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云归 > 第三百五十七章 记忆犹新湘云府

云归 第三百五十七章 记忆犹新湘云府

作者:寸尺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5-04-01 00:32:07 来源:笔趣阁

新城新貌,但有些地方依旧与老城相似。

高大的城门中间,浚水河缓缓流过,头顶拱门雕刻的匾额,刻写着‘景新’二字。

河道两侧青石板路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宁白峰看着面前迥异于世间其他各地的城门,思绪仿佛又回到曾经刚刚来到这里的时候。

有个乞丐少年为了活下去,遍体鳞伤的奔波在城里城外。

十年之间,一切恍如昨日。

元泰耸了耸鼻子,说道:“好重的烟火气,城里该不会是开庙会什么的吧。少爷,这就是你当年生活的地方?”

宁白峰感叹的点点头,“说是生存更恰当一些,那时候沿街乞讨,抓精斗怪的事没少干。”

小姑娘惊讶道:“宁叔还当过乞丐?”

她有些不太相信,在他看来一直都白衣在身,风度翩翩的宁叔,怎么可能还做过乞丐。

聂红竹站在一旁什么都有没说,因为他曾详细听过自家公子的过往经历,知道那苦楚的少年时期。

宁白峰哈哈一笑,“那可不,当年这沿河两岸的街道上,我可是沿街讨了个遍。”

说着他便拉着小姑娘,迈步向城内走去,边走边讲述自己当年的“丰功伟绩”。

新城亦如旧城,浚水两岸的街道最为热闹繁华。

但建筑明显稍显新颖,不像当初的滨海城那样灰白墙皮剥落成一块块,露出里面的青砖。

城内街道走向,除了沿河街道,其他全部都已经改变,或许是大宁工部有原先旧城图纸,使得内最中心的位置,依旧还是一座高大的县衙。

而县衙对岸的一处宽阔街道里,人群摩肩接踵,敲锣打鼓,吵闹喊叫之声不绝于耳。

亦如先前元泰所言,今日正是城隍庙会。

先前城外河伯庙如此冷清,想必这就是原因。

宁白峰站在河岸边,静静看了片刻,然后转身离开。

没走多远,前方一座拦河石拱桥上走下一名扛着糖葫芦把,面容清逸的老者。

三五个孩童不断围老者着转,唱着童谣嬉戏打闹。

宁白峰迈步走过去,笑问道:“老人家,糖葫芦多少钱一串?”

老者笑呵呵将糖葫芦把往身前一杵,伸出五个指头,“五文钱,保证很甜。”

旁边围着打转的几个孩童,立即帮腔的喊着很甜很甜。

宁白峰回头看向身后的小姑娘,笑问道:“要不要吃?”

小姑娘忙不迭的点头答应。

宁白峰垂在袖中的右手一动,一枚不同于普通铜钱的钱币出现在手中。

“老人家,来两串,挑大个的。”

宁白峰将钱递到清逸老者手中。

旁边的孩童看不见宁白峰的动作,但是看见他手中那枚钱币,立即叫起来,“一文钱只能买两个果子,买不了一串。”

清逸老者看了那枚钱币一眼,打量了面前年青人一番,随后目光其他几人身上扫过。

唯独在驼背老者身上多停留了一瞬。

随后,老者对着身边孩童笑骂的挥赶,“去去去,添什么乱。”

接着老者回过头,伸手接住钱币,乐呵呵的笑道:“好嘞,公子您稍等。”

说完话,老者手掌收回很自然的翻转,钱币消失不见。然后认真的挑了两串大果子的糖葫芦,递给白衣青年。

宁白峰接过糖葫芦,转手递给小姑娘,“咋俩一人一串,慢慢吃,别噎着。”

小姑娘直接咬

下一颗果子,嚼的嘎嘣脆响,津津有味。

旁边其他孩童垂涎欲滴。

宁白峰看向老者,微笑着点点头,“打扰了,告辞。”

老者轻笑一声,“慢走,不送。”

很普通的见面,很平静的分别。

亦如萍水相逢的他乡之客。

沿街走出很远之后。

元泰忽然叹气道:“少爷,一枚通宝钱只买两串糖葫芦,真是亏大发了。你要是再加一枚,都能买下他手里那杆插糖葫芦的毛笔。”

一枚通宝钱若是换成世俗银钱,能堆成一座小山,只用来买两串糖葫芦,这都已经不是败家能够形容。

宁白峰咬着糖葫芦,笑眯眯地与小姑娘对视,“甜不甜?”

小姑娘嘴角沾着红糖汁,满足的点头回应。

宁白峰轻轻吐出一粒果核,很随意的回答道:“那杆毛笔是人家城隍爷吃饭用的家伙,出多少钱都不会卖......”

“那是城隍爷——?!”小姑娘吃着糖葫芦,满脸惊讶。

然后因为突然出声,被果核呛到,咳嗽不止。

骤然的惊呼让身边行人全都看向这边。

宁白峰蹲下身,轻拍小姑娘后背,一枚果核吐出来,落进旁边的河里,被一尾经过的游鱼吞下。

确认小姑娘无事,宁白峰转头看向元泰,边走边说道:“再说,我在这里生活过两年,算是承了此地人情。既然城隍爷敢接,一枚通宝钱就算是还恩,自此以后,与此地便再无瓜葛。”

元泰捏着酒壶呡一口酒,轻轻笑了起来。

咱家少爷还真是个会过日子的,一枚通宝钱,买断了今后所有的纠缠,钱情两讫,实惠!

小姑娘回头向后看,人来人往中,早已不见那位扛着糖葫芦把的老者。

她低头看了一眼手中糖葫芦,忽然抬头问道:“那老爷爷身边那些孩童......?”

宁白峰笑着回答道:“那些都是城隍爷用来扫洒庭除的童子。”

或许那些童子曾经都是鬼物,只是受到城隍点化,成为傍身随行的属从。

出城时,元泰回头看向城内河道两岸的繁华街市,目光游弋到那座烟火气缭绕的城隍庙塔楼,心里忽然有些感叹。

穷乡僻壤,果然容易见钱眼开。

若是有朝一日,这位城隍爷知道因为自己的贪心,而与一位大修士的寄居之情失之交臂,不知会作何感想。

到时候估计不是肠子悔青了,十有**会悔烂了。

不久后。

城外无人处,几人御剑驾云飞离而去。

......

......

千里之遥,当年需要耗时日久。

如今驾云御剑,不过短短半日而已。

曾经因一场大战而毁坏的湘云府城墙,如今早已修复,甚至比原先更为宏伟。

只因现在的湘云城,在大宁朝廷的提拔下,早已由府升郡,成为湘云郡城。

漫步城内,其繁华远超景新。

然而无论城内如何热闹,依旧影响不了城北的湘云书院。

宁白峰没有去湘云水泽,也没有去城外那座属于自己的金桂别院,而是直接来到湘云城。

站在书院小山外的牌坊下。

宁白峰抬头看着上面的匾额,湘云书院四字依旧,左右两侧的’授业‘’解惑‘,昭示着这里依旧是读书之地。

当年他就是从这里上山再下山,然后一头扎进世

间滚滚洪流之中。

迈步登山。

阶梯尽头多出一座凉亭,亭上悬挂’知客‘二字牌匾。

一名身穿白色书院服的青年坐在亭内,握着书册正看得入神。

宁白峰走进亭内,伸手轻轻敲击桌案。

读书青年醒过神来。

入眼的是一名腰挎竹杖,挂着紫色葫芦的白衣男子。

“抱歉,一心看书,却忘了还要待客,实在是见谅。”

读书青年歉意的说道:“朋友来书院可是有事?”

宁白峰笑着点头道:“我想拜访罗本讲授和书院山主。”

读书青年微怔。

书院讲授里,哪有罗本此人?

但是很快他就反应过来,“你要拜访罗山主?”

宁白峰同样一愣。

罗山主?老山主姓罗?

随即他便明白,读书青年说的罗山主就是罗本。

宁白峰没有多问,说道:“我叫宁白峰,十年前曾在书院住过些许时日,与罗山主算是旧识,劳烦帮忙通传一声。”

读书青年再次打量宁白峰一眼,然后看见站在亭外的驼背老者,背剑女子以及紫衣女童。

又是一家想走后门,让子女入书院读书,父母远游他方的江湖侠侣?

这样的情况他见过几次,没有看不起对方的意思。

只是觉得这样的父母未免太过于狠心。

奈何读书越多,越知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多劝无意。

读书青年轻叹一声,“请在此稍等片刻。”

宁白峰点点头,目送着青年进入书院。

白墙绿瓦,林木葱葱。

湘云书院一如当年,丝毫未变。

院墙后,依旧隐隐有那读书声传来。

时间不长,一身素白衣衫的罗本,亲自迎了出来。

跟在后面的青年满脸惊异。

向来面容严肃的山主,在听见此人名字之后,居然极为难得的露出笑容,比他还快的出来迎接。

这待遇,大宁皇帝都没得到过。

此人与国同姓,莫非是化名游历在外的皇子?

可皇子又如何能得到这等礼遇。

宁白峰看着走来的罗本,恭敬的行书院之礼。

“你回来了。”

罗本轻轻慰问,如同看着远游归来的书院学子,心中满是欣慰。

眼前的青年,早已褪去当年入书院时的青涩。

宁白峰直起身,笑着点头,“我回来了。”

一问一答,看似平淡却又不平淡。

罗本伸手拍拍宁白峰肩膀,目光落在另外几人身上。

无需多问,宁白峰主动介绍道:“我的仆从和剑侍,小姑娘乃是受人之托,代为照顾。”

罗本轻叹之后点点头。

当年受人庇护的苦难少年,如今已成长为可庇护他人的昂扬男儿。

世事变化,令人感叹。

罗本轻声道:“路途艰幸,远行不易。既然回来了,就好好歇息,顺便考教一下这些年有没有继续认真读书。”

显然,这已是将宁白峰当做远游多年归来的书院晚辈。

当年离开书院时,罗本就曾说过不要忘了继续读书。

宁白峰心神如饮琼浆,全身更是如沐春风,笑道:“闲暇之余,依旧在读,不曾有过懈怠。”

罗本欣慰轻笑,领着几人走进书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