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君临战国 > 第七百二十一章 焦点

君临战国 第七百二十一章 焦点

作者:龙竹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2-09-26 01:24:49 来源:笔趣阁

[第5章第三卷明争暗斗]

第738节第七百二十一章焦点

中原混战继续,齐、赵、魏、楚等国,在忙着收拾胜利果实,收编降军,镇压当地反抗者,一时抽不出精力别顾。

秦国忙着安抚西戎各部落,同时巴蜀有动乱,还要派兵去镇压,总之,战国七雄都很忙,自顾无暇。

燕国利用这个契机,大力抓生产和经济,把新法实施到各个领域。

辰凌深知生产力与生产资料的关系,改善百姓的劳动工具,会增强生产能力,于是,他委任科研院在一些小零件上做出更进,比如制造曲辕犁,在战国时期,农民耕种,还是以石镐、青铜镐刨坑种苗为主,犁杖很少,而且还是简单的直辕犁,费时费力。

曲辕犁机构完备,装有犁壁,便于深耕,配有犁评,可调节犁铧入土的深浅度,操作灵活省力,便于转弯,可大大提高耕作速度和质量。

加上与草原的贸易,更多的牛、羊、驴、骡、马等牲畜被交易到燕国来,由朝廷配给各乡里,牛、驴、骡等家畜,用于耕作,可节省青壮力刨坑,而且速度增快。

以前地广人稀,人口稀少,很多土地无人耕种,都荒芜了,使用牛、骡和犁杖等,可使耕种面积得到扩大,因为效率提高了。

与农业息息相关的就是水利,在辽东、辽西一带,有肥沃的西辽河平原,被河网交织,西拉木伦河、辽河、大凌河、老哈河,几乎把平原圈在里面,兴修水利,可以避免洪涝灾害,还能灌溉良田,开垦荒地,使土地可耕率、利用率大大提高,量产自然也会增长。

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得到缓解,大量储备,才能使民心安定,辰凌借鉴古史,深知所有王朝,最后灭亡的根本原因,都是土地的高度集中,赋税不合理,使最底层的百姓徭役赋税繁重,却又无田可耕,因为大量土地都被地主阶级、豪强贵族、王室公卿们霸占了,剥削百姓太严重,赶上某个皇帝昏庸,无法驾驭大臣,就会导致农民大起义,然后灭国了。

强大的秦国、汉朝、隋唐、宋明都是这种原因,开国时候很强大,但许多社会隐患问题都存在,只不过开国皇帝能驾驭了那个局面,使得文武群臣还有四方百姓不敢妄动,一旦开国皇帝死去,社会问题就会逐渐加深、恶化,下一代皇帝又长于宫中,无法知道天下百姓事,久而久之,问题积攒到一定程度,就爆发了。

所以辰凌下死令,燕国土地,不允许买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禁止贵族、官员、王室公卿、地主阶级买卖土地、圈地,一旦触犯,等于挖朝廷的根,三族斩首之罪,震慑对土地垂涎的豪强贵族!

辰凌与范睢、乐毅、苏秦等人又商议,在燕国五郡内,设置粮仓,建立严密的仓禀制度,形成正仓、太仓、转运仓、军仓、义仓、常平仓等,组成仓禀体系,敛集、储运、分配和调节从各地征收、收购上来的实物,用于储藏,等到灾年或战争时候,统一调配使用。

另外,为了提高燕国的文化习俗,燕国开展全民读书活动,各地乡里,利用农闲的时候,派出夫子对百姓教书识字,宣扬燕国朝廷的优越性、先进性、爱民思想。

并且整个燕国上下,改变一些称呼,比如把‘百姓’改为‘人民’,把‘朝廷’改为‘政府’,灌输一种政府爱人民,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破开狭隘的君权神授思想,这样,使得百姓的思维有一定脱开,被朝廷的舆论引导,成为‘忠君爱国’‘报效国家’的坚定信念,如果百姓太愚昧,很容易遭受地方割据、豪强的蛊惑,在以后闹起义暴乱。

辰凌要割除一些弊端,同时大力推动燕国文化,比如制瓷业的研究,在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工,生产出陶瓷,在历史上,直到东汉末年才正式出炉,由于燕王的大力倡导,由科研院进行不断实验,瓷器逐渐产出,虽然还不够成熟,但是比起陶器已经是一种进步了。

纺织业、染坊业、酿酒业、制镜业、造纸业等发展,一年之间,燕国人的生活水平丰富多彩起来,不像以前那样寒酸古朴,缺少商品了。

六国商人看到了商机,都争先恐后来到燕国,高价购买这些新东西,运往六国,奇货可居,赚取差价,一时间,燕国的名声鹊起,让天下人瞩目。

各地酒肆客栈,驿馆茶道,人们都开始谈论起燕国变法来,天下士子又活跃起来。

“梁兄,听说燕国变法有了成效,发明出许多小玩意,对改善百姓生活,起了大作用!”

“是啊,本人也听说了,燕国不拘一格,在各方面进行尝试,除了国治外,还对算术、工匠、农耕、手工、商会等方面进行扶持,比商鞅变法还有详细!”

“哼,变法用在一些小道上,终究不是正途,我觉得不可!”

“宋兄何出此言,这些小道,可都是改善民生的东西,大大有利——”

士子们在一些公众场合,大肆讨论起来,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引经据典,要把对方辩驳下去。

………

就在六国商贾、士子、百姓谈论燕国风俗变化、新法得失的时候,又传开一个消息,燕国要迁都了,从暂时的襄平城,迁往新都,燕京城!

八月迁都,中秋之日,燕王并赢取草原公主为王妃,让世人再次哗然。

娶戎狄胡人为妃,燕王的行径,有些冒天下诸侯之大不违啊!

任谁想得到,辰凌掀起的风波刚刚收敛下去,现在天下人又议论起燕王来?先是赢取墨家圣女为王后,接着燕国变法的成效显著,令天下士子趋之若鹜,现在又要迁都燕京城,并且赢取草原戎狄胡人女子为王妃,一时间,成为话题焦点。

“听说了没,燕京城刚建成,但是很多城街和外郭都还在建设中,规模宏大,比其它六国都城都要大,燕国开来要崛起了啊!”有人赞叹。

“建都大有个啥用,强国是靠硬实力,不是都城大小!”有人反驳。

“听说没,莘禅和苏沐两大绝世名姬要赶往燕国,举办演出了——”

“那有什么,听说大才女洛语嫣要去燕国采风,还要觐见燕王呢……”

不知不觉中,燕国渐渐成为话题,在摆脱落后的弱国形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