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乱清 > 第一零三章 你可要当心!

乱清 第一零三章 你可要当心!

作者:青玉狮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23:22 来源:笔趣阁

终于,因为有了共同的敌人,昔日之敌,变成今日之友,惇王开始和恭王合作对付关卓凡了。

当然,某种意义上,这也是被迫的:再不示好于老六,自己什么时候才能结束闲废的状态?什么时候才能“出山”?

老六最大的对头是关卓凡,除了帮着他对付关卓凡,自己也没有别的什么能拿得出手“示好于老六”了。

惇、恭的第一次合作,是告祭太庙那一次。惇王接受恭系的暗示,称病请辞告祭太庙后殿的差使。“奉旨办理告祭太庙事务”的恭王便举荐关卓凡接任,乃有之后御史吴凤阁弹劾关卓凡“失仪”的风波。

可惜,圣母皇太后目光如炬,“恭系”此役,不但没赚到任何便宜,还赔了夫人又折兵。大伙儿都闹得灰头土脸,惇王也就没有从和“恭系”的合作中捞到任何好处。

惇、恭的第二次合作,是蔡寿祺攻讦恭王、恭王君前失仪、两宫废黜恭王、掀起天大政潮的那一次。惇王接受文祥和宝鋆的请求,上折为恭王求情。

曹毓瑛代笔的折子写的不错,可慈禧说:“我也不晓得五爷是怎么回事,今个儿他上折子给六爷说好话,可辛酉年在热河,不就是他说的六爷要谋反吗?到底他哪一句话才是真的呀?”

轻轻几句话,就把惇王这个折子贬得一钱不值了。

折子没有发挥什么效力,加上恭王当时泥菩萨过河,所以这第二次的合作。惇王还是没从“恭系”那儿得到什么直接的好处。

不过。经此二役。至少在表面上,惇、恭二王,“前嫌尽释”,这就有了第三次“深度合作”的“政治基础”。

同上两次不一样的是,这一次的合作,是由惇王方面主动提起的。

刚开始的时候,“恭系”这边,对惇王的提议。并不积极。宝鋆问起恭王的时候,恭王总是说,“放放再说”。

宝鋆却是有点着急的。但他明白恭王的心气已不比从前,也不敢逼得过紧。惇王那头,只能先敷衍着。

这一放二放,就放到了“太后阅兵”。

宝鋆对恭王说:“六爷,那两位现在都不在北京,咱们如果有什么动作,这是最好的时机——过了这个村儿,可就没有这个店了!”

恭王的口气终于松动了。但是——

“你不知道我这个五哥?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想想他以前办的那些事儿。你跟他搭伙计,你放得下心?”

宝鋆“哼”了一声,说道:“六爷,我看你就是‘想吃鱼,又怕腥’!你放心,我心里有数:咱们这边,只栽花,不种刺;但凡会‘湿手’的活儿,一律不碰——都叫烧酒胡同那边做去!成则收利,败则保身,有什么好担心的?”

烧酒胡同——惇王府在朝阳门内大街烧酒胡同。

宝鋆的意思,是恭王这边,不论对谁——惇王也好,关卓凡也好,都只唱红脸。

比如,若惇王要干求什么位子,只要那个位子已经空出来了,就“乐观其成”,方便的的话,还可以推他一把。

又比如,若母后皇太后要求“彻查揭帖案”,就劝上头“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种阴私密事,只能尽力遮盖的,怎好四处张扬,唯恐天下人不知道?大伙儿一齐装傻,难道不是正办?难道不是与人为善?“西边的”和关卓凡,对此也不能说什么吧?

深更半夜偷偷刷帖子,甚至把谁弄“出缺”了——这些会“湿手”的活儿,就全由“烧酒胡同”那边折腾;恭王这边,装傻就好。

恭王终于默许了:“算了,这个事儿,我不管了——不过,佩蘅,你可要当心!”

*

*

天津这边,关卓凡和慈禧两个,自然还不知道,有人正在密谋算计他们,全副精神,都在次日的“演炮”上面。

“演炮”——火炮实弹射击。

辰正二刻,圣母皇太后銮驾来到靶场,御姐下车,登上看台。

轩军小站军营的靶场,设在一个山坳之中。这个“山”,不过一个小小丘陵,山前地势开阔平缓,以山为托,正好拿过来做靶场之用。

看台在东,山坡在西,射击方向,由东向西。

今天的天气比昨天好的太多,天空几乎一碧如洗。清晨的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射界无比清晰。

三十六门十二磅拿破仑炮,自北而南,一字排开,威风凛凛,杀气腾腾。

晨光之中,铮亮的青铜炮身,闪着耀眼的光芒。

每门大炮旁,各有八名炮手兀立。

“演炮”的火炮,全部选用拿破仑炮,没有“维特沃斯”炮。这是因为,发射的时候,拿破仑炮的“声光效果”更好一些——考虑到今天的“演炮”的对象的特殊性,介么安排,似乎更加适合些吧。

山腰上,垒起了三十六个方方正正的土墩,白粉画边,标志请楚。另外,每一个土墩上面,都插了一面三角红旗。

土墩距大炮大约一里半的光景。

距大炮半里左右的山前平地上,设有一个“木人阵”——这是一种特殊的标靶,雕成半身人形,插在木棍之上。每门大炮前方,各有三排“木人”,每排十个,一门大炮便有三十个“木人”标靶。整个靶场,总共设置了一千零八十具这样的“木人”,一眼望去,蔚为大观。

这种标靶,从未在靶场上出现过,不晓得是拿来做什么用处的呢?

再往看台上瞧,只见一左一右,竖起两根木杆,拉起了一副极薄的明黄纱幔,圣母皇太后和关爵帅,就在纱幔之后观看“演炮”。

咦,这个东东,阅兵的时候,阅兵台上,可没有见过啊。难道,是拿来方便太后和贝勒爷……

咳咳,想多了,这么薄,啥也遮不住啊。

如此设置,只是因为观看“演炮”,要借用望远镜。御姐戴着面纱,操作长长的镜筒,太不方便了,于是便改为“垂帘看打炮”——这样,就不必戴面纱了。

御姐看“打炮”,倒不必像阅兵的时候那样站着了。明黄纱幔之后,看台正中位置,摆了一张大大的御案,御姐从容端坐,关爵帅则站在旁边侍候。

关卓凡如果也要坐的话,位子距御案就得远些,不能像阅兵“并立”那样,跟圣母皇太后“并坐”,不然就僭越过甚了,御姐自己也会觉得不对劲。但是,“演炮”的过程中,关卓凡又要负责给御姐讲解照应,不能远离,所以索性站着算了。

反正靶场上除了炮手和卫兵,只有少数随侍高级将领,不需要处心积虑地给广大官兵制造什么错觉。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