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乱清 > 第六十三章 天子正衙

乱清 第六十三章 天子正衙

作者:青玉狮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23:22 来源:笔趣阁

周馥晓得,李鸿章何以说“这可是大大的热闹了”。

泰西诸国公使,请求觐见大清皇帝,本身并不是什么问题,之所以一直不能成事,关节在于礼仪。

这个行礼如何仪,从乾隆朝的英使马嘎尔尼开始,一直扯到咸丰八年的《中英天津条约》,总算扯出个名堂来了。

周馥说道:“有一帮子人——数目还不少,对洋人不行跪叩礼,总是心不甘、情不愿。美利坚也罢了,那是‘血盟’;英、法、俄、荷四家,算怎么回事?主人不愿见面,你打上门来,强求主人延见,那不是‘恶客’吗?”

顿了一顿,周馥微微苦笑,说道:“可是,有《天津条约》在那里摆着,美国人又开了个头,英、法、俄、荷四家,理直气壮,这一次,想蒙混过去,恐怕不大容易。”

李鸿章说道:“玉山,你等我一等。”

言罢,站起身来,掀开袍子,从腰间取下一串钥匙,打开了一个大大的柜子,寻了一小会儿,找出一份档案来。

“这是《中英天津条约》的抄件。”

李鸿章回到座位,打开档案,一眼扫去,便找到了要找的:“是第三款——嗯,‘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大英钦差作为代国秉权大员,觐大清皇上时,遇有碍于国体之礼,是不可行。’这是说,英使觐见咱们的皇上,不按中国的礼仪,不行跪叩礼。”

说完,将档案递给周馥:“玉山。你也看看。”

周馥接了过来。注目片刻。说道:“爵相,这后面还有一句,‘惟大英君主每有派员前往泰西各与国拜国主之礼,亦拜大清皇上,以昭划一肃敬。’这是说,英使拿觐见他们本国和泰西各国君主的礼仪,来觐见咱们的皇上——就是行单膝跪礼了。”

李鸿章沉吟了一下,说道:“这一句只说‘泰西各与国’。没提到英吉利本国。”

周馥微微一怔,定睛看时,果然如此。

“这,难道是……”

李鸿章点了点头,说道:“恐怕就是这么回事——英使觐见他本国的女王,自然行单膝跪礼;觐见‘泰西各与国’,未必都行这个礼仪,有的‘与国’,说不定鞠个躬就完事了。”

周馥“嘿”了一声,说道:“就是说。英国人暗地里打的主意,是拿鞠躬礼来对咱们的皇上了!”

他想了想。再开口,声音里已带出了不忿:“《中英天津条约》是桂燕山签的,这个差使办得……”

桂燕山,即桂良,恭王的岳丈,原军机大臣,年耆荣休,关卓凡进军机,就是接他的位子。

李鸿章叹了口气,说道:“平心而论,也实在怪不得桂燕山——《中英天津条约》本就是一条缓兵之计,签的时候,朝廷就没有打算认真履约。不然,两年后,咸丰十年,怎么会再次跟英法大打出手?”

周馥说道:“咸丰八年签《中英天津条约》的时候,咱们吃的亏,其实还不算大;但咸丰十年,输的可就惨了!以致文宗出狩,最终热河升遐!唉,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李鸿章从鼻孔中透出气来:“这个世上,哪有后悔药可吃?”

顿了一顿,问道:“这个事儿,我是说,英、法、俄、荷四国公使请求觐见的事儿,‘上头’——轩王那里,是个什么意思?”

“‘上头’的意思不清楚——大约也得看轩王的意思吧?至于轩王,只说过一句,‘稍安勿躁,必有切实答复。’”

李鸿章微微一笑,说道:“说句不大恭敬的话,这个麻烦,是轩王自个儿惹出来的——他如果没把美国人放进来,英、法、俄、荷,也不会如此来劲儿。好吧,让咱们瞅瞅,咱们这位新晋王爷,到底如何收这个篷?”

“对了,”李鸿章说,“美国人已经觐见过了,情形经过如何呀?这两百多号人,什么地方才铺排的下啊?”

“乾清宫。”

李鸿章不由轻轻“哎哟”了一声:“紫禁城?!天子正衙?!”

顿了一顿,忍了一忍,还是没有忍住,他长长的叹了口气:“这个世道,真正是不一样了!”

两百红发碧眼的洋人,浩浩荡荡,迤逦而入紫禁城,这个景象,略一思及,便叫人心旌摇动。

咸丰八年,朝廷跟英、法等国,签了《天津条约》,说好来年“换约”。可到时候了,英、法公使欲进京换约,文宗及一班亲贵重臣,却视洋夷进京为“奇耻大辱”和“肘腋之患”,坚持要将“换约”地点改在“上海”。

公使入京,明载于《天津条约》,英、法视中国此议为背约,何况之前花了偌大气力,就是为了驻节中国首都,以便和中国开展正常的外交,因此坚决不允。两下里说僵了,英、法乃大举强行叩关,致有辛酉的大变。

那个时候,洋人十几二十人的使节入京,朝廷都予以峻拒,甚至不惜兵戈相向;今天,洋人十倍于彼之数,却不仅进了京,还进了紫禁城——天子居所,天下中枢!

“美利坚访华代表团”,并不是最早进入紫禁城的洋人,前面还有一个杜立德。不过,杜立德虽然是洋人,进入紫禁城,却不是以洋人的身份,更不是以使节的身份——他是以大清的子爵的身份,“进宫谢恩”的。

还有,乾清宫是什么地方?那是内廷之首、天子正衙!

“该在什么地方接见美国人,”周馥说,“是有过一番争议的。有人曾经提议——似乎是恭王那边儿的意思,皇上和两宫,在西苑的紫光阁。召见美国人。比较合适。”

西苑分中海和南海。紫光阁在中海,有驰道,可走马。其中,筑有一高台,名“平台”。前明崇祯一朝,凡有命将出征,思宗总在“平台”这个地方,召见大将。赐宴封赏的,即所谓“平台召见”。

“紫光阁的地方倒是宽敞,”周馥说,“可是,爵相晓得的,高宗纯皇帝于平准平回后,绘是役功臣一百人像,悬于紫光阁中,并御笔为功勋最著者五十人撰写赞文,所谓‘勒图画壁思伟绩’。之后。又钦定紫光阁为藩属觐见之地。”

李鸿章点了点头,说道:“高宗此举。其意在耀武扬威,震慑外藩,美利坚既为‘盟邦’,在‘紫光阁’觐见,似乎就不大妥当了。”

“是这么回事,”周馥说,“因此,这个提议,被轩王打消掉了。”

“‘美利坚访华代表团’入紫禁城,”周馥笑了一笑,“应该是轩王的意思,他那边儿的人,很早就放出风来:不入紫禁城,算得上什么‘血盟’?”

顿了一顿,继续说道:“不过,我听到个说法:只要美国人能进紫禁城,轩王便心满意足,并不一定要挑乾清宫这般要紧地方觐见,御乾清宫接见‘美利坚访华代表团’,最起劲的那位,还不是轩王,是——”

说到这儿,周馥抬起右手,虚握拳,翘起拇指,微微地晃了一晃,略略压低了声音:“是这边儿。”

李鸿章愣了一愣,随即反应过来:面南坐北,则左东右西,周馥口中的“这边儿”,就是“西边儿”。

李鸿章沉吟了一下,说道:“嗯,不出奇——乾清宫是天子正衙,如果不是以接见‘美利坚访华代表团’的名义,皇太后哪里有临御的机会?”

“爵相见得透彻极了!”周馥说,“有人提议在紫光阁接见‘美利坚访华代表团’,初衷其实不见得是为了贬抑美国人,而是为了——”

说到这儿,他犹豫了一下,正想着该如何措辞,李鸿章却没有他的顾虑,微微一笑,接口说道:“裁抑皇太后?”

周馥没想到李鸿章的话,竟说的如此直白,心中大大一跳,说道:“是——学生胡思乱想,也不晓得是不是这么回事。”

李鸿章又是微微一笑,说道:“两宫垂帘,祖制所无,亲贵重臣,不能不多费一点子心思。”

“是。”

“不过,看起来,现在有点儿拢不住的意思了?”

“是,现在,‘上边儿’那两位,可不是单枪匹马了。”

“玉山,你说的不错。”李鸿章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不过,这些事情,咱们不在中央机枢,也不必太操心。何况,这……其实是人家的家务事!”

“还有,”李鸿章脸上的笑意,变得有点捉摸不定了,“我以为,‘上头’现在的情形,于国家,未必是什么坏事。”

这句话,周馥一时捉摸不透,只好含含糊糊地应了声“是”。

“乾清宫和养心殿是挨着的吧?”李鸿章努力回想自己陛见时候的情形——两宫皇太后是养心殿接见他的,“美国人从哪个门进的紫禁城呢?”

“从午门进——当然,是走侧门。入紫禁城后,过金水桥,入太和门,瞻仰太和殿——当然是不进去的。然后西出右翼门,一路向北,至隆宗门,右转而入,至乾清门广场,入乾清门,乾清宫便在望了。”

“玉山,难为你记得清爽!”李鸿章含笑说,“这一路,可够美国人走的!”

*

第二天,周馥将笔记中相关内容整理好,誊抄到白折子上,赶在晚饭前,送给了李鸿章。

吃过晚饭,李鸿章回到书房,打开了周馥的折子。

他迅速找到了最感兴趣的内容——那支《歌唱祖国》的歌词:

“轩字军旗高高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歌唱我们伟大的祖国,从此走向繁荣富强。

歌唱我们伟大的祖国,从此走向繁荣富强。

越过高山,越过平原,

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

宽广美丽的土地,是我们亲爱的家乡。

英雄的华夏人,站起来了!

我们团结友爱,坚强如钢!

轩字军旗高高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歌唱我们伟大的祖国,从此走向繁荣富强。

歌唱我们伟大的祖国,从此走向繁荣富强。

我们勤劳,我们勇敢,

顶天立地是我们的理想。

我们战胜了多少苦难,才得到今天的兴旺!

我们爱和平,我们爱家乡,

谁敢侵犯我们就叫他灭亡!

轩字军旗高高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歌唱我们伟大的祖国,从此走向繁荣富强。

歌唱我们伟大的祖国,从此走向繁荣富强。”

李鸿章背上生津,掌心冒汗,浑身微栗。

*(未完待续。。)

ps: 小说明:本章不计《歌唱祖国》的歌词,已经超过了三千一百字,所以,水这一段,不会影响书友们的权益。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