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北宋振兴攻略 > 第四百二十三章 没有办法孙少宰

北宋振兴攻略 第四百二十三章 没有办法孙少宰

作者:吾谁与归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18:41 来源:笔趣阁

居养院的老人们,缺衣少食,比安济坊的条件差了很多,即使赵桓要来,经过了一轮打扫,依然能看到破败。

赵桓看着不断发着衣物,对着老人嘘寒问暖的朱琏,这个宫廷内的一品贵妃,对待百姓一点没有架子,已经当了皇后一整年了,丝毫没有一丝一毫自己是贵人的想法。

依旧是温润如水。

“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一点月窥人,倚枕钗横云鬓乱。”赵桓看着朱琏的身段,低吟了一首诗。

这首五代十国后蜀末代国君孟昶的词作,赵桓只说了半阙,下半阙是亡国之君的心路历程,赵桓才懒得多看一眼。

他的两千万字的《太平御览》的啃书计划,也啃了多半,啃到了赵匡胤灭十国的历程。

朱琏给人的整体感觉就是一个小女人。

到现在还是如此,而且赵桓觉得朱琏完全没有践行她的说辞,她说要跟李清照学如何治理宫人。

而赵桓只看到了朱琏每天忙着给自己绣新的冕服,新年新衣服,本来御衣坊的事,朱琏觉得宫人的针脚不够密,自己来了。

“官人,都送完了。”朱琏回到了赵桓身边,笑盈盈的问道。

没了宫廷的那些琐事之后,朱琏也卸下了身上的担子,性情也变得越来越开朗。

连称呼也从官方严禁的官家,恢复到了官人的称呼。

“想什么呢?官人?”朱琏看着赵桓发呆问道。

赵桓晃过神来,笑了笑说道:“没什么,我们去工赈监吧。”

赵桓扶着朱琏上了车,自己也踩着木凳子上了车驾。

他坐在了大驾玉轳里看着车窗外,刚才走神,是想到了一句话,这个世上没有完美的人。

自己一直想让朱琏变成独挡一面的皇后,但是朱琏本来就没有这个资质,自己硬逼着,反而把她弄得手足无措。

“官人昨天去了军器监,臣妾和庆明宫的张婕妤商量了下,准备给官家纳几双鞋底。燕京风沙大,路也不好走,多纳几双给官家备用。”朱琏趴在窗格上,看着赵桓,眼神中带着不舍。

赵桓已经决定在年后朝议定燕京为行在的可能性,并且昨天也说到了这个事。

这代表赵桓已经准备好了,年后御驾前往燕京。说要去金国砸场子,他是不会食言的。

“我又不是去了不回来了,等那边的各种宫殿建好以后,朕会让人接你们去的。你要不怕吃苦,也可以陪着朕一起去。”赵桓用指尖刮了刮朱琏的鼻尖,刚才在居养院发棉服,鼻尖有一滴汗珠。

“这是擦了多少胭脂啊,都能抹腻子了。”赵桓随手在桌子上擦了一擦,桌子上居然有一道白印。

“啊!”朱琏本来还在娇羞,一听到赵桓调侃,立刻变得手足无措起来。

“臣妾第一次陪官人一次出宫,难免有些紧张,干嘛要说出来!”朱琏嘟着嘴愤愤不平的说道。

“还有官家说能让臣妾一起去燕京?”朱琏的眼神中带着无限的渴望。

赵桓点了点头说道:“嗯,燕京的城墙都修缮好了,那边的行宫建的不如汴京的皇宫精致,但是足够大气,本来就够大了,李太宰又加了一大堆的宫室,又大了好几圈。”

“就是那边不如这汴京的皇宫精致,各局都还没搬过去。朕平日吃食都是赵英安排的,朕清淡点无所谓,就怕你不习惯。”

朱琏在皇宫里,甚至还如张棠华的权势重,一个一品的贵妃,还不如一个三品婕妤有威严。

赵桓其实也有点怕张棠华欺负她。

“官人吃什么我就吃什么,我不怕吃苦。只要跟着官人就是了。”朱琏的眼神中带着向往和渴望。

【系统提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除了进行体育锻炼以外,还有一种极好的方式去预防,那就是去势。】

【赵构用自己的八十一岁高龄,冠绝宋史,是经过事实验证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去势之后,清心寡欲,无欲无求,无欲则刚,无欲则无百病,为了长命百岁,官家是不是考虑去个势?】

赵桓反应了一下,才想明白这个去势是个什么意思?

赵桓懒得理会系统的吐槽,这时候正是你情我浓的时候,狗粮吃撑了的系统跑出来吐槽而已。

赵桓走到工赈监的时候,朱琏香汗淋淋的跟着赵桓下了车驾。

“**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啊!”赵桓感慨的说了一句,向着工赈监走去。

“参见官家。”赵桓看着黑不溜秋的孙博笑出了声。

当初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孙博还是个大搞封建迷信,崇信六丁六甲神术的粉面书生,现在这个黝黑的样子,可知这一年,为了工赈监奔波多么辛苦。

“参见皇……贵妃娘娘。”孙博暗自掐了一下自己,这差点说错话。

“孙少卿,来年开了春,就开始勘测向着汴京的铁轨的事,等朕去燕京的时候,这条汴京到燕京的驰道一定要有个章程出来。”赵桓笑着拍了拍孙博。

为了让孙博不搞封建迷信,就得让他忙碌起来,就不会想那么多的怪力乱神了。

“官家这时间上有点紧,要是官家五月出发,倒是来得及,要是四月出发,恐怕这草图得送到燕京了。”孙博实话实说,时间有点紧,工赈监勘测的人,已经放了年休。

就是过年没有年休,也赶不出来。

太过紧迫了,而且路段很长,路况极为复杂。

赵桓点了点头,说道:“工赈监和军器监过了年,就正式立院了,你和何粟做好准备,你为正,何粟为副,一人分管一摊子事,一个管人力,一个管工赈分配。好好配合。”

赵桓平平淡淡的说道,孙博点了点头,说道:“臣知道了…要立院了?!”

孙博本来还没反应过来,说了个半截才大声说道,自己这是升官了?

他总是比别人的反映慢半拍,神经弧有点长。

“军器监那边主要由刘益牵头,也是军器院,你这个工赈院的院正,要好好做啊。”赵桓看着满脸惊讶的孙博,拍了拍他说道。

干活不升官,谁还跟着他赵桓干?

作为接替了禁军接收流民职责的工赈监,是赵桓敢于解散禁军的重要维持大宋稳定的手段,这已经拖了很久才升的院。

孙博这是回京述职,之前连汴京的城门都没进,被赵桓扔到了两浙路去收拢流民了。

“官家,这一年,工赈监结余了七百三十万贯,这是账。”孙博拿出个账簿。

赵桓看着孙博,大宋的人真的是生钱有道啊!

本以为几项大工程,疏通黄河、修筑堤坝、奉圣州军堡、太原城、燕京城、河北两路的大坑,这么多的大工程能自负盈亏都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了。

结果现在赵桓听到了结余两个字。

“好多在工赈监挂名的民夫,其实都是工匠。好多工坊都会找到工赈监来找工匠,工赈监自发组织的工社,就负责和他们谈价格,本来只是谈价是不收费用,但是按照行规,有了一成的抽成,这样中间就有了这个结余。”

“这一年工赈监为了这事焦头烂额,最后不得不给工匠定级,要不然就太乱了。这定级的事,百姓中的工匠趋之若鹜,越来越多的工匠在工社挂了名。最后就有了这么些盈利。”孙博指着那一条最重要的结余项说道。

这工赈监居然还有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雏形了?而且还带有一定的工会性质?

赵桓看着孙博,这家伙不简单啊。

想来也是,工赈监随着收纳的流民越来越多,这些流民可不是身无长技的,掌握了天下最多人力资源的工赈监,自发的进化出了这一项功能,也是情理之中。

“可以啊,孙博,你这尚书右丞,少宰的的名,不是白挂的,有点东西。”赵桓笑着说道。

孙博目露苦色,说道:“臣这不是没办法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