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北宋振兴攻略 > 第四百五十九章 旗正飘飘,马正萧萧

雨最后还是停了。

这场雨淅沥沥的将整个燕京城外的土地都浇了个通透,在赵鼎从大同府出发的时候,李师师也拿着和契丹人的交易许可,来到了大同府。

真正的脂化羊毛的地方,最好是在大同府奉圣州沿线,而在驰道大肆修建的同时,李师师也深切的注意到了驰道的便利,将有利于自己的商货通行天下。

在大同府如火如荼的工坊建设的时候,王彦带着他的军卒们从新上路了。

他看着士气有些低迷的军队,脸上挂着微笑,这几天的雨有点浇灭了他们内心的战斗的**。

这很正常。

劣马那暴虐的性子,现在都有些垂头丧气,它们看着雨后的草原,居然没有撒开欢的奔跑。

士兵们也耷拉着脑袋,肩膀松松垮垮的,眼神中充斥着的是迷茫。

他们有些迷茫,也有些胆怯,还有些害怕。

他们是活生生的人,所以会有喜怒哀乐。

这次的万里之行,并不是王禀那种千里奇袭,而是真正的扎根于敌人的身后,在敌人的腹地进行活动和作战,虽然做了无数的准备,但是他们依旧清楚的知道,此行会有多么的危险。

但是他们依然来了,带着国仇家恨,辞别了家人和皇帝,踏上了未知的行程,他们有时候也会抬头,看着高远的天空,看着那翱翔于天际的雄鹰,喃喃的问自己一句。

自己为什么要来?自己要到那里去?自己能活着回到大宋吗?

他们并不确定自己的明天,但是他们依旧还是来了。

因为现在的大宋需要时间。

王彦并不怪他们,士气是一个玄之又玄的东西,不管多么能征善战的将领,他的军卒都会有士气低迷的那一天。

不过他去请教过王禀,王禀丝毫没有藏私的告诉他,有一个提升士气的好办法。

王彦找到了官家,求了一首行军时候,用的军歌,来提升士气。

赵桓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思考,终于从脑海的深处,从自己的记忆深处,挖出了一首歌,并且郑重其事的交给了王彦。

王彦用力的拍了拍手,喊道:“我来起个头,大家唱首歌吧,就唱那首我们都会的歌好不好?”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王彦大声的喊了一嗓门,拍着身上的铠甲,唱了起来。

稀稀拉拉的应和的声音,从王彦的周围慢慢扩充到了整个马军的阵营,声音也越来越响亮,也越来越豪迈。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

“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一呼袍泽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净胡尘!誓扫倭奴不顾身!”

声音越发洪亮起来,他们的声音越发的嘶哑,甚至有的军卒喊着喊着带着哭腔,他们用尽了自己全身的力气,将自己的情绪全部宣泄了出来。

那种茫然,那种失措,那种对未来的彷徨通过声音,声嘶力竭的喊了出来,宣泄出来。

官家给王彦的这首歌,名叫中国远征军军歌。

并且告诉他们。

一寸山河一寸血,此生不悔入中华!

华夏将兴,兴在当代!

只是还需要些许的时日。

所以八字军的军卒们信了,所以他们来了。

“旗正飘飘,马正萧萧,好男儿!好男儿!好男儿!报国在今朝!”

不算整齐,甚至带着来自河东路和河北路的特有的口音,不算好听,却震人心魄。

高声的呼和着,带着独有的悲怆,在天地间不断的回荡着。

军卒们耷拉着的脑袋用力的昂扬起来,松垮的肩膀挺直的坐在了马背上。

不管未来何种模样,一步步的按着预定的道路走下去,哪怕倒下,也在所不惜。

劣马们似乎被王禀这些军卒的气势所打动,它们也猛地抬起了头,开始在刚刚下过雨的草原上狂奔起来。

带着沉重的马蹄声,这首歌的歌声,飘了老远老远。

王彦看着士气振奋的军卒,脸上都是笑意,或许是歌的原因,或许是大宋军卒们本来就没有丢掉远征的勇气,只不过长期的行军和瓢泼的大雨,让他们有些迷茫。

士气回来了。

王彦一个四十多岁的汉子,眼眶有些泛红,他相信这完全是因为草原上的风沙太大的原因。

“战!战必胜之!”

王彦用尽了力气喊了一嗓子,军卒们终于振奋了他们的士气,开始继续踏马往前走着。

前面的大鲜卑山已经开始了不再模糊,他们的目的地就在大鲜卑山的后面。

劣马的耐力比王彦想的更好一些,特别是休息了几天之后,转战的速度,超过了王彦的想象。

大宋从来没有如此快的转移速度。

王彦从腰上的挎兜里拿出了一份地图,这份堪舆图有整个黑土区的地形图,是一份非常精密的地图。

一张纸在地图里夹着。

这是赵桓给王彦写的一条非常好的建议,告诉他这张纸条上的话,可以用来做拉拢兀惹人和那乃人的口号。

这片黑土区,长久以来,被金人,人为的隔绝着,他们不了解世事,所以要用思想武装他们。

让兀惹人和那乃人,作为他们的支持者,而不是检举他们领赏钱的人。

能让王彦的敌后斗争,更加游刃有余。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我们要夺回劳动果实,让思想冲破牢笼!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趁热打铁才能成功!】

【只有伟大的劳动军,只有我世界的劳工,有这权利享用大地,哪里容得寄生虫!霹雳声巨雷忽震,残暴贼灭迹销声。看!光华万丈,照耀我红日一轮。】

这是一段极具有煽动性的词。

而这段词,王彦甚至在燕京的行在,听到过官家哼哼着唱,旋律他记住了,他准备让军卒们将这首歌学会,在整个黑土区上传唱起来。

扎根在黑土区的金人其实听不大懂汉文,他也准备用这段词作为所有扎根在黑土区的军卒们联络的饿时候的暗号。

但是王彦总觉得这段歌里少这什么,但是他并不清楚那是什么。

不过官家是对的,那就够了。

大宋出一个这样的官家,有多么的不容易。

王彦再清楚不过了。

他在磁州作战的时候,几千人孤立无援在一个矮矮的土城里,日夜被围攻,敌人有多么的狷狂,他刻骨铭心的牢记,那种孤立无援的恐惧,他绝不会忘记。

被击溃的时候,他有多么的绝望!

在听到官家收复了云中路和燕京路的时候,他就有多么的欣喜和狂热!

王彦郑重的将纸条放进了地图里,小心的放好了地图,看着面前的大鲜卑山,回头看着大宋的方向,笑着自言自语的说道:“官家,末将来到了大鲜卑山。”

“你们终归是要被解决的!”他看着大鲜卑山山后,指着繁茂的草原笑着说道。

即使自己这只部队全部死在了黑土区,还是给大宋争取到了时间,也给敌人的后勤带来了足够大的压力。

他们终于踏足了这里,官家所言的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地,撒把种子就能丰收的地方。

赵桓收到了王彦的军报,他们已经踏过了大鲜卑山。而欧阳澈正在用自己最快的速度,赶往静边城,去接应王彦。

愿一切的一切都顺利,勇士能够平安归来。

赵桓自觉已经对这支远征军,做了最大的支持,他希望那些军卒们,能够平安归来,虽然知道有些奢望。

他对孙博的封建迷信,又理解了一分。

谁不希望有个好兆头?

他没有闲着,带着赵英,向着武庙的方向走去。

上次在这里拜祭之后,大宋的武德果然昌盛,既然显灵了,自然要再上一柱香才是还愿。

迷信这个东西,其实归根到底,还是一种自我安慰。

而在这里,赵桓居然意外的看到了朱孝孙和朱琏兄妹俩,也带着人在武庙里上香。

赵桓没有把武庙和文庙圈在行宫内,而是建在燕京城里,他希望这些先贤,能够记有更多的人记住。

今天朱琏跟他说了朱晓孙从山海关送了一批金国的察子,这批察子要在燕京经过审讯之后,才会被枭首示众。

兄妹长久未见,赵桓就准了朱琏出宫的请求。

没成想,在武庙碰到了。

“壮实了几分,也有了英气。不错!”赵桓拍了拍朱孝孙,笑着说道。

朱孝孙略带憨厚的笑了笑,给赵桓见了个礼,让开了武庙的门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