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北宋振兴攻略 > 第五百九十六章 菊儿汗午时三刻的梦

赵桓还真的提起兴致,强行把安娜写的书《阿历克塞传》,好好看了一下,这才发现足以让精罗震怒的事实。

那就是吹了几个世纪的十字军东征,其实对比和东方大规模军团作战相比,实在有点小巫见大巫的感觉。

虽然还没到村长打架的地步,但是兵力实在是尴尬。

赵桓放下了书籍,看着堪舆图,若不是葱岭拦着中原王朝,这些臭鱼烂虾,在强横的中原王朝面前,真的不堪一击。

“陈东、凌唐佐和南钰到了。”赵英给皇帝端了一杯茶,小声的说道。

赵桓打起精神,他需要更多的来自西域以西的情报,而陈东没有辜负自己的期望,还亲自跑了一趟碎叶城以西,打探情报。

“宣。”

赵桓看到陈东的第一时间,就有点心疼。

这个陈东原来只是太学的太学生,敢于直言上谏,不畏权势,第一次见到皇帝,就上书要中兴大宋,就必须要诛杀六贼。

而后更是带着汴京的百姓,安排了一波李邦彦这个浪子宰相。

跟着赵鼎从大同府离开的时候,赵桓记得陈东的脸还有点白白嫩内婴儿肥。

这一年多没见,陈东已经变成了一个精瘦黝黑的男子,站在御下,就有几分干练的气质。

“参见官家,官家安泰,此去经年,官家依旧是风采依旧。”陈东俯首笑着说道。

“陈学士这一年辛苦了。”赵桓下了月台,来到了陈东的面前,亲自扶他起来。

自己一道命令,这个意气风发的太学生,就带着几千军卒,在清河城,吃了一年的沙子。

不知道的还以为赵桓对他有意见,上京路在有些人看来,就是流放之地。

“不负皇恩浩荡,这一年某在清河城打开了清河到西域的商路,微微谬功,何足挂齿。”陈东听到皇帝这句辛苦了,顿时眼眶有些湿润。

赵桓看着凌唐佐和南钰,问道:“两位的事,朕看了札子,画策安边,铭功绝域,真乃是万里侯相也!”

凌唐佐摸了摸后脑勺,说道:“官家谬赞,全都是仰赖赵鼎赵相公,才得以脱身。”

“这次从镇州赶来,赵相公让臣给官家捎来了一箱子札子,里面是克烈部的情报,包括了户丁骑甲卒矿,以及铁勒诸部的各部族的世仇和矛盾。”

凌唐佐让了一个身位,赵桓才看到凌唐佐的背后站着四个亲从官,抬着个大箱子。

“赵相公说这些都不是一本两本札子能写的清楚,而且还有很多皇城司察子们和商队写成的札子的汇总,所以一并交付给官家了。”

“这个赵相公写的一道札子。”凌唐佐又拿出了一本札子说道:“安边之断臂之策。”

“断臂之策?”赵桓伸手将札子拿在了手里,看了半天,深深的吸了一口气。

“这岂不是说,要数年看不到赵鼎了吗?”赵桓有些出神的说道。

赵鼎的这份札子,是针对克烈部的国策。

争取多数铁勒诸部的认同,分化、瓦解漠北草原诸部的同盟关系,挑唆他们之间的世仇,削弱他们的实力的同时,收拢愿意归附大宋的游族,安插钉子在漠北诸部中。

团结一大批,打击一小撮。

这都是写润物细无声的举措,悄无声息的分化以克烈部为首的漠北诸部联盟。

赵桓看到最隐蔽的安排,通过采矿技术支持,对铁勒诸部进行刺探,仅仅皇城司的建设这一条就长达十年之久。

而这些政策,很多都需要从一而终的执行,赵鼎少说得在镇州吃十年的沙子,才有回到朝堂的可能。

此去十年,人生能有几个十年?

赵桓沉默的看着手中的札子,赵鼎劝谏大宋皇帝不要轻易动兵,征伐漠北。

【漠北苦寒而沙漠隔绝,远征长袭,虽有直驰道之便,然浪糜金帛,重耗中华,虽曰有功,过亦甚矣。用夷攻夷,方攘夷之上策。】

赵鼎、陈东、欧阳澈、凌唐佐这些人是文臣,风餐露宿,为国戍边,不辞辛苦。

汴京那被砍了的一百多被金国腐化的官员,也是文臣。

现在汴京还有些文官,天天站着说话不腰疼,动不动就用最大的恶意揣测这些边臣武将。

这文臣和文臣的差距,人和人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而且赵鼎还有一个外迁的计划,那就是安排大宋的罪犯,前往漠北。

【塞外吏士,以罪过徙补边屯,宜荡佚简易,宽小过总大纲,更可张圣人之仁善,此乃定边之善术也。】

派往塞外的吏员军士,可以让一些罪犯戴罪立功补充边境屯兵,不仅可以让那些罪犯物尽其用,还能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更能够彰显皇帝的仁善。

赵桓看着赵鼎这本札子,就已经看出了赵鼎的才华。

赵桓可是看过赵鼎的资料,赵鼎在正常的历史线里,可是做到了宰相的职位。

赵构怎么就用不好这样的人呢?

【历史事件提醒:赵鼎绍兴年间两次拜相,任内推崇洛学,上为赵构巩固政权,下为黎民谋求社稷,有小元佐之称。】

【绍兴议和,岳飞案中,赵鼎被秦桧构陷,被迫辞去相位,一贬再贬,最后被剥夺官身,屡次被朝廷谪居福建莆田、漳州、潮州,最后被谪居到海南三亚吉阳,绝食而死。】

赵桓看到绍兴议和这几个字,驻足良久。

所有的绥靖,都需要付出极其昂贵的代价。

自己这个皇帝,干的其实不咋地,也常常因为自己后世的教育和早已形成的价值观,闹出不少的笑话。

但是得亏有种师道、宗泽、李纲、岳飞、赵鼎这样的人一路帮着自己,否则不知道要闹出多少乱子来。

赵桓忽然想到了种师道那句话,大宋有自己是大宋之幸,其实自己何尝不为有这些人而庆幸?

这是互相成就。

至少自己到来,满足了种师道想要看到燕云十六州尽在大宋之手。

至少自己到来,让岳飞可以如此的意气风发,淋漓尽致的展现了自己的能力。

至少自己到来,让这些忠贞报国之士,有了展现自我的舞台。

赵桓看着赵鼎的札子,看到了最后,也看到了赵鼎写这条札子的理由。

【白首何归,怅余生之无几!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

【历史翻译机:等到白头的时候,再回头看看,只能感慨惆怅自己的余生没有几天。一片赤诚之心还未泯灭,哪怕是九死也不会偏移。】

赵桓缓缓的合上了札子,这就是脊梁呀!

“好!好一个,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赵桓拍打着札子,大声叫好。

陈东皱着眉头想了半天,眼神中带着不解和震惊的问道:“官家这句是出自哪里?为何臣从未听过?看词格韵律词牌名应该是满江红,可是臣丝毫没有印象。”

“是这两年大宋新出的诗词吗?可是未曾听人提起。可曾有全词?”

赵桓一愣,这句,他是抄岳飞的满江红,他没办法跟陈东说是孤句,因为这一句的平仄,很明显是满江红的平仄。

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里面的内容,又不适合拿出来。

赵桓面色变得严肃,说道:“陈学士,朕有意让你作为使臣,前往大秦,一路走过与各国国主商议重开丝绸之路之事,不知道你敢不敢去。”

陈东听闻,脸色一整,非常慷慨的说道:“唯服圣命。”

“塞尔柱帝国分裂成了诸多公国,没什么太强的国度,他们需要大宋的贸易,大宋也需要他们消化大宋生产的商货,而且在西极道,丝绸与黄金等重。”

陈东的眼神中充斥着向往,但是很快他忿忿的说道:“当初辽国还在的时候,就不停的通过榷场获得大宋的货物,运往西域和西方的世界!获利颇丰!”

“现在从清河城出,走天山古道,过楚河的商路,要经过碎叶城,可是碎叶城现在被耶律大石所占据,宋人的商贾会被耶律大石直接杀死,夺取货物。西方过来的商贾也要被收重税。”

“这严重的阻碍了行商来到大宋!也限制了来往商贾携带货物的数量。”

赵桓点头,这些陈东过往的札子里都写到过,他倒是知道一些。

陈东解释道:“阿尔斯兰王子,是昭武九姓之人,他是血寻国国王的次子,他带着我走了一条小路,虽然可以饶过碎叶城,但是道路崎岖,也不适合大规模的商贸往来。”

“在我离开清河城的时候,耶律大石派出了使者,想要效仿当初的澶渊之盟,建立榷场。”

赵桓仔细思考着耶律大石的要求,问道:“设立榷场吗?”

陈东点头,严肃的说道:“若仅仅是设立榷场,臣在给官家的札子里,就写到这个了。”

“可是他们居然以西去财资不足为由,要我大宋出助军旅之费,每年给他耶律大石,白银三十万两,绢两百万匹!否则大宋的商贾,别想通过碎叶城。”

赵桓的思考被打断了,他哭笑不得问道:“他菊儿汗,耶律大石做的是午时三刻的梦吗?”

“当真以为我大宋还是过去之大宋吗?!荒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