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北宋振兴攻略 > 第四百三十八章 奇观到底会不会误国?

赵桓在武庙里给武圣姜子牙敬了个香,然后祭祀了所有的立着陶塑、挂着的画像的赫赫武将们,上了一炷香。

他来到这里,和孙博在建造黄河堤坝时,搞什么升龙会是一个道理。

都是追求一个心安。

要是大宋武德不昌,下次朕就不来了。赵桓默默的想到,退出了武庙。

赵桓也跟着沈从到歪脖树下参观了下,反复确认了歪脖槐树还不能挂人以后,终于心安了几分。

人光脚的时候,就是最有勇气的时候,在国家富足起来的时候,反而开始畏手畏脚。

赵桓清醒的意识到自己还是个人,而不是个神,所以,他才会有这种担心的情绪。

“这么多路都是通向哪里的?”赵桓问道。

赵桓发现燕京城居然修了这么多的路的时候,才问起了宇文虚中这件事。

宇文虚中是赵桓最新任命的燕京路的经略使。

毕竟之前燕京路在建,主持大局的依旧是户部的员外郎,在赵桓打开燕京的这一瞬间,算是彻底把这片土地掌控在了大宋的手中。

“这条向北的路,通向北古口和热河,那条向东的大路,是通往山海关和海津镇,毕竟大宋在燕京定了行在,粮草转运上,海运也会方便些。”

“上次往平州运粮,也充分证明了,海运的便利。”

“向西那条路通往居庸关和荆门关,居庸关前就是奉圣州的军堡群,现在修着一条驰道,可从奉圣州直通大同府,而大同府、朔州、宁武到太原的路,也在修了。”

“太原到长安,长安到潼关,潼关到洛阳、郑州和开封府的路,也在修了。”

宇文虚中看着赵桓,掏出一副天下堪舆图说道。

这幅图是宇文虚中参加多次朝议之后,自己画的天下堪舆简图,他偶尔会掏出来这张图纸,然后狂笑上半天。

不认识他的人当他是个傻子,认识的人却知道,他在黄龙府的时候,有多么希望大宋的版图如此模样。

“这条从燕京到汴京的驰道,也在计划中了,工赈监快把图样出了。大宋处处都在修路,官家。”他指着地图对赵桓笑意盎然的说道。

赵桓连连摇头说道:“你是御史大夫,这个时候应该提醒朕,大兴土木的危害,而不是在这里跟朕说什么条条大路通燕京。”

他这么说,是因为他收到了一封来自仙源县的一名国公的札子。

衍圣公孔端友的札子。

这封札子让赵桓的心里有点堵,自己这么费劲的整出燕京这么大的宫城,来度过这段因为金人南下,带来的困难时间,居然被比喻成了秦始皇。

大兴土木!

太高看朕了,和秦始皇这样的人物相提并论,是你孔端友的飘了?还是我赵桓提不动刀了?

当然这封札子,主要是说的国文庙中的那个主祭位的事,劝谏之事只是顺带。

“没什么好说的啊,大宋有钱,而且修这些路工赈监蛮赚钱的。”宇文虚中依旧是那副笑容。

赵桓在强光下,才注意到,宇文虚中的头发居然有很多的白发,而且眼睛周围有很多的皱纹。

他这才四十多岁,就这幅模样,虽然宇文重的母亲精心给他梳理了发髻,但是依旧掩盖不住白发。

在金国那段时间,应该很辛苦吧。

赵桓收到的那份札子,是孔端友自己总结的历朝历代灭亡的根由。

比如秦始皇又是万里长城,又是阿房宫,又是骊山陵,哪一样都是耗费了巨大的民力,生灵涂炭。

但是在赵桓看来,秦国的灭亡和秦二世胡亥的昏聩有极大的关系。

汉朝凭借着万里长城守住了匈奴人的一次次攻击,然后远出大漠,把匈奴打的除名。

札子里还有隋炀帝杨广修隋唐大运河,营建东都洛阳,频繁发动战争,西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滥用民力、穷奢极欲。

在赵桓看来也是杨广无能的表现。

李世民搞的奇观也不少,隋唐大运河他也修了,东都洛阳,他也建了,还建了大明宫,仗更是没少打,颉利可汗打出了便桥之盟,也变成了舞蹈文工团的团长。

征吐谷浑、征高句丽,征突厥,少一样了吗?

除了孔端友所说的秦、隋二世而亡之外,赵桓还知道一个朝代,大兴土木。

大明朝搞出的明长城,九镇卫所,哪一个不是大动干戈?

在草原上修城堡,十里一城。也没见大明因为大兴土木,大力锤奇观,锤出祸事来。

倒是没有什么基建,没有搞什么大工程的大宋,倒是没锤奇观,最后呢?

还不是被人打穿了?

大兴土木的背后,还是一个皇帝的能力,赵桓的能力不说,至少眼光还是有一些。

自己建的这些奇观,不管是燕京城、太原城、还是四通八达的直道、驰道,目前还没有赔钱的买卖。

修这么多路,花销自然是个天文数字。

但是它背后是商贸贯通带来的税收、民生的恢复、战略安全等等价值,都是无可估量的。

赵桓很欣慰的看到了大宋深藏在灵魂里的基建基因的崛起。

在赵桓知道的消息里,很多乡民自发组织修路和直道连通。

但是这个札子还是让赵桓有些闹心。

他能从这个札子里读出的经验和教训,就是好好培养继承人,关系到了江山的稳步,黎民的安泰。

所以,他掏出了札子想了想,批复道:“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孔端友上书要求君王与民修养,减少私欲。

所言尽是程学!

他对孔端友极为失望。

孔子的嫡长孙,居然用程学来解释孔子言论,实在令圣人蒙羞。

赵桓批复了札子之后,将札子藏在了袖子里,现在正在和金人正面开片的时间点。

维持国内局势稳定,是赵桓要做的事,现在这一道札子下去,折腾的士林动荡,对战局不利。

毕竟现在天下皆为儒生,赵桓准备好了一份大礼包,县学九年制教学书籍,等到局势稳定,就打出去,断了他们对于知识的解释权。

当然现在还是以宋金之战为主。

一个合格的君王,分清楚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一种必备的技能。

国内、国外两线作战,赵桓觉得自己没有能力驾驭。

为了不被挂在歪脖树上,他选择忍一手,解决主要矛盾。

“让岳飞和韩世忠到文德殿,商议下如何分化金国。”赵桓让沈从去通知岳飞和韩世忠到文德殿。

这个远比高句丽还要强盛的国家,赵桓只能趁着他们内乱,能尽力多削弱其国力一分,就是一分。

宇文虚中想了想说道:“臣觉得官家既然知道黑土区,不妨派一支精骑兵,绕道契丹人的领地,将那些金人的奴仆兀惹人和那乃人驱逐或者杀死,这样金人缺少粮草,更好攻伐一些。”

“臣是一个文臣,这就是臣在金国这几年的一个想法。官家还是和朝臣们商议下的好。”

赵桓的眼睛越来越亮,笑着说道:“宇文少卿谦虚了。”

宗泽也就是给皇帝写家谱的,他懂个屁军事!也就能指挥个两百万百姓打的孔彦舟节节败退被生擒而已。

赵桓想到了自己的宗正少卿,看着宇文虚中的眼神就有点不同了,拿到这也是个军事天才?

赵桓打开了系统的人物界面。

宇文虚中的军事还是只有60多点,仅仅在及格线上。

看来真的跟他所说那样,在敌占区长期潜伏,想到了一策。

“让岳飞和韩世忠参详一下,然后看看有没有实施的可能。”赵桓笑着说道,不是人人都是军事天才。

赵桓回到了文德殿,让朱琏带着宫人们,向着延福宫而去,整理寝宫。

“我认为宇文少卿说的很有道理,可以一试,不过毕竟是金人腹地,没有人知道他那里情况如何。臣觉得臣可以去。”韩世忠一脸跃跃欲试的说道。

三思而后行?那是什么?

建功立业就在眼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