。但是朕可以派人去跟完颜宗望会盟呀,要会盟也是王对王,他一个魏王,又不是皇帝,朕岂会自降身份?”

赵英连连点头说道:“就是,那完颜宗望算什么东西!想见官家,他还没那个资格。”

“只是官家之前对和谈的态度都是严词拒绝,为什么这次突然就同意谈一谈了呢?”

赵桓看了看赵英,笑着说道:“这你就不懂了。之前不和谈,是因为当时的局势,现在和谈也是因为局势。”

“在没有拿下辽阳之前,任何的和谈都没有实质意义,因为就连领土都在争议。而现在和谈,是因为辽东郡虽说从汉就已经建立郡县,但是一直都未曾深入耕耘。”

“眼下重新拿回辽东郡,自然要消化吸收。当然可以坐下来谈一谈,至于谈多久,谈到什么地步,那得看新复之地的消化速度了。”

赵桓之前梗着脖子,好说歹说,就是不和谈!

就是怕自己这里泄了气,下面的人跟着自己一起泄气。

但是眼下辽东郡已经拿下,那这多出来的领土,上面的耕地、矿山、林场都是天大的财富。

有了这等财富的刺激,大宋还能停下自己的脚步?

尤其是大宋近亿人口,迫切的需要土地来缓解人口膨胀,带来的社会压力,自然要想办法缓解这种压力。

摔婴,是大宋民间想到的方法。

而赵桓想到的办法,就是开疆。

大宋近亿人口已经到了一个岌岌可危的状态。

虽然说赵佶的确非常的无能,但是赵佶在位二十六年,二百多次攻破州府的百姓起事,其实也有社会原因。

但凡是天灾,总会引起一次揭竿而起。这并不是偶然,因为大宋的土地已经无法承载这么多的人口。

激烈的土地兼并和过于膨胀的人口,都是数次大规模起事的根源,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赵桓的均田令,只能缓解,无法根治这种矛盾。

想要解决这种矛盾的唯一办法,就是走出去。

尤其是封建时代,封建时代的一切生产力都源于土地,更多的土地,意味着更大的利益。

所以辽阳郡的拿下,代表着大宋走入了一个新的良性循环。

更多的人口,需要更多的土地,得到更多的土地,就会诞生更多的人口,就会再次需要更多的土地。

尝试到甜头的大宋人,再也无法停下自己的脚步了。

这才是赵桓敢于和谈的原因。

眼下的局势,就是他这个皇帝真的想和谈,从大臣到士大夫,从商贾到百姓都不会同意自己和谈。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太史公果然慧眼呀。”赵桓看着赵英笑着说道。

赵英一脸莫名其妙,他还是没听懂,为什么官家突然答应了金人的和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