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我本炼炁士 > 气、氣、炁——三个读音相同的qì字的区别

前两天在书评区发了一篇贴子,但一发上去就被删除,连发两次都是如此,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自己检查了过后感觉并没有违规,所以就发到作品相关里面来,下面是正文。

在现在的字典里,气、、这三个字的读音、意思和用法没有区别,认为字是气字的繁体字,字则已经成为了一个废字(有书友抱怨说这个字都打不出来)。

但是在古代,这三个字是很有区别的,而且是大区别。

首先来说气字。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文字最早是象形字,而气字在象形文字中与“三”相似。

造这个字的本义,是因为“一”代表混沌初始,“二”代表天地。在“二”之间加一横指事符号,代表天地之间的气流。金文为使之区别于数目字“三”,将第一横写成折笔,有的金文将上下两横写成折笔。篆文承续金文字形,加强了笔画的流动感,将“气”从指事字变成象形字。

所以这个气字指的是天地之间流动的气体,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空气。

再来说字。

我们可以从《说文解字》中看出它的本义:,客米也。从米气。《春秋》曰:“人。”

意思是说:是馈送客人的饲料和粮食。字形采用“米”作边旁,“气”声。《春秋传》上说:“齐国人来,将饲料与粮食馈送给诸侯国的军队。”

篆文承续金文字形。篆文异体字用“既”(打饱嗝)代替“气”,表示“”是令人打饱嗝的东西。有的异体字用“食”(进食)代替“既”,表示“”来自进食后的肠胃运动。

造这个字的本义,是体内因肠胃消化食物而产生的气体,也就是人体内五谷之。

最后来说字。

读音同气,它的起源已不可考,有人认为它是道家专用,但其实并非如此。在先秦时期的《管子》、《荀子》以及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等书中,就已经有了对“”的论述。

应该说,是道家继承和发扬了“”这个概念。

道家典籍《老子想尔注》中说:道散形为,聚形为太上老君。明确告诉世人,“道”就是太上老君,聚则为形(太上老君),散则为,也是“道”的一种形态。

用我们现在的思维,可以将“”理解为先天地而生的一种神秘能量,是产生和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

《关尹子六匕篇》中“以一生万物”说明的也是这个道理。

看到这儿,大家应该明白为什么是“炼士”而不是“练气士”了吧?

所以虽然有书友吐槽书名不该用“”这个生僻字,但我实在是找不到可以代替的字,也不想改,因为改了就会失了我的本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