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北宋振兴攻略 > 第一百一十四章 从谏如流是明君的必备技能

赵桓觉得自己是个不错的老板,自己的亲从官请假。

自己都是六倍批准,还不扣工资。

不过,沈从好像办的自己交代的差事?

没差了,反正自己准了六倍的假期,还不扣钱,是个好老板无疑。

“张叔夜,继续前进。”赵桓让张叔夜统领着禁军和亲从官,维持阵型。

汴京城的居民,让开了御街大道。

李纲倾尽全力打造的新车,其实依然不如大驾玉辂,稳定性和舒适性上还是有较大的差距!

不是现在的工艺不如百年前的唐朝,而是因为唐朝的疆域太大了,就连西域的镔铁都在其内。

铁料好,硫和磷少,机械性能也更好一些。

金人为何有这么多的甲胄?

因为在辽东有本溪矿区,那里的铁料,算是现在能找到的露天矿里,最好的铁料了!

是天不佑大宋吗?赵桓认为不是。

普通武人地位低下,民不敢战,亦不善战,再多的资源,也无济于事。

毕竟保不住。

他这看了一路的书,走了大半天的时间,居然看到了袅袅烟火,在远方升起。

这让他为之一愣。

金兵南下,生灵涂炭,四处屠掠,早就搞的民不聊生,哪里来的烟火气?

赵桓把张叔夜叫到了身边,问道:“那处是何处?因何着火?”

陛下御驾亲征,大军前行,虽然禁军打金兵不行,但是怎么说也是募兵制下的职业军人。

这次随行的挑选的也都是精兵,军阵前行,自然有斥候随行。

大量的斥候早就将方圆百里的情况摸了个通透,就是废物一样的禁军,没一点军卒应该有的样子。

发生些许事端,让张叔夜的脸色极为难看。

“陛下,流匪劫掠。一村村民,皆数死去。”

“米缸全空,灶上无锅。已经查明,是承接山上的瓦坨寨所为。”张叔夜只是小全装的甲胄,他抹了自己脑门上的一把汗。

赵桓脸色变得凝重,过去二十多年安泰的盛世生活,让他以为那是炊烟,实际上那是流匪祸乱之后,烧掉民房所致。

“伤亡如何?”赵桓问道,这些家伙,在金兵南下,各州府兵勤王之际,趁机作乱。

“全村寨共计找到四百尸首,皆为男子和小孩。妇孺全被掳掠而走。陛下。”张叔夜不敢瞒报,就实说道。

赵桓的脸色终于变得难看起来!

是和平限制了他的想象力!

就连他认为是蛮荒之域的草原!被打败的部落也是车轮以上男子,才会被杀死!

但是在自己这世界文化最盛的大宋!

居然生了此等不堪之事!

“陛下,臣让斥候抓了不少附近流匪的舌头,根据这些人的招供,瓦坨寨曾经都是罪犯。”

“太上皇为了让更多的人勤王,为了施恩于民,大赦天下。这群亡命之徒,才从牢中出来。”

“他们无比弑杀,附近流匪寨营地,对其颇为不屑,可能也是因为如此,才不知道陛下御驾亲征,要经过此处。所以才在这种时候犯事,污了陛下的眼睛。臣已经派出轻骑若干,前去营救妇孺。”张叔夜回答着。

赵桓点了点头,但是脸色依旧难看的紧,这张叔夜是算是赵桓在大臣中找到的第二个能用的人。

此人大官年间的进士出身,曾经在兵部做过武库的库部员外郎,也做过开封府的少尹,后来历任秘书少监、中书舍人、给事中、礼部侍郎、龙图阁直学士。

少年时就喜欢兵法,多言兵事,后来以父荫被任命为兰州录事参军,做了参军之后的张叔夜第一战。

第一战,就打出了赫赫威名,直接打下了五路交回,秦凤路军事重镇安州。

这一次突袭至少保了边疆数十年的安稳,而后作为使者出使辽国,辽国为了侮辱宋国,提出了要比赛骑射。

草原上的套马汉子,输给了张叔夜。

而后因为弹劾蔡京,被贬为西安草场监司,也曾与蔡京派来害他的人,在山神庙打的你死我活。

在小说水浒传里,林冲的风雪夜山神庙,就是参考的这个情节。

梁山起义时候,童贯和种师道再次启用了困在草场的张叔夜,转战十数郡,设伏生擒了宋江副将,宋江投降。

被赵佶封赏,知济南府。

此次汴京围城,张叔夜也是第一时间赶到救援。

如此能人,赵佶能够数十年不起用。

赵桓为赵佶点个赞,要不这一号人,怎么可能落到自己手里?

【对你的忠诚度65/100,对大宋的忠诚度100/100.】

唯一让赵桓对张叔夜不满的一点,就是年龄太大了些,已经五十二岁高龄了。

身子骨还很硬朗,但是亲上前线,已经无法身先士卒了。

即使如此能人,站在他的角度看村寨被围杀,最大的过错是污了自己这个皇帝的眼睛,而不是这群瓦坨寨的匪徒十恶不赦,应当全部诛杀。

“命传令官回汴京传旨天下。各地流匪限期三个月内,放弃营寨,前往各地工赈监。如若违抗,杀无赦!”赵桓的这个命令,吓了张叔夜一大跳。

这是要消灭流匪吗?

自古以来,有哪朝哪代之君臣,真的灭掉这绿林?灭掉过流匪?

种师道看到车队停了下来,摇着转椅来到了赵桓的车下。

赵桓连忙从自己的车驾上下来。和种师道站在一起,问道:“种少保有话要说?”

“官家三思。灭天下流匪,非一旦一夕之功。流匪为害天下千年之久,为何此害无绝?全因匪源于民,而藏于民,今日为匪,明日为民。今日无粮无产为匪,明日有吃有穿为民。”

“官家,三月尽绝天下流匪,这等策论,实在有些意气用事了。”种师道乃是人精,这个政令真的下了,就是一个昏策。

而且贻害无穷。

大宋禁军、府兵、厢军的兵制,收拢天下所有流民,只要是人就给一口饭吃。

形成了冗兵,也稳定了大宋江山的安稳。

此诏一出,天下大乱,流匪再起祸端,如果酿成流匪起势,形成方腊、梁山之类的祸乱,大宋这危如累卵的天下,岂不是再填瓦上霜?

赵桓也是一时气急,才想到这个政令,此时种师道一提醒,才知道,这事还真不是自己张张嘴,就能完成的。

“不如这样?招降天下山寨绿林,只要进入工赈监,既往不咎,再犯从严从重如何?”赵桓不是个打肿脸充胖子的人。

“官家从谏如流,他日必成一代明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