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乱清 > 第六十三章 东观沧海

乱清 第六十三章 东观沧海

作者:青玉狮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23:22 来源:笔趣阁

这一觉,圣母皇太后深入黑甜乡中,竟是一夜无梦。第二天起身后,却觉得浑身酸痛,心里明白是怎么回事,不由暗骂“那个杀千刀的,把人家往死里折腾”。但梳洗之后,圣母皇太后容光焕发,神完气足;倒是玉儿,眼神虽亮,大眼睛周围却是暗了一圈,像是没有睡好的样子。

队伍果然后延了半个时辰出发。理由是有一道上谕要发回北京,圣母皇太后那儿,忙着御览、用印呢。除了极个别的人,会偷偷揣测,关贝勒昨晚何以迟至子初二刻,才离开圣母皇太后的跸宿之所?但绝大多数的人是不虞有他的。

中午在武清县的东马圈打尖。这个地方还是顺天府的地界,龙河在境南流过。之所以叫“东马圈”这么个怪名字,是因为辽宋相争的时候,辽国在此地沿河低洼处,开辟牧马的草场,设置马圈、马房,故此得名。明洪武以后,流民至此定居,依河建村,凭马圈、马房立户,渐成聚落。

到达“尖站”的时候,已经是午初二刻,果然比原定计划晚了二刻钟。

“尖站”是一座极大的明黄帐幕,搭在了龙河边上。这个帐幕,不比普通行军宿营,工序是极讲究的:先平整地面,再铺上黄土夯实,然后搭起一个高一尺、长宽各三丈的木台——帐幕就搭在这个木台上面。帐幔厚重,里面铺着厚厚的地毯;四个角上,各生起了一个大大的云白铜火盆。河风清冽,帐幕之中。却是温暖宜人。

路途之中。小小颠簸之时。牵动肌肉酸痛,圣母皇太后难免在心里边再暗暗嗔一嗔“那个杀千刀的”;但进入明黄大帐之后,身心舒爽,不禁暗赞“那个杀千刀的”,给自己办差,还真是尽心竭力。

用过午膳,消乏解困,即行上路。这座明黄大帐。圣母皇太后前后不过用了大半个时辰而已。

申末三刻,到达了今晚的“宿站”杨村。这儿尚未出武清地面,北运河穿境而过,夹河成镇,世面繁华,远过东马圈。

和昨天的沈万庄一样,圣母皇太后跸宿的“行宫”,是当地一位杨姓大乡绅的宅子;而关贝勒也和昨天一样,戌初三刻左右,过来“扰驾”。

有人看到。关贝勒进宅子的时候,抱着一张大大的“军事地图”。想如今海内。只有西北兵戈未息,则关贝勒自是要向圣母皇太后回禀陕甘军务的。君臣二人,道路倥偬,孔席不暖,挑灯夜战,这个为国为民力疾从公的劲头,好生令人感动啊。

关贝勒亥正二刻的时候,离开了宅子,倒是比昨个儿早了一点,可也差不多呆足了整一个时辰。至于关贝勒和圣母皇太后为毛总有那么多话好说,又究竟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这一次,狮子未曾觑得亲切,为免传言之间,失真走样,给当事人造成不良影响,就不再赘述了。

次日,没再出什么“发上谕回北京”一类的花样,队伍按时启程。

杨村在武清东南,出了杨村,就算出了武清;出了武清,即进入天津府天津县的地界了。

天津县是天津府的首县,知县叫做赵元芳,早在路边恭候了。不过,迎驾只是一个形式,他的差使,不是扈从,而是协助打点前面的“尖站”。队伍并不停留,赵元芳只能在路边磕头,是见不到圣母皇太后的。

只是人家是地主,不打个招呼不好。图林将赵元芳带到关卓凡马前,在地上铺了红毡条,赵元芳跪下,行了国礼之后,关卓凡问了“尖站”的情形,说了几句“贵县辛苦”之类的废话,赵知县便眉花眼笑地去了。

“尖站”设在北仓,队伍沿北运河迤逦南下,巳正三刻,到达了北仓。

北仓算是天津城的北大门。元朝定都北京之后,这里成为向京师运送漕粮的集散地,建有多个储粮的“广通仓”,其中最要者名为“北仓”,其地因仓而成村聚,又以仓为名,谓之“北仓”。本朝雍正年间,在此建库式北仓厫,北仓的地位更加重要了。

圣母皇太后的銮驾在北仓逗留了一个多时辰。

花了这么长时间,是因为除了打尖、用膳之外,天津当地的主要官员,包括直隶总督刘长佑、三口通商大臣崇厚、领天津府和河间府的天津道容景和、天津府知府韩熙,还有天津县知县赵元芳等,都已提前到了北仓候驾。这几位,慈禧都要一一接见。

有的官员,如赵元芳,行礼如仪,略加温言抚慰,三言两语即可起去;但刘长佑、崇厚两位,就不能草草打发。而有些事情,慈禧自己也颇为关心。比如三口通商,也算洋务,慈禧的问话就比较详细了。所以,这一轮接见,很费了些时间。

直到未初一刻,一切事体毕了,圣母皇太后方才起驾。

到了天津城,太后东巡的队伍,北门入,东门出。

天津城共有东、南、西、北四门,城楼上各有一块匾额。东曰“镇东”,匾额曰“东连沧海”;南曰“定南”,匾额曰“南达江淮”;西曰“安西”,匾额曰“西引太行”;北曰“拱北”,匾额曰“北拱神京”。

本来,按照最经济的路线,太后的銮驾,应该自北门即“拱北门”入,南门即“定南门”出,然后折而向东。结果接见崇厚的时候,他说天津城的东门名“镇东”,又叫“东连沧海”,非常契合太后“东巡狩”和“阅兵”之意——“阅兵”,还包括到海边检阅海军嘛。所以,崇厚建议,若由东门即“镇东门”出,暗合“东观沧海”之意,此行必大旺也。

“旺气”神马的,是圣母皇太后最喜爱的东东了。但她知道,关卓凡对这些讲究,一向都甚不以为然;而且,临时更改行军路线,更是领军者非常讨厌的事情,因此沉吟不语。不过,有意无意的,眼风却朝着“带班觐见”的关卓方这边,轻轻地扫了过来。

如果关卓凡扮看不见,慈禧也就罢了。没想到关卓凡躬身说道:“启禀太后,崇厚所奏甚有道理,请太后俯允。”

慈禧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崇厚这个建议,就算通过了。

崇厚自然颇为得意。不过,跪在地上的他,可没有看见黄幔之后的圣母皇太后,把脸微微扭向关贝勒,眼波流转,笑靥如花。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