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北宋振兴攻略 > 第三百二十一章 铸造银币

北宋振兴攻略 第三百二十一章 铸造银币

作者:吾谁与归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18:41 来源:笔趣阁

“李太宰啊,倭国的白银真的很多啊!”

“一船的白银,整整八百万两的白银,就为了买一道圣旨。朕把册封的圣旨卖给他了。”

赵桓先给李纲交了个底,册封都是是商量好的事。

但是这一船的白银,算是让赵桓始料未及。

李纲沉默,自己这边为了铜钱挠头的时候,自己官家这边写了道札子,直接搞八百两白银出来。

如果按照市价换算,十两白银就是十贯铜钱,一两白银约为一贯铜钱使用。

但是白银并不是货币啊!

事实上一两白银,通常能换两贯铜钱!

毕竟大宋的铜钱都是铁铜钱,而且还薄的很。

李纲沉默,赵桓最近手中的圣旨,先是送到了荆湖北路,荆湖北路杨幺攻破的州府直接归附了汴京。

连带着整个荆湖北路全部归附。

而第二道圣旨,直接送到了福建路和广南东路,这两路虽然不富,但是确实整个大宋社会的基础,产盐大路!

而第三道圣旨,卖了八百万两白银,不仅如此,每年还有五十万两白银入账的岁币人,让李纲怀疑人生。

“官家生财有道,臣远不能及。”李纲俯首拜道,反正官家有钱,大宋就有钱。

“此乃国事,这八百万两白银,归了国库吧。”赵桓决定把这笔钱进国库,李纲这个太宰当的不容易,省的他老惦记自己的内帑。

“这八百万两白银,全部按两打造成银饼,每一两的银饼折合一贯铜钱,不知李太宰以为如何?”赵桓问道。

这八百万两白银,能打造出一千万的银饼出来,就是一千万的贯啊!

事实上,锻造的时候,会掺杂一些锡来防腐,还有铁铜掺和起来。

“官家,民间银两交易都是通过秤,还要切割,着实不便,这也是白银迟迟无法在市场上流通的问题,实在是太难计数了。”

“而且白银成色不一,也造成了流通上的困难,官家,臣以为,可以由官府打造银钱以供天下百姓使用。”李纲想了想说道。

银饼交易实在是繁琐,而且因为各地成色不足,导致银两交易常常出现问题。

“关中军饷共计六万石米,四十万钱,其中四十万钱,以十万两银,五千两金折支。一两银折合一贯钱是可行的。”

“官家,若是能够打开航道,与倭国长期通商的话,每年能铸造一千万银钱,则可大大缓解大宋之缺钱的现状。”李纲还在劝谏。

赵桓想了想说道:“你的意思是,铸银币?”

大有可为啊!

只要有白银,统一有官府回收银两,锻造银币,则可以大大的缓解市场对银两交易的抵触!

而且有利于控制银根,通过银钱控制天下,李纲这个建议不错。

他在想要不要将自己的头像印在银币上?

技术是觉得能够达到,但是这事估计也就这么一想,中原王朝的价值体系里,钱的排序并不是很高,他这么做是在作践自己的身份。

只有欧罗巴的国家,才喜欢把头像印在银币上,供人使用。

但是赵桓可以印点别的东西上去,目的是为了防伪。

“可以印上大宋通宝,银七分,锡一分,铁铜一分,镀锡一分,就叫大宋银元吧。”赵桓决定锻钱,只不过锻造的是银元,来刺激经济,提高税赋。

镀锡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白银损耗,定期投放新币,回收旧币镀层锡就能当新币用了。

“还有一事,太宰,倭国想要与大宋通行货币,这事你怎么看?”赵桓问道。

这事必须仔细斟酌,大宋货币国际化的道路,现在到底合适不合适?

李纲也敏锐的感觉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与倭国通行货币的好处很多,但是那都是基于大宋国力强盛,现在这个时间点上,通行货币,不可取。

“官家,臣以为通行货币,可促进两国商贸,增加对倭国的影响力,毕竟发行权在我大宋手中。”

“官家册封了倭国王,自然是法理上的开疆拓土。而货币通行,则可以在货币一事上开疆拓土。”

“可是凡事有利有弊,现在大宋缺钱,如果与倭国通行货币,本身大宋就缺钱,这样一来,就更缺钱了。”

“而且对流通在日本的货币,大宋也无法监管。平白增加钱的损耗,臣以为直接通行货币不可取。”

“但是官家,咱们有钱引啊。通行钱引倒是可以。反正都是纸。”李纲将自己的话说完。

赵桓点头,论阴人这种事,赵桓觉得自己这辈子想赶上李纲,怕是没戏了。

李纲一出手,就是交子通行。

在大宋钱引,交子都是擦屁股纸,到现在蜀中的态度都极为反复,不就是当初交子的事给蜀中闹得离心离德了吗?

李纲不通行货币,而是交子,运到倭国的货物都是用白银结算,倭国运到大宋的货物都是纸币结算。

赵桓看着李纲,这个人能把自己的感官封闭试验搞成黑棺材,果然是个带恶人啊!

“朕觉得可以。”

“臣还有一个建议,那就是派遣一些工匠到倭国,帮倭国开采金山和银山。”

“倭国产银产金,可是缺少勘定,也缺少产银产金的技术,臣以为挖矿这事,派点工匠指导一番,早点把金山银山挖出来送到大宋才是正理。”李纲笑着说道。

“可以,李太宰安排就是。”赵桓点头,这个建议不错,可以增加倭国的白银产量,大宋才能源源不断的铸钱,刺激经济发展。

李纲继续说道:“旧矿三七分账,倭国崇德王七成,我大宋三成。而新矿我大宋七成,倭国崇德王三成。官家臣以为这个比例是合适的。”

“毕竟没有我大宋工匠勘定和指导,他们倭国产出这八百万两白银要有好几代人了。”

赵桓一愣,这技术入股就要七成收益?他犹豫的问道:“是不是有点多啊。”

“多吗?臣先从八成收益谈起,若是不成就七成。不能再低了。”李纲摇头,没有大宋的技术,他们倭国能开出多少矿来?

他们只能挖出些露天的裸银矿!那些矿床里的白银矿,只能干瞪眼,不仅如此,他们锻造的技术极差,火耗极大!

“那李太宰和平清盛谈谈这个技术入股的事,看倭国能不能同意。”赵桓点头,他心里倒是对分成期望不大。

“倭国会同意的。”李纲非常有信心的说道。

倭国、金国、辽国有一个算一个,就技术上,大宋还是有足够的信心,这个分成也不是李纲张口就来,胡说八道,这事是有先例的。

在占城,就有大宋帮忙开办的银矿,分成就是三七分成。

“官家,倭国地界上的白银是真的多啊!”李纲提醒了一句赵桓。

赵桓仔细品味了一下这句话,颇有深意的看了一下李纲,表示朕懂了这句话的潜台词。

这白银是倭国地界的,现在,这些白银属于倭国的,但是到最后,还是属于大宋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