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北宋振兴攻略 > 第三十三章 新成就:心系军民

北宋振兴攻略 第三十三章 新成就:心系军民

作者:吾谁与归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18:41 来源:笔趣阁

当然,赵桓想要用钱砸死的金兵的想法,很快就被自己扑灭了。

在瓮城这种有利地形下,金兵付出三千五百人的死亡,而汴京城军士却付出了近四万人的伤亡!

要将城外近三万精锐,近十万之众的汉贼军全数歼灭,又会死多少人?

打仗什么时候成了百姓的事了?打仗是军人的事!

赵桓来自红旗下,自从红色旗帜在中华大地飘扬,何时百姓上过战场?

倒是不少人吃的太饱,没事攻讦子弟兵,不知兵事险恶!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而已。

“沈从,交代你个事,拿出四百万缗的现钱,抚恤下此次牺牲军民。”赵桓下了个令。

沈从皱着眉,战死拿钱?这是什么政策?他一头雾水的问道:“陛下,抚恤是特例,还是以此成为常例吗?战死一人,抚恤百缗?资出国库还是内帑?”

赵桓想了想,反正花的是意外之财,当成常例也不错,鼓舞一下士气也不错。

自己这个皇帝还不知道能当几天,在乎这些银钱干什么。索性说道:“资出内帑,常例。”

他看着一排奸臣,没钱了抄一个就是。

沈从大骇,弯腰俯下身说道:“陛下,如若此次战死一人抚恤百缗,以后会被当成常例,别说陛下内帑,哪怕算上大宋岁收,也支撑不起这样的抚恤,请陛下三思。”

他骇然的不是钱多少的事,新帝长于妇人之手,久居深宫,不知道物价也数平常,没说出何不食肉糜已经很不错了。

他骇然的是战死抚恤。

【大宋国库跑老鼠,李纲兵部侍郎管理汴京武库,整理的井井有条,乃是用各种军器监的作坊接私活,接非朝堂订单,搞到的钱财,才有了进货的钱财,顺便将前面积攒的垃圾回炉,才有了那么大的规模。来补充武库。】

【武库是李纲和作坊匠作们的功劳,你可别以为管理国库的户部侍郎能给你经营有方,你要问国库要钱,大概率的回答是,陛下!国库没钱啊!您要不要垫上点?】

【有钱了,也省着点花。】

赵桓的目光看向了立下下面的蔡攸、白时中、张邦昌等人,蠢蠢欲动啊!在他眼里,这些人已经不是奸臣那么简单了,而是移动提款机。

“为国捐躯战死一人,抚恤五十贯。以此定为常例吧。”赵桓深吸了一口气,降了一半。

不能再减了!好歹也是为国捐躯,连点抚恤都没有,像话吗!

“陛下,仁义如天,妙智如神,近之如日,望之如云!尤若尧舜再世!敬谢陛下!”沈从跪在地上,行了一个五体投地的大礼。

自古以来,从无此例。

【沈从说你有昊天一样的涵养和品行,有神灵一般的微妙智慧,接近你如同接近了太阳一般温暖,远远看过去,如同云霞一样璀璨,像是尧舜再临世间一般。他谢谢你。】

系统实时翻译,赵桓听不懂这文绉绉的话,不等赵桓要解释,就直接翻译了沈从的话。

【因为你的言行,皇城司上一指挥沈从对你的忠诚度增加20点,现在忠诚度:55/100,对大宋忠诚度100/100.再接再厉。】

嘿嘿,这沈从看起来是个武夫,这夸起人来,也太浮夸了!太浮夸了!

这赞美真的过了。自己也是慷他人之慨嘛,那吴敏的钱抚恤军士,也成了明君了?

这明君也实在太廉价了吧。真是让人不好意思。

至于吗?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自西周以来,泱泱中华史上,兵士战阵中受伤或战亡,主要有赐药、赐钱、赐绢,当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好一点王朝,安葬兵士尸体,减免子女徭役依然是天大的恩德了。】

【马革裹尸,赞军士之忠贞,也是无奈的现实,战死之时有一张草席都是奢望,仅能和马匹一样暴尸荒野,还奢求抚恤?这是封建王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不予以泥腿子分毫的宋朝,更是如此!】

【凡行军,吏士有死亡者,给其丧具,使归邑墓,此坚军全国之道也;军人被疮,即给医药,使谨视之。医不即治视,鞭之!】

赵桓这才了解到自己这一句话,有多么大的分量。

【恭喜你获得成就心系军民,第一个抚恤战死士兵的皇帝,宅心仁厚,军心大振!获得成就点10点。】

“沈从,兹事体大,你说文臣们会激烈反对吗?这万一军官上下其手,在其中贪腐如何解决?”赵桓想了想,其实自己的担心有点多余,自己巴不得现在这帮人跳起来。

有种师道西军在京城内,跳出来,就是给他抄家的理由啊!

倒是贪腐一事,还需从长计议。

“官家,抄家所得算是内帑,内廷之事,而且资出内帑,外臣管不到。反对也没有用。再说,真的反对的话,怕不是被现在这四万死于战阵的军士家属生吞活剥?亦或者是天下军士熙熙攘攘,这得罪太多了人了。”沈从说着。

文臣不敢反对,当然不是怕天下的悠悠之口,而是怕军士手中刀斧,陛下天恩浩荡,这群文臣真的从中作梗,怕不是活不过五更天。

陛下这是要反悔吗?

“官家,至于上下其手贪腐之事,死人财也发,会引起军营哗变的。既然资出内帑,分发抚恤之事,交于皇城司亦可。做好回访的事,自是可防止上下其手。”沈从的语气有些阴森,真的有人发死人财,他绝对不会让此人,见不到第二天的太阳。

当然这事不是说说那么简单,抚恤之事,他也要做个章程出来,写成札子,递给官家批了,才能彻底执行。

皇城司可不是什么好相与,这可是大宋特务机关,而且直属皇帝。

而且皇城司的所有一切权利来自皇权,如果连皇帝的命令都无法执行彻底,皇城司关门大吉就是了。

查案办案中饱私囊极为常见,可是不该碰的钱,绝不能碰。

比如查办卖国贼时候,绝对没有亲从官、亲事官或者察子,收受贿赂,那可是通敌卖国之罪,只要发现就是满门抄斩的大罪。

皇帝的钱也是此类不能碰的钱。

沈从心里打起了算盘,如何将这笔钱,彻底发到真正需要的人手中,而不是发到吃空饷的大户手里,才是此策执行的难点。

不过这不就是要自己这个臣子的作用吗?事事都要皇帝操心要自己有什么用?钱都是出自内帑了,这些闲散的事,留给自己操心就是。

他心里已经有了很多章程,这事不难办。

赵桓点了点头,说道:“拟个札子,呈上来。”

札子是宋朝的公文,可以盖章那种,只要确定下来,跟后世立法一样,就有了法律效力。

正如沈从所言资出内帑,这文臣还真管不到他头上。

“是,官家。”沈从也是心情大好,这个新官家看起来挺不错。至少比那个黄泉下的赵楷强多了。

赵桓抬头看了看太阳,已经接近正中午,而高台之下,已经围满了观众。

午时三刻问斩,不仅仅是阳气正盛,可以抵消杀人之怨气,或者让被斩之人魂飞魄散那么玄学的东西,一点都不靠谱。

中国人历来都是实用主义者。

午时三刻问斩,从早上开始筹备,广发通告,聚拢人气,无事的百姓都会过来围观,历数被斩之人罪状,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巩固朝廷的权威。

当然,斩了忠贞之士,就会起到反作用,午时三刻问斩就会成为笑话,

百姓又不是傻子,谁忠谁奸,早有公论,根本不会等到死后盖棺定论。

“李擢,中书舍人。东壁御守,在其位不谋其政,夜夜饮酒作乐,致使金兵破陈州城门,金兵入城,幸军民一心,驱逐鞑虏,但汴京也有近四万军民长眠陈州门之下。判:斩立决。”

提刑司的知事摸着脑门子的汗,这可是杀士大夫啊!二十多年来独一份的事!

“陛下圣明!”这次的山呼海喝之声,不是来自于亲从官,而是来自汴京百姓,这台下有多少战亡之士的遗孀,就有多大的喊声。

赵桓也终于找到了点做皇帝的感觉,不是很难,明辨忠良,任贤使能。

就能收获百姓的五星好评,这皇位就安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