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北宋振兴攻略 > 第二百零三章 农夫山泉有点田(1/5)

“麻烦?”赵桓皱着眉头,思考着。

契丹人全杀了做封土?这样不好,不符合和谐社会核心价值观。

也不利于大宋中兴,更不利于大宋的发展需求。

赵桓为什么要拼死拼活的打下大同府?

这里的战略意义很大,但是其经济意义,也不可小看。

别的地方的煤矿,大家都叫做煤矿,只有大同的煤矿,叫大同煤田。一字之差,决定的是开采难度的不同。

大同煤田,从南北朝时期,就已经被开发,一直用到后世时候,大同煤田的最上层的煤田才被彻底掏干净。

大同煤田,大宋又一颗强而有力的心脏啊!

没有煤炭,他拿什么搞蒸汽大宋?

没有优质焦炭,他怎么搞优质钢材,怎么打造铁血新宋?

没有烧焦,他怎么开启化工产业的大门?

“种少保,陪朕走走吧。赵都知,把朕的大驾玉辂拉过来。”赵桓大声喊着。

赵桓看着大同盆地的旷野,大同、怀仁、山阴、左云、右玉这一大片的旷野,一片荒芜,没有任何麦田,还有些动物盘桓,赵桓甚至看到了狼和老虎在这片地域狩猎。

“咱们大宋呢,都是群过惯了好日子的百姓。他们不愿意做金人的签军,就往南跑。朕知道他们苦,他们难,他们没办法。朕不怪他们。但是这大好的大同府,本来应该是青青麦苗。”

“可是这地不耕种着实荒废了。朕打算让绝大多数禁军全部退役,变为庶民,做预备役,把他们的分的田,就分在大同府附近。种少保以为如何?”

赵桓决定将庞大而臃肿的禁军化为庶民,地有了,可以分。

禁军战斗力的孱弱的根源在于国策的失误,各大军路收拢四处流民和失地农民,脸上刻字,做贼配军。

目的就是防止他们活不下去,铤而走险,威胁皇权,可是这等流民组成的军队,能有几分战斗力?

事实上,他们就是一群农民,还没甲,就带着一把武器,稍有不慎,就是个死。

“是此战立功禁军,还是天下禁军以此为常例呢?”种师道问道。

这个问题好啊!

赵桓摇头,自己连特么京城都回不去,这大宋,自己还是皇帝吗?自己还能做主吗?

“以此为常例。解散了吧。是时候进行军改了,再不改,咱大宋就完了。”赵桓点头,以此为常例,精兵简政。

军功爵均田兵制,以田地这种亘古以来的最本质的生产资料,为最原始的驱动力。自然会有无数人,为了田产而搏命。

农夫山泉有点田,老婆孩子热炕头。

是大宋人最朴实的念想,但是这么朴实的念想,对禁军的贼配军来说,也是奢望。

大宋朝六十万禁军中,有近四十万的男子,甚至一辈子都是个处男。

种师道叹服,这又是一项大仁义之政策啊,贼配军的问题困扰了大宋多少年?

谁敢轻易就这样裁军?

那可是社稷倾覆之危!

纵观范仲淹的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元丰改制都未曾解决大宋之三冗,冗官、冗兵、冗费。

三冗,就这冗官上解决了一些燃眉之急。

但是冗兵和冗费根本无解,因为大宋靠着这禁军维持着流民,否则这天下流民暴起而动,后果可想而知。

“官家仁义。非常人也,豁达类汉高、神武同魏祖、仁德若仁宗,年虽少,命世才也。”

嗯?汉高祖?魏哪个魏?命世才?什么意思?

【历史翻译机:种师道说你不是平常人,豁达有点像汉高祖刘邦,神武如同大魏之曹操,仁德可比大宋仁宗,他说你年纪轻轻,有顺应天命而降世的人才的模样。】

【大概说你是位面之子。】

过奖了,过奖了!

赵桓挠头,这古代人夸起人来,妈耶,果然让人受不了啊。

种师道这样的人,都会这样拍马屁的吗?

果然还是做皇帝舒服啊。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一个清脆歌谣声,忽然从远处传来。

赵桓站起来,极力远望,看着远处的地方,看到了有人在荒野里耕种。

不过都是女子,大同盆地,四战之地,这里的青壮男子都已经被抓去做壮丁了。

这民谣唱的还蛮好听……

赵桓没空感慨,因为他看到种师道的双眼婆娑,似有泪光闪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说的不就是种师道的一声写照吗?

老种绝嗣,家里也没有人了,村里人指着枯骨,说是他的家。

嘶。这老种听这诗,不泪崩才怪。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歌声还在不断的传来,种师道眼中的泪光却已然消失不见,取代的是坚毅。

他是一名大宋的将军,如果将军泪目,大宋安有铁骨?

那短暂的软弱,只是稍纵即逝。

种师道解释道:“官家应该没学过这首诗,这是乐府诗集中收录的民歌。说的是一名军卒十五岁出征,到了八十岁才回去,问村里人,自己这家里还有谁,村里人指着远处说他家里就只有坟地了。用庭院里的野菜,做好了饭,也不知道端给谁,哎。”

赵桓点头,大宋百姓就是如此模样。

生活无以为继,无地,无法生活。生活无以为继,刺字,做贼配军,勉强活着。

是时候改变这种模样了,这大宋不该如此。

如果说是为了纠正五代十国的军阀乱象,重文轻武。

已经承平百年的大宋,不应再矫枉过正下去了。

赵桓驻足,他感受到的是责任,对这片土地,对所有百姓的责任。

他需要做一个明君,大宋也需要一个明君。

赵桓指着远处的一轴向北东的向斜构的大斜坡说道:“种少保问朕,契丹奴当如何?”

“”种少保看到远处的煤田了吗?朕欲在此打造一处煤铁联营的工坊,那种超大型的工坊,需要的矿工很多很多。”

“挖煤啊,要死很多人的。”种师道也是点头,挖煤这活儿宋人很少有人做。

错非活不下去,不会下井挖煤。

能活下来的几率实在是太小了。

“宋人活的滋润,不肯挖煤,那就让契丹人去,骟了他们,挖煤就是。”

赵桓说完,看这前面,蹲在路边的人有点熟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