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北宋振兴攻略 > 第五百零七章 家里有矿,心里不慌

北宋振兴攻略 第五百零七章 家里有矿,心里不慌

作者:吾谁与归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18:41 来源:笔趣阁

波义耳是个人,有火术的魔法师的称呼,近代化学的奠基人。

赵桓决定留意一下这方面的著作,试着培养一下张棠华。

赵桓继续向前走着,听着王重阳关于矿区建设的点点滴滴。

有挥汗如雨的工匠日夜不辍的工作,结果出炉的水泥不达标时,悲痛欲绝,和忙碌了一年,颗粒无收的老农一样欲哭无泪。

也有工坊的窑,塌方或者井下出了漏水之后的紧急事件,工匠家属与矿上的矛盾与冲突。

还有在建设中发现走错了路,推倒重建的辛酸,那都是一砖一瓦建起来的,结果全部推倒重做。

同样还有欢笑和成功的喜悦。

赵桓走了一路,听了一路,心情繁杂。

想要将实验室里的实验,变成大规模生产,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想要将大规模生产,变成一种商业行为,也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现在矿区主要的外销的产品,还是煤炭、水泥、玻璃,明年预计会有氨水。

赵桓借着窑火的灯光,走在矿区的水泥路面上,还能看到水泥路面上的坑坑洼洼,这都是一年来,矿区铺设出的水泥地面。

可是这地面远没有达到标准,用了不到一年,就出现了干裂和坑洼,雨水一泡,太阳一晒,就开始龟裂。

赵桓和王重阳说了一下烧制猛火油的沥青,看能不能想想办法,把水泥地面变成柏油路。

王重阳并没有只报忧不报喜,拿着一大堆亏损的札子,跟赵桓说:打钱!

他笑着说道:“也不都是坏事,水泥现在一个月能产二十万斤。”

“铁料的话,能有十万斤左右。煤炭和焦炭比较多,能有四十万斤左右。”

“还有意外之喜就是红砖三十万块左右。玻璃每月也有三万斤的产量。不过这东西还不够透明,如果做成的话,能代替水晶。”

“投入和产出大概持平,不需要朝堂再供应了。”

赵桓稍微换算了下,大宋一斤大约680克。

也就是说,水泥一个月的产量约为136吨,铁料约为68吨,煤炭和焦炭约有272吨,玻璃约有20吨的样子。

赵桓这么一算,他有点惊讶的说道:“这一年,你们就做到了这种程度?这个数量有点多啊。”

王重阳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说道:“本来磁州矿区就有工坊,都是在工坊之上扩建,也不是平地砌高楼没那么困难。”

“这个数字其实不是很多。每个矿坑都有配套的砖、石灰、水泥、煤炭焦炭、玻璃工坊,磁州矿区这里,大概有二十几个矿坑。”

“臣到这里之后,只是新开了四个矿坑,一号、二号、三号、四号,这些地方本来还有九龙矿、孙庄矿、梧桐矿、牛二庄矿、羊渠矿、大淑矿、新三矿、薛家矿、万年矿等等矿坑。”

“所以这个产量其实不高。”

赵桓点了点头,问道:“氨水,就是你那个金水的工坊,建好以后,你得去大同府了。天德州那边发现个铁山。”

“哦?”王重阳一愣,惊讶的看着官家,而后才笑道:“大同那边不是煤田吗?那里有铁山?”

“天德州和河套那里发现了铁山,等到明年氨水的工坊做好,你就去大同府。”赵桓点了点头笑着说道:“大铁山!而且铁料很优质。”

大宋缺铁的局面会持续很久很久,大概率自己生命走到尽头的时候,依旧无法解决钢铁的缺口。

但是现在完全不像过去那样,紧巴巴的过日子了。

家里有矿,心里不慌啊。

天德州的铁山,就是包头铁矿。

赵桓回到了矿上的民舍,看着还在研究实验数据的张棠华,还在一本空白的札子上,认真记录着。

这个姑娘是认真的?

次日赵桓还是没走,他跟着王重阳参观了几个矿,还有各大工坊的改建工作。

王重阳的道法自然的理念,赵桓没有强行替换和更改成为环保两个字。

本质一样,不用纠结名字。

只是为了满足不断增大的产量,赵桓给王重阳说了下吨这个计量单位,让他以后换算好再上报。

斤,在大规模生产中已经不太够用了。

第三日,赵桓才志得意满的走了。

等到明年开春之后,没有那么严重污染的大宋矿区,将会改建完成,重新投入使用。

好起来了。

这是大宋现在给赵桓的感觉,一切都以一种昂扬向上的态势发展。

这让他极为满意。

赵桓的车驾缓缓向着汴京而去,过陈桥驿,进了安魂山。

“今年和金人的冲突多数都是在下棋。”

“最大的战果就是天德州杀了五万金兵。不过大宋也死了三万多人。金人还是强啊。”赵桓将第一柱香插进了忠魂铭前的大鼎里,说到这个数字,他就一阵心绞。

鲜活的生命成为了冰冷的数字,那些年轻的面孔成为了躺在功勋部上的名字,他们的父母失去了自己的孩子。

赵桓从来不反感呼吁和平的人,他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和平爱好者。

宁做太平犬,绝不做乱世狗。

坚定的和平人士。

但是他很讨厌那种圣母婊,干说不练。

现在的大宋想要真正的和平,只能以战止戈!

结果他这个和平人士,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战争贩子的模样。

“不过自那一战,金人彻底缩回了大鲜卑山的东侧,上京道归我们大宋了。”

“还有弄了一块特别大的疆域回来,不过主要都是荒漠,就三百多万人口,想站稳脚跟,还需要很长时间和很大的投入呀。”

“不过也有占到好地方。朕把前套彻底重新纳入了大宋的疆域!”

“西夏不长眼,一直反复掺和在宋金之战里,被教训了三四次,才老实了点,就知道偷鸡,偷鸡有用的话,朕还用这么辛苦吗?”

赵桓每次到安魂山祭拜,都是絮絮叨叨的跟个村妇一样说个不停,想到什么说什么。要世上真的有灵魂的话,估计能被他给烦死。

赵桓絮叨了很久,眼看着天色都快黑了,才停下了下来,而大鼎里,也插满了香。

他要说的内容很多,克烈部、塔塔尔部、杀完颜娄室、王禀占了来州、燕山东麓的防线等等,这一年做了好多的事。

“好了,下次朕再来看你们,别嫌朕嗦。”赵桓又插了一柱香,跟着随行人员,准备回京。

只不过在进京之前,赵桓又去了一趟昭勋阁里絮絮叨叨,车轱辘话车轱辘的说了一遍。

从宣门打了个转,让朱琏、张棠华先进了城,自己带着赵英和陆轨向着城外的军器院走去。

这一个大转弯,弄的朝堂诸公,惶惶不安。

他们同时发出了一个疑问,官家为什么不进京?!

李纲被朝堂的臣工们烦的不行。

这些臣工里有些人,陷入了无限惶恐当中。

他们在《吊古战场文》的风波里,推波助澜,上的请罪的札子,石沉大海,完全没有得到官家的回应。

最可怕的不是明确的刑罚,而是在等待刑罚的这段时间里,那种绝望和恐惧。

现在知道提心吊胆了?

现在求到自己门前了?

现在开始惶惶不安了?

怪谁?

官家亲上前线,甚至金国还派出了他们的战神,奇袭燕京,虽然被提前得知化解了,但是也是十分危险。

军卒们拼死血战,他们在后面虽然没有在公务上扯后腿,但是弄这些鬼蜮伎俩惑乱人心。

现在官家回来了?开始害怕了?早去干什么?

不过李纲也不能不管他们,自己是太宰,是群官之首,方方面面都得处理周全。

朝廷臣工不知道官家什么想法,李纲也不知道啊!

官家也没给他下札子!他哪里知道官家到底作何打算,为什么不回京……

不过李纲是一个有办法的人。

他想到了大宗正循王赵士,在官家这次移驾燕京的过程中,大宋的赵氏宗亲整体表现良好。

他们闷起头来,团结在赵佶身边,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有斗蛐蛐。

即没有给官家上眼药水,也没给官家扯后腿,靠着观澜阁的买卖,整日花天酒地,好不快活。

赵士将李纲迎进了门,听明白了李纲的来意,哭笑不得的说道:“要不说这帮人闲的没事干呢!”

“按时点卯,干完活,吃吃喝喝、及时行乐,不好吗?非要折腾,看看这都折腾了些什么。”

“是这樊楼里的妹子不温柔了,还是这酒楼里的羊羔酒不香了?!非要去吃那顿杀头的酒菜才开心?”

“行吧,听你的,我去军器院问问官家什么时候回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