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乱清 > 第七章 用心深刻

乱清 第七章 用心深刻

作者:青玉狮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23:22 来源:笔趣阁

“我觉得,”慈禧缓缓说道,“这一次,西藏那边儿,还是有诚意的,那个摄政德柱,不是说什么,嗯,一力赞成朝廷推行‘通用语’,**喇嘛是次入京觐见,正好‘延请名师,教授汉文,精益学问’吗?”

关卓凡心想,我整整一个师的兵力,就在一旁虎视眈眈,“西藏那边儿”,自然“是有诚意的”。UU小说,uu234

嘴里说道:“是!臣等必悉心筹备,务求周全,不令远人失意。不过,学汉文,长学问,几个月的光景,嗯,是远远不够的。十二世**喇嘛年纪尚幼,如果能在北京待上数年,名师朝夕教导,必学业精进,卓然大成,至臻至善!”

顿了一顿,说道:“另外,皇上的年纪也不算大,君臣彼此过从,日子久了,感情也自然深厚。这个,皇上亲政之后,恩纶广布,西藏必大蒙其利。”

这一段话,用心极深,但即便憨厚如慈安者,关卓凡真实用意,也能默喻。两宫皇太后心头微震,彼此交换了一个眼色,缓缓点头。

“好,”慈禧说,“你用心去办吧!”

“是!臣谨遵懿旨!”

“唉,”慈安说道,“这位小**喇嘛,不过六岁多点儿的小人儿,就要走那么远的路——得好几千里吧?怪可怜见儿的!我听说,西藏的气候,古怪的很,和咱们这儿,大不一样,这一路上,可不敢水土不服,生什么大病啊!”

这是非常实在的顾虑。彼时西藏至北京。路途遥远。气候变迁。即便身体健康的成年人,都不敢保证万全,何况一个六岁的孩子?

“母后皇太后厪虑极是!”关卓凡说,“五世**喇嘛入京觐见,走的是先出青海、再进蒙古的路,走走停停,三月份动身,年底才到达北京。前前后后,足足花了十个月,对于一个六岁幼童来说,确实是太折腾了。”

顿了一顿,说道:“臣以为,十二世**喇嘛入觐,应该先出四川,后走长江水道,顺流而下,直到上海。再转乘海船,北上天津。由津入京觐见。这样,就算走得再慢,通扯计起来,三两个月的时间,也尽够了;且不必罹风沙之苦,舒服得多。”

“嗯,这条路线,确实更周到些。”

“还有,”关卓凡说,“藏人不耐暑热。不过,十二世**喇嘛入京觐见,必诸多筹备,总还要个把月方能成行,等到动身的时候,已近入秋;到达四川的时候,已是深秋,彼时内地的气候,亦很凉爽了;到达北京,已是孟冬,对藏人来说,也是很适宜的气候。”

“有道理。”

“臣命轮船招商局,”关卓凡说,“派最大、最好的江轮、海轮,悉心布置,为十二世**喇嘛座船;同时,也派最好的医生——包括洋医生,随船伺候。十二世**喇嘛年纪虽幼,但听说体气素壮,嗯,这一路,断不至生出什么大恙的,请两位皇太后且舒厪虑。”

两宫皇太后齐齐颔首:“好,十分妥当。”

如此安排,慈安真以为“十分妥当”了,关卓凡计划中的另一层深意,目下她还不能领悟,但慈禧却是心知肚明的:

十二世**喇嘛入觐,不叫他走青海、蒙古的路线,是为了削弱**喇嘛在青海、蒙古地区的影响力。这个情形,和国初的时候,刚刚好倒转了过来:那个时候,朝廷为抚绥青海、蒙古,必要大力借重**喇嘛,五世**喇嘛入觐,若不走青海、蒙古,朝廷恐怕还不答应呢。

当然,减少路途时长,也是重要的考量。毕竟,六岁的孩子,体气再壮,和成年人相比,也是娇弱的。花在路上的时间愈少,出现的意外状况就愈少。

只是,就连关卓凡也没有想到,在十二世**喇嘛的健康问题上,德柱活佛的想法,和北京的君臣并不一样——此次入觐,不要说十二世**喇嘛的“健康”了,就连其“生死”,亦不是德柱活佛真正在意的。

虽然,他是十二世**喇嘛的经师,就师徒之间的私人感情来说,还是非常深厚的。

可是,德柱活佛眼中,十二世**喇嘛,不是他德柱一个人的徒弟,甚至,不能算“一个人”。他是全西藏的**喇嘛,既然接受全西藏的供奉,就有为全西藏奉献的义务。就算有什么不忍言之事,那也是“割肉饲鹰”,是他的本分——西藏这边儿,再“转世”一个**喇嘛就是了,有什么大不了的?

关键是,十二世**喇嘛的“牺牲”,能不能为西藏换取最大化的利益?

这些是后话,暂且按下不表。

“十二世**喇嘛既然入觐,”慈禧说,“轩军……是不是暂时就不必入藏了?”

“是。”关卓凡微微一笑,“不过,也不必着急撤回来。”

“嗯,”慈禧点了点头,“我晓得,要‘改土归流’了。”

*

“改土归流”,即废土司,设流官。

自汉武帝开拓西南夷始,近两千年来,中原王朝锲而不舍经略西南,但直至清雍正之前,中央政府对西南的大片国土,只有宗主权,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行政权,或者说,只有很不完整的行政权。

中央政府对上述地区的统治,是通过“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实现的。土司皆为世袭,一个土司就是一个土皇帝,在其治下,横征暴敛,生杀予夺,朝廷基本不能干涉。土司向朝廷缴纳的赋税,也只是象征性的。

土司制起于唐之羁縻州,成于元,到了明朝,其弊端已曝露无疑。

土司治下,犹如独立王国,时日愈长,土司的骄狂之气愈长,愈轻视朝廷的权威。对内,土司愈加暴虐,对外,则愈加张狂,动辄彼此攻伐,大打出手,不但不听朝廷节制,有那野心膨胀的,连朝廷都照打不误。

永乐朝的思南田琛、思州田宗鼎的两田之乱,万历朝的播州杨应龙之乱,天启朝的奢安之乱,这几场土司叛乱,规模都相当不小,尤其是杨应龙之乱、奢安之乱,虽然局促西南一隅,但都产生了全国性的影响,平叛耗费的巨大人力物力,对明朝的衰亡,起到了或直接、或间接的作用。

清世宗登基,痛定思痛,决意彻底铲除土司制这个毒瘤。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