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北宋振兴攻略 > 第五百零一章 札子砸脸

北宋振兴攻略 第五百零一章 札子砸脸

作者:吾谁与归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18:41 来源:笔趣阁

赵桓终于见到了孔端友,长得眉清目秀,有几分秀气,还有几分儒雅的气息。

他一直觉得孔端友身上的气息有些熟悉,他想了很久,才恍然大悟。

这个人和赵楷,就是死掉那个儒雅随和的郓王的气质非常的像!

这种儒雅随和的气质,让赵桓莫名的厌恶。

“臣孔端友参见陛下。”孔端友被两名亲从官,带到了官家在赵州的行辕,他不知道自己会面对怎样的惩罚。

他不知道自己会被怎么处理。

他没想到自己天衣无缝的煽动汴京百姓的做法,被识破的这么快。

他做这些事的时候,就知道自己要被皇帝重点稽查,他做了足够多的准备,包括一系列替罪羊。

但是大宋的皇帝的走狗,就这么轻松的找到了他。

赵桓站了起来,坐到了孔端友的面前说道:“很意外吗?”

敢做这种事的其实就那么几个势力,赵桓用排除法也能把他找出来。

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臣知罪!万望官家饶命!”孔端友趴在地上哭的眼泪一把,鼻涕一把,看起来懊恼无比。

赵桓示意赵英把第一份道具拿来上来,说道:“这是你和完颜宗望的亲笔书信。刑狱的章、太宰的印、朕的玺。”

孔端友猛的抬头,眼神中尽是骇然,他颤抖的打开了札子,看着像极了自己字体和那三个章,变成了绝望。

“臣没有!臣没有做过这等事!还请官家明察,臣真的没有做下这等事啊。官家,这都是诬告!”孔端友接近歇斯底里的喊着。

“这是你和赵构的书信来往,这是你和赵构联袂的铁证,一份你受赵构所命押运粮草到余杭的札子。”赵桓又拿起了一份,依旧冷漠的对着孔端友说道。

孔端友打开看了看之后,整个人失魂落魄的瘫坐在地上。

“官家,这是污蔑!”

孔端友彻底慌了,他指着札子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

“你看到了没,一整盘。”赵桓指着盘子说道:“朕随便拿出一道来,你就死了。”

盘子上堆叠着数十份札子,这是宇文虚中给赵桓找的台阶。

大宋的皇帝真的想要因言杀人,可以随机从里面挑选一份,都是逻辑非常缜密的人证、物证具在的罪名。

宇文虚中无条件的支持赵桓,除非涉及到江山社稷,否则他会顺着官家的心意,让官家为所欲为。

这是宇文虚中的执念在作祟。

他清楚的记得当初,在汴京城下,他踏上城墙的时候,那鸿胪寺小厮的啐的那一口。

他等的一个大宋的明君,太久了。

赵桓看着孔端友失魂落魄的模样,摇了摇头,这个家伙不太聪明的样子。

“朕要杀你,还给你看这些?蠢货!”赵桓将札子砸在了孔端友的脸上。

孔端友并没有因为自己被打脸,有任何一丝一毫的羞愤。

相反他的脸色从失魂落魄的死灰变成了狂喜!

官家的人把刀都给磨好了,官家却没用刀把他砍了。

“你还没那么大的价值,死你一个,弄得言官不敢言事,弄得朕青史之名出现污点。你还不配!”赵桓将一本本的札子扔在了孔端友的身上。

他不介意自己青史上的污名,甚至打算过拉拢梁家分裂西夏,然后到时候出尔反尔平西夏时,平定梁家。

与开疆拓土相比,孔端友的价值实在是小之又小。

“谢官家圣恩,谢官家仁慈!”孔端友疯狂的叩谢着。

他都以为自己要必死了。

“这是天德州之战中,河间军正军和辅军的死亡报告;这是沈从去高丽前,给他家人的遗书;这是朕给军卒们的待遇;这是均田令;这是域外均田令……”赵桓的语速越来越快,将一本本的札子,砸在了孔端友的面前。

“你带回去好好看看,在朕到汴京前,把这些副本上的内容,统统背会了!朕就饶了你的性命。”赵桓喝了一口茶,将茶杯放到了桌子上。

“朕不知道你怎么想的。但是你把这个琢磨磨透了,再弄个论出来,朕还让你做衍圣公。”赵桓将《民可畏论》递给了孔端友,笑着说道。

这个人是个工具人。

敌人都算不上。

他也配?

若能吓唬住能为自己所用,自然最好。

衍圣公牵头,好大的威风!

把自己想要替换的旧孔的民本思想,这根栋梁替换成功。封他个衍圣公又能如何?

孔端友视若珍宝的拿起了札子,俯首说道:“谢陛下隆恩。”

“在写出论之前,你得去镇州。就是上京路,赵鼎坐镇的镇州。朕告诉了赵鼎,具体安排你做什么。”赵桓冷不丁的说道。

“出塞?”孔端友目瞪口呆的问道。

赵桓的手伸向了第一个盘子里的札子,那是宇文虚中做的铁证。但凡是他说一个不字,赵桓就不让宇文虚中的好意浪费。

孔端友的腿马上就开始打摆子,赶紧说道:“谢官家圣恩!臣必当不负圣命!”

“去吧。朕给你派了两个亲从官保护你,带你去镇州。莫要让朕失望。”赵桓笑呵呵的说道。

他让孔端友离开了行辕,杀他付出的代价比较多。

而且这个人除了能做点阴刻的事,其他的都掀不出什么风浪来。

赵桓研究过蔡京的县学、府学、太学三级学府制度,为何推行不开。

那就是孔端友为首的有心人们,大力的阻拦。

他们不想丧失对于知识的解释权,这有心人里,有很多很多人,比如孔学的人,还有苏学的人,也同样有司马学的人。

赵桓在外派上京官员的时候,因为大宋文臣们懦弱的表现,就利用识字班建立的契机,把这份权力收回到了朝堂。

具体来说,就是对圣贤言的解读、教材的规范、以及官考的种种案卷出题和评分。

这些看似不起眼、零散的小权力,是李纲一点一滴从老学究身上扣下来的,不知道经过了多少的交换。

对于知识的解释权,被赵桓握在手中的时候,这些有心人们,才彻底慌了起来。

否则这次孔端友这件事,压根不可能这么顺风顺水的解决。

闹不好会出现什么大宋比干,撞柱谏言的大宋忠臣来。

赵桓看着孔端友,他并不希望孔端友死在上京路上。

相反,他希望孔端友能吃苦之后,从一个高高在上的读书人,变成一个踏踏实实做事的人。

这样自己在偷梁换柱的过程中,就会减少很多很多的阻力。

“官家,岳将军的军报,说是从东胜卫出兵了,西夏兵一触即溃。”赵英将一本札子放在了赵桓的面前。

“这么快?早就等着朕的札子吗?金人那边什么反应?”赵桓问道。

赵英挠了挠头说道:“这臣就不知道了。”

“韩世忠这个家伙还挺别出心裁的,他带着人围困了乌沙堡,说是能拖延一个月的时间,若是岳飞能在一个月内转回东胜卫,则无碍,要是不能,北地战事恐怕不顺。”

赵桓看似对赵英说,其实是对着自己说。

他的话里,隐藏着自己的担心。

孙翊带着未曾训练好的军卒,已经赶往了东胜卫。

赵桓希望出北地别在这个冬天出什么事。

这一次王禀在来州,没在临潢城,再也无法上演一场千里奔袭的戏码了。

“嗯?什么味道这么香?”赵桓忽然问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