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我本炼炁士 > 第六十六章 辟谣

我本炼炁士 第六十六章 辟谣

作者:小河有水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2-09-26 15:06:13 来源:笔趣阁

宿营地里,几堆篝火燃了起来,照亮了小溪旁边的一小片区域。

周庆紧绷着脸看着篝火周围兴高采烈地吃蛇肉喝蛇汤的工人们。

修行人的精神力强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对某些事情产生一种预感,这种预感往往非常准确。而现在他就有一种预感:今天晚上肯定会发生一些事情,但具体是什么,他却又说不上来。

但绝对跟今天他杀死的那条巨蛇有关。

要是今天晚上真出点什么事情,这深山老林的,又没电又没信号,那可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考虑了一会,周庆觉得自己必须要去跟周洪强开诚布公地谈一谈,一是让他今天晚上提高警惕,最好是多安排两个人守夜,另外他误会自己学茅山术这件事情也必须要说个清楚。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现在就连周洪强都相信自己修炼的是茅山术,如果不及早转变他们的看法,时间长了,更是有口也说不清了。

他自己不在乎别人想什么说什么,但他要考虑父母亲心中的感受。

周洪强住在营地最中心的帐篷,里面只住了四个人,两名挖机驾驶员,一名木材收方员,周庆到的时候,四个人正围在一张小折叠方桌旁,点着蜡烛就着蛇肉喝小酒。

“小庆,来,坐下喝杯酒。”周洪强对周庆其实很好,正因为如此,他才看不惯周庆学茅山术,要是换了不相干的人,他管你是死是活。

“不了,洪强哥,天已经黑了,我来是想跟你说点事情。”周庆从收方员手中接过塑料凳坐了下来。

“有什么事就直说。”周洪强抿了一口小酒,龇牙裂嘴地说道:“下午我也是为你着急,你不要多心。”

周庆盯着周洪强说道:“我知道洪强哥是为我好,但古话说得好,‘钟不敲不响,话不说不明’,我今晚来就是想跟你把这事情说清楚,免得你老是为我担心。”

“我以前就跟你说过我学的不是什么茅山术,但你有点不相信,今天我就有一句说一句,其实我是正一道一气观的受弟子,在滇省道协都是备了案的。”

“我的监度师是春城了真观的宵尘道长,传度师是容城青牛宫的洛理道长,保举师是终南三清观的玄诚道长,我现在有三师和一气观共同签发的传度证,是名正言顺的正一道一气观弟子!”

“真道士?”周洪强被这一连串的道长弄得有点糊涂,但最后一句他还是听明白了的。

“真得不能再真!”周庆站起身来,团团行了一个揖礼,“我十四岁就已经受,只是因为当时没有成年,又还在学校读书,与道协的规定有些抵触,所以才没有宣扬出去,但现在我已经年满十八岁,也不怕被别人知道了。”

“我师父年近九旬,是真正的道门得道之士,他老人家久不出山,所以才有乡野闲人传些污言秽语,那些话我师父他老人家早已知晓,只是不愿意与凡夫俗子计较罢了。”

“我师兄是滇省道协理事,在道门也是有些名声的,只是他不喜张扬,所以平常人知道的不多,但陈总的事情你们应该知道。”

陈辉夫妻二人不育的事情在候桥人人都知道,也不是什么**,因此周庆才将他拿出来证明,也不存在是背后嚼人舌根。

周洪强楞了一下,随即便反应过来,“你的意思是说,陈总的事情是你师兄解决的?”

“不错!”周庆重新坐了下来,“陈总在春城宵尘道长那儿听说了我师兄的名号,于是到一气观去求得我师兄到他家里做了一场法事,现在陈嫂已经有孕三个月了!”

旁边一直听得津津有味的收方员突然插了一嘴:“这件事情我晓得,我哥这些年来起码花了几百万都没有解决那个事情,前些时候突然说请了一位高人来做法事,事情已经成了,他还说孩子生了以后,要在腾源大酒店请三天客呢。”

这个收方员是陈辉的堂弟,对这件事情确实很清楚。

“原来如此!”周洪强若有所思地说道:“我说你一个读书的学生,哪里能认识到能帮陈总的人,原来是你师兄,那这件事情就说得通了。”

“小庆,我相信你学的不是茅山术了!”

周庆呵呵笑道:“其实真正的茅山术源自茅山派,茅山派也是正宗道门一脉,是陶弘景真人所创,道人拜师求法都要经过重重考验和磨难,心术不正之人是根本不可能学到高深法术的。”

“我们通常说的茅山道或茅山教与正宗的道门茅山派,两者之间根本就不是一回事。洪强哥你如果不信的话,回家之后可以去查查这方面的资料。”

“我怎么不信?”周洪强拍了拍桌子,看那样子似乎已经有点喝多了。

其实刚才周庆说到一半的时候,他只信了六七分,直到周庆说出陈辉的事情,他才信了个十成十。

他在陈辉手下干了七八年,陈辉结婚十多年没有孩子,而在前一段时间却突然怀上,私下里也有好多人议论,都说陈辉这次请来了高人,这此事情他当然也是知道的。

“周庆,你跟我们说说那茅山道到底是怎么回事。”这回说话的却是小罗,两个挖机驾驶员之一。

“茅山道我知道的也不多,据传说……”周庆收起了郑重的脸孔,笑嘻嘻地说道,“只是传说哈,经不起考证,大家听了笑笑就行了。”

“传说当年唐三藏去西天取经,从印度僧人那儿取回了六百多部经书,但其中有一部小乘佛教的《谶》却落入水中,经暹罗流入滇省,最后流入滇省一名道士手中,于是创立了茅山道,《谶》中的法术也因此被称为茅山术。”

“茅山道收徒不严,门下多品行不端的弟子,将法术在民间滥传滥用,后来还融入了许多黑白巫术,传至暹罗后称为降头术,这也是民间将茅山术视为邪术的原因。”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说元末明初茅山派门人洛有昌因滥用‘逆法’被逐出师门,他不但不思悔改,反而满腹怨恨,于是将茅山法术中的某些法术研易为害人之术,并广纳心术不正之徒自立‘降教’,降术之名由此得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