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北宋振兴攻略 > 第三百四十章 系统,连你也欺负朕是吧!

韩世忠对于军纪的管理非常严格,他按照赵桓新兵制的札子,认真在原来的督战队上,建立了军稽查。

效果还是非常不错。

保证军纪,就保证了战斗力,在战斗开始之后,就能完全命令的下达,军卒的严格执行。

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特别在守城之战中,现在榆关正在经历金人如同潮水一样的进攻,但是榆关却如同滔天海浪中的礁石一样坚挺。

“韩将军,金人今天又退了。”传令兵匆匆而来,在韩世忠面前说道。

韩世忠哈哈狂笑,笑着说道:“老子又不是没有长眼睛!统统有赏!”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金人选择了最次的一条路,来攻城。

韩世忠和岳飞两人面对完颜宗望驻守榆关时的束手无策,现在换成了完颜宗望了。

攻城是万不得已,也是最无奈的方式,到最后才能用的方式。

而攻城中最有用的方法,就是围城。

切断了守城方的物资补给,守城方就会越大士气越低,因为物资消耗带来的粮草补给上的困难,很有可能会带来守城方的军卒哗变。

然后,投火,切断水源,封锁消息,就就可以加速瓦解守城方的守城意志,再进行攻城。

这才是常见的攻城战,可惜完颜宗望无法达成围城这个条件。

榆关的地理位置,一面向敌,金人只能啃一面,而另一面,金人是断断不敢翻山越岭过来,变成孤军。

故用兵之道,十则围之,五则攻之。

完颜宗望现在也没有五十万对等的精兵,来消灭韩世忠的永定军。

但是韩世忠依旧不敢松懈,每日都会来城墙上,亲自督战。

让完颜宗望非常绝望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攻城效果越来越差了,而他却没有好的破城之法。

他更想不明白的是,为何平州就这样被宋人快速消化了。要不然可以在平州做一些小动作。

宋人在平州的政策,是对渤海人和汉人以及契丹人怀柔,对金人的做法是堆京观。

如此残暴的对待金人,应该遭到极强的反抗,韩世忠应该面临根基不稳的局面才对。

但是完颜宗望收到黑水司的情报显示,平州连个起事的人都没有,之前金人统制之下的平州,就这样消无声息的成为了宋人的领土。

金人都被韩世忠杀了,堆到了榆关城外。

残忍吗?韩世忠不觉得,平州的渤海人也不觉得,所有的契丹人,也不这么认为。

相比较被金人统治,汉人的统治,简直可以用优雅来形容。

“夫人,你说完颜宗望有没有可能率领金人,转战大同府方向?”韩世忠盯着堪舆图发呆,他愣愣的发问。

梁红玉盯着堪舆图很久,才说道:“如果王禀被完颜宗翰吃掉的话,完颜宗翰才能从云中南下,否则很容易被王禀切断粮草补给。”

“所以我才说,完颜宗望从云中路南下啊。完颜宗翰围困临潢城,完颜宗望率领金国兵卒,前往云中路?”韩世忠最后皱着眉,盯着堪舆图,越想越有可能。

“我得写个札子到京城,让官家明白前线战事吃紧。还得告诉杨忻中,让他小心提防,防备金人来袭。”

韩世忠说着就要写札子。

梁红玉抓着韩世忠的手,阻止了一下韩世忠,说道:“边将上书言事,很容易招惹拥兵自重的非议。”

韩世忠看了一眼梁红玉日益隆起的小腹,将梁红玉的手拿下,说道:“那也得写。”

他不知道自己本身就是边将,本身就是拥兵自重的事实吗?

事实上,韩世忠现在手中控制兵力,比官家手中的兵力还要多!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我本绥德一泼皮,有今日今时,全仗官家起用,既然官家信任我,我当然以赤城待之。”韩世忠笑着劝解着自己的夫人。

当然韩泼皮是个泼皮,那韩世忠就有着来自泼皮的一些小小的奸诈。

边军效忠的并不是他韩世忠,而是官家。

给边军均田的是官家,给边军发粮饷的是官家,给边军发媳妇的钱,也来自官家。军卒对他韩世忠言听计从,连赌棍都愿意听他说话,听他指挥。

有一方面是因为军卒们真心崇敬每战必冲锋在前的骁勇,更多的,其实还是因为他是官家任命的边军将军罢了。

这一点上,在种师道交给官家的新兵制的札子里,写的一清二楚。

韩世忠虽然只看到了具体的政令,但是他对兵制本质的理解,超过了他的夫人梁红玉。

梁红玉发呆,停了很久,才叹气说道:“希望官家,是个英主。”

赵桓英明吗?

赵桓觉得自己做的其实挺差劲的,

比如现在,边城告急,赵桓能做的,只有督促粮草,保证前线供给。能做的只有犒赏三军,提升一下军卒士气。

他再无其他有效的办法,没有如同唐朝文皇帝李世民那样的文韬武略,可以奇策定江山。

也没有岳飞等大将,或者其他开国皇帝的英武,可以上前线亲自灭敌。

甚至他现在连御驾亲征,都做不到。

手无缚鸡之力的自己,感觉到的是自己的无能。

自己的商改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若是此时离京,李纲激进的政令,只能转为保守。

面对金人的侵边,边城的告急,赵桓能做的实在是不多。

赵桓发出了犒赏三军的政令,甚至让自己的第一狗腿子,赵英,带着三百万两银元,前往了边城犒赏军卒。

这三百万两银元,会在榆关、北古口、居庸关、张家口、大同府进行一轮犒赏!

这些银元,赵桓完全是添头,不属于军功爵和人头赏之中,赵桓能做的其实真的不多。

“唯有军卒浴血奋战,卫我大宋江山。”

“苍龙负图山巍峨,九十九曲水清澈,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愿大宋山河永固,国泰民安。”

赵桓的抚军圣旨写的极为简单,但是字字都出自本心。

赵桓怅然若失的看着榆关的方向,此时此刻的他,觉得自己的心境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对于如何做一个皇帝,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当然赵桓对于如何做好一个皇帝,也不是平白无故,他最近在读帝王书。

当然,不是《资治通鉴》,而是《太平御览》。

太平御览是宋太宗时期太平兴国三年成书,全书以天、地、人、事、物为序,分成五十五部,共计一千卷,可谓包罗古今万象。

这本太平御览,本来是宋太宗赵光义装x用的。

他说自己每天读三卷,一岁而周。

还把本来的名字,由《太平总类》改为了《太平御览》。

当然,赵桓觉得赵光义说他一天看三卷,估计就是假的,这玩意就和御园和艮岳宫中刻意留下的那一亩三分地一样,都是装装样子而已。

赵佶可从来没有收拾过那一亩三分地,所以,赵光义也没有真的通读过太平御览。

虽然赵光义搞了个面子工程,但是现在却大大的方便了赵桓,他是切实的想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所以,他现在批改完札子,就是读这本《太平御览》。

学习如何做个好皇帝!

“学习,学习个屁!”

赵桓看着密密麻麻都是字的《太平御览》,就满腹牢骚。

他想起了当初高三时候,拼命的时刻。

如果仅仅一千卷的《太平御览》的话,赵桓也不会发出这样的牢骚了。

因为还有一千卷的书在等着他,那就是《册府元龟》,也是类书,无所不包。

“系统,能不能兑换一本,皇帝是怎么炼成的?或者将这些书精研一下?字太多了。或者出个简易版的攻略什么的?”赵桓在空无一人的文德殿叹道。

【不能。】

系统啊,连你也欺负朕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