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君临战国 > 第六卷 五国伐秦 第一百四十章 范睢出场

君临战国 第六卷 五国伐秦 第一百四十章 范睢出场

作者:龙竹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5:38 来源:笔趣阁

第147节第六卷五国伐秦第一百四十章范睢出场

“范睢?”辰凌听到郑安平的介绍,心中一震,范睢绝对是一个重要人物,尤其在战国中期,几乎是影响秦国决定天下的重要功臣之一。

秦国能统一天下,在于几代秦王的呕心沥血,励精图治,雄壮伟业,才得以办到,但自秦孝公到秦始皇,四五代的时期,网络的人才也至关重要,首先功劳最大的就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使秦国一下子从战国七雄之末,跃到七国之首。

接下来就应该属张仪,纵横捭阖于战国之间,两次粉碎东方联军的威胁,为秦国获得上千平房里土地,曾在七国稷下学宫,舌战群雄,压过齐国才俊们哑口无言。

其次就是范睢,远交近攻的策略,让秦国在崛起的道路上,避开锋芒,谋略用尽,使得秦国在战国中期得到雄厚的巩固,和稳定的发展,为后期储备极其强硬的实力。

再者就是李斯、吕不韦、白起、樗里疾、司马错、公孙衍、魏冉、甘茂、蒙骜、蒙恬等人,有时候,文官的作用性,要远超过名将,因为战争只是政治的一个工具,一个诸侯国如果没有名相辅佐,提供足够的策略和变法,纵有名将,也无济于事。

比如赵国,战国四大名将的廉颇、李牧都是赵国名将,魏国有庞涓,齐国有孙武、孙膑,却只能帮助国家守护边疆,一生没有败绩,却只是攻下几十个城池,最后人死了,城池又再次被敌国夺回,一时的强盛对国家不起根本作用。

这是辰凌通过读古史得出的结论和领悟,最重要的却是不带兵,就能运筹帷幄之中,决战千里之外的谋略家,纵横家,变法图强的法家。

“如果能把范睢拉拢到燕国做重臣,对燕国的霸业就更有帮助,对秦国也是一种削弱,最后,秦国肯定会成为自己的强敌!”辰凌心中想着,表面笑道:“范睢先生,我曾听过你的名声,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乃贤者智士,今日一见,辰凌太高兴了。”

范睢听着辰凌称赞的话,有些脸红,他家庭贫苦,自幼刻苦自学,长大后四处游学,曾在深山修习过纵横家、法家的学术,但出山后,一直默默无闻,不得权贵赏识,没有晋升的机会,如今只在五大夫贾须门下做客卿,没有官衔和爵位在身,三十而立之年,一事无成,听到辰凌赞赏,有些不自然。

其它士子们都是故友,彼此背景和处境大多都相互了解,听到辰凌把范睢夸上天,都觉得好笑,有的忍俊不禁,有的用衣袖掩住头脸偷笑。

“噗嗤!”

“呵呵……”

这辰凌,吹捧人也太过了,不是存心挖苦人来着吗?几位仕人都心中暗想着。

范睢此时灰头灰脸,不知如何自出,酸溜溜说道:“范某不过一个穷士子,死读了几本经史,有何大才,能担当辰大人如此高赞?”

看到雅间内几人正隐隐发笑,辰凌回想自己刚才的话,的确有些问题,毕竟范睢现在默默无闻,自己又不能说出真相,告诉他,其实你很有才,历史都是这样记载你的功绩的!

辰凌和颜悦色,出言解释道:“范先生不必自谦,其实我是从魏公子武陵君那,听他说过,很看好范先生的,前几日我跟郑先生一见如故,交谈过程中,谈及了他的挚友里,范睢先生文采韬略,他非常推崇,其它士子们也都提到过,只是当时辰凌有比剑在身,生死攸关,当时没有细听,只依稀记住了范睢和在场几个人的名字,记的不全,让诸位误解,辰某给各位赔个不是,不要怪辰凌心直口快哦。”

这一手玩的漂亮,不但缓解了范睢的尴尬,而且编的有模有样,大家都觉得真是这样,加上提到魏公子、郑平安、御前比剑等,逻辑都合情合理,这些人都是颇具大智慧的谋客策士,仔细一想,都信以为真了。

郑平安心里为辰凌这一番话,暗暗佩服,巧妙地化解了现场的气氛,他这些朋友的禀性他最了解,虽然都郁郁不得志,但个个心比山高,生性清傲,都觉得怀才不遇,胸盛江山社稷,才华智慧不亚于古之贤者,因此,与他们交友,如果不能真挚,他们是不会认可你的!

席位间的气氛再次缓和如初,见到辰凌以魏国十爵的贵族身份,当场认错,礼贤下士,都觉得难能可贵,肃然起敬,纷纷拱手还礼,不敢再取笑了。

郑安平趁机打圆场道:“好了,辰公子是真心愿意结交几位老哥贤弟,而且有心和大家在此煮酒畅谈天下大事,何其快哉,都切莫外道,讲究穷规矩了,在这里,没有王侯将相,只有咱们兄弟情深,来来来,都入席,准备要酒水,点姬女了,今日郑某做东,谁要是不尽兴,就是不把我当朋友了。”

雅室内十余位士子纷纷落座,辰凌被郑安平拉着手臂,两人并列坐到了室门正对的主位,范睢在辰凌下首位,其它士子们围绕长案桌坐下,彼此之间留着一定空隙,那是留给歌姬插座其中的。

郑安平见众人做好,微微一笑,拍手三下,从雅间外面走入一个天香阁侍女,容色俏丽,花枝招展,轻轻福身作礼,甜美一笑道:“敢问几位大人,要哪种名酒,点几位姬女?”

郑安平转向辰凌道:“辰公子喜欢哪国酒?”

辰凌失笑道:“辰某不常饮酒,品尝不出好坏,请郑兄介绍一二如何?”

郑安平微笑道:“那你可问对人了,我与几位挚友老哥贤弟们,常饮酒作乐,战国酒,目前最有名的莫过于燕酒、秦酒、赵酒、宋酒、魏酒、楚酒和齐酒。”

“哦,有何讲究?”

“当然有了,燕酒孤寒萧瑟,风萧凛冽,入口火辣割嗓,只是酒力单薄,全无冲力,饮之无神;赵酒以寒山寒泉酿之,酒中有肃杀凛冽之气,而且寒中蕴热激人热血;宋酒淡酸淡甜,绵软无神,适合儒生隐士使用,爱酒不贪酒;魏酒辛辣,酒力颇浓,尤以白家清溪玉泉的酿的美酒最为上等,沧桑中带着回味。”

“秦酒苦辣,醇厚凛冽,后劲力极大,非老秦人难以适应;楚酒多是山果酿制,楚人不善喝酒,酒力如同北方女人,因此楚国的酒,也称女人酒,醇口却无力,苦与甜融合,辛辣凛冽不足,楚酒中最出名的当属兰陵酒;齐国的酒,多是儒生和儒家学子酿制,酒礼最多最繁,与孔夫子恢复旧制分不开,酒劲不够,中正平和,缺少北方人的血性。”

辰凌想不到还有这些说法,不防都尝一尝,看看自己在前世酿的酒,比之现在的酒如何,开口说道:“我有一提议,正所谓酒如其国,不如赵酒、秦酒、燕酒、魏酒、齐酒这些北方人喝的酒各点一桶,喝到那一种酒,咱们就根据这酒类,阔谈一下这一国的大事与历史,人文与古迹,以及发展趋势如何?说的最出彩者,我们共同具备礼敬他如何?”

他想趁机看一看在场这些士子,哪些具有真才实学,并且视野最为宽阔,日后好纳为己用,而且还能通过这些人的辩解与阔谈,更多了解诸侯各国目前的情况,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最快更新本书最新章节,清爽,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