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乱清 > 第七十章 涵虚之时,望蟾之日

乱清 第七十章 涵虚之时,望蟾之日

作者:青玉狮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23:22 来源:笔趣阁

关卓凡拉开“黄金马车”的门,面带微笑,伸出手去。

慈禧微微犹豫了一下,但随即伸手,搭住了关卓凡的胳膊,低头弯腰,踩住脚踏,走下车来。

当着众人,做这个动作,不是第一次。可是,那是在天津,是在官港行宫,而这儿,是北京。

本来,这个动作,即便是在方家园和柳条胡同,都是做不得的——皇宫御苑就更加不消说了。但慈禧一转念:此时此地,这个颐和园,里里外外都是“自己的人”,和官港行宫又有什么区别?

不然他也不能伸手来接我啊。

此念一起,心头大热,手便自然而然地伸了出去。

慈禧下车企定之后,关卓凡才和李莲英“换手”,御姐的手,才从情郎的胳膊,转到了小李子的胳膊。

阳光灿烂,清风拂面,满目碧波,慈禧轻轻吸了口气,微觉晕眩。

十七孔桥坡度甚缓,拾步而上,毫不费力。

桥面宽阔,就算两架车子并行,也绰绰有余。

关卓凡在前面引路,一边走,一边笑着说:“北京有句老话,不晓得太后听过没有?叫做‘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可是,这座十七孔桥,两边儿栏杆上的石狮子,一共有五百四十四只——比卢沟桥的狮子,还多了四十三只!”

“哟!”

慈禧轻轻惊叹了一声,这才留意:果然,石雕栏杆的每一根望柱上面。都蹲着一只石狮子。大小不同。形态生动,各异其趣。

心中油然而生得意之情:这在全中国,算是“独一份”了吧?

心中略略计算,说道:“如此说来,卢沟桥的狮子,拢共是五百零一只?”

关卓凡说道:“是。”

他想,俺穿过来的时候,卢沟桥的石狮子确是五百零一只。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到底有多少只可就不晓得了,也许多几只也说不定?不管他,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十七孔桥的石狮子,必须比卢沟桥的多——这是“政治需要”。想来,也不会有人跑到卢沟桥,一只只数过去,硬要较这个真儿。嘿嘿。

行至桥中央,南望。北顾,皆是烟波浩渺,万顷一碧。挟带着水汽的风吹过,隐隐然有凌虚之感,此时此地,方知以“虹”喻“桥”,真正贴切不过!

如此气象,就是圆明园也是没有的!慈禧心怀大畅,心想先不说“蓬莱岛”上风光如何,单单这一座长桥,已足慰生平!

情郎的这个差使,办得真是漂亮!

慈禧从未到过清漪园,她想象中的清漪园,华屋早成丘墟,一片断瓦残垣,“荒草蔓长、乱石倾圮”,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废园。亭台楼阁,殿闼桥榭,哪些荡为寒烟,哪些尚存规模,全然没有概念。

因此,自然而然,见到颐和园“总图”的第一眼起,就把上面的鸿图华构,尽数当成了情郎私人的手笔,当然,也包括了这座十七孔桥。

御姐这个美丽的误会,关卓凡自然是顺水推舟,居之不疑。

十七孔桥连通的小岛,为“蓬莱三岛”之“蓬莱岛”,即后世之“南湖岛”,岛上最主要的建筑,是岛北端的“涵虚楼”。

此楼后世名“涵虚堂”,只有一层,但在乾隆朝清漪园时代,它却有三层,叫做“望蟾阁”。顾名思义,此阁乃夏秋赏月之佳绝去处。“望蟾阁”是在嘉庆朝由三层变成了一层,名字也改成了“涵虚堂”。

关卓凡想,这由高而低,由“望蟾”而“涵虚”,已经从一个侧面,显示出帝国的国力和心气的消长变化了。

唉,感慨。

在关卓凡手上,“涵虚堂”又变成了“涵虚楼”,由“堂”而“楼”,可以想象,这座身世沧桑的建筑物,个头又重新拔起来了。

“涵虚楼”两层,比“望蟾阁”少了一层,但高度却是一样的,就是说,每一层,都较“望蟾阁”轩敞了许多,这是因为,“望蟾阁”只做赏月之用,小憩可以,但不能过夜,“涵虚楼”却是拥有完整的居住功能的。

和十七孔桥不同,“涵虚楼”真正是关卓凡的“手笔”。辛酉年英法之劫,“涵虚堂”已被一火焚之,只留下了一个地基。

至于此楼名字还是“涵虚”,没有改回“望蟾”,原因有二:

一来,关卓凡以此表示对他穿越而来的那个时空的尊重。

二来,也是更重要的,现在还是一个“涵虚”的时期,还没到“望蟾”的时候。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然后才能谈及其余。用后世某公的话来说,就是四个字:“韬光养晦”。

待到“望蟾”之时,我会让它名副其实的。

“涵虚楼”的“顶子”,和原时空的“涵虚堂”仿佛,也是“两卷殿”,就是有两个屋顶,一大一小,都是卷棚歇山式。

草木掩映之中,远看不觉其异,但走近了,慈禧便看出这座“涵虚楼”与众不同之处了。

这是一坐“中西合璧”的建筑。

“帽子”是中式的,但“身子”,却是洋式的。

有了天津官港行宫的“底儿”,御姐一眼便看出,这座“涵虚楼”,是砖石结构,不是砖木结构。还有,窗户十分阔大,透过明亮的玻璃,看得见窗子后边儿挂着的天鹅绒帘子,镶着样式繁复的花边。

再看细一点——窗棂,嗯,有仙桃、葫芦、石榴、扇瓶、卍字等等样式。咦?却是一水儿的“中式”。只是——似乎都做了某些变化,比平常所见,要简洁、洗练许多。

哟,就连窗户,也是“中西合璧”的。

进入“涵虚楼”,御姐眼睛大大一亮,其余先不说,对着昆明湖的那一面,一水儿的落地长窗,透过造型优美的窗棂,湖光水色,尽入楼中。

推“窗”而出,外面是一个极大的露台。极目远眺,对面的万寿山,隔着淼淼湖水,遥遥相对。现在,万寿山上,布满了手脚架,想象一下,完工之后,一山苍翠,琼楼处处,朱甍点点,那是什么风光?

由不得不心移神摇。

走到露台边缘,扶栏低首,却是微微一惊:下面居然是一片峭壁。

可是,峭壁上的石头,形容怎么如此……奇特?

旁边的关卓凡看出了御姐的疑惑,说道:“启禀太后,这座‘涵虚楼’,其实是起在一座假山之上的,您看到的峭壁,其实就是假山石,所以嶙峋奇异,形状万千。”

御姐笑了:“我说呢——倒是别出心裁。”

“谢太后奖谕。”

慈禧嘴角含笑,眼波流转,斜睨了情郎一眼,然后转回头,细细看去,果然,这不是一面真正的峭壁,从露台伸出有两条石梯,贴着“峭壁”,左右斜下,直到岸边。这个“岸边”,其实也算一个露台,由石雕栏杆围了起来,只在中央部分,开一个口子,伸出一块平台,拾阶而下,延入水中。

这块平台是做什么的,就很容易猜想了,慈禧问道:“那是一个码头?”

“是!”关卓凡说,“回太后,这个码头,不是仅仅拿来游昆明湖用的。护城河和昆明湖,其实辗转一水相通,将来,太后驻跸颐和园,可以直接坐船过来,若要临幸涵虚楼,在这里上岸就好。”

“护城河和这儿……居然是通的?”慈禧大为惊喜,“我可不晓得!”

“是,不过,要先做一点儿疏浚的功夫,请太后再容臣一些日子,臣一定替太后办一条顺顺当当的……‘御水道’出来。”

慈禧满脸笑容:“我不逼你——我等着你。”

呃,这句话……

慈禧转回头:“不必下去了——咱们到楼上看看吧。”

“是,臣侍驾。”

回到“涵虚楼”内,沿着宽敞的楼梯,扶着关卓凡的胳膊,慈禧一步一摇地登上了二楼。

这一回,“侍驾”的,只有关卓凡一人,玉儿和李莲英两个,相互使了个眼色,都没有跟上去。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