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北宋振兴攻略 > 第四百二十七章 王五品归京

北宋振兴攻略 第四百二十七章 王五品归京

作者:吾谁与归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18:41 来源:笔趣阁

大朝会的扯皮并非都是套话。

这些文臣们,虽然胆子小了点,但是脑子里的东西,还真的挺多。

各种燕京行在的问题,说的都很全面。比如户部员外郎郑望之,已经做了预算,燕京行在的粮草安全,已经被户部规划。

兵部谋划了燕京军器监扩建之事,而枢密院给出的军事调度,还是有理有据,赵桓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意见。

当然朝臣们提出了不少的疑问,比如之前赵桓和王禀讨论燕京定为行在,战略安全问题。

“东胜卫在大同府的西北三十余里,进可望河套平原,等朕腾出手来,肯定还是要拿的。即使不望河套,也可以在让燕京行在的两翼彻底展开,否则云中路的战线,必然收缩,到时候,敌人打到奉圣州轻而易举。”

“而山海关也不宜轻易出击,热河卫就解决了这个顾虑,有热河、北古口、山海关为犄角,山海关不宜轻动,但是热河可以。山道略有崎岖,修出一条路就是。”

“所以,东胜卫,热河卫,势在必行。围四十里砖石大城,此事交由工赈院负责。”

赵桓洋洋洒洒的说了一大堆,喝了一口赵英递过来的热茶,润了润嗓子。他为了迁都之事,在之前就在规划此事。

当然有所准备。

“官家英明。”朝臣们看着沙盘,也知道这两处重镇选择是无比的正确。

【作为大宋皇帝,抄明太祖朱元璋的九边重镇抄的如此堂而皇之,是不是有失皇家风范?】

赵桓稍微想了想,自己这九镇也才抄了两镇。后面七镇得收复辽东和河套才有价值。

至于脸面问题?

现在明太祖还没出生呢,没人会发现。

赵桓继续享受着朝臣们的夸奖,别人穿越都是抄个诗词歌赋顶了天,自己直接把明太祖针对草原和辽东的战略拿出来,自然在朝臣们眼中,就是官家好腻害!

赵桓结束了一天的朝议,朝臣们吵吵了一天,解决了一部分问题,但是有了更多的问题。

就比如收复了云中路和燕京路之后,如果不收复河套,不收复辽东,这云中路和燕京路就是战区。

等到收复了辽东和河套之后,西域和漠北不拿下,辽东和河套就是战区,就有危险。

这种为了战略安全的扩张,是永无止尽的,但是也是极度危险的。

只要停下了扩张的步伐,就会面临必不可少的战略收缩,包括朝内政策和军事军备。

“其实臣以为,官家可以再等两年,国内朝政进一步稳定再去燕京。”李纲在文德殿,现在大朝会已经结束,现在是常朝时间。

赵桓点了点头,他当然知道等两年最好,但是现在金人马上陷于内乱,千载难逢之大好机会,自己不抓住,等到再有机会,实在是太难了。

隋唐灭高句丽,大大小小数百次征伐,才灭了。

隋开皇十八年至唐总章元年,共经历了70年的时间,历经四代帝王,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连李世民亲征,都没有一口吃下来。

赵桓难道也要用七十年灭掉金国吗?

这次不趁着金国太宗十多个兄弟儿子,太祖十多个兄弟,在金国打的昏天暗地的时候,一举平定,等到金国内乱结束,宋朝是强大了,但是金国也稳定了。

倒时候,再想灭国,实在是难上加难。

“收复冠带之境,免故土成蛮貊之乡!”

“辽东数十万的汉人,朕不忍心让我们的冠带之境变为蛮夷之乡!战略安全、收复故土、收拢臣民、为报血仇,这四个理由已经够了,千载难逢之机,不能再错过了!”

赵桓站在沙盘前,说了一下金国的形势,在常朝确定了移驾之事。

宇文虚中突然站出来说道:“臣随官家前往燕京府吧。”

“臣觉得趁着金国内乱,再次把金国皇城司组建起来,官家心系金地汉儿,臣也有信心,去组建皇城司。”

赵桓思忖了良久,说道:“家中之事…宇文少卿为国遭了不少的苦难,还是在京城享受几天的好日子吧。宇文重也长了一岁,你这个父亲不在身边,也不是个事。”

宇文虚中使金,被扣在了金国这么久,做了那么多的事,再深入敌后进行地下工作,赵桓其实有点于心不忍。

宇文虚中笑着说道:“那还有比臣更合适的人选吗?”

“官家征伐辽东路,自然需要察子们的情报,此次王节度使万里行军,缺少了金国皇城司的察子的支持,差点就回不来了。”

“好!”赵桓终于点了头,正如宇文虚中所言,他是最合适的人选。

自己愈发变得无情了吗?

赵桓叹气,宇文虚中已经为国立下了足够的功勋,自己依然让其鞍前马后,为国效命,是不是无情呢?

当初说好的,回来汴京了,就不走了,看来也是一句虚言了。

皇帝的话一句都不能信,都是放屁。

“吾之志也。”宇文虚中拜了一拜说道。

其实汴京繁华的日子,他不喜欢吗?很喜欢。

但是他也更希望自己在即将来的宋金大战中,留下自己的名字。

老婆孩子并不是建功立业的阻碍,反而是自己的动力。

“大宋有卿这等铁骨忠臣,是大宋之福啊。”赵桓感叹道。

想来也是,这种大事中,明明有能力参与,却因为畏惧不参与,想来也是平生一大遗憾吧。

“报!官家!王五品回来了。”黄彦节匆匆忙忙的来到了文德殿,说道。

王五品,王重阳。

赵桓年前就让其回京,可是迟迟未归。

“快宣。”赵桓说道,看来王重阳是在路上过了个年。

他自己也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还没走两步,就看到了一个衣衫有些破旧,但是依旧无法掩饰其风采的道生。

“臣王,参见官家。臣回来了。”王重阳行礼说道。

“爱卿辛苦,一路车马劳顿。”赵桓看着王重阳的棉服都是破的洞,看来这一路,挺辛苦的。

“臣在太行山下贪快,想着回京过年给官家献礼,没成想,抄小道的时候翻了车,才弄得自己这么狼狈。”王重阳俯首说道。

“你慌什么啊!山路崎岖,早一天晚一天有多大关系?唉,这幸亏没出大事。”赵桓看着王重阳心疼的说道。

那张风靡汴京,足以让樊楼女子坐地排卵的脸上,都挂着两道伤痕,刚刚结痂。

“小伤小伤,无关紧要的小伤,要不是为了护着这瓦罐,臣也受不了伤。这是臣要给官家献的礼。”王重阳拿出来一个瓦罐,神秘兮兮的说道。

“哦?是什么?”赵桓好奇的问道,这个值得王重阳受伤的瓦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