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北宋振兴攻略 > 第三百七十九章 这个想法很危险

北宋振兴攻略 第三百七十九章 这个想法很危险

作者:吾谁与归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18:41 来源:笔趣阁

吃卡拿要,这里面拿就是拿回扣。

这价值三万贯,两万七千贯抵价,就是三千贯的差距。

连李纲也开始贪腐了吗?

今天的计省显然是有备而来,准备极为充分。

赵桓看着李纲,而李纲却面不改色,看着计省的吴桐,再看着宇文虚中,叹了一口气。

这事他的确做了,他还需要对政务不是非常精通的赵桓,解释这其中的道理。

“折价抵冲房屋拆除的费用,是陈冲建议臣做的。官家。”李纲说道。

嗯?这就学会甩锅了?这还是自己认识的李纲吗?

李纲看到赵桓疑问的神情,解释道:“官家,此事是臣做的,和陈冲没有多少关系,陈冲只是建议。”

“官家知道为何汴京不宵禁吗?”李纲突然问了一个不相关的问题。

赵桓点头说道:“太祖时太祖亲自下的诏书,不设宵禁,朕知道此事。”

“太祖皇帝定下的祖训,不设宵禁,太宗、真宗、仁宗是多次实行宵禁,但是都无疾而终。”

“太祖时,当时汴京人丁已然百万之众,这还是在籍的汴京城人丁。官家可知现在汴京人丁几何?”

“一百三十四万!这都是在籍人数,往来行商,还有行商随从,已经来汴京城的学子,农夫工丁,这些流动人口,更是多到无法统计。”

“百年来,汴京城不断的扩建,四次推倒城墙扩建,但是依旧有无数的农夫工丁居住在汴京城外,日出进城工坊做工,日落坊市里商铺和茶馆人满为患。这些人都是不在籍。”

赵桓点了点头,汴京繁华,人丁兴旺。他想了想问道:“这和你这低价抵冲拆款有何关系?”

李纲回答道:“正是如此,导致了汴京地贵啊。从乾德年间的两进的院子作价五千贯,到现在汴京的两进院子已经十数万贯了,官家。”

“随着商改,汴京人丁还在不断的增加着。这院落的价格也在不断上涨。吴少卿问臣,两千万贯够臣折腾吗?臣可以告诉吴少卿,不够。”

吴桐一愣,两千万贯!之前国库一年的税赋也就万万贯而已!

他大声的问道:“你这是想做什么?两千万还不够,是准备掏空大宋的国帑吗!”

李纲对着吴桐说道:“吴少卿,不仅两千万贯不够,甚至汴京仓的十万万贯钱,都不太够。”

他转头又对赵桓说道:“官家,汴京城两千万是够的,但是整个天下光百万之众的大城,就数十座。大城需要改建,钱从哪里来?”

“趁着院落价格还没涨上去,臣用财宝低价抵冲来够得大量的地皮。陈冲说着地价绝对会涨上去,再卖或者租赁,也绝对能赚回来。”

“臣觉得有理,就用汴京仓的金银财宝买了地。反正放着也是放着,钱只有流动起来,才是钱啊。”

“而且官家,臣心里还有一问,这城外的地均了,城内的地呢?”

赵桓陷入了沉思,李纲用汴京仓的十万万贯钱买地,低价抵冲以提高员外们的积极性。

赵桓可以理解,也可以接受,只要他没在中间上下其手,就可以。

但是李纲的这个问题,却让赵桓陷入了沉默。

均田制度能够流畅的施行,因为民心所向,天下百姓都相应他的号召。自然会支持他。

但是他能够一纸诏书就把城里的地收回来吗?

一纸诏书就让城中百姓将自己的时代居住的老宅,拱手献给皇帝?

做什么春秋大梦呢。

赵桓叹气,城里的地收归国有,是一件道阻且长的路,但是也是必须做的事。

城外百姓,城内百姓,城外乡绅豪强,城中乡绅豪强都得区分对待啊!赵桓忽然想起李邦彦的五民论,连连摇头。

“李太宰大胆施为,朕支持你通过拆购赎买的方法,买回城内的土地的做法。”

“计省和皇城司介入,胆敢有人在其中上下其手,中饱私囊,执法必严,从重处理!”赵桓最终同意了李纲的做法,也让计省的人介入其中,防止贪腐之事。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李纲在做的事,本质上是在加强君权。

好丞相啊,赵桓终止了这个话题,他能看到李纲决策的正确性,但是吴桐他们还在为十万万的小钱钱心疼。

李纲略带困惑的说道:“臣在想,以后能不能把多出来的地,建成房子租给百姓?这样还能收回点成本来。可惜了,一座两进的宅子只能住两户,转不回来多少。”

这个话题,打住!打住!

烧水泥插钢筋,高高楼,你想住多少,全看你良心不良心啊!

赵桓赶紧停下了自己的想法,这个想法很危险,再想下去…

不过,水泥这个好东西,其实非常容易烧制。

事实上,在火药烘干的这两周的时间里,赵桓也曾经在烧石灰的工坊里,烧了一点水泥出来。

煤矸石和粘土可以烧制出最普通的水泥来,煤矸石是采煤和洗煤过程中的固体废料,大同府哪里都是。

沥青更是提炼猛火油的必然产物。

所以在将固体废料和粘土石灰石等辅料放到窑内,大宋就拥有了修出柏油路直道的先决条件。

剩下的就看生产力了。

赵桓折腾出来的普通的水泥,只是试验产物,想要大批量满足汴京修路用,大概需要到过完年的时候了。

主要原因还是大同煤田向外运输的时候,都是运送优质焦炭,废料还不在运送的范围内。

长途运输极为不利,特别是在现在这个时间里,所以赵桓已经让工赈监,在峰峰矿区开了二矿了。

朝政还在继续,赵桓终于在太阳西斜前,结束了一天的朝政,他用力的伸了伸懒腰说道:“其他人都回吧,李太宰留下。”

赵桓等到人都走了以后,想了很久才说道:“吴少卿和宇文少卿弹劾你也是为了大宋的江山安泰,你不要挟私报复。”

“三个人抱团弹劾你,其他人默不作声,只有你自己在自辩,要小心些。”

李纲点头称是,说道:“臣明白。”

“若是无事,臣退下了。”李纲俯首离开了文德殿。

赵桓把赵英喊过来,拿着一封札子说道:“给李宣仪封五千枚银币。把这封诏书给她,她看完自然知道该怎么做。淮北陈家是个体面人家,朕既然赐婚,没点嫁妆说不过去。”

“李师师毕竟算是宫里的人。”

“而且,走之前,告诉李太宰一声。”

赵英领命而去,带着车驾和银两,向着城外急驰而去,还带上了李纲给李师师的物件。

赵英找到李师师住的客栈的时候,先是看到了李师师的侍女,名叫葵儿,姓崔。她正在河边捶打着衣物。

“忆昔西施人未求,浣纱曾向此溪头。一朝得侍君王侧,不见玉颜空水流。”空灵的声音在溪畔响起,赵英抬头看了一眼,这女的唱得不错。

“桃源仙子不须夸,闻道惟栽一片花。何似浣纱溪畔住,绿阴相间两三家。”

轻灵的歌声在水面上不断的回荡着,秋风瑟瑟的吹过,无数的柳叶打着旋落在了河面上,掀起了阵阵的涟漪。

赵英点了点头,暗自说道:“不错。”

崔葵儿吗?他将名字记下。他是入内内侍省都知,也是鸟花使。

寻访漂亮优雅的女子,也是赵英的工作之一。

李师师听闻赵英的提议,连连摇头说道:“虽然我和葵儿名为主仆,其实情同姐妹,入宫当个歌姬,你得问问葵儿的想法。我做不了主。”

赵英点头说道:“这是应有之意,我走的时候,再问问她。这是官家的书信,五千两银子的汇票,可以到淮北的时候,问陈家取。这是李太宰的谢礼。”

“官家的书信上写的什么?”李师师虽然这样问,但是她的目光依旧紧紧的盯着李纲的谢礼上。

李师师拆开信看了半天,说道:“这是乳化羊毛的方子?这有什么用?官家跟你交代了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