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北宋振兴攻略 > 第六百六十一章 高丽提督干的太好!

魏承恩独自一人在高丽肯定很难,赵桓能给他的就是让沈从帮忙照看着点。

但是在开城,依旧只有魏承恩一个人在收拾整个高丽的烂摊子。

金富轼走到了中军大帐,他看到了正在堪舆图前沉思的年轻人,在没有见到大宋皇帝之前,他幻想过无数次大宋皇帝的模样。

直到看到身穿大红色常服,和将领讨论着前线战局的赵桓的时候,他内心所有的幻想都成为了现实。

大宋皇帝是一个面庞很清秀的年轻人,眉宇间带着一丝英气。

“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金富轼第一次见到皇帝,先行礼,一个五体投地的大礼。

赵桓才转过头来,看到了如同弥勒佛的金富轼。

“起来吧。魏承恩在高丽有劳金侍中照顾了,家仆在帝王家久了,难免会有些跋扈,还请金家五兄弟不要在意。”赵桓笑着让这个男子起身,这么胖还五体投地,也是有点难为他了。

他对金富轼的态度很好,因为是金富轼和金福辙两兄弟,是高丽国内的华风派。

华风派是高丽国内的一种社会风气,和国风派是相对立的。

华风派,即使尊华,认为高丽和中原王朝应该亲近,政治思想主要主张儒家,奉中原为宗主国。主张军事依附,不自己建立军队,反而由中原王朝帮忙负责抵御外敌。

最终的目标,是融入中原王朝的大家庭。

其主张,匈奴、鲜卑皆夷狄,因中华而有姓有名,正衣冠而异禽。

而国风派则是尊高丽王氏,讲究独立、自由,最终的目标,就是登基称帝,彻底摆脱中原王朝对高丽的控制。

军事上就是那一群不着调的花郎军,就是他们的主力,高丽的铁矿并不缺,赤膊上阵,在他们看来是更多的是一种精神。

“哪里哪里,魏提督颇有君子之风,事事亲力亲为,所言所行皆为我高丽楷模,街头坊间多有效仿,其学识也让某自愧不如,不愧是上国之民。”金富轼赶忙说道。

上道。

赵桓给了金富轼一个评价,夸魏承恩就是在夸大宋,这个金富轼说好听话有点大宋文官那个意思了。

赵桓左边看了看岳飞,右边看了看韩世忠,再看看了沈从,心中大定,笑着说道:“朕决议撤回魏承恩。”

金富轼听闻脸色大变,大惊失色的说道:“官家啊,眼下高丽国全仰仗着魏提督,才上下一心,有了蒸蒸日上,臣还盼着有一天我高丽国民,一天也能吃上三顿饭啊。”

“在我大宋,宦官是不能外派做官的,魏承恩之举,实因为战争局势所迫,朕不怪他。但是这个传统,还是不能丢的。”赵桓解释道。

这都是中原王朝上千年来,不断总结出来的规律。但凡是宦官作乱,那权力的中心,朝堂必然乱作一团。

金富轼身子一摊,坐在了地上,喃喃的说道:“完了。”

他知道高丽的局势,大宋提督在,那就是大宋皇帝的意志在延伸,高丽原来那些勋贵门阀,根本不敢妄动。

主要是沈从的燕京军在保义州,可以随时驰援开京,没有人胆敢胡作非为。

赵桓看着金富轼的表情,疑惑的问道“你这么一说,朕倒是好奇了,他魏承恩在高丽干的这么好的吗?”

金富轼木然的点点头说道:“魏提督在这一年,共计开垦荒田二十八万亩,兴修沟渠十七条,修筑河堤、堰共计十六处,还引进了大量大宋才有的水车,农具。”

“亲自监督建了不少工坊,都是大宋内帑的产业,百姓们农闲之余,还有地方可以上工养家糊口。”

“百姓们安居乐业,今年臣在开京附近已经看不到路边无人收拾的骸骨了,四处都是农忙,烧山猎物,生活好不容易才安稳起来,这魏提督一走,怕是又要乱起来了。”

“内帑在高丽还有产业?”赵桓眉头一皱,发现自己放开了赵英内帑投资的口子之后,这家伙的买卖都做到高丽去了!

而且看规模还不小。

这家伙拿着自己的钱,看来没少办事啊。

赵英看到官家的脸色,赶忙说道:“当时官家说让臣找点不与民争利的买卖,臣就把目光投到了高丽。”

“正好魏提督求到了某这里,臣寻思着,安民之善举,还能彰显圣上之仁善,就索性投了一笔小钱,现在还是赔钱。”

搞一个国家的农桑砖漆等工坊,这点钱是小钱?

赵桓伸手让赵英过来,稍微询问了一番,才知道高丽扔进去了一千五百万贯,大搞建设,到现在别说回本了,回头钱还没看到。

赵桓思忖了下,反正高丽现在也是自己的了,这笔钱花了就花了。

“我怎么感觉你和魏晨恩准备把高丽打造成朕的后花园?是朕的错觉吗?”赵桓疑惑的问道。

赵英点头轻笑说道:“正有此意。”

“胃口不小。”赵桓忽然眉头一皱问道:“为什么连你也要称呼他为魏提督吗?”

赵英一愣,俯首说道:“是,臣也得叫他魏提督。”

“你可是我大宋皇宫里的老祖宗啊。”赵桓无力的感慨道。

赵英解释道:“他在外廷做提督,自然是外廷的官,就不归老臣管了,自然得叫提督。”

事情的发展,好像因为自己放魏承恩在外面时间太久,出现了些许的问题。

赵英在宫人面前的权势,赵桓可是知道的一清二楚。

可是魏承恩,连赵英都得叫一声提督,可想而知,这个提督的分量。

赵桓看着金富轼还在恍惚的模样,说道:“朕让魏承恩回来,准备派一个得力的官员过去,对高丽进行郡县化,全力推行大宋国策。”

赵桓的胃口不小,他不准备让高丽游离在大宋的体系之外,索性直接郡县化,一劳永逸。

本来赵桓以为自己这么说,金富轼会很开心,但是他依旧是那副世界末日的表情。

这高丽难道离了魏承恩就不能活了吗?赵桓皱着眉头看着金富轼的模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