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北宋振兴攻略 > 第三百七十七章 敌在进奏院!

北宋振兴攻略 第三百七十七章 敌在进奏院!

作者:吾谁与归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18:41 来源:笔趣阁

赵桓点了点头,正襟危坐的说道:“百姓有恐慌的心态,是一件很容易理解的事,毕竟金人打到了大宋的家门口,而大宋并没有直捣黄龙,所以百姓们会认为大宋军卒的胜利是极为侥幸的。”

“他们离边境很远很远,他们并不清楚大宋的军卒儿郎,正在与金国持平的进行拉锯。他们会下意识的认为金人只是在休整,随时有可能卷土重来。”

“李太宰,你认为大宋对上金国,是大宋胜多负少,还是金国胜多负少呢?”赵桓的话头突然转了个弯,问道。

李纲想了想回答道:“官家问臣,臣自然是认为大宋胜多负少,臣见过金人的军卒。也见过大宋的军卒,臣不认为金人就有必胜的局面。精锐的战斗力都差不多。”

赵桓摇了摇头,这是个屁股的问题,李纲要是回答金国胜多负少,那他这个太宰还要不要做了?

李纲有一定的军事才能,但是他的政治才能是在是太过耀眼了,赵桓物尽其用,没让李纲接触过军事。

他对着几位大臣说道:“在局部的战役之中,是大宋胜多负少,但是在战略层面上,是金国优势。”

“大宋无马,缺少了长途奔袭的能力,而这个局面短时间内很难改观。我们缺少了足够的机动力,在战略上,到现在还在执行种少保的云中燕京防守战略。”

“如果我们大宋是优势的话,还需要依靠王禀牺牲自己部队,驻扎在别人的咽喉位置吗?”

这就是现在云中和燕京两路的局面,战略防守的局面,短时间内无法改变。

不光是马,还有精兵。

事实上,现在十数万精兵驻扎在漫长的防线上,处于战略防守的大宋,处于极为被动的局面。

王禀舍生忘死,争取时间,为得就是让奉圣州的张家口军堡建成。

而这一系列的防守,正是大宋最为无奈的地方。

“朕这么说,你们是不是以为不光是朝臣百姓,甚至连朕这个皇帝,都没有自信面对金贼寇边?”赵桓看着大臣们面面相觑的样子,笑着说道。

李纲站起来说道:“事实上不管是汴京城的马厩还是云中路的马厩,都在快速的发展着,河间军卒的日常训练里就有马军训练。”

“大宋的马军正在恢复,各地军器监恢复生产,正在全力备战,这样的被动的局面,不需要几年就可以改变。”

“时间站在了我们这边。”

官家,我们要解决的是百姓自信力的问题,你越说这六部侍郎们都要转投议和了!

不能让官家再涨他人威风,灭自己志气了!

赵桓显然听懂了李纲话里的意思,点头说道:“事实上,大宋百姓,朝臣们的担心是正常的,甚至是符合事实的。”

“陈规的守城论中,就说到,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

“正如李太宰所言,我们大宋虽然打不出去,但是现在边境的局面是完全守得住。在目前的局面中,这就够了。”

“但是百姓们担心大宋的军卒无法保卫他们。”

军民互相信任,太难了。

过去的禁军都是一群酒囊饭袋!

稍微恶劣点的渣滓,甚至还会冒充流匪打劫百姓,这让百姓怎么能信任他们?

河间军卒保卫汴京仓,每日的操练让百姓对大宋军卒有了稍微的改观。

但是还不够啊。

“把邸报和晨报的作用发挥出来吧。整顿下晨报,多找些笔者,写一些军务实录的内容,加强下国防的宣传,把民间的力量调动起来。”赵桓最终决定如此行事。

邸报是由大宋官府发行的报纸,主要由进奏院发行刊印,多数都是政府的公文,皇帝的圣旨。

而晨报,则由民间发行,仅仅汴京就有数家以卖报为生的小厮。

而且这帮民间报刊,还有自己的专门的内探、省探、衙探之类,皆衷私小报。

而皇城司的察子们很多眼线,也是这些内探,省探,衙探组成。大概类似于后世的记者、通讯员、报料人组成。

民间热衷于私人报纸,对朝堂的邸报其实不怎么感冒,干巴巴的连个句读都没有的公文,没几个人想看。

而这些小报刊的情报来源或得之于省院之漏泄,或得之于街市之剽闻。

秘闻啊,八卦啊,都是极为吸引人的地方,大家都会买来看个热闹。

真正的机密又不可能在邸报上出现,而民间的私人报纸的种类很多,五花八门,刊载话本、喜剧、诗集、八卦、刑狱等诸多分类。

当然在大宋进奏院的管理下,汴京市面上还没有三俗文学的报刊,但是在汴京之外,因为进奏院的权利有限,自然会有一些刺激的文章连载。

种类繁多的小报里,也有关于军报的小报。

不过因为大宋禁军的疲软和进奏院的管制,此类的报刊,多数都是月刊,甚至一些半年刊,年刊的都有。

邸报十钱一张,印刷精美,刊印无遗漏,无错误,正能量,内容却比较空洞。

而晨报却是百无禁忌,虽然印刷的错字较多,甚至有些扭曲事实的存在,但是百姓喜闻乐见,皇帝怕留下个堵塞言路的恶名,也无力多管。

晨报骂皇帝那更是司空见惯。

大观四年,宋徽宗第三次罢免的蔡京的时候,有晨报就把皇帝和宰相一起骂了,汴京人人拍手称快。

而这个人的手法极为老练,从过往邸报中总结了赵佶诏书的书写习惯,在晨报里搞了个大新闻。

模仿赵佶的语气,捏造了一份诏书!

【前宰相蔡京目不明而强视,耳不聪而强听,公行狡诈,行迹谄谀,内外不仁,上下无检,所以起天下之议,四夷凶顽,百姓失业,远窜忠良之臣,外擢暗昧之流,不察所为,朕之过也。】

宋徽宗极为尴尬,亲自写了一份手书辟谣。

【奸人乘间辄伪撰诏,撰造异端,鼓惑群心。可立赏钱,内外收捕。】

悬赏五百贯大钱!捉拿写假诏书的人!

结果因为整个开封府的晨报里,都有这个假诏书,查无可查,最后不了了之。

事实上,大宋晨报搞伪诏是传统技艺。

从熙宁二年就有明确的史料记载,矫撰敕文,印卖都市。

赵桓打算好好收拾下邸报和晨报这个摊子,让晨报规范起来,让邸报变得更加有活力,真正成为朝堂的喉舌,以便于舆情。

民间朝臣有畏惧金人的心里,敌在进奏院啊!

舆论的高地你不去占领,就会被别人占领。

赵桓明白这个道理,就决定整顿邸报以加强大宋朝堂对舆论的控制。

这非常有必要,对于贯彻大宋的国政也有巨大的好处。

赵桓准备把这个活儿交给李邦彦,这个人的文字功底很深,而且改过自新之后,政治觉悟上,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河东路之行,也对边事较为熟悉。

“官家的意思是单独把邸报独立出来,交给大宋书坊吗?”李纲想了想,这个决定不错。

很多晨报的背后,站着的是金国的黑水司!黑水司掌控晨报还是宇文虚中归来后,告诉他的。

之前李纲忙于均田和商改,没空收拾他们,也没有把晨报放在心上,不登大雅之堂,完全不配做对手。

但是这次的柳成卿这样的重臣,都有了这样的想法,大宋的舆情已经到了不得不控制的局面!

“官家,金人使者在驿站被人杀了!”沈从慌慌张张的跑了进来,大声的说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