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北宋振兴攻略 > 第二百四十一章 大势已去

北宋振兴攻略 第二百四十一章 大势已去

作者:吾谁与归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18:41 来源:笔趣阁

“名字朕想了很多,总归没有个合适的词,容朕再想想。”赵桓犹豫了很久,都没有把名字起好。

黄埔两个字是首先出现在赵桓心中的答案,奈何这是个地名,如果叫汴京军校,实在有些违和。

而汴京讲武堂也曾经是他的一个想法。

讲武堂这个名词的出现,代表着中**官从将门世袭制度,走向了新的培养制度。

但是赵桓觉得不太适合大宋的命名规则,特别是讲武堂出现的朝代,是他比较讨厌的朝代。

赵桓觉得自己是一个人,所以会有喜好,也很正常。

他最喜欢的名字是大宋陆军指挥学院,这个平庸的名字,是他最后确定的名字。

太过高调,就显得招摇,脚踏实地的办事,才是赵桓想要的风格。

“太上皇那边最近有什么异动吗?”赵桓愣愣的问道。

李纲摇头,说道:“臣写信欲请太上皇回京,可是太上皇并没有上当。毕竟太上皇这人,很聪明。”

李纲实在不知道用什么形容词形容赵佶,只好用了聪明二字。

“不过臣不止这一手诓骗,还有一手逼迫。太上皇在临安的日子逍遥,但是生活极为奢靡,开销极大。臣派了名妓李师师,准备让她把太上皇的钱给花了。”

“太上皇没钱了,自然也就回来了。”李纲俯首说道。

赵桓点头,这个赵佶也是鬼才了,能把李纲逼迫到与这个地步也算是有一套了。

“大宋宰相与名妓合谋,这传出去对太宰的名声可不好听啊。”赵桓摇头说道。

李纲听到这里一愣,知道官家误会了自己,他笑着说道:“臣并没有出面,只是派出了几个书生,就把李师师诓骗了。”

“指望一个女人成事,也不现实,臣又拍了赵明诚。赵明诚好金石,太上皇好石,曾专设生辰纲,来收集天下奇石。这金石之学,最耗费钱财。”

“那你计划就是。朕专门督办这军校和新军成立之事。”赵桓对赵明诚观感极差,不过本着废物利用的想法,放手让李纲去做就是了。

而此时的蔡京和童贯二人站在临安城墙上,满脸的惆怅。

“北归的禁军越来越多了。”蔡京忽然说道。

最近临安城外的禁军正在逃跑,确切的说,自从太上皇明确的拒绝了粮商的结账请求后,禁军们彻底对太上皇失去了信心。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赵佶在花船上的咆哮,被有心人传的哪里都是,那是隶属于临安皇城司察子做的事。

即使是蔡京自己掏腰包,结算了粮商的货款,保证了粮草的正常供应,但是依然无法阻止禁军离心离德。

虽然禁军很蠢,他们不知道汴京在南在北,但是他们并不傻,知道谁好谁坏。

“今日三五千,明日三五千,这没一个月,这四十万的禁军就得彻底跑光了,唉。”童贯也是无奈。

禁军要跑,他也没有任何办法,督战队还算得力,但是耐不住溃营。

溃营在大宋是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禁军遇战,成群结队的逃跑。督战队也有心无力,人实在是太多了,根本收拢不住。

“太上皇知道了吗?临安城外的军卒溃营的事。”蔡京极为担心的问道。

童贯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说道:“某和太上皇说了此事,太上皇就回了一句知道了,也不知道是知道了,还是不知道。”

“最近太上皇作词的兴致很高,特别是李师师来了以后,更是诗情高涨,连出了三首长词。”

蔡京皱着眉问道:“作词就作词,童郡王为何面色发苦?”

童贯摇头说道:“你有所不知,如果是作词、谱曲、唱词,我还能如此惆怅吗?太上皇最近迷恋上了给古画题词,还是自己写的词。你知道这古画的价格。实在是花费巨大啊。”

“最近是在前唐画师韩干的画上题字,这还好说。一幅《牧马图》也就几十万贯,但是前日,太上皇要找吴道子的画。怕是要遭了。那四千万贯还能撑多久?”

蔡京沉默了许久说道:“作假,用假画糊弄一下。”

童贯用力的拍了拍凭栏,说道:“你以为我不想?我找来江南名家做了假画,与真的没有丝毫区别,就拿着假画去找太上皇,太上皇本身精通书画,对假画就有些疑心,本来三言两语糊弄过去了。”

“结果呢!汴京来了个投诚的官,叫赵明诚,就是汴京李大家的丈夫,好金石,三两眼就看出了那是伪作。给我气的。”

童贯愤恨这赵明诚,却又没什么办法,现在赵明诚在太上皇那里,甚得圣眷。

难呀。

“淮北淮南陈家崔家怎么说?他们家主来临安了吗?”童贯想到了军粮的问题问到。

蔡京摇头,本来定的超低粮价,已经让这些巨富对太上皇的观感就有些差。

但是当时北方局势未定,巨富豪商两头下注,两边对付着,这边给新帝献点钱,这边给他太上皇供给粮草。

可是现在北方局势彻底平定,新帝完胜金人还朝,巨富豪商彻底投向了新帝的阵营。

“别说家主。最近我找陈家和崔家的掌柜的都找不到。听说都是撤出了临安,彻底断绝了太上皇的关系。”蔡京无奈的说道。

“巨富豪商只是第一步,后面的小商贾就会望风而动,彻底与太上皇断绝联系,到那个时候军粮难以为继,禁军溃营的速度只会更快。”蔡京非常清楚形势,忧心忡忡的说道。

什么叫大势已去?这就叫大势已去!

太上皇这二十六年在位不得人心。

宣和三年在扬州徐州等地搞得十抽一的焦土政策,更是让江南人对他赵佶恨之入骨。

如果不是四十万的禁军在临安城下,说不定早就出了行刺或者暴动之事。

现在禁军正在溃逃,这种威慑力正在逐渐减弱,军心涣散,各谋前程,蔡京已经感觉到了山雨欲来。

起风了。

狂风阵阵,蔡京伸手抓向了临安城的天空,夕阳西下的西湖一如既往的静谧。

“太傅,大事不好!临安行宫被哗营军卒给围住了!”一个传令官慌慌张张的跑过来。

蔡京头皮发麻的看着童贯,这是要出大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