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北宋振兴攻略 > 第二百九十四章 赵构还是个人

北宋振兴攻略 第二百九十四章 赵构还是个人

作者:吾谁与归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18:41 来源:笔趣阁

赵构此次来到临安可不是泥马渡江而来,没有长时间骑马,所以他现在还不是个天阉。

此时,他对未来还是极有信心,南方天气潮湿温热,他坐拥一淮,两川、两浙和江南大部分地区。

要钱有钱,要粮有粮,手中将近千万户,超过三千万的人口。

他最关心的就是正统,那么在他自以为完美的计划中,收养太祖皇帝的血裔,还能增加自己的正统性。

一举多得,简直完美。

汪博彦沉默不语,官家的这个决定非常英明,他思前想后,似乎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然后说道:“臣这就派人到秀州去接世子。”

还没册封,汪博彦已经叫上了世子,地主联袂给了现在的吴国,大量的金钱和粮草,招人练兵,以黄河为天险,据险而守,万无一失。

“官家圣明。”应声虫们都在大声的说道。

汪博彦继续说道:“臣有一外甥,素有贤明,政和年间的进士及第,算的是治国之臣,之前和官家说过的。”

赵构点头,秦桧他还是知道的,也在诗会上见过几次,对于这个名字,他还算熟悉,他笑道:“现在正是用人之际,为贤是举。这吴国之盛,还需诸君与朕一同并肩而行。”

普通的临安百姓,并不知道他们头上突然多了个吴王,他们也不需要知道。

粮税有乡绅经纪负责,商税有员外扑买负责,该怎么交税一如过去,只是多了几个名目,多收几个铜板而已。

赵构还是决定养民的政策,并没有直接加大税收,而是缓缓图之。

除了一个郭永给他添了点堵,这次的自封吴王的事,完全没有任何的差池。

“官家,臣有一言,不当讲,但是臣还是要讲。”两浙转运使李椿年站了起来。

前有郭永,这次有他李椿。

他左右看了看,这吴国朝堂满是乌烟瘴气,如果不是他本身就是浙江转运使,家族势力盘根纠错,他是断断不会在这吴国为官。

听着汪博彦不停的拍马屁,他更是恶心。但是,既然已经做了吴国的官,就得为吴国着想。

“李少卿但讲无妨。”赵构乐呵呵的说道。

“臣以为,现在最为紧要的事,是效仿汴京皇帝的举措,厘清田产,以正经界论。”李椿年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压制住朝堂的议论声。

这乱哄哄的还不如当初太上皇赵佶上朝的时候安静。

“哦?通过强制手段,整理确定不同土地所有者之间的土地界限?”赵构若有所思的问道。

他倒是想做,但是他却深知自己的基本盘是地主联袂,此时不宜想赵桓那样直接均田。

“官家,经界不正共有十大害,一曰侵耕失税。坊间私斗成风,无界则无端。”

“二曰推割不行,秋收加重百姓负担。”

“三曰衙门及坊场户虚供抵当,以假乱真,肆意抵押借贷,造成经济上的混乱。”

“四曰乡司走弄税名。贪腐成性,百姓苦不堪言,朝堂也没有税收。”

“五曰诡名寄产;六曰兵火后税籍不失,争讼日起;七曰倚阁不实;八曰州县隐赋多,公私俱困;九曰豪猾户自陈诡籍不实。十曰逃田税偏重,无人肯售。经界正,则害可转为利。还请官家明鉴。”

李椿年从怀里掏出了一本札子,上书《通考田赋》,交给了赵构的太监,低头等待着赵构决定。

赵构也没有等下朝,直接拿起来看了看。

第一条就让赵构不得不佩服,而这十条每一句,都让赵构如同醍醐灌顶一样。

汴京自己那个哥哥,不光厘清田产,还要均田。结果得罪了无数的地主。

搞什么商税改制,搞得自己都头皮发麻,又得罪了无数的员外。

也有越来越多的地主和员外们跑到了两淮等地。

在赵构眼里,步子实在是太大了,得罪太多人了,仗着自己手里有军权,为所欲为。

但是李椿年的札子里,只是提到了要正界,厘清各地田产,以保证税收,手段温和不激烈。

具体的步骤,李椿年在札子里也写的非常明白。

第一步,打量步亩:以乡都为单位,逐丘进行打量,计算亩步大小,辨别土色高低,均定苗税。

第二步,造鱼鳞图:保各有图,大则山川道路,小则人户田宅,顷亩阔狭,皆一描画,使之东西相连,南北相照。

第三部为堪舆:合十保为一都之图,合诸都为一县之图。合诸县为一州,合诸州为一路,诸路为国。

则成天下堪舆图。

第四步置砧基簿每户置簿:逐一标明田产的田形地段,亩步四至,以及得产缘由,赴县印押,永充凭证遇有典卖交易,须各持砧基簿和契书对行批凿。

“好!”赵构用力的拍了一下桌子,拍的手都疼了,他也全然不顾。

结果他还站起身来,端着札子,从御前走到了御下,看着李椿年大声的说道:“肱股之臣!”

“天佑我大宋!”

赵构高兴的忘乎所以,依然忘记了他自封的是吴国,但是朝堂上也无人纠正。

赵构最后还是称帝,他们的官位也都是一朝之官位,而不是王官。

吴国最后还是要成为大宋国。

至于法统问题,自然交给赵构和赵桓去讨论了。

如果赵构不称帝,他们还跟着赵构混什么?

“真乃是天佑我大宋啊!”赵构用力的拍了拍李椿年的肩膀说道。

李椿年受宠若惊一样低下头说道:“官家谬赞,臣只是尽自己职能而已。”

赵构想要做皇帝,并且他认为自己有做皇帝的能力,他能不知道自己现在朝堂里都是一群乌合之众,与北方汴京根本不是一个档次?

所以,他才会说出求贤若渴的话。

他能不知道汪博彦是个什么样的草包?

他赵构在汴京二十多年,看着汪博彦中了进士及第以后何等的狷狂。

所以,他能不知道汪博彦、黄潜善都是纸糊的?

他当然清楚!

只是朝中无人,他能怎么办?他也很绝望。

只是没想到和汪博彦说了几句话,倒是激出一个人才来。

划清界限,其实就是田制的开始,只要弄清楚有多少田产,就不会有瞒报,朝堂的税收就可以保证。

乡绅经纪在其中中饱私囊,他能不清楚?

厘清田产,乡绅经纪们还想要中饱私囊,在中间捞好处,就只能交足给国家的,向更多的泥腿子们伸手。

到那个时候,泥腿子就是造反,第一个杀的也是他们那群地主。

赵构只要象征性的赈济,然后有模有样的学自己的哥哥一样,搞搞工赈监,大赚特赚之余,还能树立民间威望。

这才是定鼎之臣啊!

“朕会向汴京请旨,封你为经界所提举,专委你为措置。你安心办事就是,不管是你为大宋办事,还是为吴国办事,到最后你都有有功劳与社稷。”

赵构的意思很明显,不想让李椿年有什么心理压力和负担。只要给大宋办事,那就是大宋的良臣!

他在故意释放一个信号,这个信号就是,他和赵桓的皇位之争,不会涉及群臣。

哪怕他赵构最后输的一塌糊涂,吴国这些官员,都是在汴京皇帝那里挂名。

即使没有朱批,也是他赵家承认的大员。

如此一来,这些大臣们才能精心于王事。

赵构是个贪生怕死的人,也是个极为留恋皇权的人,为了皇权甚至把自己的脸扔到地上,任人践踏也无所谓。

但是他同样希望大宋能够昌盛,繁荣。

这是每一个宋人都应该有的觉悟。

人一旦无耻的一种地步,真的会过得很快乐,但是即使再无耻的宋人,心里还是多少装着点大宋的社稷和未来。

赵构也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一个要脸的人,他只想要当皇帝,不顾一切。所以,他对李椿年的期望很高很高。

“臣,定不负皇恩。”李椿年这里的皇恩,指的就是他赵家人的皇恩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