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乱清 > 第一三二章 可惜我不是男人

乱清 第一三二章 可惜我不是男人

作者:青玉狮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23:22 来源:笔趣阁

“阅舰式”之后,是“海上分列式”。

“冠军号”驶过受阅编队,完成“阅舰式”之后,掉转船头,回到出发点。然后再次掉头,停车,恢复阅舰式开始前的状态。

“射声号”打头,受阅编队按照战斗舰、登陆舰、后勤舰的先后排序,驶过“冠军号”面前,接受检阅。其中,战斗舰又按照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的顺序排列。各舰之间相距约三链,首舰“射声号”至尾舰“弗吉尼亚号”,整个受阅编队,长近七海里——几乎二十五华里。

拟定海上阅兵计划的时候,杜立德、丁汝昌、乔百伦等人,按照关卓凡的意思,不论“阅舰式”,还是“海上分列式”,都适当地拉长了前、后两舰之间的距离——这个时代的舰船,毕竟还只是风帆蒸汽混合动力,不比现代军舰,舰只之间,其实原本并不需要留出这么大的空间的。

但关卓凡要用拉长前、后舰只距离的法子,来“拉长”整个受阅编队,以加深慈禧“坚船利炮,源源不断”的印象,加强乃至放大这支舰队在她脑海中的形象,达到在御姐身上实现这次“阅舰”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效果非常之好。

海上视野之广阔,远过陆地,受阅舰只在“冠军号”面前驶过的时候,前舰、后舰都在视野之中,军舰的航行速度又远过人之奔走,因此,观者既不会觉得队形疏松。也不会产生不连贯的感觉。

圣母皇太后呢?

从“阅舰式”开始。到“海上分列式”结束。超过一个半时辰。由始至终,慈禧都在前舰桥上扶栏而立,期间没有坐下来过一次——包括完成“阅舰式”后,“冠军号”掉头回到出发点的过程中,亦如是。要知道,同样是长时间站立,在颠簸起伏的海船上,比之在平地上。可是累得多了——何况是一个第一次乘坐海船的人?

“冠军号”掉头之后,关卓凡曾请圣母皇太后坐下小憩——回到出发点这段海程,不算在典礼之中,是可以坐下的。但慈禧说自己不累,依然站着听关卓凡为她讲解,行经各舰的名称、舰别、吨位、火力,等等。

由始至终,全无倦意。

非但如此,整整三个小时,御姐的腰板儿。始终挺得笔直;饱满的胸脯,始终高高耸起——除了手扶着栏杆。整个姿势,简直可以算作“站坡”了。

一连站三个钟头的军姿,可不容易啊。

激情的火焰,一直在慈禧体内烧灼。精神上的极度兴奋,使她完全感觉不到身体上的疲惫。

“冠军号”身型再巨,威力再强,也只是一条船,有道是独木不成林,恶虎难敌群狼,不可能就靠它和“射手号”两个包打天下。可现在摆在眼前的,却是一整支舰队——如果当年这支舰队在手,英国人、法国人,还打得进来吗?!

慈禧没有忘记,眼前这支舰队,大部分都不是自己的船——这些船,不会为自己和英夷、法夷开战。但身边的这个男人,已经让她深信不疑:在不久的未来,自己将拥有这样的一支舰队——也许比眼前的这支还要强大!

激动人心的前景叫她热血沸腾,“海上分列式”进行的过程中,她甚至冒出了这么一个念头:可惜我不是男人!

咳咳,幸好您不是男人。

“海上分列式”结束的时候,已近午正。关卓凡请圣母皇太后回舱,传膳、小憩,一个时辰之后,准定未正时分,开始“演阵”和“演炮”——前者为受阅编队演练战斗队形,后者为海上实弹射击演习。

*

下午两点正,“冠军号”的信号桅上,升起“按时展开行动”的信号旗,“演阵”正式开始。

受阅编队演练的战斗队形,一共三种:“一字长蛇”、“双龙入水”、“大雁展翅”。

“冠军号”的舰桥,高度有限,站在上边,看海面上众多舰只“演练阵法”,前进后退,左转右拐,如果不是行家,只好看个热闹,到底如何“变阵”,又变成了什么“阵型”,其实是看不大明白的。

为了让圣母皇太后看懂各种“阵法”之里就——不然,“演阵”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关卓凡专门找人,用磁石做了张围棋棋盘大小的“磁盘”,又做了二十二只小小的舰船模型,每一只都插上了名牌,自“冠军号”以下,一一标注了舰名;模型船底下,嵌了磁铁,能够牢牢吸附在“磁盘”上,颠簸起伏,也不会滑落。

海面上,各舰此来彼去;“磁盘”上,关卓凡随之摆弄移动对应的舰船模型。如此一来,“阵法”如何变化,圣母皇太后就看得明明白白了。

慈颜大悦:真是太贴心了!

首先出场的是“一字长蛇阵”。

所谓“一字长蛇”,即“阅舰式”和“海上分列式”时使用的“单纵队”,也即各舰排成首尾相接的一列纵队。不过,和“阅舰式”、“海上分列式”略有不同的是,战斗队形的“单纵队”,舰只和舰只之间的距离要近许多。

这个“一字长蛇阵”,算是风帆战舰时代的标准战斗队形。

风帆战舰的火炮,主要设置在两侧船舷,因此,侧身对敌,是风帆战舰的自然选择。随着船只操控性能和火炮射程、威力的提高,早期的火攻、跳帮战术的重要性随之降低,最终,风帆战舰时代的海战,形成了标准的战列线战术:

对阵双方在交战前,先将各自战舰排成一列纵队——即“一字长蛇”;然后,双方舰队同向并列而行,或对向交错而行,并在行进中以各自内侧舷炮对敌进行炮击。

此时——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中叶,是一个风帆战舰向铁甲战舰过渡的时代,军舰的动力已经发展为蒸汽风帆混合动力,但火炮的设置,和风帆战舰时代依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舰艏炮、舰艉炮,虽然在某些舰只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的加强,但就整艘军舰而言,依旧是以舷炮为主——包括最新式的勇士级的“冠军号”。

大英帝国皇家海军的《战斗教范》中,依然明确规定:“一旦进入全面进攻,各分舰队应该尽可能地运用最有利的优势与邻近的敌人作战;各分舰队所有的舰只,都应尽力和其分舰队长官保持一线队列前进……”

为演示“阵法”,受阅编队离开演习海域,然后重新进入。

第一个出现在海平线上的,是“射声号”。接着,“海军中将号”、“马里兰号”、“杰斐逊号”、“密西西比河号”……次第出现。

最后一只,是“弗吉尼亚号”。

“射声号”汽笛长鸣——这不是喊给身后的同伴们听的,而是告诉圣母皇太后:俺们要“摆阵”啦。

小爱德华发出“左满舵”的指令,“射声号”急速右转,湛蓝的海面上,庞大的舰身划出了巨大的白色尾流。

等一下!“左满舵”——“急速右转”?

喂喂,那个舵手,你搞错了吧?

没有搞错。

现代的舰船转向指令,以船头为准,“左舵”就是船头向左转,“右舵”就是往右转。但十九世纪中叶的英国舰船,执行着一种奇葩的“舵柄指令”——以船尾为准:“左舵”,船尾向左转——即船头向右转;“右舵”,船尾向右转——即船头向左转。

这套叫人精神错乱的东东,直到二十世纪初,保守的英国人才彻底放弃之,转而改用国际通行的船头转向指令。

唉,改革这个事儿,真心是不容易啊。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