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乱清 > 第四十一章 密议

乱清 第四十一章 密议

作者:青玉狮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23:22 来源:笔趣阁

恭王自失地一笑,说道:“琢如‘一条腿已经跨过去了’,大约不假。可是,纵然真是如此,又如何呢?”

宝鋆心中一跳:这是恭王第一次在他面前承认曹毓瑛可能已经“改换门户”了。

“照你的想法,大约应该‘给他一点颜色看看’,叫他‘迷途知返’,最不济也‘为后来者戒’,是么?”

宝鋆轻轻“哼”了一声,没有说话,但这个神态就是默认了。

“你有没有想过,咱们真这么做,后果到底是什么?曹琢如真的会‘迷途知返’么?只怕另一条腿也跨过去了吧!真的能‘为后来者戒’么?以关逸轩的帘眷,真的庇护不了曹琢如?只怕最终未能‘为后来者戒’,反而是‘为后来者心寒’吧!”

宝鋆默然不语,脸上阴晴不定。

恭王站起身来,走到窗前,将窗棱推开了一条缝,清冷的风钻了进来,屋内闷热浑浊的空气为之一爽。

恭王转过身来,继续说道:“曹琢如本性是个敦厚人,这一点,想来你也不会否认的。他的身子偏到了那边,心里面未必没有歉疚之意。咱们大度一点,他的另一条腿,就很难也跟着跨过去。”

“‘一脚踏两船’,啊不,应该叫做‘一身踏两船’,”恭王淡淡一笑,“有一个人做这个事情,其实着实不坏:在恭、关之间,沟通往来,弥缝嫌隙,难道不好过大伙儿撕破面皮。吹胡子瞪眼。你吃了我。我吃了你吗?——你倒是想一想,除了曹琢如,还有谁可以做这个事情?文博川?许星叔?”

宝鋆微微动容,恭王的这个见地,他从未想过——实在是深得很了!

关卓凡正在如日中天,如果不出特别大的变故,“恭系”想压倒“关系”,短时间内。是看不到任何可能性的。既如此,就只能谋求和对方“共存共荣”——如此,就需要一个有足够分量的、双方都能接受的“中间人”,居间往来。仔细一想,恭王说的确实对,这个角色,除了曹毓瑛,不做第二人想了。

文祥“正色立朝”,因为他的地位名望,特殊情况下。他可以代表恭王出面;但私下底的宛转情商,并不适合文祥去做的。而许庚申。是“两只脚都跨过去了”的人——没有足够的中立性,分量亦略嫌不足,也不是做这种事情的合适人选。

恭王重新坐了下来,说道:“我以为,‘会办五大臣’之中,第一个要维护你的,只怕还不是方子颖,而是曹琢如!”

宝鋆“嘿”了一声,说道:“这个我不敢想,他不落井下石我就烧高香了!”

恭王微微一笑,说道:“‘落井下石’是绝计不会的。还有,即便阎丹初,虽然十分憨倔,但也不是走路不看道、胡冲乱撞的人。办这件案子,他也未必不知轻重、全然没有分寸的。”

宝鋆说道:“六爷,你的这个看法,我就不敢苟同了。阎丹初在户部做的,还不算‘走路不看道、胡冲乱撞’吗?”

恭王叹了口气,说道:“户部的事情,你有什么不知道的?是该好好整顿一番的!阎丹初在户部的所作所为,还真不能说有什么不对。再者说了,咱们拉不下这个脸,丑人叫阎某人、关某人去做,又有什么不好?”

宝鋆微微一怔,想了一想,笑了一笑,说道:“六爷,你说的也是。”

恭王说道:“关逸轩要整顿绿营,不想叫户部从中添乱,找个军费报销的案子来做伐子,这是想得到的——未必是针对你我!而且,我总觉得,即便关逸轩、阎丹初要拿军费报销开刀,也不应该在此时动手。安徽这个案子,未必是他们的本意。”

宝鋆说道:“六爷,你的意思是,现在关某人正在筹办‘太后阅兵’,不及其余?”

恭王说道:“着啊!‘太后阅兵’之后,紧接着就是美国的那个‘访华代表团’。这两件,都是该他大大露脸的事儿——在这个点儿上,横生枝节,未免不智。”

宝鋆点了点头,说道:“这倒也是。”

恭王说道:“再有,安徽的事儿,麻烦得很。湘、淮、轩几方,绞在一起;还有盐政,一班发捻余孽和盐枭勾勾搭搭,朝廷和地方上的某些人,在里边也不见得没有首尾。这些,和军费报销,都或多或少是有瓜葛的——这些事儿,你大约比我还要清楚。哦,对了,英翰还是旗下的。总之,要是我,不会拿安徽来动刀子——太麻烦了!”

宝鋆一笑,说道:“说不定有人就想‘迎难而上’,趁这个机会,将安徽上下里外‘一镬熟’呢?”

恭王微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不大可能。”

恭王提到的“发捻余孽和盐枭勾勾搭搭”,主要指的是李世忠。

前文说过,关卓凡消灭苗霈霖之后,李世忠立即上书,以双脚湿气严重,不良于行,请求裁撤他的“豫胜营”,致仕回乡养病。这个请求,朝廷当然立准,李世忠于是逃得一命,没有落得和苗霈霖同样的下场。

李世忠控制两淮盐场,“豫胜营”虽然裁撤了,但两淮盐枭依旧出入门下,私下底还是称他“寿王”,李世忠在安徽还是有很大的势力。

宝鋆说道:“如此说来,六爷以为,那个王永泰,上那两个折子,不是出自‘那边’的指使?”

恭王说道:“我觉得实在是不像。其他的不说,这种案子,真的要办的话,应该事先暗地里调查钩沉,人证、物证都有了,才大举发动。现在诸事不备,贸然发动,徒然打草惊蛇,有什么好处呢?”

说完了,才发觉自己的话里,把宝鋆比作了“蛇”,恭王不由微微一笑。

宝鋆微觉尴尬,不过承认恭王说的有道理。犹豫了一下,说出了甚难出口的一句话:“可是,这个王永泰,什么‘十五万’‘九万’的,明显是知道底细的……”

恭王的嘴角,露出一丝讥嘲的笑容,说道:“王永泰受人指使,确定无疑,只不过指使他的人,不大可能是关逸轩。王某背后的人,必然是知道此案的底细的,也确定无疑。至于此人到底是何方神圣,难说的很。可能是户部内部分赃不均,有人报复同僚;也有可能是安徽那边出了什么状况。反正,不大像是冲着你我来的。”

宝鋆眼睛一亮:恭王的分析,非常有道理!

能知道安徽军费报销底细的,无非两个地方:一个是户部山东司,一个是安徽巡抚衙门。那么,此案的举发者,最大的可能性,就应该出自这两个地方。

宝鋆的聪明才智,本来不在恭王之下,但身在局中,关心则乱,又一味想着这是关卓凡在对付自己,所以始终念不及此,不由暗叫惭愧。

思路既然打开,深想下去,便知道举发者出于安徽的可能性是更大的。因为言官上折,如果不是出于本心,也不是由关卓凡、恭王这类大佬指使,就必是“买参”。

这种大参案,“买参”的价格数以万金计,户部上下,拢共才收了九万两,分润下去,经手的司吏,人均不过几千两。就算因为分赃不均起了内讧,也不太可能花几万两银子打击报复同僚,那不是做了亏本生意吗?

如果举发者出自安徽,那么又会是谁呢?难道有人和英翰有大仇,或者,想取英翰而代之?

不论恭王和宝鋆两个研议些什么出来,案子既已发动,就不能轻易停下来。“顺日祥”和“乾通盛”两家银号的掌柜,被传到了刑部秋审司,“八大圣人”开始问案了。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